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少佐能和少将在一起喝酒吗
看情况,如果两个人认识,关系比较好,少佐和少将可以在一起喝酒,否则不认识,官阶差太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一起喝酒的。当然,偶尔有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一起喝酒的。
❷ 有一部电影是做烧酒的抗战片叫什么名字
《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
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
❸ 请问抗战时期白酒是多少度数的,为什么可以一碗碗地喝
酒的度数也挺高的 高粱酒酿出来都50多度呢 但是那时候都是纯粮食酒啊 粮食酿造的酒当然不醉人了喝多少都不上头 哪像现在都是酒精勾兑的啊 喝一点而就蒙了
❹ 人们经常说的喝白酒能够杀菌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大家对于酒精能消毒杀菌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医学上常用酒精来消毒。但并不是所有的酒精都可以用来消毒,医院所用的“医用酒精”,其中乙醇的含量为75%。只有这个浓度才是最佳杀菌浓度,过低或是过高,都起不到“消毒”的效果。
刚才华子所说,乙醇浓度75%的医用酒精可以发挥消毒杀菌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限于人体之外,酒精一旦进入到人体后,就会被体液稀释,杀菌作用就会迅速减弱,反而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酒精杀菌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酒精使蛋白质变性的作用是“无差别的”,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其中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接触酒精之后,同样会发生变性反应。比如说,人体皮肤有屏障功能,所以在体表可以涂抹酒精进行消毒。但是如果皮肤发生破损,再接触到酒精的时候,就会发生刺激产生剧烈的疼痛,就是这个原因。
❺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酒精工业爆发了
以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为代表的全国性传统名优白酒主要集中于西南川黔地区。四川除了是中国最大的白酒产地之外(产量在全国的占比约为30%),更是众多名优白酒的聚集地,其中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沱牌、曲酒、全兴大曲都曾在国家评酒会上被评选为国家名酒。
为什么这么多名酒集中在西南地区呢?这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地区陆续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由于抗战的需要和发展,云、贵、川、陕、甘等大后方公路交通运输急剧发展,战争的进行使得国民政府对汽油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当时就有“一滴燃料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由于日军切断了中国和外界的交通要道,为了稳定后方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增强对抗战前线的支持力,国民政府积极寻求汽油替代品,酒精成为替代品首选,以酒精代替汽油,一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65吨汽油,同时建立了酒精厂,以甘蔗和杂粮为原料生产酒精。于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酒精工业迅速兴起。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提出要“妥筹燃料及动力供给”。国民政府计划在1939年至1941年三年间,拟投资1679万元美金、710万元国币,在后方各省设立四川第一酒精厂(内江)、四川第二酒精厂(资中)、四川第三酒精厂(简阳)、云南酒精厂(昆明)、贵州酒精厂(遵义)、甘肃酒精厂(兰州)等。
而实际建造情况远远多于这个数,战时酒精生产以1938年9月建成的在内江酒精厂为开端,随后迅速发展。至1942年,四川省酒精厂增至115家,达到鼎盛时期。
提到酒精生产,就不得不提到魏岩寿,正是他建立了四川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酒精厂,四川酒精厂。在上海时他曾试验用甘薯生产酒精,喜获成功,后又根据四川盛产甘蔗的特点,用甘蔗榨汁后产生的副产品―糖蜜提取酒精代替汽油,成为中国以甘蔗制造酒精的第一人。
据《新华日报》报道:四川酒精产量从1940年的400万加仑,1941年的500万加仑,迅速激增至l942年的800万加仑。抗战期间全川共计生产酒精2180万加仑。而经济部统计的全国酒精产量:1940年为455万加仑,1941年为540万加仑,1942年为784万加仑??从1938?1944年全国共生产酒精3386万加仑。
1942年到1944年间,四川酒精厂生产的酒精数量占整个资源委员会提供给抗战所需酒精的13.8%。保障了后方的交通运输和军需民用,积极有效地支援了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❻ 西安在抗战中发生了什么事件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
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现在去探寻可以触碰历史,缅怀先烈,奋发实现中国梦。
(6)抗日战争白酒杀菌扩展阅读:
背景
1935年7、8月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不能同时顺利地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我们(指国际)觉得,你们(指中共)号召西南集团反蒋行动的声明是错误的”,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
❼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到底有多苦医疗条件那么差,战争受伤的军人伤口到底有多疼
抗日战争时期医疗条件真的很艰苦。首先,各个参战部队因为条件不统一,所以医专疗保障情况都属不一样。另外,珍贵的药品,例如麻醉药、消炎药等缺乏厉害,而中草药对于应付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效果普遍不如西药。据说云南的参战部队因为拥有云南白药,因此伤兵治疗情况稍好。最艰苦的是,磺胺类药物对杀菌效果有限,而最先进的特效杀菌药盘尼西林却因为产量稀少而十分昂贵,我相信在1945年以前,战地医院根本用不起盘尼西林的。作为盘尼西林的大规模应用生产国美国,早期也为盘尼西林的产量稀少而十分头疼。直到1943年才实现对盘尼西林的大规模生产配备,1944年中以后才普遍可以满足战场对盘尼西林的要求。因此,简单来说,我们的士兵和日本兵打,就是真的拿命去拼的,因为一旦受伤,以国民党军队当时那种医疗条件,基本就只能等死。所以,对抗战英雄,请更多一份尊重,更多一份关心,说真的,让你在几乎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上战场,你有这个勇气吗?他们有勇气冲上去和日本人玩命,就是好样的!
❽ 盘尼西林是什么在抗日时期有什么用
盘尼西林就是我们常说的青霉素,它是一种抗菌药。在战场上,在救治伤员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有效的杀菌,使伤员不因伤口感染而牺牲。因为抗战时期,大多数伤员都是因为细菌的感染而牺牲,所以盘尼西林这种药品十分短缺,而且在那个时代并不能大量供应,所以导致了很多伤员因此而牺牲,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盘尼西林是救命的药了。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8)抗日战争白酒杀菌扩展阅读: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并取得成功。此后的一段时间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❾ 求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在中国的药品。什么药品都可以。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在中国的药品主要是盘尼西林、百浪多息、吗啡、奎宁、阿司匹林等。
1、盘尼西林
盘尼西林即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2、百浪多息
百浪多息(英语:Prontosil)是世界上第一种商品化的合成抗菌药(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和磺胺类抗菌药(Sulfonamide antibacterial),是由德国法本公司下属拜耳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1932年发现的。百浪多息的发现和开发开启了合成药物化学发展的新时代。
3、吗啡
吗啡(Morphine,MOP)是阿片类毒品一种,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化学名称17-甲基-4,5α-环氧-7,8-二脱氢吗啡喃-3,6α-二醇。化学式为C17H19NO3,分子量为285.34,以口服形式为主。
4、奎宁
奎宁(Quinine),俗称金鸡纳霜,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及其同属植物的树皮中的主要生物碱,化学称为金鸡纳碱。1820年P.J.佩尔蒂埃和J.B.卡芳杜首先制得纯品,它是一种可可碱和4-甲氧基喹啉类抗疟药,是快速血液裂殖体杀灭剂。
5、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
❿ 生态原浆抗战7O年酒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