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时间、标志
抗日来战争分为三个阶源段,战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1937年开始到1940年末结束,标志事件是称为百团大战的北方战役胜利结束,我国我军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各级军区各级政权,组织了起来,具备了同敌人在全国各地战斗的力量,有人说北方战役过早暴漏了力量这是不对的,无论有没有北方战役战略发展阶段都将结束,日本军队绝不会放视我们的发展。第二阶段,战略防御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我各军区军分区力量快速增长,因为民族大义人口众多,我们的力量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有在各军事地域超过敌人的危险,敌人必然拼命在各地反扑,我们要通过内外线作战机动灵活战术打退敌人进攻并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己,这到1942年末结束,第三阶段,战略进攻阶段,从1943年初开始,各军区部队进一步压缩敌人空间,向敌人各要点进攻夺取这些要点,发展自己,在1944年下旬就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运动战和进攻敌人占领的大中城市的力量,在前两阶段是不具备进攻大中城市的力量,要深扎基础,不要一开始就想玩大的,这时国际局势不利和开会和思考部署进攻夺取大城市。
2. 抗日战争历史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拥兵50万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同年,日本成立“关东军防疫供水部”(即731细菌部队),后来扩大成一支大规模的细菌战部队。该部队用中国人进行鼠疫、霍乱、梅毒等细菌以及毒气、枪弹等的活体试验,并大量制造鼠疫、霍乱等各种细菌,用飞机播撒在中国各地,残害中国人民。
1934年5月,日军在天津南开八里台和吉林伊兰县强占民地修建机场,并动用飞机轰炸伊兰县,炸死我国民众2万余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战。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在南市放火连烧9日,军民死伤无数,上海5255家中国工厂被占,损失超过8亿元。
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并在城外制造数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数名五岁小女孩被奸杀掏心生吃,令人骇然。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蒋介石决定花园口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
9月,日军汇集5万余兵力,分25路进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续烧杀淫掠两个月。
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
1939年2-6月,日军相继攻占海南岛、南沙群岛和汕头等地。
7月,日军用14万兵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长达两个月的9路围攻,打死打伤我民众15万余人,粮食被焚劫一空。
日军还乘晋察冀边区淫雨成灾之机,决堤淹没1万多个村庄,使300万人沦为灾民。10月,日寇2万多人分12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月,日军攻陷南宁。
12月,日本与汪精卫在沪签订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其主要内容为:将东北割让给日本。
绥远、察哈尔、山西北部、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由日军长期占领,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监督;伪军警察由日籍教官训练;伪政府经济由日控制;一切资源由日开发;禁止一切抗日活动。
1940年5月,日军对重庆城进行了20多天的轰炸,死伤者无数,半个山城被炸毁。
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扫荡,再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人。
1941年1月,日军包围冀东丰润县潘家峪村,焚烧该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杀和烧杀1340多名村民,类似的屠杀在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比比皆是。6月,日机夜袭重庆,在较场口防空洞内躲避轰炸的3万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军集10万以上兵力,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等战术对晋察冀北岳区进行空前大“扫荡”,烧毁我房屋15万余间,抢掠粮食5800多万斤,残杀虏掠我国同胞2万余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华日军用来对付我抗日根据地,频繁向晋察冀等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70余次,投入兵力共达83万。
1942年春,日军在冀热辽区,自古北口到山海关约200多里的长城两侧,承德、密云、迁安等9个县内制造无人区,使大片土地荒无人烟,近50万中国人过着非人的生活。5月,日军五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1943年秋,日军以4万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疯狂扫荡87天,屠杀中国村民700多人,烧毁房屋5000多间。
1944年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
12月,日军攫取了大陆交通线。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2)抗日战争局势图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
1、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 。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2、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随后,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3、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
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5、豫湘桂会战
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豫中会战37天失38城)、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
战役中至少2.4万日军死亡,加上伤病者共十万人。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于分散了兵力,反而为国民党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侵华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沙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京大屠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汉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花园口决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豫湘桂战役
3. 谁有详细的二战战争史料,最好有每次战役的形势图和每个时间段的战略示意图
哈哈,楼主的意图本人明白了。应该是很热爱这方面的知识,但想去学习,又无从下手吧?我十分明白楼主这样子的心情,因为,当初,作为同是一个狂热军事爱好者的我在学习军事知识时也是无从下手!至于二战历史,楼主说:就是想通途二战的整个历史,其中包括的天时地利人物时间整个细节都要通读。请大家推荐。 这其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各国各个军事将领所使用的战略战术,想要读通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当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大部分粗略读通,而如今,中国图书市场上的烂书实在太多,想找到一两本好书读读也不容易,我从一个普通的军事热爱者到现在骨灰级的军事的发烧友,其中也读了不少书,现在向楼主一一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英]阿诺德·托因比
这套二战史大全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释详尽,文字流畅,叙事生动。书内引用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档案材料以及当年国际政坛上的国家首脑、重要人物的私人笔记、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立论皆有根据。丛书不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两大军事营垒的军事态势、实力消长、战争进展的情况,还详细叙述了战争期间、战前和战后一段时间内各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当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全书堪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网络全书,是各军政机关、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有关研究人员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本书序言
我曾在《世界危机》、《东战线》和《战后》三书中记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情;我必须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乃为承前之作。如果本书全部完成,与以上各书合起来,将成为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记载。
同前面各书一样,我尽力之所及,仿效了迪福的《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撰述方法,在那本书中,作者以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记述和议论重大的军事和政治事件。我也许是唯一的身居政府高位并经历了有历史记载以来两次最大劫难的人。不过在第一次大战中,我虽担任负责的、但毕竟还是次要的职位,而在第二次对德战争中,有五年多我是英王陛下政府的首脑。因此这本书是我以不同的立场和非以前各书所能有的更大的权威来写的。
我的全部公务工作几乎都是我口授秘书办理的。在我任首相的时期内,我发布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总数几达一百万字。那时每天都得处理许多重要的事情,而所根据的又是当时所能得到的资料,因此,当时逐日逐日写出来的这些文件自然难免有许多缺点。但综合在一起,这就是由一个在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战争和政策上负主要责任的人在当时所看到的那些重大事件的真实记载。我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或过去曾有过这种关于战争和政府工作的逐日记录。我并不把它称为历史,因为编写历史是属于后代人的事,但我有信心地宣称,它是对历史的一个贡献,将对后世有所裨益。
这三十年来的行动和主张,包含和表现了我的毕生努力,我愿人们据此而对我作出评断。我恪守我的一个原则:对于在战争或政策上的任何措施,除非事前我曾公开或正式发表过意见,或提出过警告,我决不作事后的批评。实际上,我在事后的回顾中,已将当时争论中的许多严峻之词改得温和些了。我记述了那么多我所爱戴和尊敬的人同我的分歧,使我十分难过,但是,如果不把过去的教训提出于未来之前,那就不对了。本书记下了那些诚实而善良的人的行为,但愿不至于有人因此而轻视他们,却不去扪心自问,不检讨自己履行公职的情形,不吸取过去的教训作为他自己的未来行为的借镜。
不要认为我希望人人都同意我所说的一切,更不要认为我只写些迎合公众的东西。我是依照我所持的见解提出论证的。我已竭尽所能极其谨慎地核实材料,但是由于缴获敌方文件而有所披露,或有其他新的发现,不断有许多史实公布于世,这就有可能对我所下的结论提供新的东西。在全部情况尚未明了之前,应以当时的确实可靠的记录和用文字写下的意见作为根据。这样做之所以是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告诉我,他正向公众征求意见,对这次战争应该起个什么名称。我立即说:“不需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上次大战给世界以重大的破坏,留剩下来的东西,在这次大战中又给毁光了。现在,在亿万人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并取得了正义事业的胜利之后,我们仍然没有得到和平或安全,现在我们又处在比我们曾终于克服了的那些危险更为严重的危险之中,这可以说是人类悲剧中的高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殷切地希望,新的一代能够纠正以前的一些错误,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和光荣,控制住正在展开的可怕的未来景象。
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于肯特郡,韦斯特汉,
恰特韦尔庄园
1948年3月
以下书籍作为研究二战历史参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利德尔-哈特
《苏德战争 1941-1945》 [英]艾伯特·西顿
《太平洋战争 1941-1945》 [英]约翰·科斯特洛
《海王作战》 [英]B·B·斯科菲尔德
《俾斯麦号的最后九天》 [英]C·S·福雷斯特
《不列颠战役》 [英]伦纳德·莫斯利
《蒙哥马利的军事生涯》 [英]罗纳德·卢因
《狐狸的踪迹——隆美尔》 [英]戴维·欧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德]蒂佩尔斯基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德]卡尔·邓尼茨
《十年与二十天》 [德]卡尔·邓尼茨
《坦克战》 [德]冯·梅林津
《失去的胜利》 [德]曼施坦因
《坦克指挥官》 [德]古德里安
《失去的世界帝国》 [德]阿尔明·冯·隆
《世界大屠杀》 [德]阿尔明·冯·隆
《希特勒战争密令》 [德]瓦尔特·胡巴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汉斯·雅各布森 等
《基辅会战》 [德]维尔纳·豪普特
《大海战》 [美]尼米兹、波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战略》 [美]肯特·格林菲尔德
《攻击塔兰托》 [美]B·B·斯科菲尔德
《海军空战 1939-1945》 [美]N·米勒
《爪哇海战》 [美]F·C·范·奥斯滕
《中途岛奇迹》 [美]戈登·W·普兰奇 等
《“列克星敦号”与珊瑚海海战》 [美]斯坦利·约翰斯顿
《黑色五月》 [美]迈克尔·甘农
《我所知道的战争》 [美]乔治·S·巴顿
《尼米兹》 [美]E·B·波特
《中日战争期间的通敌内幕》 [美]约翰·亨特·博伊尔
《飞虎英雄传》 [美]凯斯克
《大东亚战争全史》 [日]服部卓四郎
《中途岛海战》 [日]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
《情报战》 [日]实松让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伊藤正德
《中国战线从军记》 [日]藤原彰
《日军新加坡作战之回顾》 [日]辻政信
《腾越玉碎记》 [日]吉野孝公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中]钮先钟
《日军侵华战争》 [中]王辅 <连载中>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郭汝瑰、黄玉章
《中国远征军史》 [中]时广东、冀伯祥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布拉加丁
4. 求甲午中日战争的一张比较详细清楚的形势示意图
甲午战争示意图声音动画 (下载)
http://www.rsdown.cn/downinfo/4000.html
参考资料:
http://www.szer.e.cn/news/UploadFiles/2008428171124873.doc
http://www.edown.net/teacher/jiaoan/zhshd/200701/10304.html
5. 图二 甲午战争形势图 图三 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请回答:(1)从以上三幅图片中,归纳
(来1)趋势:侵略国从个别国家源到多个国家争相侵略;侵略地区从侵略中国的沿海地区到对内地侵略与瓜分。 (2)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或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原因: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或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3)抗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
6. 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形势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专斯战争发生根本属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
从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并投入同盟国一方。从此,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实际上解体,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无援。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
开罗会议三巨头
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7. 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形式图
1941-1942年形势图http://www.xwjinxiu.cn/zxls/Soft/UploadSoftPic/200510/20051017180559484.jpg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那以后除了枣宜会战对国民党与日本回的对峙形式答产生了一些变化之外,直到1944年国民党豫湘桂战役惨败才使得局势发生了较大变化。
8. 1945年抗战胜利形势图中看出胜利的原因
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