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战争中使用了哪些武器具体
二战日军常见轻武器之介绍
一.轻机枪: 11式轻机枪
口 径:6点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00发每分
弹斗容量:30发
备注:11式俗称歪把子机枪,于1922年研制.采用独特的弹斗供弹设计,尽管理论上只要有副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38式65弹夹即可像重机枪一样持续射击,但是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等问题.而且机枪手要不时给子弹上油,极为麻烦.此枪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枪的5发弹夹,勘称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未完待续.
96式轻机枪
口 径:6点5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55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注:96式轻机枪于1936年研制,虽然外观上与ZB-26相似,但事实上此枪是11式的改进型号.与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并有夜战能力. 弹匣供弹解决了歪把子机枪子弹容易卡壳的弊病,他刚在中国大陆使用时非常风光,令对手羡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军首先装备此枪,它也是二战日军枪械中的精品,未完待续.
99式轻机枪
口 径:7点7毫米
射 程:3600米
射 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注: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 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未完待续.
二,重机枪:
92式重机枪
口 径:7点7毫米
射 程:4500米
射 速:450发每分
弹板容量:30发
备注: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的92式重机枪研制于1932年,弹板供弹系统与弹链供弹的机枪相比有很多缺陷,弹链只要展开就可以一个人持续射击,但对于92 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无法独立射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还沉.92式重机枪也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与蒋军的24式水冷机枪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
三,掷弹筒:
89式掷弹筒
口 径:50毫米
射 程:360米
弹 药:91式手雷
备注:掷弹筒实际上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如果由训练有素的日军使用的话是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的.因为这种武器没有瞄准器具,全凭士兵的经验射击,所以在战争后期它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无论如何,89式掷弹筒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双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制手雷,那么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未完待续.
四,步枪:
38式步枪
口 径:6点5毫米
射 程:3600米
弹仓容量:5发
备注:65子弹的威力明显不足,但是驰骋中国大陆几十年的三八大盖在朝鲜战争中仍在使用,可见这种1905年研制的步枪还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38式步枪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后坐力非常小,对于新手来说这点很重要,修长的它在肉搏战中也很有利,另外它的射程很远.但总的来说此枪性能一般,所以又有了99 式步枪,未完待续.
99式步枪
口 径:7点7毫米
射 程:3600米
弹仓容量:5发
备注:99式步枪于1939年研制,首先大量装备南洋日军,中国大陆的日军装备的不多.与38式相比,99式的杀伤力大有进步,毕竟口径增大了吗.照门加装两翼有利于对空射击,表尺也下降了一些.
五,手雷:
91式手雷
延时引信:7秒
发射方式:手掷或于掷弹筒发射
备注:手雷与手榴弹相比有不小的优势,比如利于进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称48瓣,1931年研制,自带发射药筒,说白了就是袖珍迫击炮弹.
89式特制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发射方式:由89式掷弹筒发射
备注:无
六,手枪:
14式手枪
口 径:8毫米
弹匣容量:8发
备注:1925年研制的王八盒子称的上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以至于不少日军军官自杀不成.与驳壳枪相比,连游击队都看不上它.这种手枪也被人称为只能用于自杀的手枪,其实二战日军的轻武器都不怎么样,与中央军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国军队被这样一支一战水平的陆军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也令人汗颜.
七,步兵炮:
92式步兵炮
口 径:70毫米
射 程:2700米
备注:此炮和92式重机枪同年研制,主要作用是攻击对方的战壕和简易机枪掩体,92式可以发射榴弹,燃烧弹,毒气弹和研时引信炮弹等弹药.日军每个步兵野战大队配备2门步兵炮,对付垃圾中国军队绰绰有余.尽管它的射程十分有限,但是总比相同口径迫击炮远,而且移动灵活,是件不错的武器
---------------------------------------------------------------------------------------------------------------------------------
抗战时期算是二战的一部分,我分开说吧。
中国战场(抗战时期为主):
国民军: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民24式重机枪(应该算是国民政府仿造的马克沁),汤姆森冲锋枪(美国援助)
日军: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大正十一式),九九式步枪(三八式的改进版,三八式用的是6.5mm的子弹九九是7.7mm),九六式轻机枪(很类似捷克式不过口径不一样),九二重机枪,百式冲锋枪(中国战场见得不多)
注意,当时中国战场上没有斯登式冲锋枪,就是弹夹在左边的那种。当时国际上确实打算援助一批但由于滇缅公路的问题没运过来。
太平洋战场:
美国:汤姆森冲锋枪,M3冲锋枪,BAR,M1加兰德步枪,M1941步枪(前期装备海军陆战队,后来被M1取代),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春田式步枪,美国的),
日本的和中国战场差不多,只不过百式冲锋枪会多一些
欧洲战场(这个比较多):
德国:MP40、MP38冲锋枪(应该管他们叫MP枪族,除了MP44之外有MP36一大堆不同的充冲锋枪),MP44突击步枪,G43半自动步枪,G42伞兵枪(不大常见,主要给伞兵用),毛瑟步枪,MG42机枪,MG34机枪,
苏联:PPSH41、PPSH43冲锋枪,莫辛纳干步枪,SVT38、SVT40半自动步枪,
美国:US M1卡宾枪(不是加兰德而是变种枪)其他美国武器和太平洋上的基本相同
英军:斯登式冲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
以上是比较出名的,冷门的没有列举。
❷ 抗日战争枪支图片
是最普通的
❸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武器收录.要全的
在机枪方面,抗战时中国各派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口径7.9毫米的捷克式(与德式枪弹通用),质量优于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中国人称“歪把子”)。1939年日军研制出九九式轻机枪,同样没有大量生产。日军重机枪为九二式,靠弹板供弹,操作不便且易卡壳。中国军队使用的重机构多属马克沁式,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可靠性好得多。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还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英国的斯登冲锋枪,侵华日军一直未装备此类武器。
日军主要装备手枪是的南部十四年式(中国人称“王八盒子”),因弹簧钢质量差使供弹常出问题,被兵工界称为“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中国当时用的进口手枪杂乱,不过其中多数是德式毛瑟自动手枪(即“二十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
从当时中国主要装备的枪械质量看,要稍优于侵华日军。抗战前中国军队派系杂乱,不过从清末起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枪械,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除外购外并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此种枪在二战中也一直是德军主要装备,性能优于日军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仅有少量装备。
在全面抗战前期,日军在重火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从地面炮兵对比看,中国轻重型火炮数量略少于日军,日制品虽在质量不如中国进口的一些德式装备,却有配套齐全和弹药补充能力强的优势。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进口了数百门质量不错的德制山炮和榴弹炮,以75毫米口径炮为主力,却因炮弹需进口且运输手段落后,无法保障火力持续性。如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炮兵还能局部压制日军,时间一长便在火力上被压倒。
中日军队作战时一直流动性较大,攻坚战很少,使用重炮的场合不多。在野战中,双方主要使用轻型线膛炮和迫击炮,装备显得各有所长。中国方面的迫击炮口径大,普遍为82毫米,装备数量却较少,如中央军一个团才有一个迫击炮连(装备4-6门)。日军装备的仿法式81毫米迫击炮不多,一个中队(连)却有6门50毫米迫击炮(掷弹筒),威力虽小却使用便捷和普遍。
八路军在抗战初期拾到阎锡山的晋军逃跑时丢弃的12门75毫米山炮,组建了唯一的一个炮兵团,却因缺乏炮弹来源只能在几次重要作战时上阵。抗战期间,八路军的兵工厂自制了部分掷弹筒及其所用弹药,新四军通过从上海秘密运来机器和钢管也生产了几百门51毫米口径的轻迫击炮,不过因弹药有限也只能在关键战斗中使用。在当时的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面对着火力相差最悬殊的条件,是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坚持抗战。
抗战初期日军武器最大的优势在空中,从1937年秋至1941年末,侵华日军一线作战飞机保持在500架左右,并靠本国年产数千架的能力可迅速补充。中国空军的飞机全靠外购,开始主要使用美制霍克III战斗机和随后苏援的伊-15和伊-16,性能与日军的中岛九七、三菱九六战斗机相当,却因飞行员和战机都缺乏补充能力而越打越少,空战主要依靠苏联志愿航空队。1940年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出现后,制空权完全落于敌手。据李宗仁回忆,抗战初期作战时顾虑最大的便是日机轰炸,如汤恩伯等一线将领的指挥所都终日流动不定。
到了抗战后期,中国战场上重火器力量对比有了重大改变。1941年美国陈纳德的“飞虎队”进入中国战场便开始扭转空战形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部扩编为美军第14航空队,陆续装备大量新型战斗机和轰炸机,如P-51“野马式”为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战斗机。加上日本航空兵的主力外调,1943年以后中国战区制空权已经掌握在中美联合空军手中。据美国第14航空队宣称,其空中攻击共杀伤日军12万人,这自然有夸大成份,不过1944年日军发动攻势确实主要靠夜间行军,打通平汉、粤汉铁路这些“大陆交通线”后因空袭猛烈也无法修复通车。据日军战史记载,在衡阳围攻战时,其前沿部队白天都“要像地老鼠一样钻在洞里”,因供应不济只好让士兵用钢盔舂米吃,险些重蹈英帕尔一战供应断绝的覆辙。
。步枪
有人说中方的毛瑟毛瑟步枪综合性能比日军的三八式要好。
不错,综合性能是毛瑟高出一头,问题是日军的三八大盖有着自己的特殊优势,日军有很好的利用了这个优势。
就是射程远(表尺射程达到2400米),射击非常精确。
日军军方一直崇尚步枪精确射击,认为可以来体现武士道精神。
日军士兵都受过严格的射击训练,大多数士兵都是出色的射手,他们和三八式简直就是绝配。
而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士兵素质低下,就连作战意志坚强的八路军,由于兵员素质差,训练时间短,步枪远距离射击火力和精度都无法和日军相比。采用近距离冲锋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要知道,日军擅长拼刺刀,在近距离作战也相当不弱。
况且国军由于战略和战术的原因大多数处于防守的状态。
日军的炮火占绝对优势,中国军队在日军炮击的时候,无法冲锋和还击,只能躲避。
而炮击结束以后,日军又可以在中国军队步枪火力的射程外,准确杀伤中国士兵。
这也是抗战初期,中方士兵损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轻机枪
中方唯一的优势也就是轻机枪了。
捷克式对歪把子却是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中国军队轻机枪的装备数量远远不及日军。
抗战初期的桂军等军队,上战场之前才仓促领到机枪,一个连往往只配备三挺。
就是这样,因为士兵以前没有受过机枪射击训练,也找不出会使用这三挺机枪的机枪手。
作战效果可想而知。
歪把子虽然故障多,装弹复杂,但是精度很不错,而且采用漏斗式供弹,不受弹夹子弹数量的限制,持续火力也还不错。
八路军和中央军都有一定数量的歪把子也证明了这点。
3。重机枪
中方装备数量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
日军重机枪装备数量很多,这是中国军队远远无法比拟的。
而且狡猾的日军,面对国军少数重机枪,往往用步兵炮打掉。
没有步兵炮的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办法还击。
日军机枪虽然重量比起马克希姆稍重,采用的是气冷式,但是仍然保持了很好的持续射击能力和准确度。
直到太平洋群岛作战,日本的重机枪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消灭大量美军士兵。
4。掷弹筒
日军掷弹筒是非常出色的武器,性能超过了德国先进的轻型迫击炮等世界其他同类武器。
在800米内,有着很好的射击精度,威力也相当不错。
据八路军老兵的回忆,日军的掷弹筒经常准确的打在人群之中,经常造成善于近战集团冲锋的八路军大量的伤亡。
而且重量极轻,仅仅4.7公斤,制造费用甚至和步枪差不多。
日军基层部队大量装备,每个班都配有一具。
该武器非常实用,美军在赛班和硫黄岛也吃尽了他的苦头。
国军和八路军见识到掷弹筒的厉害以后,都曾经仿制。但是受军工实力的限制,效果都不佳。
5。手榴弹
日式甜瓜手榴弹投掷距离没有德国长柄手榴弹远,但是威力大,破片分布均匀。
如果在空中爆炸,会造成周围几米的士兵几乎不可能生还。
比起国军粗劣的仿制德国的手榴弹,日式手榴弹也有相当的优势。
6。刺刀
日本刺刀比中正步枪的刺刀长一些,不要小瞧这一些。在肉搏战中,很多中国士兵就是差一点刺中鬼子,自己含恨而亡。
7。手枪
至于手枪在二战中造成的伤亡少的几乎可以忽略,正规军作战中,也很难用到手枪。
❹ 张乐平是怎样以笔作枪积极投身抗战的
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第一幅四格漫画《三毛》。主角三毛是个脑袋圆圆、头顶摇曳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奇特而生动的造型立即引起读者的关注。画家署名张乐平。
再后来,三毛成了中国底层苦孩子的代言人,他和创造了他的“三毛爸爸”张乐平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迎解放》……虽然张乐平自己都记不清画过多少张三毛,但在中国男女老少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一个永远不需要长大的、善良勇敢的三毛。
《三毛流浪记》至今仍是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高的一部连环漫画。2015年2月,被誉为顶级漫画节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授予法文版《三毛流浪记》文化遗产奖,肯定了这部作品在世界漫画史上的重要意义。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三毛诞生80周年。跟着三毛爸爸张乐平的足迹,我们来看看那段文化战士以笔作枪的抗战记。
初生的三毛有家有父母
张乐平是1910年生人,老家在浙江嘉兴海盐,父亲是村里的穷教师,母亲给人做针线贴补家用。他是家里的第三个男孩,按江浙一带的风俗,男孩取乳名往往按长幼排行再加个毛字,老大大毛,老二二毛,老三便是三毛。
严格算起来,张乐平只读到小学毕业。他的画画最早来自帮母亲描图绣花,后来便是沙滩做纸芦柴做笔,一手好画深得美术老师赞赏。15岁,因贫穷辍学,到上海谋生,老话叫做“学生意三年萝卜干饭”,那些苦痛辛酸和煎熬,都融汇在后来的《三毛流浪记》里。直到在报上发表《三毛》,日子才开始有了模样。
三毛诞生的时候,张乐平25岁,和很多来到上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童年在农村,少年到上海学徒,正在困厄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那在老家海边沙滩上用芦柴练就的画画本领,终于在上海开花结果。
从1935年到1937年,《新华画报》《申报》《东方漫画》等20多家报刊先后刊登了近200幅“三毛”题材的漫画作品,发生在“三毛”身上的故事,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那些顽皮的邻家小弟弟,有家有父母,天真无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好奇心强,常常一激灵就揭穿了大人的小把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优点多过缺点的幸福的“熊孩子”。那时的三毛,是上海平静的市井生活里一串小浪花,也自然成为读者喜爱的宝宝仔。
但战争改变了一切,随着张乐平以笔做刀投身抗战,三毛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抗战的三毛热血无畏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当月,上海的漫画家们迅速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领队叶浅予,张乐平是副领队,9月从上海北上。他们画了几百张抗战宣传画,一路展览一路宣传。次年到武汉,正逢国共合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训处正式改组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4月,政治部第三厅成立,郭沫若任厅长,第三厅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救亡漫画宣传队这支特殊的队伍被改编为抗战漫画宣传队,成为第三厅的附属团体,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形势创作大量抗日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大型抗日活动。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集结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青年画家。张乐平曾说:“回想当年我们在警报频仍中闭窗秉烛作画的情景,至今犹觉热血奔涌……我这个漫画兵从1937年画到1945年,经历了抗战的全过程,武器就是一支画笔。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作品,虽不成熟,笔底感情却是真挚的。激于民族的义愤,我们曾以苦为乐,不负祖国的托付,尽了自己的职责。”
抗战漫画宣传队每到一地,放下行李即投入宣传。白天攀高爬低在街头闹市画大幅宣传图,尤其是在黄鹤楼集体创作巨幅壁画《抗战到底》,张乐平是主要起草人;晚上雕刻木板,出版《抗日漫画》,或用于对敌宣传,或以多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对象,揭露日军的残暴,鼓舞民众士气。他们还画了大量对敌宣传品,包括劝敌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的“通行证”,以及数不清的抗日宣传牌……这时候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也积极要求上前线——《三毛的大刀》里,三毛背着大刀报名上前线,“不问年纪只要有力”;《三毛的爸爸》里,三毛的父亲去从军杀敌;《游击战争》里,躲在水缸中的三毛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还有《从敌人的枪刺下逃出的三毛》……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驾驶多架飞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久留米、福冈、九州、熊本等地,撒下了200多万份传单,其中大部分是张乐平他们抗战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抗日宣传漫画传单。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远袭日本,那些抗战漫画给了日本民众以极大的震惊。1939年初春,日本的漫画界曾经开过一次座谈会,他们承认给中国漫画界打败了。50年后,日本著名漫画家森哲郎编撰了《中国抗日漫画史——中国漫画家十五年的抗日斗争历程》,介绍了抗战漫画宣传队的成员和取得的战果:“他们就像前线的战士那样,果敢地同敌人开展了漫画战。当时印刷器材缺乏,他们雕刻木板,出版抗日漫画刊物。他们冒着连日的空袭,举办抗日漫画巡回展,增强民众勇气,呼唤奋起和团结,激励人们坚持抗战和献出自己的热血。他们凭着不屈不挠的毅力进行斗争,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斗志高昂地投入彻底抗战和持久战的中国军民,过高估计自己的日本军人们,从炮声响起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考虑投降的结局了。”
在长沙,张乐平和他的漫画战士们跟随周恩来,冒着空袭做鼓动宣传,常常废寝忘食。有一次,张乐平爬在扶梯上做壁画,全神贯注以致警报响起也浑然不觉。这时,有人敲着扶梯大喊“敌机来了,上面的同志赶快下来隐蔽!”他才如梦初醒。躲过空袭回到那堵画了一半的墙前,发现墙上已是弹痕累累千疮百孔。他问“刚才是谁救了我?”伙伴们说,那是周恩来。长沙大火的那一夜,他们是最后撤离的一支队伍。
之后,抗战漫画宣传队又到了桂林,在那里兵分两路,张乐平率领的一队转战安徽、江西、浙江,那段时间,他们马不停蹄跟随第三战区的队伍,上战场画了大量抗日战士和战斗情景。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抗战漫画宣传队本已少得可怜的经费被停发,并被要求加入国民党。遭此险境,张乐平和队员们无一屈服,宣传队旋即被解散。张乐平没有气馁,他孤军作战继续打起了宣传队的旗号,一路办画展走到广东兴宁,遇到抗敌演剧7队,互相帮衬熬过了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天,展览现场来了几个美国人,他们是“飞虎队”的,正需要宣传人员。于是,张乐平又成了“飞虎队”的一员。
流浪的三毛无家可归
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队”要回国了,他们热情邀请张乐平赴美国,张乐平谢绝了。11月他取道香港,返回阔别8年的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即便如他这样的大漫画家此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只能将妻儿送到浙江嘉兴。在上海嘉兴两地跑的日子里,抗战8年的所见所闻,始终萦绕心间。1946年,他完成了《三毛从军记》,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申报》连载发表后,反响热烈;紧接着1947年,他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那天冬夜他回到借居处,看到弄堂口几个流浪儿童正鼓着腮帮吹火取暖,那情景一下子勾起了他自己的童年,想到了抗战流亡路上所见的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一夜无眠,天亮他匆匆出门时,发现3个孩子已冻死2个……悲悯、愤怒涌上心头,从此他揣上烧饼走街串巷,与那些流浪儿童坐在路沿上分食,听他们讲身世,这些故事渐渐变成一幅幅四格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读三毛的故事,读者的来信雪片般飞向报社,有的寄来衣服,有的寄来食品,有的寄来玩具……宋庆龄与张乐平一起联合办了三毛乐园的义卖展览,地点在大兴公司(今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展出的都是《三毛流浪记》的原稿。排队参观捐赠的人每天从大兴公司绕到六合路,第一天就超过2万人。后来张乐平因肺结核回嘉兴养病,但读者等不及,于是从嘉兴到上海的火车乘务员主动担当信使。此后,三毛走上银幕,走上舞台。
“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看社会,为底层百姓发心声,用人人看得懂的图画,刻画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伤痛,这就是抗日战争这八年对我父亲的洗礼”——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如此说。
❺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使用的武器(图)
日本
步兵装备:友阪三八式步枪 百式冲锋枪(很少装备) 南部十四式手枪回 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步答兵炮 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
炮兵:75mm野炮 105mm榴弹炮
装甲部队:97式中型坦克"奇哈" 95式轻型坦克
海军航空队(日本的空军):零式战斗机 G4轰炸机 97式战斗机
中国
步兵装备:中正式步枪(仿制毛瑟88) ZB26捷克式轻机枪 毛瑟C96(盒子炮)
美方援助:1903春田步枪 汤普森冲锋枪
苏联援助:莫辛-纳干步枪 波波沙冲锋枪
装甲部队:缴获自日本的 97式"奇哈"式
空军:P-40 P-51(飞虎队)
❻ 我想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用的武器
轻武器:
汉阳造 就是汉阳枪械制造局制造的步枪 是仿制日本的制式内步枪容 就是常说的38大盖
日本制式步枪 所谓38大盖
捷克式轻机枪
重武器:
捷克式水冷重机枪
日本班用机枪 就是5发子弹1梭子那种 电影里常说的歪把子
还有德国的毛瑟枪
战车:
战车的话多为美制轻坦克是M型号的 还有缴获日本的零式坦克
当时的中国战场是百国武器五花八门 各个国家的武器都有
但基本上有3大来源 1是缴获 2是通过国际援助得到的军火 3是自己仿制
❼ 抗日战争中使用过的所有武器装备
马尾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比较奇怪,一个圆圆的弹体后面结着一根粗粗的麻绳,很有点中国古代流星锤的味道,我们在电影电视作品中很少看到这种武器,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武器在红军和早期的八路军当中相当流行,而后来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制M24的木柄手榴弹,当时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档品呢。
汉式(汉阳造)步枪
从1895年开始, 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于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双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外露单排弹仓,5发, 曼里夏式弹□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mmx57
枪管长度: 29.13"
枪重: 4.14 kg
巩造九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枪管长度: 73.8公分
枪重: 4.08 Kg
中正式步枪
抗战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兵工厂内,曾仿制过这种步枪供八路军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4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92x57mm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SR
枪管长度: 79.7cm
枪重: 3.95 Kg.
四四式骑枪
这种枪1909年在日本开始试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为“四四式骑铳”,一直生产到1940年间。我军部队中的四四骑枪数量不少,在朝鲜战争中仍有使用。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毛瑟式前栓榫锁定, 手动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山字形准星
口径 6.5x50mm
枪管长度 460mm
枪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铳
C96手枪
在我国南方称为“驳壳枪”,北方称为“盒子炮”或“盒子枪”。
该枪因威力大、故障少,弹匣装10发子弹,性能优于日本“王八盒子”手枪,被我国抗日军民大量装备。
在战场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对头,是近战中令日本鬼子胆寒的武器。
作业原理: 起落式闭锁枪机,短后座力作业 ,半自动
弹匣容量: 10发内置式
击发方式: 单动式
瞄准具: 表尺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7.63x25mm(7.63 Mauser)
枪管长度: 3.9吋
枪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制造厂: Mauser
制造年代: 一次大战之后
鲁格P08手枪
俗话说盒子挎鲁子,一个挎一个,我军也装备少量德制鲁格P08手枪。
作业原理: 肘节式起落闭锁 半自动
弹匣容量: 单行排列式弹匣8
瞄准具: 凹形照门, 刀片形准星
口径: 9x19mm
枪管长度: 101.6 mm
枪重: 0.85 kg
ZB26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65公厘
枪身重:9.0公斤
瞄准基线长:568公厘
枪管长:602公厘
来复线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20发
自动方式:汽退式
冷却方式:气冷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八路军缴获后,装备再用的不多。据说其供弹较卡,还有射击很麻烦,新生难以网络家教作,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行。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径:6.5mm
供弹方式:弹斗供弹
有效射程:3000米
弹夹装弹:30发
射速:500发/分
92式重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缴获过不少日军92式重机枪并装配部队。此枪也是我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之一。
全长: 1156mm
枪重为55.3kg
枪管长为698mm
口径7.7mm
初速为732m/s
膛线右旋4条
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发/分
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战争我军主要使用水冷24式马克沁重机枪,其威力大、火力强、可靠性较高,一直为我军所青睐。
作业原理:短后坐力式
弹匣容量:250发布弹链
口径:7.92x57mm
枪管长:721.2mm
枪重:20kg
相容性:马克辛家族
制造厂:21兵工厂
制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军晋冀鲁豫第4纵队自制的炸药发射筒 飞雷炮
飞雷炮最初叫"飞送炸药",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土制炸药包。它是用火药推送出去的一个6~8千克重的炸药包,只要在它落点半径5米内,一切生命体或工事都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它最初是用来对付敌人堡垒的,进而用以攻城,最后在淮海战场上大显神通。这一威力强大的武器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在1947年晋南战役之后研究发明的成果。
八路军的曲射平射两用82迫击炮
陈列在抗日战争馆的这门口径为82毫米、长1.23米的曲射平射两用迫击炮,是八路军第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于1941年改造成功的,适应了八路军近战、夜战的要求。
赵章成是我军著名的神炮手。在长征路上,他曾创造过用仅有的3发炮弹,连连打中敌堡,掩护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奇迹。
89式掷弹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 带着三百多人精锐卫队在自己的占领区巡视。当路过一个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时候,这队日军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军战士的袭击。
坂本旅团长是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兵,枪声刚一响起他就立即跳下战马,躲过了数发急射而来的机枪子弹。但是一发小型炮弹准确的落在他的面前,将其头颅炸的粉碎---这个大日本皇军的陆军少将当场毙命!事后,日军检查坂本的尸体后发现:他并不是死于中国军队常用的迫击炮,而是死于日军自己的装备-89式掷弹筒!
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重量轻且威力大,之前准备时间又短,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到解放战争时期还被解放军使用。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军应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历史的。早在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记录。但此时由于缺乏专业炮兵人才,弹药补充也无法保证。所以基本是随缴获随用,用完就破坏。使用时间和次数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没什么大的战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日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长:8.79倍口径
炮全重:0.212吨
炮全长: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带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
范围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军的第一架飞机
1930年,我军的力量比较薄弱,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没有能力制造飞机。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国民党军用飞机在武汉飞往开封执行任务的返航途中,由于汽油燃尽,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别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陈家河河滩上。我红军第一师三团一营缴获了飞机,后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1931年新集解放后,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列宁号”飞机由卡房飞到新集,军委决定成立鄂豫皖军委航空局,任命龙文光为局长,钱均为政委,局址设在新集普济寺内,红军的第一个航空局就在这里诞生了。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拥有了第一架飞机。
“列宁号”飞机经常从新集机场起飞,两颗红星闪现于巍巍大别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汉执行空中侦察和投撒革命传单等任务给敌人以很大的震动。之后列宁号飞机又在黄安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列宁号”飞机曾几次随军转移,战事频繁,巨大的飞机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别山。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M3A3“功勋坦克”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后,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奉命开赴前线接收缴获的大炮,他们却意外地在战场上搜集到国民党军队丢弃的一些坦克美制M3A3坦克。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568号M3A3坦克随坦克大队参加了攻打永固门和济南外城的战斗。济南战役后,568号坦克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功勋坦克”称号,炮手沈许也被誉为“铁人英雄”。此后,“功勋坦克”又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屡立战功。1950年,炮手沈许作为战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功勋坦克”后来也作为功勋兵器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战斗全重12.4吨
乘员4人
装有1门37MM火炮和4挺7.62MM机枪。
❽ 抗日战争,我军自制的土武器有哪些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我国并不具备生存先进机枪的能力,绝大多数武器的来源都是其他国家援助,战场上缴获和购买别国武器等。因此当时在中国军营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包括芬兰的M26,前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德国的毛瑟步枪等。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既然中国的武器是万国造的,为何当时的中国军队没有使用二战中最好的德国MG42机枪呢?是当时不识货,还是两国的关系不好呢?答案都不是。其实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中国曾经从德国购买了一批MG42机枪试用。
了解MG42通用机枪的人就知道,MG42通用机枪与同时代的机枪比起来有很多优点,比如射速极快,可靠性和压制能力都非常出色等。当时民国政府在试用这种枪的时候也对该枪的性能赞不绝口。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太耗子弹了。
而当时中国是最缺子弹的,因此就算是德国白送给中国MG42机枪,也只能放弃不用了。其实之所以不选择MG42通用机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军人已经习惯了使用捷克的机枪,也就不想换枪了。
这是我军在抗日期间自制的土枪,制作工艺十分的简陋,就是几块废铁跟一根枪管组成,一次只能装一发子弹,射击过后还要把它扒开才能装子弹,不仅是很麻烦,而且这种土枪的威力也很小,射程也不远,性能真是差,不过在当时在我军中的数量还不少。
手榴弹可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力武器之一,它的生产工艺很简单,造价也很便宜,最主要的是威力还很大,所以我军大量的装备了手榴弹,在那时候我军生产的手榴弹大部分都木柄的,重量轻扔得远,还不容易反弹,至今我国还有木柄手榴弹。
大刀,在抗日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数量很少,很多战士只能手拿一些冷兵器,大刀是当时我军装备最多的武器之一,在影视剧可以经常看到我军在战场上用大刀跟日军的刺刀对战,大刀为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假枪,很多农村的朋友小时候都有过用木头做假枪玩的经历,在抗日战争中,我国还真有不少的军民用木头做假枪来对付日军,一般是在趁敌人不注意的情况下,把假枪拿出来顶在敌人的背后,再把敌人的真武器给抢过来,这镜头在抗日神剧中大家有看到过吧?
土制大炮,这是在抗日时期一个民兵发明的,他把一大树中间全部挖空,把炮膛放进去,再用铁丝把它绑紧,在大树的末端安装一个导火索装置,一个大炮就做成了,由于的它的威力很凶猛,而且外形很奇怪,让日本军队见到这种大炮就会感到害怕。
大刀,是我国抗日战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武器了,几乎每个战士背上都扛一把大刀,由于我国那时候的工业水平很低,它的生产很简陋,就是用铁片打造而成的,但它的厚度比较厚,在抗日战场上,当我国的大刀遇到了日本的武士刀,也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红缨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兵器,但在抗日战争中却常常看到它的踪影,一般都是在木棒上安装一个尖尖的枪头,它的长度比日本的武士刀要长很多,还能灵活的运用,在战场跟日军的武士刀打起来,让日军沾不到边就毙命了,有时候想想兵器越简单战果越大。
汉阳造步枪,是我国自主生产的一款步枪,我国那时候的工业水平低,所以做工很粗糙,外观不是很好看,但它的性能还可以,在抗日时期,是我国主力步枪之一,此枪一起跟随我军打完抗日战争,后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还使用了该步枪。
土制地雷,一种很简易的自制地雷,这地雷表面看起来很丑,但它的威力可不小,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经常使用的一种自制武器,在地雷战中该地雷可是大显神威,让日本军队损失不少,是一段很精彩的故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在抗日神剧中,经常会看到我军和日军在战斗的时候,我军在战场上捡到日军的机枪后,就会直接捡起来当作武器向日军射击,其实并不是那样的,一般情况下我军捡日军的机枪是不会直接拿来使用的,有一些比较差的还会埋起来。那时候,我军的武器装备是很差的,在战场上捡到了重火力的机枪,为什么不直接拿来使用添加火力呢?
在抗日时期我国的工业水平是很差的,造出来的武器装备质量也是很差,机枪使用子弹的需求量很大,我国在那时候没办法大规模的生产子弹,还有造不出与日军匹配的子弹,就算是捡到再好的机枪也是没办法使用,所以在捡到日军的机枪一般会把枪内的子弹用完就会丢了,有时间的话还会埋了它。
在抗日期间我国的兵工厂主要生产的是步枪和手榴弹等比较简单的武器,子弹一般都是翻修的,把那些用过的子弹捡起来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再重复使用,子弹的质量是很差的,这样的子弹不能在一些重型机枪上正常使用,很容易会使机枪发生故障,甚至是炸膛伤到自己人。
最为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在跟日军打仗的时候,由于武器装备的性能相差很大,我军一般不会跟日军正面交战,会采取游击战的形式,在中途随时都有可能撤退的,我军都是很少携带重型武器的,是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减少士兵的负重,所以在那时候我军宁可用一些手枪或是步枪也不用那些笨重的机枪。
要是战斗胜利了,我军会把战场上所有的武器都会捡回来再做分类,机枪和配套的子弹都会放在一起,有了机枪的子弹,下次战斗就可以带着少量的机枪上战场了。
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武器射程都有多远?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十一年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非常有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过不少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八路军缴获后,装备再用的不多。据说其供弹较卡,还有射击很麻烦,新生难以网络家教作,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行。工作方式:自动,气冷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口径:6.5mm供弹方式:弹斗供弹有效射程:3000米弹夹装弹:30发射速:500发/分
92式重机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缴获过不少日军92式重机枪并装配部队。此枪也是我志愿军装备的重机枪之一。全长:1156mm枪重为55.3kg枪管长为698mm口径7.7mm初速为732m/s膛线右旋4条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 Operated)射速450发/分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有效射距:1000m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日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直至抗美援朝,志愿军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炮管长:8.79倍口径炮全重:0.212吨炮全长:2.745米炮全高:0.62米(带防盾)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资料宣称可达80度以上)范围射界:左右45度最大射程:2788米最小射程:100米
❾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和日军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一、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中国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以第11厂、41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制造的为多。该枪初速810米/秒,标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轻机枪。
3、7.9毫米”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
4、7.63毫米”柏克门“冲锋枪。
5、11.43毫米“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
6、7.63毫米“毛瑟自来得”1898式半自动手枪。
7、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仿造过十发驳壳枪。
8、山西兵工厂造的口径为 11毫米毛瑟自来得手枪。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国毛瑟M1932式自动手枪。
二、日本军队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枪。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
(9)抗日战争武器怎么画扩展阅读:
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总体上的差异总结:
日本依靠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2亿3千万两白银(含高额利息,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经济利益。
日本将赔款85%充作军费,到193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备的军火工业、武器装备全部自给、可为其侵略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军备保障的帝国主义强国。
中国由于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及支付巨额赔款,经济基础薄弱,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及子弹,而且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装备及作战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则完全依赖向外国采购,一旦在战争中对外军事补给线被切断,武器装备只能随着作战消耗而减少,从而导致了抗日战争中武器装备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两国军队武器装备彼强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日本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军火工业,使得日本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在20世纪30年代就全部实现了自给,并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战场的损耗。
抗战全面爆发时,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轻重武器生产量也是中国的数十倍,而中国只有部分步兵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可以仿造自产,还远远满足不了战场的需求,至于重型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武器装备只能仰赖向外国购买。
以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为例,日本当年生产了大口径火炮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制造坦克330辆,中国1辆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汽车9500辆,中国仍是一辆造不了;日本当年生产军舰52400吨,中国连一吨也造不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武器装备之比较
❿ 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武器图片
三八式步枪 四四式骑枪 C96手枪 鲁格P08手枪 ZB26轻机枪 92式重机枪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89式掷弹筒
92式步兵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