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英雄的图片与故事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损失是空前的。同时,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焕发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无畏、不畏强敌、敢打敢拼、以劣胜优的精神
当东方头号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其势汹汹,不可一世,扬言要几个月灭亡中国。特别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谓精锐师团,更是骄横异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一战,却被武器装备简陋的八路军115师将其主力一部包围于平型关以东10余公里长的峡谷中,被打得乱作一团,初则顽抗待援,继则拼命突围,最后是抱头鼠窜。日军被歼1000余人。平型关的胜利极大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八路军英勇无畏、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的作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原平县崞阳镇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奉命在原平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发现日军飞机不断由阳明堡前线机场起飞,轰炸忻州国民党军阵地。该团是步兵团,既无对空中防御的武器,也无对空作战的任务,但是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们担起了在地面打飞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重担。该团经周密侦察后,组织1个营的突击队,于19日凌晨打响了袭击日军阳明堡前线机场的战斗。经1小时激战,该团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使日军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击。
英勇顽强、决战决胜,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师特务营等部在鲁西梁山的歼灭战,是有我无敌、刺刀见红、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的范例。当八路军115师获悉驻军兖州汶上日军第32师400余人携带新装备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区进犯,即以师特务营、骑兵连和独立旅第1团第3营攻歼该敌。日军突围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独山庄及独山高地。115师部队切断日军退路,向其猛攻。经7次激烈的肉搏战,终将敌全歼。
日军认为平原地区既有利其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又无八路军可依托的有利地形,是他们能占上风的地方。然而,八路军英勇顽强、决战决胜、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使他们在平原也遭到惨败。1939年4月20日,日军800余人向冀中河间县齐会村进攻,第120师第716团第3营指战员英勇奋战。日军进攻受挫,以炮火袭击齐会,并向其北面的大朱村发射毒气弹。师长贺龙及20余人中毒,但仍坚持指挥,并及时作出阻击援敌,实施反围攻作战的部署,使进攻齐会的日军完全陷入孤立。当夜,我军官兵向侵入齐会的日军实施夹击。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700余人,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发动空前规模的“扫荡”。9月25日,2000多名日军包围河北省易县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图消灭在这一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和党政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指挥机关和群众转移,当晚,7连6班奉命坚守山脚的东口到棋盘陀的阵地,掩护我方转移。他们打退敌人多次猛烈的进攻,毙伤90余人,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不让日军发现转移的方向,他们毅然向棋盘陀顶峰撤退,把日军引向悬崖绝路,子弹、手榴弹打完后,就用石块砸击。最后,班长马宝玉等5人砸烂武器,纵身跳下23丈高的悬崖。
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把抗日军民困死。为克服困难,抗日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物质保证。物质困难的克服,最艰苦阶段的度过,证明了一条真理,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参考资料: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
B. 关于抗日战争东北的资料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 抗联战士抗击日军
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42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1941年至1945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小型游击战和转入苏联整训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抗联部队缩编,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曾专门做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东北抗日联军名义上是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实际上和延安没有直接军事联系,是在苏联支持下的抗日队伍,越过中共直接受共产国际战略领导。游击队军服是模仿苏联红军军服。 其中东北抗日联军有不少朝鲜人。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他们组建了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多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层军官。
编辑本段抗联历史概述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的高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之前,东北地区甚至没有统一的党组织。“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派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陈为人到东北筹建东北地区党的统一组织——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24日,在哈尔滨道里中国十三道街48号,由陈为人同志主持召开了有哈尔滨、大连、长春、沈阳等地共40名党员代表参加的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我们在满洲的政纲》和满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两个《决议案》,宣布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选举陈为人为临时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决定“临委机关”设在奉天(今沈阳),同时向东北各地党组织发出了第一号通告,宣布中共满洲省临委成立,领导奉、吉、黑三省党委。这次会议,标志着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会议并没有决定建立革命武装。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从此,东北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有力地推动了东北三省各地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运、军运的斗争,日益高涨,中共满洲省委成为东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的主要任务是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心进行革命斗争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指出日本要变东北为其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斥责国民党政府卖国不抵抗的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东北籍学生3000余人成立“东北学生抗日会”,组织“敢死队”,决心“与倭贼拼争”;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在满洲更应该加紧地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1931年9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发出党要组织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游击战争的号召;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同月,《红旗周报》第20期发表了周恩来的文章《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们党当前任务》,指出,现在组织“救国义勇军的组织已成为工农劳苦群众的普遍要求,我们要领导工农及一切被压迫民众自己组织武装的救国义勇军”。随即,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在各地创建反日游击队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 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日浪潮的影响下,一些爱国的、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部分官兵纷纷起来抗日。1931年9月24日,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向其所辖各县通电,呼吁军民团结共同抗日;1931年9月25日,驻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张作舟部开抵榆树,宣布抗日;同月末,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率所部在永吉县老营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通电全省;1931年10月初,邓铁梅在凤城县四区小汤沟顾家堡子创建东北民众自卫军,邓任司令。他们在装备、训练等方面相形见绌的情况下,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击下,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包围下,自发地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不顾一切,接竿而起,杀向抗日疆场。尤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首当其冲,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博得全国人民的喝彩和援助,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义勇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义勇军的队伍随之扩大,加入义勇军行列的不仅有为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和中华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学生和知识分子,而且还有地方官吏和土绅,甚至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队伍和民间团体的“红枪会”、“大刀会”等,他们也都纷纷举起抗日义旗,同义勇军以血肉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拼杀,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东北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发展之迅猛,参加阶层之广泛,在东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孤悬敌后的种种困难条件下,勇敢顽强地阻击日军进犯。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曾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领导和帮助,东北各地党组织不仅发动群众支援义勇军的斗争,动员工农参加义勇军,而且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到义勇军中工作,对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义勇军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他们中的领导人物大多是一些旧军队的军官,政治上比较落后,相互间派别繁多,意见分歧,互相猜疑,甚至火摒,所率部队成分复杂,纪律松弛,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 仅持续年余就在敌军全面进攻、各个击破的压力之下,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事实证明,他们担负不起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重任,但它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仍有其重要意义,它是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自发抵抗运动,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它给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击,延缓了日军占领东北及扩大侵华战争的进程,它所体现的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东北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与协助义勇军斗争的同时,就注重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巴彦、磐
石、海龙、延吉、珲春、汪清、安图、和龙、珠河、密山、宁河、汤原、饶河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和抗日救国游击军、绥宁反日同盟军等,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同时,争取伪军哗变,收编义勇军残余部队和其他一些如“山林队”、“红枪会”等反日武装。各地反日游击队在同日伪军的浴血奋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从1932年1月到1933年9月,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以崭新的思想风貌和战斗风格,活跃在抗日的战场上,它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密切和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英勇顽强、勇于献身,使在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下的东北人民,从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中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之所在。但是,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迫切要求,受到了当时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推行王明“左”倾政策的影响,在1932年6月召开的“北方会议”上规定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各省和南方革命根据地一样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把坚持抗日斗争正确方向的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调离领导岗位,把省委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坚持援助义勇军和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力量的正确主张和实际工作,斥之为“机会主义”,严重地脱离了当时东北工作的实际,不仅丧失了抗日义勇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而且使反日游击队的发展也受到不利影响。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山海关,向华北扩大侵略战争。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郑重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力和武装民众的三个条件下,和国内任何军队订立作战协定,共同抗日。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进一步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实行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一·二六指示信”提出的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切合东北实际情况,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的策略方针,停止了在东北实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将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建立抗日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这一决定,意味着东北的反日游击队组织将向反日武装统一战线方向发展,标志着抗日武装的统一化、正规化、序列化的开始和游击战争的新开端。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共6个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在组建过程中和组建之后,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争取并团结了各种抗日武装队伍共同抗日。人民革命军的英勇善战和对抗日救国事业的忠诚,感召了各种抗日队伍纷纷向人民革命军靠拢。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和第2军在成立军部之前,各自先以军的番号成立军下属的独立师。第1军独立师于1933年9月18日成立,从1934年1月开始,独立师便联合几支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共同作战。2月21日,独立师司令部召集了17支抗日义勇军队伍代表参加的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第2军第1独立师于1934年3月成立。1934年7月,独立师一部联合十余支义勇军、山林队共同组成了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推选王德泰为指挥,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山林队共1000余人;第3军在成立之前,于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依照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三项条件(不投降、不卖国、收复失地,抗日到底;拥护民众利益;允许民众武装抗日),决定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第4军、第5军都是以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为骨干,联合救国军余部和其他抗日武装队伍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地联合军指挥部、总司令部和同盟军的建立,标志着以人民革命军为中心的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反日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革命军各部由于执行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实行符合实际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并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民族英雄杨靖宇
1935年5月以来,发生了日本侵略华北和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的《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全国“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蓬勃发展。身处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指战员更受到莫大鼓舞。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开始着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 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完毕。这个时期是东北抗日部队第2次改、扩编时期,也是抗日部队进一步壮大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抗日部队由过去的6个军扩编到11个军,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它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迎来了新的高潮期。 在这11个军中,除第7军是在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基础上改编成立的外,第8、9、10、11这4个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C.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主要抗日军队有哪些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在东北已经有了多支抗日队伍,如“东北工农抗日游击大队”(对外称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一补充团)、“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这些抗日队伍联合在一起,形成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之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不同方式,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先后建立起来的11个抗日武装部队的总称。它是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成立的。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东北党的组织和人民革命军立即响应,并积极筹组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拟定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将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一律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并吸收其他抗日武装参加这一联合军队组织,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自1936年初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陆续编成了11个军。但由于各军被敌人分割各地,联络不便,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指挥机构,各军仍然分散独立作战。
1936年3月,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有关指示,将部队改称东北抗联第二军,兵力二千,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同年6月,魏拯民到达南满金川县河里地区(今柳河县境)与杨靖宇会见。时值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宣布南满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为东北抗联第一军。尔后,由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南满、东满特委及第一、二军主要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决定:(一)抗联第一、二军合组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王德泰分任总、副司令。(二)建立党的南满省委,选举魏拯民为书记。此后两支部队更为密切地展开了联合抗击日伪的战斗。
1936年1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四、六各军和谢文东、李华堂部队举行联席会议,合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之后,第三军正式改称东北抗联第三军,部队扩大成十个师,兵力六千。东北抗联第六军于同年6月改编,军长夏云杰。同年11月,抗联第四军第二师改编为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后长时期与我党领导的部队联合抗日的谢文东部民众军、李华堂支队相继于1936年9月和翌年1月分别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八军与第九军。
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于1936年冬改编为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
至1937年上半年,东北抗日联军已经由小到大号称“十大联军”,兵力达2万余众,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本帝国主义称东北抗日联军是伪满洲国的“治安之癌”。
D.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的重大战役除了台儿庄战役
威海卫战役中___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
威海卫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1月下旬,日军侵占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后,其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即将进入冰封期,不便于登陆作战,遂决定暂缓执行直隶(约今河北)平原作战计划,而将战略进攻方向转至山东半岛,海陆配合攻占威海卫,企图歼灭北洋海军。为此,陆军在其第2集团军基础上组成"山东作战军",下辖第3、第4旅和原属第6师的第11旅,共计2.5万余人。清廷因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集重兵于奉天(今沈阳)、辽阳和京津一带,山东半岛防御薄弱。
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遥对旅顺、大连,建有拱卫渤海门户的北洋海军基地。北洋海军各舰艇于旅顺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舰艇27艘;港区陆上筑有炮台23座,安炮160余门,守军19营;烟台、酒馆(今牟平东)、荣成(今旧荣成)等处另有驻军41营。此时慈禧太后起用恭亲王奕欣,令其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共筹和议。当得知日军企图后,始作迎战准备。李鸿章令北洋舰队水陆相依,陆军固守大小炮台,舰船依托岸上炮台进行防御。
日军为避开从威海港正面进攻,决定在荣成登陆,由陆路抄袭威海卫之背。1月20日晨,日"山东作战军"在联合舰队护送和支持下,于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荣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军乘间出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执行。25日,日军分兵两路进攻威海卫。26日,总兵孙万龄率部2000余人阻击南路日军于桥头以东,但北路日军已进至鲍家村、崮山后。28日,山东巡抚李秉衡令戴宗骞率所部北岸炮台守军协同孙部夹击北路日军,戴军未进,孙部孤军力战后退却。南路日军占桥头,逼近温泉,于30日晨同北路日军夹攻南岸炮台。守军奋勇抗击,丁汝昌率"靖远"等5舰在港内以舰炮火力支援。日军多有死伤,少将旅长大寺安纯被击毙。战至13时,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军向威海卫以西迂回攻击孙万龄部,孙率部抗击,但因部将阎得胜临阵脱逃,被迫撤退酒馆。日军遂占威海卫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队登北岸破毁炮台,以免资敌。2日凌晨,日军占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舰队遂陷于日军海陆包围之中。从4日起,南岸炮台日军和联合舰队连日轰击北洋舰队各舰及日岛、刘公岛炮台;并在夜间以鱼雷艇小队连续突入港内实施袭击,装甲舰"定远",巡洋舰"来远"、"靖远",练习舰"威远",布雷船"宝筏"等,先后被击沉、击毁。7日,北洋海军鱼雷艇11艘擅自从北口突围逃跑,遭日舰追击,或搁浅,或被掳。洋员瑞乃尔等劝逼丁汝昌投降,丁严正拒绝,仍坚持战至船没人尽。9~11日,右翼总兵刘步蟾、提督丁汝昌、护理左翼总兵杨用霖等先后自杀殉职。陆将戴宗骞、张文宣亦自尽。洋员马格禄等怂恿威海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于12日假丁汝昌名义向日联合舰队投降。17日,日军占领刘公岛,威海卫海军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此役,日军从侧后登陆,成功地对威海卫实施水陆夹击。清军由于兵力单薄,陆海军缺乏协同,北洋舰队困守港内,终遭全歼。
E. 东北抗日资料都在那些地方保存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 抗联战士抗击日军
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改编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3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由原东北民众救国军改编成立,谢文东(后叛变)任军长,滕松柏(后叛变)任副军长,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师。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成立,汪雅臣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团。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军编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参谋长。 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1936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成立,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任政治部主任(代)。下辖4个师。 1937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由原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改编成立,李华堂(后叛变)任军长。下辖3个师。 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由原东北山林义勇军改编成立,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师。 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军编成。张寿篯任总指挥,冯仲云(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员,许亨植任总参谋长。 1942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 1936年2月至1937年12月是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期。 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是东北抗日联军配合全国抗战,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1941年至1945年是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小型游击战和转入苏联整训时期。 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密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意志没有被打垮,抗联部队缩编,开展小型游击战争,保存了一部分精华和骨干力量,进入苏联境内整训。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给东北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曾专门做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东北抗日联军名义上是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实际上和延安没有直接军事联系,是在苏联支持下的抗日队伍,越过中共直接受共产国际战略领导。游击队军服是模仿苏联红军军服。 其中东北抗日联军有不少朝鲜人。战后,在苏联帮助下,他们组建了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多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层军官。
编辑本段抗联历史概述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的高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之前,东北地区甚至没有统一的党组织。“八七”会议之后,中共中央派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陈为人到东北筹建东北地区党的统一组织——中共满洲省委。1927年10月24日,在哈尔滨道里中国十三道街48号,由陈为人同志主持召开了有哈尔滨、大连、长春、沈阳等地共40名党员代表参加的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我们在满洲的政纲》和满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两个《决议案》,宣布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成立,选举陈为人为临时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决定“临委机关”设在奉天(今沈阳),同时向东北各地党组织发出了第一号通告,宣布中共满洲省临委成立,领导奉、吉、黑三省党委。这次会议,标志着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会议并没有决定建立革命武装。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从此,东北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有力地推动了东北三省各地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运、军运的斗争,日益高涨,中共满洲省委成为东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的主要任务是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心进行革命斗争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占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指出日本要变东北为其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奋起抵抗,赶走日本侵略者。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斥责国民党政府卖国不抵抗的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9月21日,流亡到北平的东北籍学生3000余人成立“东北学生抗日会”,组织“敢死队”,决心“与倭贼拼争”;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在满洲更应该加紧地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兵变与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的打击”;1931年9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发出党要组织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游击战争的号召;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同月,《红旗周报》第20期发表了周恩来的文章《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我们党当前任务》,指出,现在组织“救国义勇军的组织已成为工农劳苦群众的普遍要求,我们要领导工农及一切被压迫民众自己组织武装的救国义勇军”。随即,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在各地创建反日游击队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 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日浪潮的影响下,一些爱国的、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部分官兵纷纷起来抗日。1931年9月24日,驻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向其所辖各县通电,呼吁军民团结共同抗日;1931年9月25日,驻吉林省城的第25旅张作舟部开抵榆树,宣布抗日;同月末,东北边防军司令部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率所部在永吉县老营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并通电全省;1931年10月初,邓铁梅在凤城县四区小汤沟顾家堡子创建东北民众自卫军,邓任司令。他们在装备、训练等方面相形见绌的情况下,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和不援助的打击下,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包围下,自发地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称的抗日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不顾一切,接竿而起,杀向抗日疆场。尤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首当其冲,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博得全国人民的喝彩和援助,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义勇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义勇军的队伍随之扩大,加入义勇军行列的不仅有为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和中华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学生和知识分子,而且还有地方官吏和土绅,甚至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队伍和民间团体的“红枪会”、“大刀会”等,他们也都纷纷举起抗日义旗,同义勇军以血肉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拼杀,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东北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发展之迅猛,参加阶层之广泛,在东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孤悬敌后的种种困难条件下,勇敢顽强地阻击日军进犯。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曾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领导和帮助,东北各地党组织不仅发动群众支援义勇军的斗争,动员工农参加义勇军,而且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到义勇军中工作,对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义勇军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他们中的领导人物大多是一些旧军队的军官,政治上比较落后,相互间派别繁多,意见分歧,互相猜疑,甚至火摒,所率部队成分复杂,纪律松弛,往往抗敌不足,扰民有余 仅持续年余就在敌军全面进攻、各个击破的压力之下,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事实证明,他们担负不起领导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重任,但它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仍有其重要意义,它是一次大规模的民众自发抵抗运动,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它给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击,延缓了日军占领东北及扩大侵华战争的进程,它所体现的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东北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与协助义勇军斗争的同时,就注重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巴彦、磐
石、海龙、延吉、珲春、汪清、安图、和龙、珠河、密山、宁河、汤原、饶河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和抗日救国游击军、绥宁反日同盟军等,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同时,争取伪军哗变,收编义勇军残余部队和其他一些如“山林队”、“红枪会”等反日武装。各地反日游击队在同日伪军的浴血奋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从1932年1月到1933年9月,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以崭新的思想风貌和战斗风格,活跃在抗日的战场上,它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密切和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英勇顽强、勇于献身,使在日本侵略军铁蹄践踏下的东北人民,从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中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之所在。但是,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迫切要求,受到了当时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推行王明“左”倾政策的影响,在1932年6月召开的“北方会议”上规定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各省和南方革命根据地一样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把坚持抗日斗争正确方向的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调离领导岗位,把省委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坚持援助义勇军和联合其它抗日武装力量的正确主张和实际工作,斥之为“机会主义”,严重地脱离了当时东北工作的实际,不仅丧失了抗日义勇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而且使反日游击队的发展也受到不利影响。 1933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山海关,向华北扩大侵略战争。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郑重提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力和武装民众的三个条件下,和国内任何军队订立作战协定,共同抗日。1月26日,《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进一步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实行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联合各种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一·二六指示信”提出的建立反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切合东北实际情况,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的策略方针,停止了在东北实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将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建立抗日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这一决定,意味着东北的反日游击队组织将向反日武装统一战线方向发展,标志着抗日武装的统一化、正规化、序列化的开始和游击战争的新开端。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共6个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在组建过程中和组建之后,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争取并团结了各种抗日武装队伍共同抗日。人民革命军的英勇善战和对抗日救国事业的忠诚,感召了各种抗日队伍纷纷向人民革命军靠拢。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和第2军在成立军部之前,各自先以军的番号成立军下属的独立师。第1军独立师于1933年9月18日成立,从1934年1月开始,独立师便联合几支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共同作战。2月21日,独立师司令部召集了17支抗日义勇军队伍代表参加的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第2军第1独立师于1934年3月成立。1934年7月,独立师一部联合十余支义勇军、山林队共同组成了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推选王德泰为指挥,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山林队共1000余人;第3军在成立之前,于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依照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三项条件(不投降、不卖国、收复失地,抗日到底;拥护民众利益;允许民众武装抗日),决定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第4军、第5军都是以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为骨干,联合救国军余部和其他抗日武装队伍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地联合军指挥部、总司令部和同盟军的建立,标志着以人民革命军为中心的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反日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革命军各部由于执行反日统一战线的方针,实行符合实际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并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民族英雄杨靖宇
1935年5月以来,发生了日本侵略华北和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的《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全国“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抗日救国运动的蓬勃发展。身处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指战员更受到莫大鼓舞。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开始着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 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完毕。这个时期是东北抗日部队第2次改、扩编时期,也是抗日部队进一步壮大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抗日部队由过去的6个军扩编到11个军,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它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迎来了新的高潮期。 在这11个军中,除第7军是在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基础上改编成立的外,第8、9、10、11这4个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F.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名称
国===军十大名将: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延安十大名将:
彭德=怀:第一名将,八路军副总司令。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发动的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消灭敌军25000余人,战果巨大。尽管这次战役有值得探讨 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这一战绩中共其他将领无法比拟,作为这一战役的策划者和总指挥,彭德怀以高票当选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
林=彪:第二名将,八路军115师师长。虽然他只打了两仗就出国了,但平型关战斗意义非同小 可,它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这次胜利就如同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样,成绩虽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刘伯=承:第三名将,八路军129师师长。抗战头叁年,他指挥部队打了一系列对日战斗,大多是伏击战 ,比较着名的有七亘村重叠设伏、黄崖底、广阳、长生口、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等战斗,规模虽不是很大,但积少成多,总成绩也颇为可观。
杨靖=宇:第四名将,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丰碑,他的伟大不能用数字即打了几次仗、消灭了多少敌人来评价,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当年,我看《黑的土,红的雪》,对这位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大为钦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诧风云的抗联领袖竟然被一个鼠辈出卖,惨死于贼寇之手时禁不住悲从心来、喟然涕下。
粟=裕:第五名将,新四军1师师长。韦 岗之战虽然只是游击队级的战斗,但毕竟是江南新四军对日寇的处=女战;车桥战役虽然是叶飞指挥的,但毕竟是粟裕筹划的;一师灭敌十万人虽然大部分是伪军,但毕竟有不少是鬼子。
聂=荣臻:第六名将,晋察冀军区司令兼政委。主要战绩:配合林=彪打平型关战斗,指挥杨成武打黄土岭战斗,击毙日酋阿部规秀中将,多次指挥反扫荡。聂荣臻军事作战战果并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劳是建设晋察冀根据地,反扫荡。晋察冀深处日军大后方,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部队,对全局来讲,功劳很大。
陈=赓:第七名将,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八路军建立后,129师385旅大部留守陕北,129师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刘伯承的战绩和陈赓基本上是一体的,刘策划,陈战场指挥。陈赓的军事指挥水平很高,并不亚于一些元帅。
罗=荣桓:第八名将,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前期主要是配合陈光作战,负责政治工作,只有梁山战斗和叁打白彦算两人共同指挥。后期担任山东军政最高领导后,除了反扫荡,主要是消灭伪军。建立我军最大的敌后根据地,功劳和聂荣臻相似。
吕正操:第九名将,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抗日很坚决,不仅在八路时期,即便在张学良手下时,也是强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军区部队战斗力不强,大多是反扫荡,主动对日作战不多,战果并不十分突出。由于冀中根据地文化人多,解放后描写冀中抗日斗争的文艺作品很多,影响较大,吕作为冀中军区司令,水涨船高,自然名气很大。
赵尚志:第十名将。赵尚志的悲剧色彩比杨靖宇还浓。杨靖宇虽然虽然惨死于日军手下,但在革命队伍里毕竟还是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赵尚志则不仅要外抗日寇汉奸,对内还要遭到自己人的怀疑、责难和处分,两次开除党籍,遭苏军逮捕。堂堂的抗联总司令后来只能带一个小分队和鬼子作战,最后和杨靖宇一样,遭蟊贼出卖,被鬼子杀害,令人愤懑。
G. 梁山县的行政区划
1949年8月,梁山县初建时辖三区(小路口一带)、四区(杨营一带)、五区(后集一带)、七区(田大店一带)。10月,对行政区划调整,梁山县辖9个区:一区(戴庙)、二区(戚贾)、三区(小路口)、四区(西杨营)、五区(凤山)、六区(商老庄)、七区(田大店)、八区(大安山)、九区(银山)。
1952年7月,将九区(银山)划分,增设十区(斑鸠店)。同期,南旺县的孔坊区划归梁山县,列称十一区(孔坊)。
1953年8月,南旺县撤销,其一、二、六、七区划归梁山县,依序组建为梁山县第十二区(拳铺)、第十三区(黄庄)、第十四区(孙庄)、第十五区(开河)。区下设乡,时全县辖15个区、166个乡、1086个自然村。
1955年9月,各区取消数码序列称谓,改以区驻地命名。其中,四区驻地由杨营村迁往黑虎庙村,故改称黑虎庙区;十三区驻地由黄庄村迁往徐集村,改称徐集区。
1956年3月,将斑鸠店区并入银山区,孔坊区并入拳铺区,大路口区并入戴庙区和商老庄区。同年,郓城县的辛兴屯和倪楼乡的12个村庄划归梁山县。是年,原166个小乡合并为74个大乡。梁山县辖12个区74个乡。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镇和斑鸠店、银山、腊山、金山、大路口、小路口、寿张集、黑虎庙、杨营、馆里、辛兴屯、前集、拳铺、徐集、信楼、孙庄、开河、韩垓、戴庙、商老庄、宋庄、安山、馆驿、管庄、王府集25个乡。
1958年8月,撤销乡镇。9月,全县建起7处人民公社:东风(驻银山)、火箭(驻大路口)、八一(驻黑虎庙)、水泊(驻芦里)、七一(驻后集)、红旗(驻黄庄)、卫星(驻中孙庄)。11月2日,全县7处人民公社组成一个联合体,称作梁山县人民公社,原公社改为管理区,原管理区改为营,原生产队改为连。
1959年1月20日,梁山县人民公社改为县联合人民公社,恢复原人民公社及管理区。同年11月,公社名称改为以驻地命名,并将7处人民公社调整为银山、大路口、黑虎庙、芦里、城关、拳铺、徐集、开河、孙庄、小路口10处人民公社。
1960年3月,汶上县的东平、沙河站人民公社和须城、寅寺人民公社的一部分及平阴县的黄花园、东阿人民公社各一部分划归梁山县。同时,将梁山县开河人民公社和孙庄人民公社的部分村庄划给汶上县。
1961年3月,区划再调整,将寅寺、沙河站、东平3处人民公社划回汶上县;将黄花园、须城人民公社划归平阴县;将开河人民公社及原孙庄人民公社的小屯村划归梁山县。是年12月,将银山人民公社划分为斑鸠店和银山人民公社。
1963年5月,将大路口人民公社划分为大路口和寿张集人民公社。
1965年2月,增设戴庙、商老庄、大安山、小安山、馆驿5处人民公社。至此,梁山县辖城关、斑鸠店、银山、戴庙、商老庄、大安山、馆驿、小安山、寿张集、大路口、小路口、黑虎庙、芦里、拳铺、开河、徐集、孙庄17处人民公社。
1971年10月,开河、孙庄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韩垓、韩岗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增设王府集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建信楼、赵堌堆人民公社。
1982年3月,芦里人民公社更名为马营人民公社。同年12月,城关人民公社改称梁山镇。1983年,全县共有19处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84年2月,撤社改乡。全县改建6个区,5个镇,27个乡。即:梁山镇;城郊区,辖寿张集乡、馆里乡、马营乡、前集乡、后孙庄乡;银山区,辖银山镇、斑鸠店乡、豆山乡、昆山乡、司电乡、戴庙乡;小路口区,辖小路口镇、大路口乡、郓陈乡、赵堌堆乡、黑虎庙乡、杨营乡;徐集区,辖徐集镇、拳铺乡、方庙乡、信楼乡;韩岗区,辖韩岗镇、韩垓乡、开河乡、袁口乡、王府集乡;小安山区,辖小安山乡、馆驿乡、李官屯乡、大安山乡、商老庄乡。
1986年1月,将梁山县东平湖区的银山区及所辖的斑鸠店乡、豆山乡、昆山乡、司里乡、戴庙乡(32个村庄)、银山镇和小安山区所辖的大安山乡、商老庄乡(23个村庄)划归东平县。
1987年2月,撤销区级建制。至1993年,全县共辖24处乡镇709个行政村。
2000年,全县由24个乡镇缩减为14个乡镇:梁山镇、徐集镇、小路口镇、韩岗镇、拳铺镇、杨营镇、韩垓镇、馆驿镇、小安山镇、寿张集镇、黑虎庙镇、马营镇、赵堌堆乡、大路口乡。
2008年,将徐集镇整建制并入拳铺镇,建设新型乡镇,调整充实梁山风景区管委会,将风景区周边18个村庄划归风景委。
2013年梁山县共辖13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672个行政村,73万人。
H.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主要抗日军队有哪些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来,在东自北已经有了多支抗日队伍,如“东北工农抗日游击大队”(对外称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一补充团)、“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这些抗日队伍联合在一起,形成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之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不同方式,经过不同发展阶段,先后建立起来的11个抗日武装部队的总称。它是在中共满洲省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成立的。
I.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
二战前,日本人的日子其实挺好过的。虽然日本没有英美等欧美列强发达富裕,但在亚洲首屈一指,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当时的日本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日本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非常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国内民众也基本都能吃饱饭。
可以说在当时来讲,日本人的生活是非常安逸和富裕的,甚至让人羡慕。但战争爆发后,这种情况彻底改变了。
1936年,由日本军部支持的广田弘毅正式上台组阁,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日本正式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次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进入战争状态。由于日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陷入了中国战争的泥潭。
日本是个小国,资源匮乏,底子也很薄,没多久外汇储备就用光了,财政也开始入不敷出。由于日本无法在国外借到钱,所以只能从国内百姓身上想办法。为了支援前线,日本人开始节衣缩食,民众纷纷把积蓄拿出来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但没多久,日本国民就已经没有什么积蓄,全都过的紧巴巴。
没钱不可怕,节衣缩食还能对付一下。问题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个无底洞。由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所以日本政府财政和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战争,日本把国内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军事上,并加大了对国内民众的掠夺,连日本国民的口粮都被征用了。
城里人再也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即使条件好一些的也只能吃一些掺杂粗粮的糙米。而乡下的农民们就更惨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基本上全部都要上交国家,自己只能吃粗粮和野菜。一到冬天来临,很多没吃没喝的日本农民根本撑不过寒冷的冬季。所以,每年日本农村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日本人不仅忍饥挨饿没饭吃,他们的日用生活品也非常匮乏。由于执行配给制,日本国民手里又没有钱,所以他们只能分到数量很少、质量极差的生活品。大部分日本人分到的衣服是一种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的粗制服装。
这种服装非常易碎,穿着也不舒服,但能够分到一套衣服已经非常不容易,因为有的人连衣服都没有。至于糖、油、肥皂等生活日用品,对于日本人来说完全属于奢侈品。二战后期,为了满足战舰的燃油需求,日本政府把老百姓炒菜做饭的豆油都给征用了,老百姓做菜只能用水煮。
公园里的铁栅栏、路边的井盖甚至家里的收音机和门板也都被征用了。实际上,日本政府征不征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大部分民众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由于盟军的轰炸,大量房屋被炸毁,很多人只能住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和老鼠住在一起。当时日本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他们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力,除了为国家卖命什么都不能做。即使不被拉到前线充当炮灰,也要在后方像机器人一样进行超长时间和超长强度的乏味工作,忍受着折磨,为所谓的大日本帝国“圣战”服务。
所以“满洲”成为了日本人心目中的乐土,他们都梦寐以求的希望能到满洲去,因为满洲国被日本军部宣传的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实际上,真的如此吗?答案自然不是,当时的满洲并不比日本本土民众生活的好多少。不过满洲拥有他们渴望的和平。
毕竟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他们会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落到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参与了日本的对外侵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充当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即使忍饥挨饿、遭到轰炸,也不值得人们同情。
抗日战争日本国内环境:
日本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国际环境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各主国联调查团调查南满铁路被炸情况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未向中国伸出援手。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J. 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作文800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 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读后感
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读后感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
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英雄人物
_<<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夜静悄悄的,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今天,老师带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它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英勇跳崖的故事。
每当回想起五位战士的壮举,我便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逃避。怕困难、怕坚苦、怕挫折。。。。。。跟他们相比,我们战胜的一顶点的困难,算得了什么?
五位战士的壮举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气节深深感动了中国人民,他们被人们誉为“狼牙山五壮士”。为纪念表彰五位抗日英雄,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三烈士碑”,1959年5月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英雄人物,名扬天下。
小兵也是英雄
1937年中国暴发了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抗日战争,日本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我们中国人不怕,张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张嘎很聪明也很勇敢,他恨日本人心如刀割,最佩服的是那一次被日本人抓进司令部,聪明的小脑袋就想办法逃出,在这么多的日本人面前爬上树逃走,还留了一句“司令部我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带走微笑讥怒小日本走了。还有一次在日本人包围,带着最重要的任务。日本人包围了村子寻药。八路军把药品放上马车运走,张嘎把药品放下马车,独自空车跑,小日本被张嘎骗得很可怜。这部小说:“中国在落后武力下赶出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在日本军的追击下组织游击队,说明当时全中国都积极抗日,团集起来保卫祖国。
我对张嘎是又担心有依赖,他做事完全不像小孩,做其事来都很严肃,在我的心目中他算是一个小英雄。他把八路军当做自己父母,把几个小八路军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作者把张嘎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候出现,写出了对张嘎的重要性。还有他带领几个小八路抗日。表现出张嘎的作战经验。在战场中牺牲的部队对于张嘎来说很悲伤,内心充满报仇,有时候冲动得去找小日本报仇,但八路军们不给去,此时他的表情和动作显示出恨日本人无法形容。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能理解祖国面临的危机和民族内心里的痛,能感受老百姓的心情,可以说是人小鬼大。在战争和压迫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在生活方面不斤斤计较,既然是一个小孩就有这种爱国精神,那么作为大人后该比他做得好一小点也不会有多大困难吧!但是有些人做小日本的英雄,那种人真是可怕而最讨厌。中国人的儿子去做日本人的走狗,我为他那种人悲伤,更为他们羞耻。如今中国有了好较,趁着这个机会再努力一点。或相信生活会更加好。
我把这篇小说拿到这个时代来说就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回答所有的读者。比如从我说起;我在学习方面总是漏洞百出总是有一科目在拉分,所以总分上不去,别人能全面进攻,而我为什么总是淘汰者,每次考试语文不及格这有点像故事中的汉奸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真是悲哀啊!又如,现在满街都是贴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但是有些人染上了毒品,自己的心也随着想歪了。身体不是自己控制,是魔鬼控制就像故事里的软弱无能的人。就像我们曾经背过考过的名言句“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要轻”他们这类人就是比鸿毛还要轻,飘在寒风中充当自然界的数量。真为他们丢脸啊!现在中国又出现了一种重大问题“领土不能够完整,祖国不能够统一”有些反华势力想把台湾从中国界内分裂,但我相信它最终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中,因为中国的先驱者播下了胜利的果实“坚持一个原则,只有一个中国”就像故事里的张嘎胜利是属于他的。
指导教师:张勇
书,我的精神家园
问世间,书为何物?只叫人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书,是台灯一盏,在迷惘的黑夜,让我眼前一亮,我跟随这光亮去探索世界的奥妙;书,是香茗一杯,轻啜一口,茶香绕齿;书,是一把钥匙,带领我打开蕴藏了无穷力量的智慧宝库。_书,是我温暖的家园。
从小,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小书橱上,堆满了《十万个为什么》,《说岳全传》《三国演义》《水浒传》,《成语故事》……是它们,砌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我喜欢沉浸在静谧的夜里,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安静的去思索,去与横卧在书中的每一个灵魂自由自在地交流……
翻开《三国演义》,我犹如进入一个处处勾心斗角,刀光剑影的战场;翻开《西游记》我犹如进入了一个腾云驾雾,变化多端的神奇境界;翻开《水浒传》,眼前出现了一个个疾恶如仇,除暴安良,集正义于一身的梁山好汉;翻开《红楼梦》,我哀叹林黛玉悲情葬花,陪她闲逛于荣国府花圃,与刘姥姥共进大观圆……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让我迟迟不肯放下手中的书,尽管我的双眼早已疼痛不已……
书呵,我美丽的精神家园!
走进我的家园,翻开厚厚的历史书,古今中外的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看我国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看抗日战争,既为日本鬼子的恶行感到深痛恶绝,同时也为那舍身报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的抗日将士们而感到敬佩……
书,我的精神家园,它不但是一本记载着历史的书,也是一本教人道理的书哇!不由想起一句话:“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而我认为,书本不但是人类的精神粮食,还是使我的精神家园一片葱绿,使我心田变得肥沃的养分。书,让我充实,给我快乐。
翻开一篇篇的散文,立马给了我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读朱自清的《背影》,文中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在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着父亲对儿子那深深的爱;质朴的词汇和细腻的感情,在轻翻书页的过程中,缕缕书香化作空气,在我的精神之家中飘荡,使我沉迷于此间,流连忘返……
翻开书本,在这家园里畅游,此时的我几乎“与世隔绝”,时间观念亦停留在书中,即使泰山崩于前我也未必知所谓何事,这时,我正与书中人物同喜共悲,笑可耻之徒,同情苦难之人,赞英雄好汉……与作者共鸣,何等的自在,惬意,我乐此不疲!
书,就如一根细丝,不经意间,与我相连,连住了我的心灵……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的精神家园里,让思绪飞扬,让激情荡漾,让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