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一篇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2000字左右拜托各位大神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有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愤怒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悲痛中国人民的受苦受难,感慨仁义志士的为国捐躯,自豪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历次的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民。他们截取中国的经济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外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各地的起义不断,其中以义和团运动声势最好大,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最大,意义也重大,这次起义使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在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的时候,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新骇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又一次的面对了新的危机。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与解放迈进。其中牺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祖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在这场漫长的解放道路上我们党经历了很多艰难与险阻,其中十万里长征谱就了他们英雄的赞歌。 在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时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难以形容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同胞的残忍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于心的。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面对日本们的空前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一致对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终于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在这曲折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动荡的百年,在摸索中前进了百年,这一百年告诉了我们太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国家不能闭关锁国,作为一个民族更不能软弱无能,任何时候都应该团结在一起,随时随刻为祖国奉献。 百年屈辱中我们自强不息,在硝烟与炮火中我们没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来。痛定思痛,我们现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掌握先进的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采纳
B.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论文)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的规模专之广泛,区域之辽阔,属斗争之英勇,场面之悲壮,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1,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 历史 关于抗日战争 小论文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回.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答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200字够了么?不够的话给我说
D. 求一篇中国近代史的论文,要2000-3000字左右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E.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论文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国的基础
F. 要一篇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回眸”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G. 关于爱国主义的论文主要是和抗日战争有关的
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
——抛开党争看待国民党与抗日战争
从识字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关于抗战的影片和书籍,但我知道每一次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每一次都使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识更进一层,每一次都有让我崇拜的英雄产生。但我不知道那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那些英雄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共产党人。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里被当作英雄的只有张自忠,谢晋元等寥寥数人,殊不知陈诚,卫立煌,李品仙,罗卓英,薛岳,张灵甫等人的浴血奋战。另一方面,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能从书本中了解到的更多的是中共以及其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如何英勇,如何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何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胜利,而国民党是如何的软弱妥协,如何积极剿共,消极抗日,如何丢失了大量的国土等等。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六十多年过去了,曾经针锋相对的两党已经从仇视走向了合作,愿共同挑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双方更是对马英九执政以后两岸关系的发展拭目以待,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已成共同的心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自由化的发展,两党关系的改善,许多史实资料也已解禁,为广大追求历史真相的人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已成一种必然。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在抗战中出生入死的老兵和将领已经去世,在他们有生之年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肯定他们的功绩,未能给他们公正的待遇,未能给他们应有的声誉,但我想,如果他们看到我们已经还历史以真相,已经为他们曾经的流血和牺牲而感动,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感到欣慰了。
抛开党争,依据史料,我们再去看待抗日战争,你就会发现它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士在大量的史实资料下,仍然不顾一切的区否定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说是出于什么利益,但我个人认为要想正确分析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而不是单纯的从理论上空口去谈。
一:抗战前的准备。综观中国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自从甲午战争以后,无论政府还是国民都已经把日本当成了敌人,反日与抗日一致是这个时代的主基调。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伪满洲国成立,溥仪复辟,更是激起了国内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局部抗战从此拉开序幕。然而由于国内动乱不断,国民党忙于“剿共”和平息军阀混战,再加上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在国民政府中势力雄厚,并没有把抗日放在首要地位,所以采取了基本上以妥协为主的政策,激起了国人的不满。然而这并不代表国民党在这一时期是一味妥协,无所作为的,正是在这段时期里,许多优秀的中国军人浴血奋战,始终将日军迟滞在了华北以外。1932年初,日为了转移国内外对其欲在东北成立满洲国的注意力,又在上海挑起了战争,在国民党“一面抵抗,一面谈判”政策下,蔡廷楷和蒋光鼐指挥的第十九路军与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两个师携手在上海进行了坚决抵抗,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此后,同年4月7日,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邀请社会贤达共谋良策。长城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动员了大量部队(虽然大多是杂牌军)北上抗日。就连反共急先锋,国民党中央军十七军军长徐庭瑶也自动请缨率部北上参战(这应该能说明反共的不一定都是人民的敌人吧)。之后,国民政府又重新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区,并逐步统一了全军编制和领导机构。1935年,红军转战陕北,局限于狭小一域,势力大减,蒋介石认为不足以再对其统治构成威胁之后,便马上着手了对日作战的准备。1935年11月12日,国民党五大上,第一次表明了对日本侵略比较强硬的态度,标志着国民党已从一贯妥协退让的立场开始向抗日方面转变。会后,国民政府马上制定出了《国防计划》方案和《三十年防守国策》作为指导文件,进行了大量战争准备。比如动用4个师的兵力,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在上海和南京修建的两道防线,并进行了多次保卫演习。而在抗战前成立的资源调查委员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的,我不知道没有资源调查委员会在抗战前座的大量准备,中国军队在抗战中能坚持多长时间。
而且,“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对总数约20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整顿,被整编的部队有50个师,其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都大大加强,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均有较显著提高。装备建设方面,建造了许多兵工厂,军火工业得到较大发展,战前已能制造德国的1929式步枪,仿捷克式轻机枪,德国式重机枪,仿法国式迫击炮以及各种弹药。并将全国划分为战区,加强了兵力派备与防守。
综观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表现和准备,由于忙于“剿共”和军阀混战,确实大多数地方不如人意,但其有些做法还是可以理解和情有可原的。有些地方忍让,不过早激化全面战争确实很有道理,虽然国民党抗战前拥有近200万兵力,但并不具备与日作战的条件。全国名义上统一,但实际上是派系林立,军阀拥兵自重,不听政府号令。士兵装备极差,武器奇缺,再加上军纪不好,战斗力很弱。我认为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当时所言的,“中国目前不应该全面激化战争,而应该尽量避免战争,加强军备,增强国力,积极防御。”是很有道理的。
二: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军队的实力。虽然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军队实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七七事变”前,中国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加上特种部队共170余万人,但炮兵很少,几乎没有辎重兵,工兵等特殊部队,全国仅有一个军的装甲部队(第五军)。海军虽然分为4个舰队,大小共有近100艘舰艇,但不是装备落后,火力不足,就是其他国家的淘汰品,吨位小,战斗力极差,其中吨位最大的只有3000吨,而小的只有300吨,而且全军总排水量加起来才59034吨,还不如日本的一艘大型铁甲战舰(最大者排水量近7万吨)。空军就更微不足道了,拥有600余架飞机,分为9个大队,31个中队,但可以飞上天的只有300多架,而且基本上是意大利的淘汰品,还缺少维修人员,火力更是差劲,更糟糕的是,中国空军聘用的是意大利教官,战术早已跟不上时代。而另一方面,日本却拥有大量的现代化的陆军师团,据薛岳将军估算日本一个师团的战斗力超过了中国军队六个师的战斗力,海军更是世界一流,堪与美国匹敌,飞机年产量最多可达到一万架,而中国却不能生产一架飞机。孰优孰劣,一看便知。以差距这样大军队去迎战蓄谋已久的日本,能在抗战初期取得那样的战果却是已经不错了。
三:国民党制定的抗战策略。在战争策略上共产党一直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保存实力,其实也不尽然。
其实国民党对日采取的战略还是非常英明并且很切合实际的。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异曲同工,同样是正确的战略方针,而且前者还提出的较早。在“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的方针下,加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出现丧师失地,或者主动撤守一些地方,自然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大溃退”。俄罗斯就曾一再采取过这样的战略。在北方战争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俄国统帅都被迫决定向国家的腹地撤退,不得不放弃大片国土,以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库图佐夫,他们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都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英雄,而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国民政府1937年后的政策选择,不应再把国民政府的一些政策和策略简单化地视为软弱,甚至是投降主义。
四: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据官方资料统计:八年抗战,一共进行了22次会战,1117次如南口之役的大战斗,38931次卢沟桥之战的小战斗,以及数不清的敌后游击战。而全部的会战,绝大多数的大战斗以及许多小战斗都发生在正面战场。正是有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才有了相持阶段的到来,才有了抗战的胜利。
就淞沪会战而言,为了这次战斗,国民党政府动员了全国1/3以上的兵力,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炮兵7个团、宪兵1个团,空军第2至第9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甚至连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也拉上前线。
松沪会战开始后,一天中平均就有国民革命军1个师的士兵全部阵亡,第一天多名国民革命军旅长就牺牲在前线。整个松沪抗战,国民革命军消耗85个师,阵亡333500余人。而其他的21次会战其激烈程度也毫不逊色。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更是自动发起了多次反击战,如冬季攻势,反攻南昌,反攻宜昌等等,并取得了多次会战的胜利,如三次长沙战役歼敌十几万人,而1944年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联合发起缅北攻势,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难道这些都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消极抗战吗?
五:国民党的敌后战场。提到敌后游击战争,我想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场,然而它确实存在,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牵制了许多日军兵力。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共建立了豫皖鄂边区游击区等八个大型游击区,派备了约占全国总兵力1/4的兵力,这些军队聚可以打大规模会战,散则在敌战区进行游击战,构成了对日军的严重威胁,而且其中有5个坚持到了抗战胜利。尤其是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下辖的豫鄂皖边区游击区和第一战区卫立煌部下辖的第二游击区更是战果辉煌。但是,由于处于敌占区,监管不力,军纪涣散,高级将领投敌(庞炳勋,孙殿英,李长江等),再加上多维杂牌军,战斗力差等原因,跟中共游击队摩擦很大,有经常骚扰人民,印象很差。
六:国民党在抗战中的牺牲。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仅伤亡就有300多万,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损失惨重。而且许多部队都是宁可战死到最后一人,都不退缩。国军新编第十军一万七千余人死守衡阳47天,顶住了日军三个师团的疯狂进攻,并击毙击伤日军5万余人,最后子弹打光,粮食吃完,才被迫投降。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在抗战中许多以前只顾自己利益的,经常争斗的军阀都抛弃成见,团结一致,以大局为重。四川军阀刘湘率40余万部下出川参战,几乎全部牺牲,刘湘本人最终被日本人暗杀。
无论是从那一方面来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都是最重要的,其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方都难以比拟的。如果没有国民党的坚持抗战,那抗战是个未知数,二战更是个未知数。
曾几何时,戴笠、张灵甫、汤恩伯等在抗战中声名赫赫的人物,在人们心中成了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
曾几何时,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等抗日名将竟成了战犯。一切让人觉得沉重又可笑。
难道仅因为他们参加了两党争权的内战吗?
美国有过内战,却没有战犯。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不曾处罚南方一兵一卒,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2万人丧生。这意味着大约每6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死于战火。照常理来说,总得有人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负责。事实上,仇恨也没有随着战争一起结束。在有些人眼里,叛乱者应该受到严惩。然而,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毕竟不是一回事。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也没有一兵一卒在未来的岁月里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胜利者更没有用笔墨掀起一场丑化运动以便将反叛者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南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1889年去世,活了81岁。副总统斯蒂芬斯则战后不久就被佐治亚选为联邦参议员,死后墓碑上居然还刻着"一心为公",他生前没有被人改造,死后也没有谁去鞭尸扬灰。即使是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方的布思刺杀,美国也没有因此疯狂,来一次彻底干净肃清南部残余的斩草除根运动。
1870年,南方联军总司令李将军则长眠在了华盛顿学院的小教堂之下。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
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
中国的抗战史应该重新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书写,否则我们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国民党军队的贡献不应该因为党争的原因一笔抹杀。每一个党派中都能发现正直的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是势不两立,也不意味着其中一方必定是魔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负担,早该卸下了。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它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
六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国军的抗日老战士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经历了痛苦的折磨。我们难道还不应该给他们赢得的尊重吗?哪怕是迟到的尊重。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属于子孙后代。我们在对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纪念中,应实事求是地尊重和承认政见不同或者对立,甚至曾经兵戎相见的爱国人士在抗战中的功勋,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政治和解与宽容的精神和胸襟,而任何把这些当成权宜之计或者点缀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亵渎卫国战争的光荣精神,也是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六十年一个甲子。老人在故去,新人在成长,党争的硝烟已经淡去,在一个追求真理,追求谅解,追求合作的社会里,了解真的历史已成为一种必然。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对待那些沦为“战犯”或“人民的敌人”的抗日名将与英雄,这是对人们良心和胸襟的考验。
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