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1-03-06 10:58:57

A.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曱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曱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曱族解曱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曱国主曱义列曱强纷纷入侵中曱国,由于清政曱府腐曱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曱族耻辱。中曱国人曱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曱西曱斯强国。这是中曱华民曱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曱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曱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曱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曱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曱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曱西曱斯战争的胜利,中曱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曱西曱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曱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曱国列曱强强曱迫中曱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曱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曱国的特曱权;美、英两国政曱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曱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曱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曱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曱湾、澎湖列岛等中曱国领土,为国曱家的独曱立、民曱族的解曱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曱华民曱族的空前觉曱醒,中曱华民曱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曱华民曱族面曱临亡曱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曱华民曱族终于觉曱醒了。中曱国抗日战争是在中曱国共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曱族统曱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曱华各曱界各族人曱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曱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曱国人曱民,振奋了民曱族精神,增强了民曱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曱国近代历曱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曱家的独曱立、民曱族的解曱放奠定了基础,中曱国人曱民的革曱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曱国革曱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曱国内部政曱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曱国革曱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曱国代替旧中曱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毛泽曱东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曱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正是在毛泽曱东思想指导下,开创了一条半封曱建半殖民地人曱民打败帝曱国主曱义侵略的道路,打下了建立新中曱国的基础。

B.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版利做出权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最早同法西斯军国主义开展斗争,中国人民独立的与法西斯军国主义奋战了十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部分主力部队,缓解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的压力,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拖住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三千五百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

C. 华侨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十年前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是和广大海外侨胞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他们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又为坚持和巩固这个统一战线作了许多的努力,有着重要的贡献。

D.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

回答:20034218lll
级别:学者
2007年1月22日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中国军民独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开始,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造成了日军的重大伤亡。中国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形态上,它起初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后来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其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并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列强中新崛起的最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7月,日本内阁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同时,它也表明日本由一般帝国主义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的转变。

世界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是日本点燃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比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早两年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它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来实施,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我们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帝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武装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70多个县,到1933年发展到30多万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11个联军共4.5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战后,日本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满洲’(九一八事变)为导火线而开始升起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

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开端。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标下终于紧密勾结到了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它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或“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德、意、日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动员,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加之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战略夹击的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全国性抗战第一年,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平型关、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的抗日战争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成为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更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手段,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起点,世界的焦点也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美国二战史委员会主席、国际二战史委员会副主席戴德华教授和以色列教授夏阿龙等人撰文提出: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日本不能在德军需要战略配合之时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进而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无法达成。

中国的持久抗战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至8月,日本关东军先后在中国境内挑起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并以武力试探苏联的虚实,结果由于中国抗战对日军主力的牵制,使日军在兵力悬殊之下均遭失败。日本为什么甘心吃哑巴亏而不扩大武装冲突,最后采取外交谈判加以解决?当时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了实话:“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之所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设日本一旦与中国议和,则日本即可威胁苏联”。(华西列夫斯基:《毕生的事业》,第122页)可见,苏联能够在1938—1939年摆脱东线威胁的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抗战对日本陆军主力的打击和牵制。

中国抗日战争解除了苏联的后顾之忧,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亲自接见日本访德考察团团长山下奉文,告诉他,“希望尽早返回日本,请日本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日本外相松冈曾力主对苏开战,以与德国法西斯配合,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从中国关内抽调5个师加强关东军的计划却遭到军方的坚决反对。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3页)日军大本营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8页)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里宾特罗甫再次向日本提出:“日德两国应迅速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在西伯利亚铁路上握手。”希特勒企图在严冬到来之前,联合日本打垮苏联。但此时的日本正集中兵力强化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初,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5个师用于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69%。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发动侵苏战争。当时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决定:“不管德苏战争如何演变,以昭和二六(1941)年度内放弃解决北方的企图”。(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62页)正因为如此,苏联才大胆地从远东地区把兵力不断西调,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仅莫斯科战役期间,苏联就从远东方面军调出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及部分坦克、航空兵部队,加强了苏联西线对德作战的实力。中国的持久抗战捆住了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对此,苏联元帅崔可夫曾感激地说过:“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在华使命》,新华通讯社,1980年版,第38页)

中国持久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反攻赢得了时间。日本“北进”侵苏被迫放弃,“南进”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也同样因其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一再推迟。1940年春夏,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军被赶出欧洲大陆,希特勒称霸西欧。日本本来可以在英、法遭受德国袭击、无暇东顾,美国又尚未直接卷入同德、意、日冲突的情况下,趁机南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以攫取英、法、荷、葡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德国法西斯也竭力唆使日本南进,以期望它从东方打垮英、法等势力,与其在战略上相互策应。但此时的中国战场正进行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对此,日本访德特使寺内寿一解释说:“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

中国抗日战争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德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计划成为泡影。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得手,攻击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及“反击”号两艘巨舰成功,暂时取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后,曾制订了一个用5个师攻打澳大利亚、夺取锡兰,与希特勒在印度洋上会师的狂妄计划。是时,德国也力促日本进军印度洋。1942年3月23日,里宾特罗甫和日本驻德大使大岛商讨轴心国的战略问题时,要求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等地,以配合德军向中东和高加索的进军。但是,中国抗日战争愈战愈强,使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力不从心。1942年春,罗斯福曾庆幸地对自己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区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罗斯福见闻秘录》,新群出版社,1949年版,第49页)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军主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最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其中21个师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还有50%的空军和40%的海军力量用于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其中32个师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其中34个师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不及侵华兵力的20%。

中国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一直到1945年,拥有100余万兵力的日本陆军最大战略集团中国派遣军,在中国军民多年的打击消耗和最后的全面反攻下,既不能回援太平洋战场和日本本土“决战”,又无力在大陆进行决战,最后不得不在中国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美、英盟军没有直接参加对日本中国派遣军的作战,相反,中国远征军却以10—20多个师的兵力两次入缅,参加印缅战区对日南方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作战,并担任了缅南防御和缅北、滇西反攻的主力,为缅甸人民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128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大约相当于全部海外日军(不含向苏联投降的日军数)的50%以上。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算起,前后达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三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两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7.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民众伤亡2249.9万余人,被侵华日军强掳的中国劳工800余万人,香港同胞10万余人、台湾同胞115余万人被日军致死、致病残等。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九版)
《人民日报》的权威分析。

E. 华侨支援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地的华侨掀起了( )、( )、( )等运动

1、声讨不抵抗政策
2、无私捐款 支援前线
3、回国参战 血洒疆场
4、维护国共合作 坚持团结抗战
5、抵制日货与“不合作运动”
6、宣传看站 争取国籍支援

F. 哪位华侨帮助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侨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大规模出国还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那时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破产,百业凋零,许多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漂洋过海,外出谋生;另一方面。西方殖民者为开发殖民地,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大量掠卖华工。据统计,从19世纪 50年代开始,每年平均约有10万华工被贩运到世界各地。截止1940年6月,海外华侨已达854万多人.。

华侨侨居国外,举目无亲,生活艰难,他们非常想念家乡,思念祖国,他们在一首歌里唱道:“在海外更了解到家乡的可贵,在海外更感到弱者的悲伤”。

海外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 ,他们身居海外,寄人篱下,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兴衰存亡,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海外的地位和权益。他们深知,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华侨将永远无法摆脱被歧视、受凌辱的命运,华侨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盼望祖国强大昌盛。对压迫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造成祖国贫困落后的反动统治者十分憎恨。因此,华侨一贯积极支持祖国反对外国侵略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坚决支持、积极参加祖国的抗日战争,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一、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救国宣传运动

1、“九.一八”事变后的的抗日救国呼声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到翌年1月,整个东北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惨遭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和践踏。

侨胞们在国难当头的紧要时刻,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严厉谴责,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做法,愤怒声讨。

在马来亚新加坡,陈嘉庚发起召开侨民大会,通过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胡佛,要求“履行各种条约,维持世界和平”;号召“侨民鼓动志气,激励爱国”,抵制日货,开展反日宣传。在马来亚槟榔屿,华侨捐款购买战斗飞机,准备供与日宣战之用。越南中圻华侨组织反日后援会,表示愿“为祖国对日交涉之后盾”。

在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华侨商会代表10万侨胞,拍电报给美国总统胡佛、国务卿史汀生、前菲岛总督福白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真相,吁请他们“以伸公道而救世界”。11月,马尼拉华侨召开国民救国大会,决定向菲律宾华侨筹集500万披索,以资祖国抗日战费。

在欧洲,比利时华侨召开代表大会,组织旅比华侨反日救国总会,并通电

G. 华侨华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的摘要怎么写

华侨华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抗日战争期间,广大华人华侨发扬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救亡旗帜下,不分地域、党派、帮派,达成了空前的团结,世界各地各种抗日团体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940多个,涌现出陈嘉庚、司徒美堂、邝炳舜、蚁光炎、李清泉等一大批著名爱国侨领,也正是在这些爱国侨领和华侨抗日社团的组织影响下,千百万华侨凝聚在一起,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重要力量。
二、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海外侨胞以义捐、义演、义卖、侨汇、认购国债等多种方式为祖国抗战捐款捐物筹措军费,捐献数量之巨大令我们震撼,对补充抗战军费、填补财政逆差、支撑战时经济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到当时中国军费的43%,这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统计的。当时海外华侨有800万,其中400万,也就是一半侨胞为抗战捐款。
三、回国参军杀敌。许多华侨放弃了海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舍生舍命杀敌。他们组成了华侨义勇工程队、救护队、战时服务团、战地记者团等参与救护并配合作战。仅回国参军参战的美国广东籍侨胞就有4万多人,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航校大批飞行员回国参战,仅美国一地就有300多人。中国当时歼击机飞行员当中华侨占到四分之三,成为中国空军的作战主力。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因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切断了中国对外水陆交通,只剩下临时抢修的滇缅公路,云南通往缅甸的这条公路是中国唯一一条连接国际的通道,当时急缺司机和运输车辆,由陈嘉庚老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招募了海外超过3900名华侨司机和修理工,简称南侨机工。他们以血肉之躯将45万吨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大约1800多名南侨机工为国捐躯。
四、积极参与驻在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海外侨胞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组织抗日武装,在美洲等地参军、参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功勋。1941年,南桥总会组建了千余人的华侨义勇军;“马来亚人民抗日军”1000多名华侨战士献出了生命;在欧洲、非洲等地,华侨参加保卫侨居地斗争。就美国而言,当时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就有1.3万余名华侨,占到当时旅美男性华侨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H.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I. 抗日战争时有哪些爱国华侨人物可不可以說說他們的事跡

转一篇文章供参考
抗日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并与世界人民一道,终于将罪恶滔天的日本法西斯彻底打败。海外千万华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雄师劲旅。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杰出贡献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一、南侨总会支援抗战 发动华侨捐款捐物

1937年“七七事变”,祖国掀起全面抗战。南洋华侨纷纷成立各种不同名义、以支援祖国抗战为目的的群众组织,在新马成立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推举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各地也相继成立类似组织,举当地侨领为负责人,积极发动华侨捐款捐物,多寄侨汇,抵制日货,惩办奸商,支援祖国抗战。

随着抗战形势进一步发展,南洋各地华侨团体认为必须成立一个联合组织,以便统一领导,相互协作,并要求德高望重的陈嘉庚出面召集,以促其成。1938年10月,来自南洋各埠的168名代表,一致同意成立南洋华侨筹贩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选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印尼)、李清泉(菲律宾)为副主席。大会通过一项庄严《宣言》,历数近代以来日寇侵华种种罪行,揭露日寇不仅企图吞并中国,还妄想征服世界。现在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南洋800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府后盾,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南侨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洋华侨在抗日救亡大前提下,实现了空前爱国大团结,标志着陈嘉庚是南洋华侨众望所归的领袖。在南侨总会领导下,南洋各地筹赈会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支援祖国抗战各项实际行动高潮迭起,效果也极为明显。

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是南侨总会的首要任务。总会通过各地分会,采取种种有效方式开展爱国募捐:有特别捐、常月捐、纪念日捐、货物舟车助赈捐、游艺义卖捐、迎神拜香演剧捐等等。当时,华侨捐献情形正如陈嘉庚生动、形象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陈嘉庚在所属企业已经收盘情况下,自己仍带头认常月捐每月2000元,直到抗战胜利。为了加强南侨总会领导,他索性住进怕和轩俱乐部(新加坡上层华侨活动中心之一),不分昼夜地领导抗日救亡工作,同时一再勉励各地分会同仁:“不因环境险阻而惊心,不以筹募艰难而馁气,领导华侨奋斗到底。”由于陈嘉庚领导有方,助手得力,华侨拥护,捐款所得数额甚巨。据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1945年,8年中捐款共达13亿多元(国币),平均每年1.6亿多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

以财力支援抗战的另一项是侨汇,是华侨寄回祖国赡养亲属汇款,数额比捐款更大。仅从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据统计共达55亿元(国币),平均每年约8亿元,数额巨大。其中南洋侨汇居多。1942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和捐款中断。欧美等地华侨继续以侨汇和捐款为祖国抗战做贡献。

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1940年10月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每月平均100批。以上物资多数亦为南洋华侨所捐献。

抗战后,海路被封锁,支持祖国抗战的大批海外战略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输。当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国内西南运输公司委托,自1939年至1940年间,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10批共3200人,并捐赠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300吨以上,日积月累运量可观。1940年,陈嘉庚回国,还不辞劳苦亲自到滇缅公路沿线慰劳视察,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勉励华侨机工继续为祖国抗战做贡献,至今仍使人们难以忘怀。

二、反对和谈主张抗战 挺身而出声讨逆贼

抗战期间,陈嘉庚领导华侨在经济上对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在政治上对祖国抗战的有力支持,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华侨领袖陈嘉庚,政治敏锐,目光远大,爱国心强烈,处处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敢言人之不敢言,敢为人之不敢为”,特别是在揭露汪精卫之流投降卖国方面干得更加出色。

辛亥革命前后,汪精卫曾追随孙中山,后任国民党副总裁。陈嘉庚早年侨居南洋时曾与其相识,创办厦大时,陈拟聘汪为首任校长,彼此私谊甚好。抗战后,特别是南京失守后,陈嘉庚风闻汪主张对日和谈,起初不信,认为汪身为“党国要人”,怎会这样无耻。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外电报道汪已公开发表和平谈话,才引起陈嘉庚警觉,认为这是坚持抗战的最大危险。遂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直接电汪,询外电所传是否属实。并说明日本占我大片领土,对日和平绝不可能。次日汪复电,大意说两国战争终需和平,以中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所以和平为救亡图存上策。为此,陈嘉庚再去二电,大意说我武力虽弱,但敌寡我,民气旺盛,长期全面抗战,侨汇外汇源源增加,敌人决不能亡我,英、美、苏也决不会坐视。若与日寇言和,国内各省必起来反对,由此造成分裂。但汪来电仍坚持其和谈反动立场,不思悔改。至此,陈嘉庚认为汪已不可救药,便一面致电蒋介石:“汪先生谬谈和平,公必被误,万乞实践庐山宣言,贯彻焦土、全面:长期抗战三大策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博最后胜利……若中途妥协,即等自杀。秦桧张昭无世不有,幸公明察。”。一面将与汪来往电文交南洋及重庆各报刊登,过后南洋报纸照登,重庆无动静。当时(1938年10月28日),重庆参政会将开幕,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分提出经修改后的“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十一字电报提案,经大会多数通过生效。此举给妥协投降派头一棒,震动海内外。

同年12月,汪潜逃出境叛国投敌,激起国人及华侨公愤。陈嘉庚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而定人心。”后来,陈嘉庚看到国民党当局只开除汪精卫党籍,而未通缉归案和绳之以法,非常气愤,遂再电蒋:“今前方将士浴血挥戈,后方民众卧薪尝胆……今独容汪贼及其党羽逍遥法外,实南洋八百万侨胞所莫解。”此电实质上是严词质问蒋介石:纵容包庇国贼者,又该当何罪?

汪精卫叛国投敌后,仍恬不知耻,暗中指使其党羽到南洋以妖言惑众,妄图破坏抗战大业。为了使海外侨胞进一步擦亮眼睛,善辨忠奸,加强团结,以利抗敌,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详列汪精卫卖国罪行,号召广大侨胞辨奸讨逆,继续捐资救难、输财救国,抗战不达最后胜利,支援抗战活动决不停止。各地华侨积极响应号召,讨逆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新马华侨普遍举行“反汪宣传周”,参加讨逆人数达170万人次。仰光侨胞筹款100万元作为缉拿汪贼经费;欧美华侨与南洋华侨并肩战斗,讨汪活动遍及各大侨居城市,舆论界也在报纸上公开表示“誓与汪贼不共戴天”。

陈嘉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顾个人私谊,不怕得罪执政的国民党当局,在抗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向汪精卫之流开炮,并给予穷追猛打,有力地打击了妥协投降派的嚣张气焰,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军民斗志,在政治上为祖国坚持抗战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三、回国视察慰劳将士 敦促国共一致对外

19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海外侨胞对祖国抗战和亲人安危异常挂念。陈嘉庚肩负华侨重托,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一则慰劳前方抗日将士,鼓励他们继续英勇杀敌,二则实地视察国内状况,以便向侨胞通报并增强其爱国心,继续以强大财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

陈嘉庚侨居新加坡几十年,深知日寇所以敢于明目张胆侵略中国,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祖国太穷太弱。何况国内长期陷入内战,焉能对外?为此,他想趁回国之机,实地了解国共纷争和摩擦真相,敦促双方以大局为重,大敌当前务必一致对外。

同年3月26日,陈嘉庚组织好慰劳团起程后,经仰光直飞重庆。在重庆机场欢迎茶会上,陈嘉庚激动地向重庆各界人士说,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八九年了,对于国内情形,很欠明悉。但是,我有一颗心,这颗心随时随地都惦念着祖国。这次我们回来,带来的是一颗心,一颗赤裸裸而又热诚的心。讲话中他还把祖国比作华侨的父母,华侨援助祖国,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华侨希望大家精诚团结,战胜日寇。陈嘉庚一踏进国门,就向国人显示出海外赤子的一片忠诚。

陈嘉庚在重庆期间,利用各种大小欢迎会、个别交谈、参观访问等机会,表达海外华侨对祖国军民慰问之情,视察国内实施抗战状况,劝说国共两党要团结抗战,不要分裂,不要让华侨失望。

例如,在国民党要人白崇禧做东的招待会上,听说白崇禧将出面调解国共纠纷,陈嘉庚感到欣慰。说在南洋风闻国共摩擦严重,以为是汉奸造谣,到这里之后才知道情势确实危急。如不幸分裂,则无异自杀,心中忧虑无穷。今闻将军有排解之策,深望极力斡旋,若得化险为夷,一致对外,实国家民族无穷之福也。

又如,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举行的茶话会上,我党叶剑英、林伯渠、邓颖超等人在座。陈嘉庚在会上也着重阐明国共两党要团结抗战。他说,今日国共两党名义上虽不一样,而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心则一,可以说是兄弟党、姐妹党。万望两党关系人,以救亡为前提,勿添油助火,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若国共两派意见日深,发生内战,海外华侨必痛心失望。叶剑英对陈嘉庚的讲话表示欢迎,并希望他到国民党处亦作如此表示。接着,陈嘉庚还询问了到延安的路线和交通,叶剑英一一作答。几天后,毛泽东拍来电报,盛情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

陈嘉庚在重庆考察一个多月,耳闻目睹,深感失望,更加强了他必须到延安去看个究竟的决心。随后他路经成都,蒋介石设宴款待,饭后与陈交谈。当问及陈到成都后欲往何处,陈答:“兰州、西安,延安如有车可通也要去。”蒋一听陈说要去延安,便情不自禁地破口大骂共产党“无民族思想”,“口是心非、背义无信”。陈嘉庚感到事态确实严重,但仍耐心解释说,余代表华侨回国考察,凡交通无阻地区,都要前往考察,以便回南洋后向华侨报告真实情况。蒋介石见劝阻无效,只好勉强说:“要去也可以,但不要受人欺骗。”

蒋介石耍尽两面手法,当面说要去也可以,背后却设置障碍。陈嘉庚一路上好不容易冲破重重阻挠,于5月31日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各界5000多人的热情欢迎。在欢迎会上,陈嘉庚首先代表南洋千万华侨向大家致意,并说,我早就希望访问延安,今天实现这愿望我感到很高兴。他还说,南洋广大侨胞出钱出力,全力支援祖国抗战,……广大华侨迫切希望国共两党坚持合作,坚持抗战,实现这两条是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愿望。

陈嘉庚在延安期间,边慰劳考察,边与各界人士交谈,还多次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促膝谈心。当谈及国共关系时,朱总司令列举几项对方违约的事实,如严重歧视八路军,擅自停发抗日军政费用及武器弹药等,讲得有据有理,给陈嘉庚留下深刻印象。

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会晤,是陈嘉庚此行重要目的之一。两位伟人从未见面,今日幸会,十分难得,互相间开诚布公,有啥说啥,其中心议题仍是团结抗战大事。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问一切摩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毛泽东说,陈先生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共产党是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我们现在的立场,从我们对蒋委员长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过去十多年,我们被他打得遍体鳞伤,还悬赏要我的首级。但我还是想请陈先生见到他的时候转告他,我对他并无恶意,只要他坚持抗日,我便拥护他的领导。交谈中,毛泽东还对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赞赏。他说,我们大批中国人在海外,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要好好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大家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救国。

陈嘉庚通过对重庆和延安两地的深入考察对比,终于弄清了涉及抗战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中国的希望究竟在哪里,二是国共两党摩擦真相究竟何在。他认为,重庆虚浮乏实黑暗腐败,国难当头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行政机构不负责任,抗战气氛淡薄,营私舞弊严重……总之,“绝无一项令人稍感满意”。到了延安,始知那里别有天地,人民安居乐业,上下打成一片,军民同仇敌忾,处处团结抗战,令人“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此外,陈嘉庚一路上,特别是从西安到延安来往途中,“亲见两党不洽者五次,皆由国民党构造”。在西安阻止慰劳团赴朱德之宴,唆使洛川少数人投递反共信函,宜君县(蒋管区)发生抢劫却嫁祸共产党,陈立夫到西安寓所专讲共产党的“罪恶”,西安铁路局何主任设宴咒骂共产党。两党摩擦,其是非曲直,已有客观依据,事实胜于雄辩。

陈嘉庚从西北归来后,冒着已被国民党当局视为眼中钉的风险,仍风尘仆仆到南方各省区慰劳视察,继续为抗战呼号,为民众请命。并于同年12月底回到新加坡,受到当地华侨的盛大迎接。

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身份千里迢迢组团回国,历时十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慰问前方抗日将士和后方受难同胞,呼吁国共团结抗战,不要分裂。同时又将回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鼓励他们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祖国抗战。陈嘉庚此行收获甚丰,既明察了重庆和延安真相,又认清了蒋介石与毛泽东的为人。他胸中烦闷一扫而光,心情格外舒畅。他确信抗战有了指望,中国有了希望。陈嘉庚此行为祖国持久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身处险境以笔当枪 歌颂华侨爱国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勃勃,继侵占我大片领土之后,又于1941年12月8日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向东南亚大举进犯。出于新加坡总督及当地华侨请求,陈嘉庚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会长,领导新加坡华侨开展英勇的抗日斗争,时间虽短,成效明显。

1942年1月,马来亚全境陷落,新加坡危急。陈嘉庚当机立断,将华侨义捐等项银行存款800多万元,悉数汇回祖国,继续支持对日抗战。

由于英政府无意坚守,新加坡于2月中旬沦陷。在友人一再催促下,陈嘉庚于2月3日凌晨乘小船离开新加坡,就近避难于爪哇。不久,爪哇群岛全部沦陷。在当地华侨及集美厦大校友掩护下,陈嘉庚历经数月辗转颠簸,于同年8月改名换姓隐居玛琅。住地几度转移,仍身陷重围。日寇对陈嘉庚早就恨之入骨,认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头”。过去只是慑于华侨势力及其崇高威望,难于下手。如今南洋均为所占,日寇宪兵队日夜出动搜捕,到处风声鹤唳。

陈嘉庚处境确实危险。负责保护他的校友们虽千方百计细心照料,仍险象环生,难保万无一失,心里难免忧虑万分。而陈嘉庚却心胸坦然,若无其事。但他也理解校友们的心情,安慰他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死了也不算天寿。万一我不幸被捕,敌人必强迫我做傀儡,有什么了不得,你们千万不要为我着急。为此,陈嘉庚身上一直暗藏着一小包“氰化钾”,就是专为防备“万一”。

陈嘉庚避难爪哇期间,虽身处逆境,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他生活简朴,健身操照常。不吸烟,不饮酒,不喝咖啡,粗茶淡饭足矣。校友们挂念其年迈体弱,想给他加点营养,总被婉言谢绝。他说,现在是战时,物力艰难,何苦浪费?前方抗日战士,后方受难灾民,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何忍独享美食,与其吃了不安,不如不吃为好。陈嘉庚说的句句在理,校友们只好依他。

海外华侨支持祖国抗战贡献巨大。陈嘉庚早就想把这桩大事如实记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避难期间,漫长岁月,正是落笔时机。只可惜自己少年辍学,学历较浅,一无参考资料,二又无处查询,困难甚大。况且撰写回忆录,更是冒险。一旦暴露,大祸难免。但陈嘉庚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其他困难更不在话下。他神不知鬼不觉,居然在敌人眼皮底下,从1943年3月动笔至1944年6月,硬是一字一句坚持不懈地将一部30多万言的长篇巨著《南侨回忆录》拿下。

陈嘉庚在危难中坚持创作,目的是为纪念华侨参加抗敌。他认为:这次国难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未有,南洋千万华侨,对祖国贡献巨大,他们辛苦募捐,同仇敌忾,抵制敌货,严惩奸商,不惜牺牲,数年如一日。自己作为南侨总会主席,情况最清楚,因此有责任将这段历史和回国视察见闻写出来,公之于众,传之后世,免得为后人遗忘或误解。

日寇无条件投降后,陈嘉庚重返新加坡,对《南侨回忆录》作了若干补辑,并于1946年初在新加坡首先发行。经一版再版,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一部难得的畅销书,并引起强烈反响。

《南侨回忆录》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史料价值大,权威性高,是一部珍贵的宣传爱国主义的教材。陈嘉庚身处危难,尤以笔当枪,歌颂华侨爱国贡献,口诛笔伐日寇罪行,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中,又从精神文明方面对祖国抗战做出特殊贡献。

J. 试述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其历史启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意义和启示: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