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比较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及结果
两个战场分别是: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1938年10月积极抗战,组织了太原、淞沪、徐州等大型会战;但在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正面战场出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局面。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直坚持人民战争路线,联合全中国人民抗日。
『贰』 说明抗日战争时两个战场的形成原因,抗战路线,互相关系和作用
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形成原因: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中国大部分领土沦陷,中华民族危亡。
抗战路线: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进行正面战场上的进攻,进行阵地战(代表:淞沪会战,松口会战)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依靠广大人民和军队抗战。进行游击战。
互相关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
作用:结束中国多年内战,中国军队枪口一致对外,开辟了抗日战场的新局面,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叁』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场。
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主要由当时的政府军——国民党军主持,与日寇正面作战,主要是阵地战为主,大的战役有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京会战等等。
敌后战场,主要由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地方民兵组织和少量的经国军收编的土匪武装组成,大的战役有百团大战等,主要作战形式有游击战,破袭战等。
正面战场在国军爱国主战派的领导下严重的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力量使日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成了泡影,极大的打击和破坏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正面战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光武汉会战国军以牺牲40万将士的代价消灭20万日军最精锐的最具战斗力的军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敌后战场严重打击日军的生命线和补给线,使日军战线被迫紧缩,给正面作战的国军以有利支援。共产党军队的敌后作战大量的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明阳堡机场作战,八路军仅以数人受伤的代价歼灭日军上百人,彻底消灭明阳堡的日军飞机,给国军李宗仁将军的台儿庄大捷创造可能。
几场大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军日军双方经几场会战后都无力发动进攻,日军侵华过深,战线急剧拉长。此时后方战场成了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八路,新四成了抗日的中流砥柱。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都是由当时中国爱国人民共同支持的。正面战场迟滞了日军进攻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可能(中国没有在日本估计的短期灭亡,日军在远东能征善战的军队消耗殆尽),敌后战场配合和策应了正面战场,严重扰乱了日军后方和补给使日军面临两线作战(兵家大忌,没有稳固的后方基础)。抗战不能没有正面不能没有后方,两者相辅相成。使战争胜利成为可能。
望采纳
『肆』 说明抗日战争时两个战场的形成原因互相关系和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亚洲战区最大的陆地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构成了我国抗击日军的基本作战战略;形成原因:国民党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人数,武器,补给方面都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任务很明确,就是死守国土,这样必然与日军发生大规模会战,逐步形成了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当时并不是我国的主要武装力量,内战,长征,使得共产党军队遭到很大的损失,到达陕北的红军加上留在南方的红军也就数万人,和几十万侵华日军硬拼硬显然不明知,但把这数量不多的部队渗透到敌后去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运动战(游击战),而且能得到沦陷区老百姓的支持,不断的壮大自己,逐渐形成了敌后战场。作用和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相辅相成,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主要作用,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牵制了大量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有利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的作战,不断发展壮大,到后来,实力几乎已经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决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互相存在的,抗战初期,没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的顽强抵抗,敌后战场的开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正面战场的激烈抵抗,使得日军在中国两头不能相顾,后方空虚,敌后战场才得以开辟;抗战中后期,正是敌后战场的巨大牵制作用,极大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作战的压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伍』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战路线.互相关系和作用
国共两党的奋斗目标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抗日态度有差别
『陆』 如何认识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
敌后战场的开辟,钳制故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这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正面战场的坚持,敌后战场的强大,它们组合在一起使日军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柒』 简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条战略路线和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两党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征. 就路线来说,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人民战争,在敌后打击日军.国民党主要依靠几百万正规军. 就对象来说,国军消灭的主要是日军正规部队,但大都战败,不过稍稍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并且因为国军是政府军,只要国军仍然在,中国政府就一直存在.象法国一样即使还有游击队,但政府军没了,国际上就普遍认为法国亡国.共军主要消灭的是敌后的伪军,因为日军占领一个地方后没有太多的兵力据守,一般都是利用伪军. 就消灭的人数来说,国军除了前期正面战场给敌方造成较大损失外,在中后期几乎一无是处,要么不打,要么一触即溃,最后半年甚至丧失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而共军在敌后虽然每次战斗规模都很小,少有大的战役,但积少成多,大大小小几万场小战过来,对敌杀伤十分可观,可以说大部分敌军都是被敌后游击队磨掉的!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很大的让步促成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制定并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第三,中共开辟的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是抗日的主战场,决定性地消耗了敌军力量;第四,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旗帜,采取军事、政治、经济措施反对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的逆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二、两大战场 两大战场是指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执行的是不发动群众,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执行的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造成这一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不同,在抗战的整体特征,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会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另一方面敌后战场的开辟也促进了正面战场相持阶段的到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正面战场坚持下来;另一方面。正面战场的枣宜会战等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捌』 简述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正面战场 日本发动全面进攻后,企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面对日本
的进攻,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 民政府发表声明:决心“实行良卫,抵抗暴力”。先后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 次大会战,抵抗侵略。主要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淞沪会战
这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会战。从 8 月 13 日至 11 月 12 日历时三个月, 双方投入战斗的军队,中方 40 万,日方 20 万。战斗中广大的爱国官兵,再 次显示了他们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请同学从书中小字找出两个英雄事例(然后教师简单介绍宝山县五 百官兵和谢晋元八百壮士的事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要在三个月内灭 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 陪都。
2.太原会战和平型关大捷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组织了太原会战。刚刚改编后的八路军 115
师参加了太原会战,并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它粉碎 了皇军无敌于天下的神话,不仅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而 且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3.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1938 年春天,日军从山东分两路 南下,进攻徐州,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徐州会战,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李宗 仁。两路日军一支被阻在山东临沂,另一路被阻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此展 开了激战,即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歼敌 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除此外,还组织 了武汉会战等。
二、敌后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野蛮烧杀淫掠,华北地区人民苦难深重;
正面战场,“国军”一溃千里更使人心惶惶。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 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在山西、河北边界以五台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发动 群众组织地方武装,收复许多县城,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敌后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面积约 2500 平方公里,辖 18 个县,处 于日寇侵华的心脏地区。此后其他各支八路军新四 军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冀豫、冀鲁豫、苏南、皖东、东江等十几块根据地, 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发展到近 20 万人。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指导着抗日战争的发展, 全国许多热血青年,工农群众从各地奔赴延安。抗日的烽火又从这里燃遍了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可歌 可泣英勇杀敌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在密密的树林里, 在高高的山岗上不屈不挠地艰苦战斗。东北抗联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
14 年,共歼敌 17 万人。杨靖宇将军在 1940 年被日军包围,浴血奋战几昼夜
最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敌人将其遗体解剖,腹内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 粮食。正是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有力地威胁着敌人后方,与国民党片面抗战 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会战。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未保住上海,但却严重地破坏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规模较大的还有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此过程中,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党的抵抗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而节节败退。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把敌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全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玖』 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1、抗战路线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推行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了动员和依靠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2、作战方式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是以阵地战为主的防御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3、战略地位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日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主战场。
相互联系:
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在军事上的共同抗日的合作表现。
2、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敌后战场的开辟,又为正面战场抗战牵制了日军。
3、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到底。
(9)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影响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战役:
1、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
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
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2、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
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