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05 19:43:46

①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②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由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版的。

2、国共权两党在抗战时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随着战事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下降,而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却在不断上升。

(2)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③ 如何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以前都说共产党后复方制游击怎么厉害,现在越来越注重历史的本事了。抗日战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的领导者,当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也是国民党。当时的共产党还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抗日战争是在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的正面战场,所有大规模的战役,都是国民党打的,国民党在正面和日本真正的精锐部队作战,并给予了日军最大的消耗和打击,练日本人都承认,日本在和国民党的正面对抗中,投入了80%以上的兵力,也付出了过于巨大的代价。共产党在后方的骚扰起到的是拖延作用,当时只靠这样的小打小闹,是不可能打败日本人的。共产党极力宣传的平型关大捷,其实也只是整个陕西地区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整个战区也是在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部署和作战的。。。。。。。其实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实力,国共两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秉持名族大义,合作对外,我们今天又何必去分什么彼此呢?中华民族需要的是团结,外国人相信,要打败中国人,就要用好中国人。只要我们团结,中华民族就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加油

④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突出体现了阶级斗争的主线,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够客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步,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新教科书对“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的表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传统历史教科书注重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而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比较低调。要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必须分阶段、根据史实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一)抗战前期 在抗战前期,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抵抗日军侵略。在凇沪会战中,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与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在徐州会战中,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总之,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在打击敌人侵略气焰、延缓日军侵略进程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国民政府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使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丧失了大片领土。 (二)抗战后期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建立了伪国民政府。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这一方针的确定,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中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蒋介石集团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但不敢放弃抗日,积极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体现了其政治态度的两面性。日本对国民党的政策,由军事进攻为主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但日

⑤ 如何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两党复在抗日战争中制的地位和作用: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由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2、国共两党在抗战时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前期国民党的正面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墓定了保证,为共产当开展敌后战争争取了准备。

在日本改变对中国的的政策时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并反动了反革命事变,但此时共产党仍旧采取全民族抗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敌后抗战。

3、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随着战事的发展、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下降,而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却在不断上升。

抗战时国共两党合作这是时势所趋,在抗战中,国党是正面战场,而共党则是敌后战场,二者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在初期,可以说是国民党的作用很大,正是由于国党在前线的坚守,才使得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期国党开始消极抗日,但是由于共党的坚持和团结,才使合作没有破灭,可以说后期共党起了更大的作用。

⑥ 论国共两党及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起消极作用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个标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抗战胜利的强大武器。第四个标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英勇斗争,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活动,以及“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绩。这些内容说明,取得中流砥社的地位和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领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对全国来说主要是政治领导,就是提出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主要就是前面指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战略和全面抗战与持久战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首先是由于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的提出、建立、坚持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议,反复争取,广泛宣传,妥善斗争,并且自始至终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的结果。“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有效地打击,钳制和吸引着敌军,极大地支持和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⑦ 如何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各派系,在抗战爆发前基本上掌握着国家政权,有蒋政权参加,才有全民抗战。共产党先把“反蒋抗日”改为“拥蒋抗日”,抗战实现以后又反复强调国共合作,强调全国团结抗战,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共产党政治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军事上领导着敌后战场,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参加,全民抗战才有了力量重心。西安事变后,蒋政权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抗战开始不久,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关于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应有地位和国共合作抗日,就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国共两党合作成为一个历史关键。中国内部新的团结格局由此确定下来。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亡。中华民族使自己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抗日战争就是这样实现的和虽然经历惊涛骇浪终于坚持到底了的。从双方合作奠定抗日战争的基础来看,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基本是相同的。它们这时都站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关键位置上,力挽日本军国主义汹涌而来的狂澜。这是历史事实。
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起主导作用,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蒋政权这时具有两面性格。参加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这一面是爱国的,带着革命性的;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这一面是反民主、反人民,带着反革命性的。前一面符合民族利益,后一面违反民族利益。抗战初期,前一面表现得比较明显。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日本对重庆加紧诱降,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很快发展,国民党的态度逆转。蒋介石这时谈话多次拿抗日、反共并列,甚至认为反共重于抗日。他要求美国给予军事经济援助时也把担心“国内中共之猖狂”作为重点。中国因此几度出现国共分裂内战、抗日战争中途夭折的严重危险。

⑧ 怎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了解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首先应了解它在当时所处的地位。事实上,国民政府是当时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拥有几百万人的庞大军队,仅此而言,它在国人心目中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才使得日本在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逼迫国民政府的投降上。其次,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无论兵力、武器装备等都还与日本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武器装备。我们知道,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仅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就更不用说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了。人民军队这样的军事实力,确实难于与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相抗衡。第三,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忙于克服危机而无暇顾及它国事务,而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与扩张而采取了“绥靖”政策。这样的国际形势让我们认识到,不能把希望寄托到它国和国际联盟身上,只能靠我们自己。第四,国民政府在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上确实不够一致,由积极抗日转向消极抗日。但我们应该看到,它始终未曾投降过,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可以说正是这样,国民政府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二战后期,蒋介石代表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就是明证。

⑨ 怎样正确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战略防御阶段起着积极作用

1、正面战场在较长时间内,特别是抗战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作用。正面战场虽然败多胜少,但是大量消耗了日本的实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抗战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2、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通过外交积极争取国外援助,与同盟国家构建起相对平等的关系,为中国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并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两个战场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起着主导作用,但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取代正面战场成为主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组织发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大的战役,拖住大量日军,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被迫放弃了速战速决战略,转而实施“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逐渐减少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转而将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随着日军作战重点的转移和国民党在抗战方面日趋消极,抗日战争的重担就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肩上,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4、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解开国共两党分歧的死结,凝聚起中华民族磅礴的抗日力量,开创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奠定了抗战胜利的政治前提。

阅读全文

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