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过程是怎样的
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加入了联合国,席位是国民政府蒋介石的。经历三年内战内,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容,美军干涉。
朝鲜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联军打个平手。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上渐渐的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国民政府的联合国席位。
B.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战争前期独力抵抗日本进攻,牵制日本陆海军的大部分力量,战争进入中期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区成了二战中对日作战的最主要战区之一,大量日军被拖入中国战场,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兵力的投入严重不足。战争中后期,中国更成为盟军打击日本本土最主要的根据地。
正是中国战场的泥潭使日本陆军沉陷其中而导致了日本对美作战时的兵力严重不足,二战四强和联合国五常之一已经确立了中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
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C. 评价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有利打击了日本实力,为美国的后期了解提供了最大帮助,使中国成为了联合国五大创始国之一。
D. 论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来反法西斯自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E.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开始向中国实施全面战略进攻,倾其全力,以图速战速决。先后投入陆军32个师团,占日本陆军总数的94%,1938年,其国内仅剩一个师团;海军出动第2、第3舰队,约占日本海军的2/3;航空部队共18个中队,约占日本航空部队的60%,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战争的进程并不以侵略者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政府军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在忻口、上海、台儿庄等作战中,给日军以重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先后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政权,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战争,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从战略上包围了敌占城市和交通线。到1938年10月,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战线延长,特别是我敌后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中国抗战打破了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这股侵略祸水暂时不能在东方蔓延,为苏联、英、美等国形成某种掩护,从而为各国加强军备、应付法西斯的侵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欧洲战场扩大到苏联。1941年12月,日本以突袭珍珠港为起点,在太平洋向美、英发起全面进攻。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中国战场正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战略枢纽地位。中国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着亚太战场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联远东的安危和苏德战争的进程。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正是日本北进之良机,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日本之所以没有执行“北进”计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既打中国又打苏联,日本陆军的主力深陷在中国内地。当时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强烈反对抽调派遣军北上苏联。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承认“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中国的抗战不仅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还得以在1941年夏秋和1942年夏秋战局险恶之时,从其远东地区抽调24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及1个摩托化师近30万兵力参加西线作战,保障对德作战的胜利。
中国的抗战大大减轻了美英在东方的压力,保证其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美国总统罗斯福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最担心的是日本打到印度洋,同德军在中东会合,包围苏联并切断英美地中海交通线。他在谈到中国抗日战争有重大作用时强调提出:“假如说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袭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在1941年、1942年法西斯将侵略战争扩大到全球的形势下,英美等国权衡东西两线的战局,确定了首先集中力量对德作战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从而保证集中兵力投入主要战场,首先打败主要敌人,最后赢得欧亚两线作战的胜利。但是,这一战略的先决条件是,亚洲依靠现有力量能够保持战局的稳定,能在较长时间坚持住阵地。这样,盟国才能取得战略的主动权,集中主要力量于欧洲作战。历史事实证明,当时日本难于从中国战场抽出更多的兵力,去进一步扩大其在太平洋上的行动,致使美英等国得以实施其“先欧后亚”战略。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同年5月,北非战场以英美联军胜利而告结束,德意军队被逐出非洲;1943年2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也取得胜利。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时期,反法西斯力量转入战略反攻,德日意法西斯转入战略防御并节节败退,直至彻底失败。在此阶段,中国抗日战争不断取得进展,并不断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为盟军的反攻和最后打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战场迫使日军面临陆海两面夹击之中,兵力分散,守岛兵力严重不足,为盟军反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加速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的进程。
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反攻时,日本有38个师团的陆军兵力部署在中国战场,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兵力则不过22~23个师团。这样,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深感兵力不足,而要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又将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日本曾多次企图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以加强其重要岛屿的防御,然而,由于中国战场紧紧束缚了它的手脚,而未能实现,太平洋中部战区司令官、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曾评论说:“日本不能仅由海军行动击败它,甚至其舰队的被摧毁也是这样,为了保证胜利,一定需要在中国的根据地。”
在此期间,中国的抗战进程也有力配合盟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了1941年~1942年的艰难困苦时期,得到了恢复与再发展,抗日武装迅速壮大,除占有人力优势、政治优势和战略战术指导方面的优势外,在部分地区已开始占有军事上的优势。1944年,解放区战场向日伪军展开广泛、持续的反攻作战。华北、华中、华南解放区,总共有一百个军分区以上的单位和三百余个步兵团、独立团,在一百余万民兵和成千万的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下,于晋、察、冀、鲁等10余个省区内,猛烈地向日伪军展开攻势。至1944年底,共作战2万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收复国土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千2百余万。
日本为了沟通与其南方军的陆上联系,并摧毁中国西南部的空军基地,解除对其本土的空袭,和挽回在华北、华中等解放区战场的败局,于1944年4月开始,在正面战场发动了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这些战役中,日军虽取得部分胜利,但日军的兵力更加分散,战线更加延长,战斗力和士气更加衰败。进入1945年,日军不得不收缩战线,从广西、湖南等地撤军,处于战略全面被动的局面。
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日益临近。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美军连续攻占菲律宾群岛、硫磺岛和冲绳岛,取得了进攻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侵缅(甸)日军在盟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溃败;侵华日军在中国解放区军民连续猛烈的反攻下,被迫困守于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及沿海地区,已面临崩溃。此时,日本“除了在本土决战或投降以外无路可走。”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第一颗原子弹。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在中国东北抗日军民的配合下,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华日军被迫向中国投降。这样,在华日军无法窜回本土,作为实行其本土决战的资本。因此,斯大林称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共损失(包括毙、伤、俘、投降)军事力量约639万人,其中中国战场使日军损失455万人,占70%。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1937年至1945年8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和战争消耗折合一千多亿美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它在延缓世界大战在东方爆发,减轻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克服危难时机,配合盟军作战,直至最终打败日本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诚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欧洲——大西洋、亚洲——太平洋和北非——地中海三大战场组成的,各战场密切相关,相互配合协同,东西方战线遥相策应,每个国家都对赢得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没有亚洲战场的稳定和长期坚持,就不可能集中力量首先解决欧洲问题;没有欧洲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亚洲战场的最后胜利也不可能很快到来。中国人民的抗战对各个反法西斯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样,中国的抗战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特别得到了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援助。鉴于战后国外的一些史学工作者往往忽视、贬低甚至歪曲中国抗日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中国正直的史学工作者不能对此保持沉默,而应义不容辞地面对历史事实,恰如其分地评价它,还历史本来面目,以正视听。
F.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
回答:20034218lll
级别:学者
2007年1月22日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它起初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并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列强中新崛起的最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同时,它也表明日本由一般帝国主义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武装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70多个县,到1933年发展到30多万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11个联军共4.5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开端。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标下终于紧密勾结到了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它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或“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动员,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加之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战略夹击的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全国性抗战第一年,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型关、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的抗日战争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成为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更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手段,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世界的焦点也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美国二战史委员会主席、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提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进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本为什么甘心吃哑巴亏而不扩大武装冲突,最后采取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当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了实话:“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第122页)可见,苏联能够在1938—1939年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
中国抗日战争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外相松冈曾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3页)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8页)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希特勒企图在严冬到来之前,联合日本打垮苏联。但此时的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69%。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当时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决定:“不管德苏战争如何演变,以昭和二六(1941)年度内放弃解决北方的企图”。(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2页)正因为如此,苏联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就从远东方面军调出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及部分坦克、航空兵部队,加强了苏联西线对德作战的实力。中国的持久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感激地说过:“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通讯社,1980年版,第38页)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日本“北进”侵苏被迫放弃,“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德国法西斯也竭力唆使日本南进,以期望它从东方打垮英、法等势力,与其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对此,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
中国抗日战争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攻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巨舰成功,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后,曾制订了一个用5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是时,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1942年3月23日,里宾特罗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商讨轴心国的战略问题时,要求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军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最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还有50%的空军和40%的海军力量用于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其中32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不及侵华兵力的20%。
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最大战略集团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决战”,又无力在大陆进行决战,最后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美、英盟军没有直接参加对日本中国派遣军的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以10—20多个师的兵力两次入缅,参加印缅战区对日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并担任了缅南防御和缅北、滇西反攻的主力,为缅甸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128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不含向苏联投降的日军数)的50%以上。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两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民众伤亡2249.9万余人,被侵华日军强掳的中国劳工800余万人,香港同胞10万余人、台湾同胞115余万人被日军致死、致病残等。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九版)
《人民日报》的权威分析。
G.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易;牵制了大量日军,使其无法奔赴太平洋战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军事力量,为美军的太平洋战争创造先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复杂来说是: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它起初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并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列强中新崛起的最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同时,它也表明日本由一般帝国主义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武装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70多个县,到1933年发展到30多万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11个联军共4.5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开端。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标下终于紧密勾结到了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它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或“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动员,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加之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战略夹击的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全国性抗战第一年,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型关、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的抗日战争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成为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更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手段,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世界的焦点也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美国二战史委员会主席、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提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进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本为什么甘心吃哑巴亏而不扩大武装冲突,最后采取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当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了实话:“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第122页)可见,苏联能够在1938—1939年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
中国抗日战争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外相松冈曾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3页)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8页)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希特勒企图在严冬到来之前,联合日本打垮苏联。但此时的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69%。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当时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决定:“不管德苏战争如何演变,以昭和二六(1941)年度内放弃解决北方的企图”。(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2页)正因为如此,苏联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就从远东方面军调出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及部分坦克、航空兵部队,加强了苏联西线对德作战的实力。中国的持久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感激地说过:“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通讯社,1980年版,第38页)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日本“北进”侵苏被迫放弃,“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德国法西斯也竭力唆使日本南进,以期望它从东方打垮英、法等势力,与其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对此,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
中国抗日战争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攻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巨舰成功,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后,曾制订了一个用5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是时,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1942年3月23日,里宾特罗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商讨轴心国的战略问题时,要求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军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最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还有50%的空军和40%的海军力量用于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其中32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不及侵华兵力的20%。
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最大战略集团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决战”,又无力在大陆进行决战,最后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美、英盟军没有直接参加对日本中国派遣军的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以10—20多个师的兵力两次入缅,参加印缅战区对日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并担任了缅南防御和缅北、滇西反攻的主力,为缅甸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128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不含向苏联投降的日军数)的50%以上。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两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民众伤亡2249.9万余人,被侵华日军强掳的中国劳工800余万人,香港同胞10万余人、台湾同胞115余万人被日军致死、致病残等。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H. 为什么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百年来屈辱地位,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专
中国人民第一属次取得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残民地半封建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显示了处于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抗日战争不仅把日本法西斯势力全部走出了中国国土,而且使此后任何企图继续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势力都只能得到彻底失败的下场,使依服于帝国主义的中国反动统治得到覆灭的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力量。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I.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地位,从正面说,急!
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时间上,中国共产党是有组织开展十四年抗战的唯一政党。
从史实来看,九一八事变后,无论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还是其他党派,都没能勇敢地挺身而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其领导的东北红色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贯穿了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
2、空间上,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最艰苦的敌后战场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大胆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深入敌占区打击敌人,开辟敌后战场,承担了最艰苦的战略任务。
3、效果上,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是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内,通过积极的抗日形势和政策教育,全党上下精神振奋、士气高昂。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提到“抗战”93次、“抗日”91次,提到“胜利”89次,“抗战”“抗日”与“胜利”的比例几乎是1比1。
(9)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
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