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

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

发布时间:2021-03-08 06:05:24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战场上又称什么战争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回略答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② 中国解放以前,发生过哪些大些的战争分别在什么时候

【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战场上又称什么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发生什么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日本军队于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件,导致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后,建立了国民党、共产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团结抗日的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⑤ 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版分为五大战场,即权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⑥ 中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始终如一地承担了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义务,在战争的第一线,从未停止过战斗。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地抗战,使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头受到遏制,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二战中,德意日轴心国的战略意图是:或者对苏联进行东西夹击,或者通过东南亚和南亚使三国的战线连成一片,从而把盟军分割开。对日本来说,或者是北上进攻苏联,与德军会合;或者是南下,从东南亚攻入印度,与德军在中东会师。 日本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要越过中国这一障碍,日本始终梦想建立“日满华”为基础的战争体系。然而,却沉陷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的抗战,极大地减轻了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日本首先选择了“南进”的方案,但由于陆军主力留在中国,其南方战场投入的兵力明显不足。因此说中国的抗战为太平洋战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欧洲战场来讲,由于中国的牵制,日军始终无法实现其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正因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殊地位和中国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二战前,中国是一个饱受侵略和压迫,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具有无比巨大的作用。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二战中,中国以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或发表宣言、公告。二战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中国历史的几大战争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战争历时九个月,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被俘3000多人,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后日本制定了以占领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国策,并做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发动了1937——1945年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关系,并导致了两国从此兵连祸结,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今天关于甲午战争的主要评论,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到满清制度的腐败和与日本装备的差距上,似乎在开战以前满清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必然。

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300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日本,战争性质同样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然而比较满清甲午中日战争的完败,明朝却成功的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使日本之后200年中乖乖的蜷缩在自己的国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对比两场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满清的失败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赢得那场战争。是满清统治者和官员的失误葬送了大好的战争形势,使我们最终输掉了战争。

1、从敌人(日本)方面比较

1592年日本侵朝军队的军力与1893年日本军队的军力相比,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然而其军事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是大相径庭的。

1592年时期的日本刚刚完成了国内的统一。丰臣秀吉一直很注重军国主义教育,从执掌大权开始,就将灭亡明朝定为国策,并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三年之内灭亡朝鲜,第二步,五年之内灭亡明朝,迁都北京,第三步,进军安南等国,灭亡印度芝那,称霸世界。今天很多学者都嘲笑此计划的疯狂弱智。

但从当时的日本军力看,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理由的。国家完成统一,其政权蒸蒸日上,日本军队其军队总数有三十万人,且长年参加日本内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战斗力空前强大,可谓是虎狼之师。从陆军看,日本陆军装备齐全,特别是出于赢得内战的需要,日本高度重视火器发展,长年从葡萄牙等殖民者处购买火器,其火器的先进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高过了明朝。

根据日本史料记载,侵朝战争前日本装备火器的部队高达六万人,占军队总是的近十分之一。而日本士兵在丰臣秀吉军国主义思想的鼓动下,士气空前高昂。同时,日本的骑兵部队也相当强大,部队装备重甲,防御能力强大。其军官也都是日本内战的余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从海军上看,日本拥有各种类型的战船多达一千艘,其炮舰仿制葡萄牙战船,载炮多,火力强大,冲击力迅速。

从当时的世界看,日本这样的军事实力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当时的欧洲还是小国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虽然可以在东南亚地区耀武扬威,但其举国兵力也不过四五万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雄踞中东,可其全国军力也就20万人左右,君士坦叮堡战役土耳其五十万大军多数是各国降兵,真正的土耳其人很少。

到了16世纪土耳其势力衰落,其军力也大为削减,远难与同时代的日本相比。而同时期英国与西班牙进行的“无敌舰队”与“英帝国舰队”的大海战,两国动用船只的总数还不及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时动用的船只数量多。阻止土耳其西进的由基督教国家联合舰队与土耳其皇家舰队进行的勒颁多海战,规模和火力也远小于中日露粱海战。因此,说当时的日本是除明朝以外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何况,明朝参战前,日本已占领了朝鲜北部大多数战略要地,地利优势明显。明朝若要进攻日本,就必须要进行惨烈的攻坚战,而这一点,恰恰是日本优势火器的长处。日本侵朝战争开始前,明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兵部尚书石星却力主议和,其担忧的正是日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而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军事实力已大大增强,但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给天皇的报告看,甲午战争前日本可动用的军力海陆相加不过八万多人。

⑧ 中国三次国内战争分别是

中国三次国内战争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1927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下曾经取得很大胜利。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后遭到失败。

蒋介石集团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攫取了全国性政权,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帝国主义和中国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中国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领导人民继续战斗,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8)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扩展阅读: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

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孙中山采取党内合作,如:共产党员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工农革命北伐革命兴起。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⑨ 中国近代的四大战争

一、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开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又遭到进一步劫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从中国攫得了大量权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压力,操纵、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大批商埠的增开,从东南沿海一直扩大到沿海七省和长江中游,又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更为深入。外国侵略者还直接管理中国海关,更从财政上加强控制清廷,从而便于扩大其政治影响。中国的主权丧失更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朝鲜王室发生内乱,日本借口趁机出兵,战火从平壤延烧中国边境。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与日海军激战,北洋水师战败。

李鸿章下令不许出海,坐守山东威海卫。日军分两路,一面侵占旅顺、大连,一边攻打威海卫,不久,大连、旅顺相继沦陷。在辽东大战中,日军在旅顺进行疯狂大屠杀,历史称(旅顺大屠杀),杀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仅剩36人,据说还是为了叫他们掩埋尸体才留下来的。

最后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9)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迁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⑩ 中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详细说明

三大战役是指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军伤亡官方数字13余万。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3、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0)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扩展阅读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1]。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中国第二大战争什么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