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和日本的战争
1、唐高宗时期,唐军在朝鲜半岛大败日军。
2、元代忽必烈3次远征日本版,但皆遭遇“神风”船权毁人亡
3、日本丰臣秀吉远征朝鲜,遭中朝军队(邓子龙+李瞬臣)痛击,失败
4、明代戚继光抗倭寇
5、1894年甲午海战
6、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上展开,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中立”
7、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
8、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7-19458年抗战从现在才开始算,不知道东北的3000万同胞作何感想)
9、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1950年抗美援朝,日本曾派出小股后勤部队帮助美军,我军在朝鲜和小日本又有交手。
希望你能满意~~
Ⅱ 中国与日本的战争
第一次中(唐)日战争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村之战。
白江村之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中国抗衡,于是此后的几百年间,他们一直与中国修好,并派遣十几批“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而其国内了经历了天皇集权、摄关统治(由权臣担任摄政、关白,实际掌权)、院政(由天皇让位于子弟,自己称“上皇”、“法皇”,实际仍行使政治权利)、战国大名纷争等时期,中日的和平一直延续九百余年,其间虽有蒙元入侵,但和平基本上被维持,直到丰臣秀吉一统日本。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白江口中日一战,创建了全新的朝鲜半岛新秩序,以及日本方面经战争失败后而对唐朝尊敬有加的双重原因。
第二、三次中(元)日战争
元朝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从亚洲体系的角度来看,元朝侵日的失败,使日本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并保持着相应的入侵大陆的力量,蒙古入侵失败后,很快发生的日本对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入侵,都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忽必烈有必要全面征服日本,以消除对元帝国秩序的威胁。而元朝的快速衰落,使其试图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未能完成,而在中华帝国秩序外的日本、最终证明了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第四次中(明)日战争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所以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日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另一位日本封建领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户幕府。这次侵略战争的失败,使日本又意识到与中国作战的时机不成熟,于是江户幕府马上又采取对中国表面上睦邻友好的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中日间又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第五次中日战争。
第五次中(清)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清政府和清军部分将领的腐败无能,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中国国内战场,总是屡战屡败。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政府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由于沙俄等国出面干涉,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中国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作补偿。《马关条约》是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数亿金钱,为其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割占台湾使得台湾宝岛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台湾同胞从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殖民统治。
第六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Ⅲ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过哪几次战争
中日战争
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1895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1945年
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
详情请登录:
http://ke..com/view/32125.htm
Ⅳ 中国与日本开始战争了没有
日本修宪成功,又是残酷无情的国家,有美国老撑腰,迟早有一仗要打……
Ⅳ 日本和中国的战争有哪些
就我了解的有六次
第一次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发生了“白江之战”
此战唐朝大胜,日本近1000年不敢和中国交战
第二次 元朝忽必烈征服日本战败
统一全国的忽必烈并不甘心只拥有中国和欧洲的领土,为了扩张领土,消灭南宋后不久,便派人前往日本,要求其成为元朝的属国。
日本并不同意,结果忽必烈大怒,派众军讨伐日本。
中国军队先胜后败,由南宋残军和元朝组成的联军打败日本,结果后来由于台风而失败。
此战中国失败。
第三次 明朝援朝抗日战争
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自称太和,为了转移国内军阀的矛盾,于1591年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当时隶属明朝属国,在日军侵入朝鲜后仅仅两个月,朝鲜境内已有7处要塞失陷,仅全罗道一处保全。
朝鲜一面命令李舜臣出任全罗道节度使,一面向明朝求援。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明神宗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前往朝鲜作战。12月,明军40000余人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战。
明军进入朝鲜后,中朝联军接连收复平壤等地。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丰臣秀吉被迫和明朝议和。
此战日本军队退出明朝东部沿海,明朝胜利。
第四次 明朝第二次援朝抗日战争
明、日达成议和后,丰臣秀吉被封为日本王,丰臣秀吉由于不满明朝使节的无礼,于次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
由于李如松奉命前往辽东平定蒙古等部的叛乱,所以,明朝命令麻贵为都督,前往朝鲜反抗丰臣秀吉的第二次侵略。
战争从1596年一直打到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为止,共历时两年,以明朝的胜利告终。
战争中,除了日军的死伤,我方和朝鲜也伤亡惨重,老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先后牺牲,成为两国历史上出名的民族英雄。
第五次 清朝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旧历甲午年),日军突然袭击朝鲜,对中国不宣而战,7月清朝对日本宣战。
黄海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有名的一战。
1894年7月,北洋水师在完成护航任务后返航期间,一艘美军战舰向“致远号”驶来,接近“致远号”后,敌军突然放下美国旗帜,升上日本军旗,黄海之战爆发。
战中,邓世昌、刘步蟾等人先后牺牲。
1895年3月,日军攻打威海卫北洋水师基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此战中国大败。
第六次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控制我方东三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挑衅演习。
1937年7月7日,日军谎称一官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我方驻卢沟桥的部队拒绝,日本当即炮轰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1941年百团大战后,中国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军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9日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胜利。
抗日战争,中国伤亡极其惨重,死伤21000000余人,抗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近百年来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
Ⅵ 日本与中国发生的战争
元两伐日本
明嘉靖年间抗倭
明万历朝鲜战争
八国联军进京
甲午战争
918
抗日战争(77事件为起点)
Ⅶ 日本和中国的战争有哪些
第一次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发生了“白江之战”
此战唐朝大胜,日本近1000年不敢和中国交战
第二次 元朝忽必烈征服日本战败
统一全国的忽必烈并不甘心只拥有中国和欧洲的领土,为了扩张领土,消灭南宋后不久,便派人前往日本,要求其成为元朝的属国。
日本并不同意,结果忽必烈大怒,派众军讨伐日本。
中国军队先胜后败,由南宋残军和元朝组成的联军打败日本,结果后来由于台风而失败。
此战中国失败。
第三次 明朝援朝抗日战争
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自称太和,为了转移国内军阀的矛盾,于1591年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当时隶属明朝属国,在日军侵入朝鲜后仅仅两个月,朝鲜境内已有7处要塞失陷,仅全罗道一处保全。
朝鲜一面命令李舜臣出任全罗道节度使,一面向明朝求援。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明神宗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前往朝鲜作战。12月,明军40000余人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战。
明军进入朝鲜后,中朝联军接连收复平壤等地。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丰臣秀吉被迫和明朝议和。
此战日本军队退出明朝东部沿海,明朝胜利。
第四次 明朝第二次援朝抗日战争
明、日达成议和后,丰臣秀吉被封为日本王,丰臣秀吉由于不满明朝使节的无礼,于次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
由于李如松奉命前往辽东平定蒙古等部的叛乱,所以,明朝命令麻贵为都督,前往朝鲜反抗丰臣秀吉的第二次侵略。
战争从1596年一直打到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为止,共历时两年,以明朝的胜利告终。
战争中,除了日军的死伤,我方和朝鲜也伤亡惨重,老将邓子龙和朝鲜名将李舜臣先后牺牲,成为两国历史上出名的民族英雄。
第五次 清朝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旧历甲午年),日军突然袭击朝鲜,对中国不宣而战,7月清朝对日本宣战。
黄海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有名的一战。
1894年7月,北洋水师在完成护航任务后返航期间,一艘美军战舰向“致远号”驶来,接近“致远号”后,敌军突然放下美国旗帜,升上日本军旗,黄海之战爆发。
战中,邓世昌、刘步蟾等人先后牺牲。
1895年3月,日军攻打威海卫北洋水师基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此战中国大败。
第六次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控制我方东三省,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挑衅演习。
1937年7月7日,日军谎称一官兵在演习中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我方驻卢沟桥的部队拒绝,日本当即炮轰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1941年百团大战后,中国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军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9日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胜利。
抗日战争,中国伤亡极其惨重,死伤21000000余人,抗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近百年来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取得胜利。
Ⅷ 中国和日本为什么发生战争
因为中国国家极大,日本国家小,所以为了日本,想要占领中国获得更好的生活,才会发生战争
Ⅸ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战役有哪些﹖
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中日第二战:忽必烈饮恨日本海;中日第三战:明朝抗日援朝战争;中日第四战:甲午战争;中日第五战: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