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投入多少兵力
抗战期间,国军消耗极大。七七事变前,国军仅有现役士兵170万人,而后来国军损失超过450万。国军一边征募新兵,一面坚持抗战,殊为不易。但因军官腐败、兵制混乱,导致军中有很大空额,甚至最高统帅部也无法确知国军的实际兵力。
国军中“吃空额”的问题由来已久,抗战爆发后呈愈演愈烈之势。宋希濂回忆,1942年,远征军中“有许多空缺, 入缅时各级部队长就已冒领了许多钱。及到战争失败, 许多下级干部和士兵都病死、饿死或被敌人打死以及逃散了。正当入缅军丧师辱国, 举国震动,士兵的亲属得到噩耗,悲痛万分的时候,入缅军的许多部队长和军需人员却是充满了愉快和欢笑,因为他们可以大捞一把,领来的大批外汇再也无须发给那些死人了。死的逃的愈多,对他们就愈有利, 他们就愈高兴。”
1943年戴笠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也披露,驻在云南的中央军各师长,都自称“现有战斗士兵八九千人”,但实际上“师士兵缺额均甚巨大,如三十六师现在腾北一带游击,实数仅约四千人,八十八师现任怒江西面防务,实数仅约四千五百人,八十七师现任怒江正面防务,其战斗士兵有五千人,尚较其他各师为多。”国军一个师的满员编制大约是1.1万人。
戴笠上报的这种情况在国军中当属常见。1944年9月,桂柳会战时,杨森率第二十七集团军参战。该集团军下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三十一军。张发奎说,这三个军“全是从湖南战场溃败下来的部队,都严重缺额”。依据当时的统计,二十军有4567人、二十六军有4522人、三十七军更仅有2056人。张发奎还透露,“军、师级单位上报长官部的兵力数字比实有数字少,因为他们害怕再被指派担负艰难的任务。上报长官部的人数与上报中央不同,他们上报中央则是多报。”
即使是胡宗南手下的所谓“天下第一师”,同样如此。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陶萃权,曾在胡宗南军中服役。他回忆,“在第一师‘吃空名’已是公开的秘密。以连的建制约130名士兵计算,连里大概要吃一成;营长要在各连挂5名空额,那么各连的空额就在20人左右;师直属部队就更有问题。据说驻在西安近郊的一个师,全师仅有3000人。”如果陶萃权的说法属实,那第一师至少也有1/6的士兵不存在。
虚报士兵人数即有机会侵吞军饷,所以军中长官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部队被中央缩编。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时,即利用一些人的这种心态,予以拉拢。1941年,“汤恩伯要吃掉一战区六十八军米文和部(石友三的残部)”,迫使米文和投靠第五战区,“李宗仁仍保留他的原建制(实只一师兵力),使米文和感激得老泪纵横”。由此,米文和就继续能从中央领取一个军的军饷了。
国军中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普遍存在“吃空额”的现象。至于具体的空额数量,因为没有确实的资料,只能依据现有材料,大致估计一下。
从上面所举事例来看,一个一万多人的师,缺额三四千,乃至一半,几乎是常事。蒋介石在1941年12月时也曾说,“我前方部队兵额之空虚,已为全国尽知之缺点。各级层层蒙蔽,至有一师之中缺额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视为故常。平时领一师之饷,临时不能作半师之用,及至事后申报战役经过则又任意浮报,动称一师死伤五六千人。”一个师有3000人空额,还是是情况比较好的,有的师甚至仅有2000多人。平均下来,国军能参与战斗的士兵人数,当只有名义上编制的一半。
陈诚在抗战后期任军政部长,他晚年回忆也可印证以上的推测。他说,“国军预算员额为五百万员名,而实际上吃军粮者达七百二十万人。据当局推断,如经核实整编,能有三百万可战部队就很不错。以此而论,半数以上的军费开支都是不实不尽的。”
国军中士兵空额众多,一方面固然是缘于军官腐败,另一面其实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正通过创建新部队或恢复旧部队来达到某种竞争”。如齐锡生所说,抗战开始后,“大量带有‘新’或‘临时’标志的师的出现,便可证明政府对部队膨胀缺乏控制。这些部队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出现和消失,中央政府常常连这些部队指挥官的名字都不知道。结果中央政府与地方指挥官都成了‘数字幻觉’的牺牲品,创建的部队远远超出了国家物力的限度。”李宗仁以一个军的编制收纳仅有一个师的米文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方势力的存在,在加剧国军编制数量恶性增长的同时,也阻碍了中央政府对空额部队的整编。这种状况直至内战爆发后,也没能改变。以至后来周恩来在招降国民党军的演讲中还需承诺,对投降部队不裁兵,“按照原人数、原编制、原番号集中整训”。
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力包括11个战区各兵力。我要具体信息,谢谢啊!
抗战全国分了11个战区。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总参谋长:何应钦
陆军
(一)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 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师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一战区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二)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 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堪,第15军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47军军长李家钰,第61军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 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第66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二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 第28军军长陶广,第70军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 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军长万耀煌,第73军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 第21军 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第23军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师长陈德法,温台守备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旅长李国钧,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三战区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四)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第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 第62军军长张达,第63军军长张瑞贵,第64军 军长李汉魂,第65军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旅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四战区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五)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第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 第31军 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 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 第41军军长孙震,第45军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 第57军 军长缪溦流
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
第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五战区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六)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第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 第81军军长马鸿宾,第168师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旅长马得贵。
第80军 军长孔令恂
第82军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 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第八战区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七)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第2军 军长李延平,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54军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军长周磊,第13师师长吴良琛,第57师师长施中诚,第77师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武汉卫戍司令部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八)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第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 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军长黄杰。
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46军 军长樊崧甫。
第86师 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骑兵第6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西安行营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九)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第75师 师长宋天才,第80师师长陈琪,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海军陆战队第2旅
闽绥靖公署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十)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 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 第36师师长蒋伏生,第50师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师长甘丽初,第167师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 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军长刘膺古。
军委会共辖17个步兵师。
空军
第1大队(轰炸机),下辖2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18架、弗力特-7型教练机1架;
第2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诺斯普罗-2E型27架;
第3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9架、波音281型10架、布瑞达-27型2架、菲亚特-32型3架
第4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5大队(战斗机),下辖3个中队:霍克III型28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6大队(战斗机、轰炸机),下辖4个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27架、菲亚特-32型战斗机3架、波罗尼-111型轰炸机7架、德*哈兰-摩斯教练机2架;
第7大队(侦察机),下辖4个中队:可塞型侦察机27架;
第8大队(轰炸机),下辖3个中队:萨伏亚S-72型6架、道格拉斯轰炸机6架、亨格尔111-A型6架、马丁型6架、福克*华夫型教练机1架;
第9大队(攻击机),下辖2个中队:雪莱克A-12型20架。
直辖大队,下辖5个中队:第13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7架;
第18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可塞型侦察机3架;
第20中队:可塞型侦察机11架;
第29中队:霍克III型9架、霍克II型3架;
第31中队:道格拉斯轰炸机9架。
海军
第1舰队,下辖海容号,海筹号,宁海号,逸仙号,大同号,自强号,永健号,永绩号,中山号,建康号,安定号,克安号。总计舰艇12艘,总吨位17484吨。
第2舰队,下辖楚有号,楚泰号,楚同号,楚谦号,楚观号,江元号,江贞号,永绥号,民生号,民权号,咸宁号,德胜号,江鲲号,江犀号,湖鹏号,湖鹰号,湖鹗号,湖隼号。总计舰艇19艘,总吨位9359吨。
第3舰队,下辖定海号,永翔号,楚豫号,江利号,镇海号,同安号,海鸥号,海鹤号,海清号,海燕号,海骏号,海逢号,海琛号。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14717吨。
练习舰队,下辖应瑞号,通济号。总计舰艇2艘,总吨位4360吨。
巡防舰队,下辖顺胜号,义胜号,勇胜号,仁胜号,海宁号,江宁号,抚宁号,绥宁号,肃宁号,威宁号,崇宁号,义宁号,正宁号,长宁号,总计舰艇14艘,总吨位4270吨。
测量舰队,下辖甘露号,青天号,诚胜号,公胜号,景星号,广云号,璈日号。总计舰艇7艘,总吨位3000吨。
直辖舰队,下辖平海号,普安号,武胜号,辰字号鱼雷艇,宿字号鱼雷艇。总计舰艇5艘,总吨位5825吨
⑶ 1942年初日军各战场兵力是怎么部署的
一、战争爆发时日本兵力部署:
中国战场:35个师团
太平洋、印度洋战回场:10个师团
东南亚战场:7个师团答
二、1942年日本兵力部署:
中国战场:37个师团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15个师团
三、日本投降时日本兵力部署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111多万人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不到10.9万人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亚太地区日本的兵力分配中,中国战场的兵力都是最多的,说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 抗日战争国民党总共投入了多少兵力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
⑸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最多有多少兵力日本进攻中国最多时用了多少兵力
汗,有奇怪的东西出来了啊。抗战过程中,在抗战胜利前夕,军队进行整编前,国军的规专模达到了560多万的规模,属这时候是规模最大的时候。
至于日军,关内战场兵力最多的时候是135万,日军投降时还有105万,东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时候达110万,向苏军投降时有68万
⑹ 国民党抗战时期的兵力编制有什么
国民党抗战时期的兵力编制: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第21集团军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 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 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 军长万福麟,第77军 军长冯治安,第181师 师长石友三,第17师 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第68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 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 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 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 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 师长王奇峰(直属)。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 军长曾万钟,第9军 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 军长刘堪,第15军 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 军长王靖国,第47军 军长李家钰,第61军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 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第66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 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 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 军长杨澄源(直属)。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 军长陶广,第70军 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 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 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 军长万耀煌,第73 军 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 军长唐式遵(兼),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第23军 军长潘文华(兼),新编第4军 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 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 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 师长陈德法 ;
温台守备 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 旅长李国钧;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第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 军长张达,第63军 军长张瑞贵,第64军 军长李汉魂,第65军 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 旅 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5、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第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 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 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 军长周祖晃,第48军 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 军长孙震,第45军 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 军长缪溦流;
第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第59军 军长张自忠,海军陆战队。
6、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第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 军长马鸿宾,第168师 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 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 旅长马得贵,第80军 军长孔令恂,第82军 军长马步芳,骑兵第5军 军长马步青,第191师 师长杨德亮,挺进军 司令马占山。
7、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第2军 军长李延平,第49军 军长刘多荃,第54军 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 军长周磊,第13师 师长吴良琛,第57师 师长施中诚,第77师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8、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第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 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 军长黄杰;
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46军 军长樊崧甫;
第86师 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
骑兵第6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9、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第75师 师长宋天才,第80师 师长陈琪,福建保安第1旅旅长陈佩玉,福建保安第2旅 旅长李树棠,福建保安第3旅,旅长赵琳,海军陆战队第2旅。
10、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
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 师长蒋伏生,第50师 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 师长甘丽初,第167师 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 军长刘膺古。
⑺ 1945年共产党和国民党多少兵力
1945年,即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有430万军队,拥有飞机大炮和各种先进武器,回统治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答的地区和绝大部分城市。
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人,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枪”,只领导局部且很分散、贫穷的解放区。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7)抗日战争国民党兵力部署扩展阅读
虽然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但面对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奋然而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最终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就消灭了国民党800多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哪怕有一次退缩或放弃,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会遭到失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就会完全逆转。
⑻ 抗日战争初期国军现役兵力及战备情况急求
看看真实的中日凇沪会战
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少数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参战的兵员总数达近百万。在两个多月时间内,中国方面先后投入地面部队包括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财政部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兵力总数75万人以上。还有空军的第二至第九大队等8个大队和1个暂编大队,几乎调动了当时全国所有兵力的1/3。而随着日本军队的不断增兵,其参战部队总兵力达到25万人左右,包括陆军共9个师团又2个支队(相当于1个旅团),另有从华北的第五师团分遣出来的国崎支队,以及海军第三和第四舰队。其调动规模也是史无前例。
⑼ 抗日战争时期国名党的战区是怎么划分的和兵力部署,介绍一下!
说陆军是吧?
抗战全国分了11个战区。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总参谋版长:何应钦
(一)第一战权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二)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卫立煌 朱德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三)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四)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五)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六)第八战区(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司令长官 蒋中正 副 朱绍良
(七)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 薛 岳(代)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副 郑洞国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 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 王耀武
因为分为多个时期(防御 相持 反攻) 所以又点乱 不好意思
⑽ 抗战时,国军编制简介
1,最高军事机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是最高军事统帅 。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共分为十二个大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 潜 ,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西山, 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 ,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 津浦路方面。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 ,湖北西北方向 。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 ,作战地区 广东 。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朱绍良 ,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作战地区 两湖方面。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 ,作战地区安徽 。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华北 。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 ,作战地区陕西内蒙 。
3,战区下面是集团军(军团)、军、师 。
4,
就战略与兵力言,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心,保卫京沪杭,期间也发生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战略目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于武汉的国民政府,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方式,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政府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国军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中国实际领导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国军队于临时首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广州亦极为危险,至此,中华民国政府再度迁都至重庆。为了此战略异动变量,加上兵士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动。而跟随战区,中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正式迈入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二期抗日战争。
1939年-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小更动之外,并无太大变化。1944年则因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战区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将中国战区涵盖缅甸与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及第三方面军。1945年中日战争末期,为了反攻及9月之后的胜利受降准备,战区扩充为十二战区并维持方面军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军投降及遣返日俘为主的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因受苏联红军进军东北等因素影响,受降区或战区并未涵盖长城以北。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部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
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
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及西昌分别设立成都行辕和西昌行辕。10月,恢复设置第六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12月,增设昆明行营。1940年4月,撤销桂林行营、天水行营。5月15日,撤销第十战区。1945年1月,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及战斗序列,撤销第四战区、鲁苏战区,恢复设置第十战区(1945年10月改为衢州绥靖公署,1949年1月18日改为福州绥靖公署),增设汉中行营(即后来的华北剿总)、赣州行辕。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接收日本占领区与对抗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
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战区(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蒋介石划中国战区为15个受降区,由中国国民党所属部队分别接收侵华日军128万余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战区接收平津和冀鲁,第十二战区接收热河、绥远和察哈尔。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9月设立北平行营(也就是后来的华北剿总)、东北行营(后来的东北剿总)。10月,撤销昆明行营。12月,设立武汉行营(后来的华中剿总)。1946年3月,设立西北行营(后来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4月,撤销成都行辕,改设重庆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