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北伐战争前中国的形势图

北伐战争前中国的形势图

发布时间:2021-03-06 01:09:02

『壹』 求资料!!!讨论和说明北伐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得改变,最好是正反两面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这次战争连同1924~1925年统一广东的战争,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战争的准备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屡遭挫折和失败。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随后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见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选派了重要干部到军校从事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10月开始建立黄埔教导团,随后扩大为新型的革命军队。为了推动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广东革命政府先后颁布了农民协会章程和工会条例,迅速打开了工农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同时建立了工团军和农民自卫军。

广东革命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和工农革命武装,团结其他军队,于1924年10月平定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举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6月消灭了滇桂军阀杨希闵、刘宸寰的叛乱。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接着将所辖黄埔学生军和驻广东的粤、湘、滇、鄂等部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共六个军。10月举行第二次东征,同时进行南征,先后消灭了陈炯明和邓本殷的反革命军队,1926年1月,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广西李宗仁和湖南唐生智先后宣布拥护广州国民政府,使国民革命军拥有八个军约十万人。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全国反帝爱国民主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广东省港工人奋起响应,大力支持广州国民政府,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参见彩图插页第131页)。国民革命军的基本编组情况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其中从事政治工作人员多数是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苏联政府派加伦将军等为国民革命军顾问。广东等省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北伐军;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几千人的运输队随军出征。

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拥有强大的实力,窃据了北京中央政权和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十多个省份。直系军阀吴佩孚,拥兵二十万,占据了河南、湖北、湖南三省,陕西的东部和直隶(今河北)保定一带,控制着京汉铁路。另一直系军阀孙传芳,拥兵二十万,据有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江西五省。奉系军阀张作霖,拥兵三十五万,占有东北各省和北京、天津等地,控制着津浦铁路北段。其他各省还有许多地方军阀。为了扑灭日益高涨的人民革命运动,吴佩孚、张作霖在1926年3、4月间已采取联合步骤,计划在北方消灭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南方先进攻湖南,进而消灭广东革命势力。孙传芳由于同吴佩孚、张作霖存在尖锐矛盾,表面上“保境安民”,实际上坐山观虎斗,以便从中渔利。

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歼灭吴佩孚军,然后消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参战。北伐军首先以主力向湖南进军,两湖战场成了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此前,1926年5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两个旅已入湘协同第八军唐生智部同吴佩孚作战。5月下旬,广州国民政府又派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和叶挺独立团入湘增援,打开北伐的前进道路。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共有两千余人,连以上干部全部为共产党员。独立团是第四军的开路先锋,6月5日攻占攸县,取得了入湘作战的首次大捷。7月初,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四、七军先后抵达攸县地区,与第八军汇合。然后分三路进攻长沙。在工农群众支援下,北伐军11日进入长沙。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攻取湖北。 8月19日,中路军发起总攻,先后攻占平江、岳阳,切断粤汉路。接着进入湖北境内作战。25日开始攻打武长铁路线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汀泗桥是武汉南面的门户,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伐军要攻占武汉,必先攻占此桥。吴佩孚把司令部设在贺胜桥,亲自督战,下令死守汀泗桥。8月26日,第四军以六个团的兵力发起进攻,双方争夺激烈,汀泗桥四次易手,仍不能决定胜负,双方伤亡惨重。27日晨,独立团在当地农民引导下,从东面大山的小路迂回到汀泗桥东北面敌人背后发起猛攻,敌因受前后夹击,慌乱溃退,吴佩孚下令用大刀砍杀败退官兵也不能稳住阵脚。当天北伐军占领汀泗桥。第四军英勇善战,获得了“铁军”称号。8月29日,北伐军第四、七军向贺胜桥发起总攻。30日下午叶挺独立团首先突破吴军防线,当日占领贺胜桥。9月1日第四、七军到达武昌城下。吴佩孚企图凭借武昌城垣及长江天险负隅顽抗,守住武汉,等待河南吴军和江西孙传芳军来援。他设司令部于汉口,命其第八师师长刘玉春为武昌防守司令,率兵死守武昌。北伐军第四、七、八军合围武昌城,从3日起连续多次攻城,均未成功。5日独立团官兵潜至城脚下,奋勇登梯,城上弹如雨下,第一营登梯官兵十余人全部牺牲,表现了革命战士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接着北伐军调整部署,由第四军担任围攻武昌的任务,第八军进攻汉阳。在北伐军猛烈进攻下,汉阳守军刘佐龙部倒戈。汉口工人举行罢工支援北伐。7日北伐军占领了汉阳、汉口,吴佩孚逃往郑州。10月9日,在北伐军严密包围和策动下,武昌守军吴俊卿部起义,接应北伐军。10日,陈铭枢师、张发奎师、叶挺独立团、第八军第一师等联合发起总进攻,负隅抵抗的守敌被迫投降。北伐军此役共俘守敌司令以下官兵一万二千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取得了两湖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1927年1月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3月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抵制了蒋介石迁都南昌的主张,正式成立武汉国民政府,坚持了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促进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进军,使孙传芳感到威胁,便向北伐军提出最后通牒,限令退回广东,并分两路袭击北伐军。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集中力量消灭孙传芳。蒋介石也因唐生智的势力在两湖迅速发展,急于开辟江西战场,夺取江西地盘,扩张自己的势力。江西战场,主要以三次攻打南昌为中心。9月中旬以前,第二、三军分别夺取赣州、吉安、萍乡、安源等地,第六军占领奉新等地。19日第三、六军各一部冒险攻入南昌城,21日被迫退出。南昌撤退时,北伐军损失惨重。10月上旬,蒋介石由武昌转赴江西,亲自指挥南昌会战,北伐军付出重大伤亡,被迫撤除南昌之围。北伐军在两湖战事胜利结束后,主力迅速转入江西,准备第三次攻打南昌。这时孙传芳后方极不稳定,一度准备同蒋介石和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一致反对下,和谈未能实现。11月初,北伐军在加伦将军参加指挥下对江西孙传芳部各据点发动总攻。北伐军先攻占德安、马回岭,控制了南浔铁路,使九江和南昌陷于孤立。孙传芳见势不妙,逃回南京。11月5日北伐军攻克九江,同时包围南昌。8日占领南昌。至此,江西的北洋军全线溃退。

江西战事紧急时,福建周荫人部企图进攻广东,扰乱北伐军的后方。北伐军出兵福建,孙传芳无力顾及,敌人内部加剧分化,张毅等部归附北伐军。1926年12月间北伐军占领福建全省并乘胜追击,向浙江挺进。这时北伐军已发展到二十个军,拥有兵力二十五万人。

1927年1月,北伐军决定分三路追歼敌军。东路军由何应钦、白崇禧率第一、三军等六个纵队向浙江进攻。中路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以二、六、七军为主力,自江西沿长江两岸东进,其中李宗仁率第七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左军,程潜率二、六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右军。西路军由唐生智率四、八军等四个纵队为主力,沿京汉铁路对付来自河南之敌。三路总目标是夺取南京和上海。

东路军于1月中旬由闽入浙,2月下旬占领浙东,2月底占领了杭州及浙江全省。然后,自嘉兴向淞沪前进。3月21日白崇禧率东路军右翼占领松江,薛岳部抵达龙华。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取得胜利,解放上海。中路军的江左军和江右军,于2月下旬同时东进。 3月6日江右军占领芜湖。3月22日东路军攻占镇江,截断沪宁路。中路军的江右军和东路军分别逼进南京。24日第六军和第二军攻占南京,至此,长江下游全由北伐军占领。

战争的成就与夭折北伐军从1926年6月出师,经过近十个月的征战,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全部或一部,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取得重大胜利。但在革命胜利形势下,革命统一战线内部所潜伏的危机终于爆发,造成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同时,退守绥远一带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6年9月中旬在五原誓师。冯玉祥刚从苏联回国,与国民军集体加入了国民党,担任了国民联军总司令。11月国民军占领甘肃、陕西两省,在北方策应北伐军的进军。不久,又从潼关、紫荆关入豫作战。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先后到国民军中帮助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北伐军的作战。

北伐军所到之处,都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极大的欢迎和支援。1927年初,汉口、九江民众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收回了两地的英租界,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胜利。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族资产阶级也因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他们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内,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麻痹,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无力阻止局势的逆转。蒋介石集团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反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并与帝国主义协同对武汉实行经济封锁。汪精卫在4月初从法国回上海,随即赴武汉。他把自己装扮成“左”派领袖,取得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的大权。武汉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决定第二次北伐,任唐生智为总指挥。4月19日在武昌南湖誓师,21日沿京汉路向河南进发。这时冯玉祥也由陕西向开封进攻。5月下旬,北伐军三个师在临颍十里头战役中击溃奉军主力。北伐军与冯部国民军合作,占领了郑州、开封等地。但武汉政府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困难,反共军人夏斗寅、许克祥相继叛乱。汪精卫6月19日到徐州与蒋介石达成“清党反共”协议, 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夭折。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贰』 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是如何发展的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这次战争连同1924~1925年统一广东的战争,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经过】

战争的准备。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屡遭挫折和失败。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随后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选派了重要干部到军校从事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10月开始建立黄埔教导团,随后扩大为新型的革命军队。为了推动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广东革命政府先后颁布了农民协会章程和工会条例,迅速打开了工农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同时建立了工团军和农民自卫军。

广东革命政府依靠黄埔学生军和工农革命武装,团结其他军队,于1924年10月平定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举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6月消灭了滇桂军阀杨希闵、刘宸寰的叛乱。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接着将所辖黄埔学生军和驻广东的粤、湘、滇、鄂等部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共六个军。10月举行第二次东征,同时进行南征,先后消灭了陈炯明和邓本殷的反革命军队,1926年1月,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广西李宗仁和湖南唐生智先后宣布拥护广州国民政府,使国民革命军拥有八个军约十万人。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全国反帝爱国民主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广东省港工人奋起响应,大力支持广州国民政府,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的基本编组情况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留守广州),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第二军军长谭延,副军长鲁涤平,党代表李富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党代表李朗如。第六军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其中从事政治工作人员多数是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苏联政府派加伦将军等为国民革命军顾问。广东等省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北伐军;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几千人的运输队随军出征。

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拥有强大的实力,窃据了北京中央政权和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十多个省份。直系军阀吴佩孚,拥兵二十万,占据了河南、湖北、湖南三省,陕西的东部和直隶(今河北)保定一带,控制着京汉铁路。另一直系军阀孙传芳,拥兵二十万,据有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江西五省。奉系军阀张作霖,拥兵三十五万,占有东北各省和北京、天津等地,控制着津浦铁路北段。其他各省还有许多地方军阀。为了扑灭日益高涨的人民革命运动,吴佩孚、张作霖在1926年3、4月间已采取联合步骤,计划在北方消灭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在南方先进攻湖南,进而消灭广东革命势力。孙传芳由于同吴佩孚、张作霖存在尖锐矛盾,表面上“保境安民”,实际上坐山观虎斗,以便从中渔利。

国民革命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歼灭吴佩孚军,然后消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参战。北伐军首先以主力向湖南进军,两湖战场成了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此前,1926年5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两个旅已入湘协同第八军唐生智部同吴佩孚作战。5月下旬,广州国民政府又派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和叶挺独立团入湘增援,打开北伐的前进道路。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共有两千余人,连以上干部全部为共产党员。独立团是第四军的开路先锋,6月5日攻占攸县,取得了入湘作战的首次大捷。7月初,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四、七军先后抵达攸县地区,与第八军汇合。然后分三路进攻长沙。在工农群众支援下,北伐军11日进入长沙。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分三路攻取湖北。 8月19日,中路军发起总攻,先后攻占平江、岳阳,切断粤汉路。接着进入湖北境内作战。25日开始攻打武长铁路线上的军事要隘汀泗桥、贺胜桥。汀泗桥是武汉南面的门户,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伐军要攻占武汉,必先攻占此桥。吴佩孚把司令部设在贺胜桥,亲自督战,下令死守汀泗桥。8月26日,第四军以六个团的兵力发起进攻,双方争夺激烈,汀泗桥四次易手,仍不能决定胜负,双方伤亡惨重。27日晨,独立团在当地农民引导下,从东面大山的小路迂回到汀泗桥东北面敌人背后发起猛攻,敌因受前后夹击,慌乱溃退,吴佩孚下令用大刀砍杀败退官兵也不能稳住阵脚。当天北伐军占领汀泗桥。第四军英勇善战,获得了“铁军”称号。8月29日,北伐军第四、七军向贺胜桥发起总攻。30日下午叶挺独立团首先突破吴军防线,当日占领贺胜桥。9月1日第四、七军到达武昌城下。吴佩孚企图凭借武昌城垣及长江天险负隅顽抗,守住武汉,等待河南吴军和江西孙传芳军来援。他设司令部于汉口,命其第八师师长刘玉春为武昌防守司令,率兵死守武昌。北伐军第四、七、八军合围武昌城,从3日起连续多次攻城,均未成功。5日独立团官兵潜至城脚下,奋勇登梯,城上弹如雨下,第一营登梯官兵十余人全部牺牲,表现了革命战士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接着北伐军调整部署,由第四军担任围攻武昌的任务,第八军进攻汉阳。在北伐军猛烈进攻下,汉阳守军刘佐龙部倒戈。汉口工人举行罢工支援北伐。7日北伐军占领了汉阳、汉口,吴佩孚逃往郑州。10月9日,在北伐军严密包围和策动下,武昌守军吴俊卿部起义,接应北伐军。10日,陈铭枢师、张发奎师、叶挺独立团、第八军第一师等联合发起总进攻,负隅抵抗的守敌被迫投降。北伐军此役共俘守敌司令以下官兵一万二千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北伐军取得了两湖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1927年1月成立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3月召开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抵制了蒋介石迁都南昌的主张,正式成立武汉国民政府,坚持了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促进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北伐军在两湖的胜利进军,使孙传芳感到威胁,便向北伐军提出最后通牒,限令退回广东,并分两路袭击北伐军。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集中力量消灭孙传芳。蒋介石也因唐生智的势力在两湖迅速发展,急于开辟江西战场,夺取江西地盘,扩张自己的势力。江西战场,主要以三次攻打南昌为中心。9月中旬以前,第二、三军分别夺取赣州、吉安、萍乡、安源等地,第六军占领奉新等地。19日第三、六军各一部冒险攻入南昌城,21日被迫退出。南昌撤退时,北伐军损失惨重。10月上旬,蒋介石由武昌转赴江西,亲自指挥南昌会战,北伐军付出重大伤亡,被迫撤除南昌之围。北伐军在两湖战事胜利结束后,主力迅速转入江西,准备第三次攻打南昌。这时孙传芳后方极不稳定,一度准备同蒋介石和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顾问一致反对下,和谈未能实现。11月初,北伐军在加伦将军参加指挥下对江西孙传芳部各据点发动总攻。北伐军先攻占德安、马回岭,控制了南浔铁路,使九江和南昌陷于孤立。孙传芳见势不妙,逃回南京。11月5日北伐军攻克九江,同时包围南昌。8日占领南昌。至此,江西的北洋军全线溃退。

江西战事紧急时,福建周荫人部企图进攻广东,扰乱北伐军的后方。北伐军出兵福建,孙传芳无力顾及,敌人内部加剧分化,张毅等部归附北伐军。1926年12月间北伐军占领福建全省并乘胜追击,向浙江挺进。这时北伐军已发展到二十个军,拥有兵力二十五万人。

1927年1月,北伐军决定分三路追歼敌军。东路军由何应钦、白崇禧率第一、三军等六个纵队向浙江进攻。中路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以二、六、七军为主力,自江西沿长江两岸东进,其中李宗仁率第七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左军,程潜率二、六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右军。西路军由唐生智率四、八军等四个纵队为主力,沿京汉铁路对付来自河南之敌。三路总目标是夺取南京和上海。

东路军于1月中旬由闽入浙,2月下旬占领浙东,2月底占领了杭州及浙江全省。然后,自嘉兴向淞沪前进。3月21日白崇禧率东路军右翼占领松江,薛岳部抵达龙华。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取得胜利,解放上海。中路军的江左军和江右军,于2月下旬同时东进。 3月6日江右军占领芜湖。3月22日东路军攻占镇江,截断沪宁路。中路军的江右军和东路军分别逼进南京。24日第六军和第二军攻占南京,至此,长江下游全由北伐军占领。

战争的成就与夭折北伐军从1926年6月出师,经过近十个月的征战,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全部或一部,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取得重大胜利。但在革命胜利形势下,革命统一战线内部所潜伏的危机终于爆发,造成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同时,退守绥远一带的国民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6年9月中旬在五原誓师。冯玉祥刚从苏联回国,与国民军集体加入了国民党,担任了国民联军总司令。11月国民军占领甘肃、陕西两省,在北方策应北伐军的进军。不久,又从潼关、紫荆关入豫作战。刘伯坚、邓小平等共产党员,先后到国民军中帮助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北伐军的作战。

北伐军所到之处,都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极大的欢迎和支援。1927年初,汉口、九江民众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收回了两地的英租界,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重大胜利。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着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民族资产阶级也因惧怕工农运动而动摇起来。他们极力支持和纵容拥有军事实力并蓄谋反共的蒋介石发动政变,建立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内,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麻痹,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无力阻止局势的逆转。蒋介石集团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与周密部署,1927年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反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峙,并与帝国主义协同对武汉实行经济封锁。汪精卫在4月初从法国回上海,随即赴武汉。他把自己装扮成“左”派领袖,取得了武汉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的大权。武汉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决定第二次北伐,任唐生智为总指挥。4月19日在武昌南湖誓师,21日沿京汉路向河南进发。这时冯玉祥也由陕西向开封进攻。5月下旬,北伐军三个师在临颍十里头战役中击溃奉军主力。北伐军与冯部国民军合作,占领了郑州、开封等地。但武汉政府面临外交孤立,经济困难,反共军人夏斗寅、许克祥相继叛乱。汪精卫6月19日到徐州与蒋介石达成“清党反共”协议, 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夭折。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失败原因】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

①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

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经验教训】

①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

②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③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④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叁』 求抗日战争前后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式状况

抗日战争前的国内形势: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期束缚,特别是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逐渐落后于世界,19世纪后半期,遭受西方列强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愤于救国的中国人民发动了辛亥革命和共产党的五四运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使中国有了新的希望。

抗日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国民党在初期的对日战争中确实出现了不抵抗的命令,使得中国东三省的大片领土被日本人侵略,这一时期的红军正忙于就会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作出决议,揭露日本侵略,号召人民抵抗。

国内的爱国人士发动众多的抵抗日本侵略战争,比较有名有东北抗联,马占山的江桥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等等,民间学生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大量的示威流行,以表抗日的态度。直到1937年全在抗日战争以后,中国才全面进入全性的不分种族,年龄、性别的抵抗侵略者的战争。

抗日战争前中国国内形式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分别支持各派新老军阀,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使中国继续维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处于连年内战,国弱民穷,科技落后,生产停滞的局面。

另一方面,中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标志,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随着中国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随着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抗日战争后中国国内形式状况:

1、财产损失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另一说6500亿美金(按1945年货币折算)。

2、空军损失

抗战八年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543架,击伤330架,出动轰炸、驱逐、侦察、运输等飞机计18500架次,作战达4027次。中国空军损失各种飞机(包括训练损失)2468架,6164人殉国(其中飞行人员661人)。

1941年8月组成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7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力量十分薄弱,处于绝对劣势;但在抗战中后期,美国对华进行援助,中国空军逐渐扭转局势。战争结束时,在华美军总人数60369人,其中空军34726人,[94]另一说,到1945年8月,美驻华14航空队有飞机2500架,空军官兵达17万人。

3、海军损失:

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有各类舰艇74艘,主要为一些轻巡洋舰、炮舰和鱼雷艇,舰船总吨位不足6万吨,最大舰艇仅3000吨,大部分是百吨级小艇。而日本海军的舰船吨位高达116万吨,拥有航空母舰和万吨级战列舰。 中日海军实力悬殊,无法在海上拒敌,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为了建立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在江阴凿沉了40余艘军舰与商轮;10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江阴被日本航母全数击沉。同年底,第三舰队的“镇海”、“永翔”等12艘舰船也分别沉塞于青岛和刘公岛的水道上。中国舰队几乎全部覆灭。

据日本方面的资料来看,民国海军在抗战期间布设的水雷,重创了日本海军,日军损失60余艘大中小型舰船。

(3)北伐战争前中国的形势图扩展阅读

国际环境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采取的绥靖政策,客观上纵容了世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连。

中国政府曾将希望寄托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然而西方政治家们此时主要精力集中于欧洲战场,未向中国伸出援手。国联的绥靖主义态度使日本对国际社会不再心存忌惮,它向日本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尝到了甜头的日本从此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肆』 北伐战争结束中国时况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开始对抗国民政府,导致十年内战。

『伍』 北伐战争前中国西部是哪些军阀的地盘,今新疆,西藏等地

马步来芳曾占领甘肃大部,青海自一部,宁夏大部。你问的是中国西部新疆和西藏一带是吗?那就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没有关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都是直系军阀,主要盘距在苏、浙、闽、赣、皖一带。而张作霖则是奉系军阀掌管东三省的东北王。

『陆』 北伐战争示意图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B1%B1%B7%A5%D5%BD%D5%F9%D0%CE%CA%C6%CD%BC&z=0&fm=rs

北伐战争形势回图答

『柒』 北伐战争的最主战在哪里,在图3-6及图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战争非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战场是湖南、湖北,作战对象是吴佩孚。第二阶段是从湖南湖北向东,顺江而下,主要战场是从江西到江苏南部和浙江,主要作战对象是孙传芳。第三阶段是从长江流域北上,作战对象是张作霖。——基本常识历史篇。

阅读全文

与北伐战争前中国的形势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