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小
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小的原因有:
先秦时代所说的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实际上只版是数万军权队规模的战役。
这几十万人的主体是大量从事后勤运输和保障的民夫。
先秦时代的军队和古代世界任何国家的军队一样,在规模数量级上没有特殊之处。
长平之战的确是屠杀俘虏最多的战役,也是倾国之战,但不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战役。
先秦夸大出兵数量是为了对敌人实施心理战,但到了明清就不再奏效了。
数据是混合物,统计口径在历代都不是统一的,我们分辨清楚就可以了。
2. 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中国 历史上有文字记 载的 战争有 多少?
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 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
其中,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公元前26世纪至前22世纪) 5次; 夏、商、西周时代(公元前22 世纪至前770年) 38次; 春秋时代(公元前769 年至前476年) 384 次: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 年至前221年)230次
秦代(公元前220年至前207 年) 9次; 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 124次; 东汉时代(公元25-220年) 278 次; 三国时代(公元220-265年) 71次; 西晋时代(公元265-316年) 84次; 东晋时代(公元317-420年) 272次; 南北朝时代(公元421-50年) 178次; 隋代(公元581-617年) 88次; 唐代(公元618~906年) 192次; 五代十国时代(公元907-959年) 73次; 北宋、辽、金、西夏时代(公元960-1127年) 256次;
南宋、金、蒙时代(公元1127~1279年) 295次; 元代(公元1280-1368年) 208次; 明代(公元1368~1643 年) 579次;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27次。上述战争中,绝大部分是奴隶主之间和封建王朝之间的战争,也有不少是奴隶反抗奴隶主,农民及其他阶层的人反抗封建王朝的起义,还有一部分是反对外族人侵的战争。
自明、清以来,我国军民反对日本倭寇的进犯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40 年英国发动的人侵中国的“鸦片战争”,1857 年英法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1884年法军进犯中国的战争,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台攻中国的战争,使中华民族饱受了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榨。中国军民在这些战争中失败了,同时也在痛苦中接受了教训,从此不断开拓了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直到把所有的侵略者最终赶出了自己的神圣国。
人类历史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 战 争?
迄今为止,全世界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由于古代文献没有准确的记载,有些战争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发生过了,所以谁也提不出准确的答案。下面介绍的数字,是几个现代国家根据自己的标准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来的。据挪威史学家统计,到1982年,在有文字记载的5560年中,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平均每年2.6 次。
瑞士计算中心曾经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过85 万次运转计算。计算结果认为,从公元前3200年到现在,在大约50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13 次战争,夺去了36.4 亿人的生命。在这期间,“无战争年”累计只有292年。据美国人士统计,从公元前1496~公元1861年,在这3357 年中,世界上共发生过3130 次战争。
法国史学家统计,在1740~ 1974 年的234 年间,世界上共发生过366 次战争,平均每年1.6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情况怎样呢?据联合国统计,从1946~ 1985 年,世界上共发生过140 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夺去了2100 万人的生命。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美国统计为60次,法国统计为70次。我国有的材料统计,从1945- 1987 年,世界上共发生过182 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3. 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是什么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3)中国古代战争的规模和次数扩展阅读:
双方统帅: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2、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3、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
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唐德宗时,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赠临城伯,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平之战
4.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呢
在古代历史中有哪几次规模大的战争?
冷兵器时代的中国,绝对是世界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很多规模较大的战役,与其他地区的战争不同,古代中国的战争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动员能力非常强,往往一次战争就能动员几十万人,这也是由于华夏文明发展较为先进,国内生产力比较高,人口自然就多了起来。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战争的关键因素,没有火器的时候,战争基本上就是拼人,一次战争几十万人参加,这就非常恐怖了。第二个特点是战争较为先进,古代中国的军备发展非常快,在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武器,以及战术理念都很先进。
所以也有很多兵法著于世,著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等。
这些兵法战术呢也广泛的应用到了很多战争当中。
著名的长平之战。
▲白起-影视剧照
巨鹿之战
在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5.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次战争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战争历时九个月,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被俘3000多人,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盟友,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大的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正因如此,此后日本制定了以占领中国为目的的战争国策,并做了长期的准备,终于发动了1937——1945年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相互地位以及中日关系,并导致了两国从此兵连祸结,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但是,今天关于甲午战争的主要评论,把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归结到满清制度的腐败和与日本装备的差距上,似乎在开战以前满清的失败就已经成为了必然。 中央电视台十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更将这一观点深入人心。然而,偶然间,当我知晓了先于此战300年前发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实情况后,我这一想法开始有了转变,两次战争发生在同一个地点,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日本,战争性质同样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然而比较满清甲午中日战争的完败,明朝却成功的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使日本之后200年中乖乖的蜷缩在自己的国土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同的结局发人深思,对比两场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争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满清的失败并不是必然的,我们完全有能力赢得那场战争。是满清统治者和官员的失误葬送了大好的战争形势,使我们最终输掉了战争。 1、从敌人(日本)方面比较 1592年日本侵朝军队的军力与1893年日本军队的军力相比,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然而其军事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却是大相径庭的。 1592年时期的日本刚刚完成了国内的统一。丰臣秀吉一直很注重军国主义教育,从执掌大权开始,就将灭亡明朝定为国策,并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三年之内灭亡朝鲜,第二步,五年之内灭亡明朝,迁都北京,第三步,进军安南等国,灭亡印度芝那,称霸世界。今天很多学者都嘲笑此计划的疯狂弱智。 但从当时的日本军力看,他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有一定理由的。国家完成统一,其政权蒸蒸日上,日本军队其军队总数有三十万人,且长年参加日本内战,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战斗力空前强大,可谓是虎狼之师。从陆军看,日本陆军装备齐全,特别是出于赢得内战的需要,日本高度重视火器发展,长年从葡萄牙等殖民者处购买火器,其火器的先进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高过了明朝。 根据日本史料记载,侵朝战争前日本装备火器的部队高达六万人,占军队总是的近十分之一。而日本士兵在丰臣秀吉军国主义思想的鼓动下,士气空前高昂。同时,日本的骑兵部队也相当强大,部队装备重甲,防御能力强大。其军官也都是日本内战的余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从海军上看,日本拥有各种类型的战船多达一千艘,其炮舰仿制葡萄牙战船,载炮多,火力强大,冲击力迅速。 从当时的世界看,日本这样的军事实力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当时的欧洲还是小国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虽然可以在东南亚地区耀武扬威,但其举国兵力也不过四五万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雄踞中东,可其全国军力也就20万人左右,君士坦叮堡战役土耳其五十万大军多数是各国降兵,真正的土耳其人很少。 到了16世纪土耳其势力衰落,其军力也大为削减,远难与同时代的日本相比。而同时期英国与西班牙进行的“无敌舰队”与“英帝国舰队”的大海战,两国动用船只的总数还不及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时动用的船只数量多。阻止土耳其西进的由基督教国家联合舰队与土耳其皇家舰队进行的勒颁多海战,规模和火力也远小于中日露粱海战。因此,说当时的日本是除明朝以外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何况,明朝参战前,日本已占领了朝鲜北部大多数战略要地,地利优势明显。明朝若要进攻日本,就必须要进行惨烈的攻坚战,而这一点,恰恰是日本优势火器的长处。日本侵朝战争开始前,明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兵部尚书石星却力主议和,其担忧的正是日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而甲午战争中的日本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军事实力已大大增强,但与同时代的欧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根据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给天皇的报告看,甲午战争前日本可动用的军力海陆相加不过八万多人。
6. 中国历史上和其他国家有几次大规模的战争
战国时代的燕,伐高句丽,是比较早的了“隋炀帝王伐高丽
唐太宗时期介入朝专鲜半岛属内战,也与当时日本干涉军交过战.
南宋曾与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过战.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
明朝与当时越南的冲突
明朝抗倭战争,明末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战争.
明朝与葡萄牙人的海上冲突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康熙与沙俄的边界战争
清朝与缅甸的边界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与八国联军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象征性的派了劳工)
北洋军出兵协助干涉苏俄革命
29年中苏中东路事件冲突
918,1.28与日本的冲突
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中苏边界冲突
对印还击作战
西沙群岛海战(与美国扶植的南越政府)
对越南还击作战与边界冲突 ”
我这里再补充一下。
战国后,还有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唐帝国败的很惨)。汉和西域小国也有冲突。 希望对你有帮助
7. 中西方历史上的古代战争规模有什么差异
中西方历史上的古代战争规模差异挺大的:
一、战争规模不同:
1、亚里山大的远征军才3.5万人。西方人打仗的时军队规模很小;诸侯间的交战一般就几百上千人的规模,骑士间的交战往往通过个人间的决斗来解决。
2、中国军队远远超过欧洲。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推翻纣王,双方兵力分别达8万和17[或70万]。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兵20万入侵楚国失败而归;公元前224年,秦王又派兵60万入侵楚国,第二年终于灭楚国。在这里可看到人多势众的作用。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达70多万人)。以至于“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严安传》)。
二、战争目的不同:
1、骑士在战场上的争斗往往不以杀戮对方为目的,更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杀死对手,就无法做生意了,就损害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所以,尽量少杀是西方战争的特点。
在廷切布雷(1106年)之役,英王亨利一世的300名贵族打败了亨利一世之兄的所有诺曼底骑士,400个骑士被捕,但亨利的骑士却没有一个阵亡。维泰利描述 (1119年)之战,报告说:“900个武士中,只有3个被杀死”。布汶之役是中古流血最多,最富决定性的一场战役,1500个骑士中,只有170个丧生。
这主要是骑士间的默契与规约均要求善待俘虏及索取合理的赎金额。通常俘虏以信誉保证于一定日期缴给赎金后即被释回,很少有骑士会破坏这种誓约。有史载英法战争时在克里西及普瓦泰被俘的法国骑士,与英国之俘掳者自由而舒适的生活在一起,并与他们的主人分享餐宴及运动,直到被赎回为止。这种以金钱赎俘的方式,甚至连国王也如此。
2、中国的战争的目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占领土地,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因此,必然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杀得越多越能使己方掌权。
《汉书》记载王莽篡汉时将反对他的刘信、翟义、赵明、霍鸿等人及其亲属全部“坑杀”,但该书所载的王莽关于诛杀这些人的诏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是要将这些人的尸体堆土,筑为“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上面再树6尺高的旗杆,写上“反虏逆贼鲸鲵”。可见“坑”或京观、武军实际是一回事,都是指将尸体堆积封土。
三、战争动员程度不同:
1、中世纪欧洲无常备军,打仗是临时召集军队,打仗的主要是中上层的贵族骑士,平民一般不参加军队。
2、中国军队特别多。由于中国人吃粮食、粮食的保存期比较长,不容易腐化,能养很多的军队。军队规模大,打起仗来必然死得人多。加上用人海战术围城,粮食很快消耗完,经常发生大规模人吃人的现象。打仗时,很多中国人躲到城里,结果还是被相互吃掉了,留在乡里的人被攻城军吃了,躲到深山老林好些,可见“苛政猛于虎”。
四、战争文化不同:
西方以保全自己为中心;
中国以战死为荣耀。
五、在战术上面:
西方国家显得极为呆板,遵守教条;中国则喜欢兵不厌诈,相对开放,多样化。
具体的差异大概就是这几条了。
8.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大规模的战争是
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应该是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9. 中国古代战争的真实规模是多少
国内战争应该是淝水之战,前秦出动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郎三万专,共90万,不过属目前无法考证这些人马到了前线有中国。晋军是八万。 国外战争应该是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丽,出动兵力113万。高丽军队不清楚人数
10. 中国古代战争规模究竟有多大
1、中国古代受制于运输条件,双方各10万人的级别的战役(仅包括战兵)回,已经是战答略决战了。
当然,如果游牧民族进攻我方不在其列,他们可以就食于我方。
2、例如明末数次战略决战、李世民围困王世充等。
3、古代中国战略决战不在其列,例如长平之战,估计他们算的时候把运粮的也一起算进去了。古代运粮士兵与战兵来说一般是1个战兵需要3个运输兵。如果有战马,一个战马相当于10个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