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2、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3、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4、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5、豫南会战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 1941年1月,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三路,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❷ 最大规模的一次抗日战争
应该是武汉会战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回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答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国民革命军大部脱离战场,安全撤退,一部留在大别山区敌后坚持游击,主要是桂系军队。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这也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阵亡4000人。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❸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的确是武汉会战,正面抗日战场共有22次大会战,武汉会战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武汉会战是正版面抗日战权场中持续时间最长(前后持续4.5个月),相比之下淞沪抗战只打了3个月
双方兵力投入最多,国军方面累计投入兵力近200万,伤亡40万;日军投入全部机动兵力,约30万人,伤亡5万
期间,日本动用了当时 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 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 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发挥了陆、 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 不但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更没有 使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 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台儿庄实际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史学界一般将徐州会战的前半段称为台儿庄战役,期间还包括滕县守卫战和临沂保卫战
❹ 中国抗日战争最大规模的战役是那一次
中国抗日战争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最先进行的大规模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武汉会战的意义
武汉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迫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攻占武汉以前,日本妄图通过强大军事进攻,一举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经过中国军民15个月的奋力抵抗,日本兵力伤亡近45万人,军费支出近100亿日元,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都已达到空前程度。
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由于国军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国军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❺ 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2、五原战役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3月20日,各部队向五原及外围据点发起总攻。当日午夜,中国军队向五原旧城、梅令庙、新公中等日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至21日拂晓,第35军新31师部队击溃新公中之日军,日军残部向北山撤逃中被第8战区第101师全部歼灭。
战至11时,新31师及警备旅占领了旧城除平市官钱局和屯垦办事处以外的各据点;新32师攻占了广盛西及新城的外围据点,集中围歼新城城内之日伪军;第101师及新6旅击溃据守乌加河与王六子壕的日伪军。
17时,新32师攻占新城。黄昏,新31师全歼旧城日伪军,并包围了平市官钱局、屯垦办事处两据点。与此同时,第101师在乌加河北岸与包头、固阳来增援之日伪军展开激战。日伪军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反复冲锋,始终未能突破第101师阵地,为攻城部队全歼五原守军创造了条件。
22日新31、新32师歼灭了五原新旧城之日伪军,收复了外围各据点。打援部队向日伪军展开猛攻,激战至24日,日军又增派骑兵集团主力和第26师团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强行渡河。打援部队奋力阻击,与日伪军激战3昼夜,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奉命撤出阵地。
在日伪军优势炮火攻击下,为避免与其决战,傅作义采取诱敌深入,相机聚歼的方针,下令所部于24日晚转移到有利地区寻机歼敌。25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追击中国军队,一路直趋五原,妄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26日中午,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入五原,又于4月1日逃出五原,撤出后套地区。
3、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4、豫南会战
豫南会战是中国第5战区军队在河南南部抗击日军的一次作战。 1941年1月,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的兵力,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3个兵团,分三路,准备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决定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之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 。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❻ 抗日战争中几大会战的先后顺序 以及几大胜利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淞沪会战,是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牺牲极惨,中方伤亡30余万。李宗仁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八·一三”淞沪会战:“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 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十一月六日,日军第五师团和蒙疆兵团向太原阵地进攻,八日由北城突入,守军向西山突围,太原陷落。日军九日陷交城,接连陷祁县、平遥后停止。中国军队退守子洪镇、韩侯镇、兑九峪。太原会战结束。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在皖中-皖西、赣北-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的大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 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3日) 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以第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 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2年1月)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前两次长沙保卫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10月30日) 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昆仑关大捷是中国南方战场的一次重大战斗胜利,体现了中国正面战场军队经过整编,依然具有而且在增强抗战力量。桂南会战的失利,给中国正面战场造成了新的困难。但中国第4战区也取得了局部胜利,于10月底克服龙州、南宁,并于11月底,将日军全部逐出桂南。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枣宜会战历时近两个月,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军人伟大的抗战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战役的失败也给正面战场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在宜城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地区狂轰滥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种种因素的综合,极大影响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悲观消沉局面。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为1941年1月25日至2月7日,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河南省南部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双方主力未交锋的豫南会战。河南省南部也是中国第5战区防守的地方,因靠近平汉路南段,对武汉构成威胁,日军为巩固武汉周边的安全,认为有必要对豫南第5战区的部队加以打击和歼灭。此役,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上高会战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十九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上高会战,日军共投入兵力6.5万余人,中国军队拥有兵力达10万之众。日军伤亡15792人,我军伤亡20533人。在中国抗战史上取得了继台儿庄大捷后的又一伟大胜利。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日第1集团军为夺取中条山战略要地,进而控制黄河北岸,窃窥豫北,于1941年5月调集6个师又3个旅共10余万人,向中条山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第1战区为确保晋南战略要地,以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主力7个军约18万人,在晋南中条山组织防御,阻止日军进攻。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浙赣铁路是中国南部横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沿线建有中国的许多空军基地,战略地位甚为重要。此次会战,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日军集中9个师以上的兵力参战,虽实现了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日军第11军为消灭中国军队和打通长江航路,经大本营批准,发动了鄂西作战(日军称之为“江南歼灭战”)。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按照预定计划,先凭借长江、山地等有利地形和依托坚固的既设工事阵地实施守势作战,尔后转取攻势作战,追击撤退的日军,恢复了所失阵地。在战斗中,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当时曾称之为“鄂西大捷”,广为传诵。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常德,只是一个普通城市。如果你不是湖南人,也许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知道:在六十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有数以万计的生命为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里有被有些史学界人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1944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这次会战,中国守军伤亡9万余人,日军伤亡也达6.6万余人。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时,中国军队以桂林、柳州为重点进行的抵抗。很多日本老兵一致认为发生于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他们是中国民族永不屈服的象征。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或芷江作战,战场在湖南邵阳、芷江、新宁地区。从1945年4月9日开始,至1945年6月7日结束。日军发动湘西会战的目的是占领对日军具有很大杀伤力的芷江机场,巩固湘桂、粤汉两铁路交通,进而进攻四川,威胁陪都重庆,让华南日军转进到沿海地区对付美军登陆。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
❼ 抗日战争大事记
抗日战争大事记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太原会战
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百团大战
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❽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和主要战役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主要战役有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京保卫战等。
一、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标志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与日寇浴血奋战。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
这些大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和精锐部队,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和分裂的方针,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进攻苏联,亦不能西进进攻印度。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大发国难财,使其统治日趋腐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度过了抗战中最困难的阶段。
3、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国民党军在滇西缅北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赢得了美英盟国的巨大赞誉。
但在豫湘桂战役中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了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人民的热烈响应。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本土先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我国东北。国民党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举行反攻。
日本帝国主义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国跻身世界四大国之列,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二、主要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3、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
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同时,徐州会战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的徐州会战的消息,苏、美、英、法、德、意等欧美主要国家都给予了充分报道和评论。
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
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
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淞沪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沙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州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战争
❾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淞沪会战(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上高战役
上高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3、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保卫中国首都的战役)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徐州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5、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❿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军队为保卫胜利果实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
A晋中战役 B上党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第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是保卫胜利果实的第一个反击战,也是人民军队由分散的游击战向集中的运动战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上党战役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对动员全国人民,提高和坚定他们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粉碎国民党的内战方针,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