㈠ 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
我以为所谓58%应该是指驻扎在战线后方的日军,包括战略预备队和驻守各大中城市的日军,以及各种后勤保障部队和人员。这些日军中的相当部分并没有直接的作战任务和对象。
而在敌后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面对的敌军主要是伪军而日军的规模非常小,你只要多看看上世纪五十~八十年代初那些反映敌后抗战的著名小说你就可以发现这一点(这些小说的作战作者很多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甚至直接参加了的敌后抗战),通常在这些小说中日军的出场的最高指挥官通常是大队长,甚至是中队长。
毕竟八路军的本钱小,每次作战甚至要把子弹的消耗都计算在内。(至少打一仗要缴获比消耗的更多的子弹,连子弹壳都是很宝贵的,需要专门收集)。所以八路军不可能和日军作正面的消耗对抗,只能采用运动战术,趁日军分散时,集中兵力消灭日军一个中队,一个小队甚至一个步兵班。
但这并不意味着游击作战无足轻重,要知道就在今时今日,在和我们相邻的一个国家里,一群拿着简陋的武器的游击队,与代表着21世纪最先进的武力的十几万大军进行了八年的周旋,使其至今无法取得胜利。
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1、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
5、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
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㈢ 中国抗战史介绍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又陆续在华北和上海等地挑起军事冲突,国民政府当时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之间的战事随即全面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中美双方始正式宣战,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作战。
日本在战争期间,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并树立包括满洲国、汪兆铭政权在内的多个傀儡政权。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全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 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为新中国成立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㈣ 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谁知道
据历史上说总共是14年抗战!也就是从1931年开始!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14年抗战!谁都知道版,日本大规模地侵略权中国,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在侵占了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又不断侵犯上海、华北等地,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东北、上海、华北人民及驻守这些地方的军队,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起,就举起了抗日的大旗。从全国来说这个时期的抗战,虽然还是局部的,但中国人民的抗战毫无疑问已经开始了。如果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遂远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也会让人以为日本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从那时才开始的。而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正因为如此,中国抗日战争是14年,起点是“九一八事变”,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㈤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1月1日¡¡日军占领热河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对日作战
1937年9月¡¡中苏合作
1937年9月2日¡¡日军进攻山西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5日¡&i
㈥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读后感作文600字
书中在开头便说出了一段话:“西方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知之甚少,希望你们也能了解一些知识。”
书中引用了四个部分完整地讲出抗日战争:一、大战在即,主要以“七七事变”之前的5-3年之间发生的事。二、兵灾连绵,主要以“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等事件讲解。三、孤军奋战,用“重庆大轰炸”、“珍珠港偷袭”等事件说明中国的奋力守国。第四部分,饮鸩为盟,讲述日本投降,世界二次大战结束,中国见到了曙光。
在战后,中国被美国、英国、苏联(前俄罗斯)一起忘记、忽略。为什么会被集体忽略?在我见到这句话时,我便更疑惑了:“当时美国的作战标准就是确保中国继续参战。”当时,我便产生了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中国那么重要,却在战后被忽略?在这一时刻(2015年为二战战胜七十周年),无论是当年的中国,还是美、英、法、德、日,都将再一次直面历史,这段抹不去的历史,世界应还中国公道!
中国怎么会被遗忘的?!
在1937-1945年,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确确实实就是美英等国的盟友。
在我看来,这就是本书最引人注目之处:一个英国人,愿意耗时十年辗转多国埋头解密档案进行研究,只为试图告诉英美等国读者,他们国家在二战期间有过一个盟友,只是从一开始就不那么为他们国民所熟知,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段并肩作战的历史干脆就被遗忘了。
正是因为英美等国人民分别有着他们自己的视角,所以,中国这个战时盟友的抗战历史就被放在一边,中国这个盟友一不小心就会被遗忘。
情况有多糟?西方人了解很多关于德国、日本在亚太,甚至还有俄罗斯的情况,但中国在二战中的故事在西方就没有真正被讲述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多数人,比如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其实还有中国人自己,往往倾向于专注自己国家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绝不该忘记这段伟大的抗日历史。可以被美英苏忘记,但不可以被我们这一代人忘记。
㈦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总结: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28万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日本侵华战犯受到了严正的审判。
中国人民取得近百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历史,使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7)抗日战争全史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结束的。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抗日战争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这种伟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抗争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饱受世界列强欺压,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屡战屡败的民族,可能赢得同情,但不可能赢得尊重。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通过对华不平等条约攫取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
㈧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徐州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㈨ 抗日战争全过程
中国晋察冀军区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发明了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技术,之后传到了各大军区,自此人民军队掌握了火炸华药生产技术,生产无烟火药,硝铵炸华药,后又研制硝化甘华油炸华药成功,晋察冀军区1944年仅硝化甘新油炸华药月产量达到了15800斤,华东军区1948年济南战役时炸华药月产量是15万斤,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军区发明了“坩埚炼铜锌”制造全新子华弹,在晋冀豫军区的八路军总部军工人员发明了“窑炉焖火法”韧化炮弹弹体技术,相当武器尤其是大部分弹药是自产的,自己生产才是长久的,可持续的,能源源不断补充,自己不能造会影响战斗战争,有了炸新华药包中国人民军队就有了大规模攻城战的能力,武器弹药能源源不断补充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战争,我国的问题是因为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国家处于大而弱的无组织状态,敌人小而强,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对农村地区则无力占领,中国处于一个进步的时代,拥有大量生气,有优秀的领导人,正确的理论,严密的组织,这些都是宋国明国灭亡时没有的,敌人是做不了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的梦的,我们在农村去分散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各级政权,大军区下辖二级军区,二级军区下辖三级军分区,分别有部队隶属,野战部队与军区部队结合,军分区下还有县区武装,县大队区小队民兵自卫军,形成一完整战争体系,恢复发展生产,发展工业,支援战争,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壮大自己,压缩敌人生存空间,在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城战中打败敌人,不断继续发展工业,发展教育,进行战略追击,解放中国东北人民,解放朝鲜人民,造大船,造飞机,攻占日本。
㈩ 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抗日战争全过程简要如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第二十九路军还击;
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1937年8月12日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守军坚守上海三个月,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言论;
1937年9月,日本为夺取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派出10余万陆军展开进攻。国民政府因应组织展开了太原会战;
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13日侵占南京,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中国守军在台儿庄取得大捷;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
1938年10月广州战役;
1939年3-4月南昌会战;
1939年5月随枣会战;
1939年9-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月-1940年2月桂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0年5月-6月枣宜会战;
1940年8月-12月百团大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