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午海战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区别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甲午战争是什么 [ 标签:甲午 战争,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是什么? げすそあㄆ 回答:3 人气:3 解决时间:2008-09-04 17:11 检举 满意答案(一)甲午战争的起因问题。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此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见解:第一,经济目的说。认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为了确保国外原料基地和市场,进行原始积累而掠夺殖民地。第二,偶发说。如战争是因朝鲜东学党起义而引起、战争是由于日本国内发生政治危机而不得不把内部之争转向对外侵略、战争的爆发是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性原因促成等说,皆属于此类。第三,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是其既定国策,发动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行动。经济目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说并未抓住问题的根本,不能说是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最近几年,偶发说在日本开战盛行起来,否认日本早就准备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如高桥秀直为日本出兵朝鲜辩解说:“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识要开战才出兵的,当时掌握日本政府主导权的伊藤博文……是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的”,后来“伊藤对朝政策的变化,在于日本的内政”(注:〔日〕高桥秀直:《走向日清战争的道路》,东京创元社,1995年,514页。)。大泽博明也认为:“甲申事变以后,日本政府在外交、军事上对朝政策不是指向对清战争的,‘六·二出兵’(1894年6月2日日本政府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以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也不是要对清国进行‘挑衅’,实现日清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图。”(注:〔日〕大泽博明:《日清共同改革朝鲜论和日清开战》,《熊本法学》73号,1993年。)其他类似的说法尚多,不必赘述。偶发说主张者的一个通病,就是醉心于对历史现象的主观分析,可以完全不顾最基本的客观历史事实。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以对外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进入70年代,日本国内大倡“征韩论”。所谓“征韩论”,其实质就是侵略大陆论。80年代后,日本政府举全力进行大陆作战的准备。山县有朋内阁一成立,便提出“保卫利益线”,成为尔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根据。到1893年,明治天皇批准《战时大本营条例》,标志着日本已完成入侵大陆的战争准备。斋藤圣二曾对甲午战争中最先入朝的日本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的有关文书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说,日本派兵入朝的目的,表面上是“保护日本人及公使馆”,而背后的目的是“与清国争夺霸权”(注:〔日〕斋藤圣二:《关于陆军对日清战争的准备》,《创造》24号,1995年。),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试图保持和清国的协调”,“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真实意图”。实际上,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已经制订了多份陆海军对华作战的具体方案。先前发现并已披露的参谋本部陆军部局长小川又次陆军大佐的《清国征讨方案》,即提出:“于此时,我国断然先发制人。”(注:〔日〕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1期。)几年前,中zhǒng@①明教授从福岛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中又发现参谋本部海军部于1887年制订的6份对华作战的构想方案,并对其中之一的樱井规矩之左右海军少佐《征清方策》进行个案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从日清战争的实际作战过程也能看出,樱井的《征清方案》绝不仅仅是凭空描绘的作战构想,在以后,它被具体化并运用于日清战争的实战之中。”(注:〔日〕中zhǒng@①明:《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2期。)由此不难看出,日本之挑起甲午战争,实是实施其蓄谋已久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一个必然步骤,决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二)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对此,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当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义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注:见〔日〕信夫清三郎《甲午日本外交内幕》,360-361页。),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注:见〔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8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律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防卫说。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注:〔日〕桑田悦:《关于日清战争前日本大陆进攻准备说》,《军事史学》119号,1994年。)。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海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注:〔日〕高桥秀直:《走向日清战争的道路》,305-306页。)。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意识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那么,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订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做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第三,两重性说。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注:张忠林:《一些日本学者对甲午战争的若干看法》,《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4年9期。)这两种不同的两重性说,皆貌似全面,但能否成立则值得考虑。能说日本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具有国民主义性质吗?事实上,最热衷于挑起战争的是日本士族,这种战争狂热也影响到知识分子,但“大多数民众对开战的动机难以理解,因而对战争是漠不关心的”。所以,当时的政治家尾崎行雄即指出:“所谓日清战争的举国一致,也是‘雷同附和’的结果。”(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97页,序言1页。)硬给这场日本统治集团发动的侵略战争赋以国民主义的性质,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日本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固然有斗争的一面,但更多的则是利用和勾结,将其说成是“防卫”,只能是有意无意地对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的美化。那么,能否说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呢?对此,意见也不一致。有论者说,它不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也有论者说,它带有一定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肯定的一点是,甲午战争为日本“开辟了走向现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注:〔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2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130页。)。从这次战争的结局看,“由于发生战争时,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处于开始形成的特殊时代”,因此“日清战争成为中国被正式分割的起点,也是在亚洲形成帝国主义体制的分水岭”(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东亚近代史的转折点》,序言2-3页,东京岩波书局,1973年。)。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尽管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之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排斥在帝国主义战争范畴之外,不承认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是说不通的。
❷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统治者是腐朽的清政府,战争的是北洋军队,领导者李鸿章代表大地主专阶级,没有民属心,失败是必然的,加上慈禧和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导致了失败。
抗日战争: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是全民族统一抗战,领导思想正确,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上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胜利也是必然的。
这两场战争都是日本引发的,胜负却不同,说明中国有了巨大的改变。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楼主学的高中历史?
❸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区别
首先从国际背景看,甲午战争处于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实回力增强、扩张增强答,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抗日战争则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对。
再从战争结果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定《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则是日本战败。原因有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从持续时间上看,甲午战争持续一年,而抗战有八年。
从战争目的上看,甲午战争主要为掠夺资本,商品输出;抗战则为欲灭亡中国。
❹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区别
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发起的
抗日战争是清政府统治破裂后展开的
甲午中回日战争是日本见答别国占据利益后模仿的行为
抗日战争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而发起的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后发起的
抗日战争是军部控制政府后发起的,属于二战的一部分
❺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有哪些不同之处
甲午战争只有中日两国的海军参战,且双方目标均为朝鲜控制权。战争结束后处德国、俄国、英国干涉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外并无兵力参与。
❻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比较说明了什么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都是对日作战,看看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
看看甲午战争双方的军力比较:
海军双方基本上实力相当,而陆军,清廷火炮几千门,这几千门是各种野战炮、山炮、重炮。淮军三万人,就有五百门后膛钢炮。此时日本主力发展海军,而陆军没有多少常见师团,而且火炮火枪也比少。
战争结果是日军比较轻松的击败了清军。清军战斗意志更是差劲,没打几下就直接割地赔款投降——其实只要清军坚持几个月,日军就后勤不行资源耗尽而不得不求和,清军甚至不需要迁都。
日军有很好的战略家——天皇,伊藤博文等文武大臣,大清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略家,连战术家也没有。
抗日战争比较
由于甲午日本从大清手来大量攫取利润来发展军备,使得日军军力大大提升,提升军力后继续从中国那里吸取血液,这样一上一下到了抗战时期中日差距巨大。可以说没有甲午战争大清耗尽民脂民膏给日军,抗战时期的日军将远远没那样强。抗战比较
海军,中国约等于0,日本世界第三海军强国
空军,日本飞机数量百倍于中国,而且日本能生产,中国基本上只能维修
陆军,中国只有数量优势。比较好的中国军 一个军 也就是十几门炮。跟日本差距巨大。结果中国军队在美国没有介入之前就和日本进入相持阶段——即中国军队没有能力反攻,而日本军队也没能力彻底击败中国军队——即让中国军队想满清那样投降然后割地赔款。
战斗意志,中国军队此时丢了最富庶的半壁江山,照样迁都再战——明明不知道前景到底能支持多久,继续抗争。很多军队都是伤亡过半继续坚守阵地不退,跟大清当年放了几枪几炮后对方一逼近就溃败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中国终于有了一些战略家和战术大师。
两者差距这么大背后的原因:
不是什么腐败不腐败——大清腐败,民国也腐败。不是什么军队训练问题——大清训练不行,民国军队很多士兵都是拉壮丁,更不是什么装备问题——大清装备比日本强,而民国武器装备比日本差多了
而是在于大清时期中国老百姓被愚昧了200多年,在大清殖民式的统治下,国民麻木异常认为大清和日本都是一样,反正谁来了谁当皇帝我们照样种田做生意。上层精英人士则是当奴才——八旗主子说什么就什么,对外界毫无所知,大清羁縻式管理让民众没有国家概念和领土概念,所以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丢弃领土割仍领土。这就是大清康乾盛世文字狱和愚昧统治的结果。
而民国时期,中国底层老百姓虽然大多还没有从大清200多年愚昧中觉醒过来,但是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他们多少也有了一些现代民主观念和国家观念,所以侵略者来了无论说的多好听,老百姓还是意识到了。而上层精英人士更是大清时代没法比的,他们不再是奴才,而是具有国家民主观念的人,所以很多军队里面的哦上传领导都死在第一线。
两者根本的原因在于——大清下面的精英地主阶级和平民认为他们和日本人打战是在为大清八旗贵胄服务,大清八旗贵胄和日本没有什么区别,谁来了都无所谓反正自己该干嘛照样干嘛。大清主力部队淮军是典型的伪军思想,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武器再先进的伪军会有多少战斗力。而民国时期虽然伪军也很多(这是因为大清200多年殖民式愚昧统治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的原因),但和日军打得军队至少其基层以上的军官都是在为了保家卫国的思想在和日军死拼,虽然武器相差很大,但结果就得大大不同了。
❼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两者的比较
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❽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有什么不同
从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1.从结果来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因而签订了<<马关条回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化程度答;抗日战争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因而台湾也重回祖国怀抱
2.从性质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封建统治阶级与日本进行的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抗日本的一次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3.从目的来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为的是称霸世界;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为的是侵占中国,可是,它失败了
4.从造成的影响来说,甲午中日战争鼓舞了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以其伟大民族精神,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❾ 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府态度不同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软弱无力 消极避战 纵使有很多官兵英勇不屈 担任然难版逃失败 这就像二权战中的法国 实力强大 但迅速投降
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始终没有以政府名义投降 纵使首都沦陷 纵使大片山河不在 纵使伤亡惨重 纵使副总裁投敌 但仍在坚持 这给广大爱国官兵一针强心剂 这就像二战中的英国 在德国强大压力下 从王室到内阁 毫无惧意 最终赢得胜利
希望能够帮到你
❿ 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本质:都是侵略战争。
目的:甲午等于抢劫,日本为的是积累资本,并没有想也无专力至清政府属于死地;而抗日战争,日本在羽翼丰满后,是想灭亡中国。
进程:甲午是日本国对清政府,人民没有参与其中,并且是以不平等条约收尾;抗战是广大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斗争,是持久战,结局是以我们的胜利告终。
影响:甲午战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加深了中华民族灾难的同时,更加深各国之间的矛盾;抗战过后,第三世界纷纷独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军事:甲午战争,海战占据主导地位,也决定战争的走势;抗战基本上都是陆战,海空当时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