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对与日军的反抗举其中两个
1.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2.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3.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5.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⑵ 抗日英雄人物事迹
抗日战争英雄有哪些
悬赏分:10
|
提问时间:2007-12-9
10:31
|
提问者:chenmmm
推荐答案
收复察哈尔的将军——方振武
·
中国人民的朋友——约瑟夫·史迪威
·
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
舍身救国的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
·
美洲洪门爱国老人——司徒美堂
·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
·
屡建功勋敌胆寒——张云逸
·
抗日名将“铁军将才”——朱程
·
一生献给中国卫生事业——马海德
·
战斗在大后方的抗日将军——肖劲光
·
为中国抗战而牺牲的苏联勇士——库里申科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血洒赣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马耀南:从爱国学生到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
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
·
用牺牲精神唤起民众的抗日将领——李兆麟
·
声震昆仑关的抗日将军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党的战士--马本斋
·
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张宗兰
·
传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赵登禹
·
为抗日而死的共产党员--吉鸿昌
·
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
为理想奋斗终生的抗日将领——续范亭
·
刀劈日本宪兵的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
·
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
·
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军——马占山
·
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抗联十二烈士
·
捍卫边疆的抗日爱国将领——傅作义
·
永垂史册的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
·
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
·
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与建设事业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
·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⑶ 请推荐十部经典的抗战电视剧
第一部:《亮剑》,这部抗战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抗日神剧”中的佼佼者,满足大部分年龄段的胃口。这部剧是由小说改编的,主演是十分有男人味又带着一丝痞气的李幼斌,整个故事是围绕在他演绎的李云龙这个人物的领导和指挥下,经历重重险阻,抗争日本军团的故事。剧中特效到位,故事的发展也跌宕起伏,保证让观众过足抗战剧的瘾。
第十部:《硬骨头之绝地归途》,这部剧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它描写了敌我之间激烈的战争,主要讲述在抗战时期内运送重要资料过程中敌我之间的斗智斗勇,勇敢对抗,它不仅仅是枪炮之间的斗争,也是一场脑力的对抗。
⑷ 朝鲜战争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否决美国在联合国的以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的提案
我要说苏联是为了中国 你信吗?
事实是 从当年一月开始 苏联代表马利克就因抗议在联合国保留“台湾”席位而缺席安理会
所以当时决定以联合国名义出兵的决议 其实是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决定的
而美国观点认为 苏联此举是想让联合国看起来就是美国的霸权工具
当然 个人认为这是典型的美国语言 说一半 藏一半 实际上 按照当时的情况 大多数国家都在等待战后重建 于是乎 很多诸如卢森堡这种军队只有五百多人的小国也积极参加了联军 为的无非是从美国得到援助
甚至连号称不结盟领袖的印度 当时为了向美国人献媚 在担任战俘营看守的时候 也对美方在战俘营的肮脏勾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其参与的战俘甄别都是不公正的 导致我一万余战俘被送到了台湾
所以说 当时苏联参加安理会的结果就是多数人投赞成票 这是自取其辱 如果动用否决权 反而显得苏联是在一意孤行 枉顾绝大多数国家热爱和平的呼声
所以 既然如此 苏联不如装傻 让联合国看起来像个黑帮组织 但后来 美国人开始叫嚣使用核弹的时候 苏联人终于动了肝火 用行动投了“反对票”:如果美国轰击中国 那么苏联将炸平伦敦以示报复 ……
⑸ 抗美援朝时,朝鲜爆发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其历史原因为:
1)朝鲜半岛分裂
根据开罗宣言精神,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2)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发动了内战第一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势力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中苏同盟促美改变对台政策 。
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国家以后,南北双方都试图通过武力实现民族的统一。美国和苏联当时都无意在亚洲出现双方直接冲突的局面,因此,对其代理人均采取了限制和压抑的措施。
1950年1月底,由于中苏条约谈判中来自中方的压力,莫斯科改变了主意。为了保证苏联在亚洲的战略利益,以朝鲜半岛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顺港,在4月10日-25日的秘密会谈中,斯大林与金日成详细讨论并最终批准了发动战争的计划。
(5)抗日战争时期朝鲜反抗力量扩展阅读:
关于中国抗美援朝:
首先,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实力。
其次,美国在越过了三八线。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飞机连续不断侵入中国领空,进行轰炸扫射。9月底,美国侵朝地面部队全线进抵三八线,并准备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此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援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国才做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美援朝
⑹ 明朝的2亿汉人打不过几十万满族,为什么跟日本打坚持了那么久
记得是清末谁说的吧,军队要想打胜仗,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足兵、足粮、内足饷。大概的容意思就是要打胜仗的话,军队必须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粮食、军饷、武器、训练都必须充足。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奖惩机制、指挥体制等等。——这里面几乎不讲军事技术因素。
如果换做明朝早期洪武或者永乐时期的军队的话,哪怕军事技术差一点,也不担心满清军队。即便明朝中期的军队,也不是太担心满清军队。
明朝后期的军队,如果也能获得充足而良好的资源、训练和指挥的话,我认为对满清军队也不是太大问题。但是明朝末期的后勤资源陷入混乱,朝廷拼了命地加收“辽饷“,但是这些钱绝大部分都没有用到加强前线士兵战斗力身上。前线官兵被欠饷一年以上已经成为常态。边军因为欠饷而哗变、逃散、出卖武器马匹铠甲以维生等等并不少见。大批的军饷落入官员、军阀、太监等人的私囊——很难想象这样的边军还有战斗力。
⑺ 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伤亡人数各是多少
一、日本死亡人数
日本二战总死亡军队人数为212.1万,其中:
1、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击毙日军131万人(也包括日本本土死于美国大轰炸的军人)。
2、英军在东南亚击毙日军19.27万(包括中国远征军击毙)。
3、苏联击毙13万(含朝鲜游击队在朝鲜击毙、苏军解放库页岛战役、诺门罕战役、张鼓峰战役、关东军覆灭之战、以及战后歼灭虎头要塞以及在西伯利亚战俘营折磨致死的数万日军)。
4、1937年-1945年战死于中国关内战场40.46万人(包括国民党、共产党两方面的战果)。
5、死于东北战场为2.65万人(由抗联及其他武装的战果打死的)。
6、战后还在中国关内死了5.11万人(日本投降后被苏军消灭于张家口、承德的、举枪自杀或死于饥饿疾病的、回国船上跳海自杀的、死我党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死于解放战争的、以及在我党战俘营病死的)。
7、日本二战中还有20多万的武装侨民死亡(类似于民兵), 日本方面仅仅承认其为军属(类似于中国文职军人),不列入212万二战日本军队死亡之内。
8、日本二战期间由美国轰炸造成50-100万平民死亡。不列入212万死亡之内。
所以:仅算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党就打死日军5.11万(参考《对日寇最后一战》),解放战争时期就有若干日军被我党消灭(还有加入我解放军被国民党打死的)。
二、中国伤亡人数
国军直接战死132万、病亡42.2万,受伤累计189万人次。
共产党伤亡人数为58万人,其中阵亡16万人,失踪8.7万人,被俘4.5万人,负伤29万人。
中国二战军事死亡总人数为300-400万。除了上述190万战死和病亡外,还有110万-210万为其他死亡原因。
军人的死亡包括阵亡、因伤致死、被俘虏后杀害或病亡、病饿致死、事故、失踪、其它原因致死成分。
⑻ 革命战争时期英雄事迹
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刘志丹,1903年生,陕西保安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在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1931年10月,和谢子长、阎红彦、吴岱峰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⑼ 什么力量是抗日战争的决定力量
原因很多,不过主要的就以下的几个:
1客观条件因素方面:中国是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日本需要付出更大的力量来征服和占领中国,然而日本当时不具有这样的实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东三省,那里面积有限,日本投入了80万左右的关东军,因此抗联这样的游击队组织根本无法立足,日军的兵力实力和密度已经足够消灭抗联的有组织抵抗而且一直到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基本上属于日本牢固统治地区.而反观关内,日本投入的兵力主要编组为中国派遣军,实力通常在60万到80万之间,然而这些兵力的战略目标却是从长城到华中再到华南的广大地域,而这一地区恰恰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国民党起家的基础,能够参与抵抗的兵力数量也是比较庞大的.尽管日本一直在努力将海外占领区资源化为其工业经济实力进而装备更多的师团,然而不幸的是日本的野心永远比他的胃口大,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种兵力和占领地区面积的矛盾更大了.
2国内自身因素方面:尽管不和,但是总的来说在已经形成的抵抗外族入侵强烈民族意识的鼓舞下,国共俩党政府形成了抵抗的俩个政治核心,民族力量得以围绕这俩个核心聚集起来,并投入到抗日战场上;
3国外的因素:日本和德意形成轴心国体系,表面上势力大涨,气焰嚣张,但是掩盖不了其后起国家资源有限的内在弱点,反而更加激发明确了以英美盎格鲁萨克逊文明国家为核心的原有世界秩序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抗,在亚太战场上,特别是表现为日本不顾一切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实力分散大量陷入中国战场泥团同时在太平洋上与美国纠缠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不拥有现代工业体系国家体系的中国仍然无力击败当地日军,但是充分动员起来的美国一边用物质加强了中国等抗日国家的抵抗力量实力,一边用远远超过日本的实力彻底击败了日本的武装力量.
总之,发生在现代的这次世界联盟战争充分显示了资源工业实力人口等民族国家实力在总体战中的地位,必然是在这些方面占优势的联盟集团最终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说白了,当时中国和日本打就根本没指望能把日本击败,只要能抗到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失败就行了.而扛得住对于中国这么巨大的国家还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