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由局部走向全面爆发的原因
有2个标志性指标。
1,德军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日军偷袭珍珠港,米军直接宣战整个轴心国,第一个先宣的德国(说白了米国等个借口等了很久了)
❷ 20C30年代的局部战争是如何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经济问题引起的,当时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国家实力失衡,具体你看看有关历史资料——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为达到经济目的才有的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必然的。都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一战爆发是因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是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
我认为是:均势和现实政治的僵化、军备竞赛、秘密外交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等等。其中包括:
“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表现在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但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
“法德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俄德矛盾”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法德矛盾更加尖锐、突出。
二战爆发: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终归,经济问题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必然因素,而政治走向是绝定战争的实质方向。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本因就是经济问题,而不同的政治走向绝定这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的结果。我敢肯定的断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依旧会是经济问题!而且和前二次大战一样,是必然的!
❸ 概述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原因。。。。条理一定清晰点
欧洲方面,
德法开战是转折点。 希特勒野心不断膨胀,向外扩张后,向法国宣战可以看做是局部战争向全面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德法都是欧洲大国,一直奉行欧洲均势政策。德法开战说明事情闹大了,第二天英国向德宣战,全面战争彻底展开。之前的都是小打小闹,积累经验。
亚洲方面,
珍足港是转折点。 日本打中国国际上是没人管的,美国卖了些武器,石油等贸易封锁日本算是对日本打中国的对策了,只是不想日本做大。日本在太平洋的活动加强了美国戒心,日本和苏联的局部战争也加强了苏联的戒心。转折还是珍珠港,日美全面开战,珍珠港一开打,整个环太平洋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进来。
从整体上看,德法开战代表欧洲的全面战争,珍珠港代表世界的全面战争。
但要注意个问题,虽然珍珠港代表世界大战,但战争重心是欧洲战场,亚洲始终是次要的,边缘化的。
简单的讲,德法开战代表了欧非大陆的全面战争。珍珠港把亚洲也卷进来了,这全世界都在打了,但欧洲是战争中心,日本在亚洲算是趁乱捞好处的,虽然日本自己不这么认为,认为自己是大日本帝国,是世界的太阳
❹ 请问什么是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
有限战争
有限战争也叫局部战争.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的战争。局部战争,在作战目的、武器和兵力使用等方面都有所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因而有的国家又称它是有限战争。局部战争,对大国来说,是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制的战争,而对中、小国家来说,也可能是全力以赴的战争。如果处理不当,局部战争也可能发展为大规模的战争。
http://bk..com/view/55485.htm
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是国家实施总动员,全力以赴进行的战争。其基本战争行动样式和特征是,以武装斗争为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发挥国家的整体力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全面战争”的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欧洲战争的发展趋势中,于1854年首先提出来的。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全面战争”的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几个月之后,战略储备物资消耗殆尽,战争双方都被迫进行了国家经济动员,从而使战争的总体性大有发展。这一经验,促进了帝国主义“总体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最先提出“总体战”理论者,是德国纳粹党军事家K.希尔 1929年在该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德国元帅鲁登道夫于1935年出版了《全民族战争论》(又译《总体战》、《全民战争》)一书,该书系统地阐发了“总体战”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动员“全体国民参加”全民族的“全体性战争”,主张国家的一切领域都要服从战争准备与实施的需要,以保证争夺“生存空间”战争的胜利。这一理论,成为希特勒准备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和战争指导原则的基础。法西斯集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覆军亡国的彻底失败,证明了帝国主义进行的侵略战争,政治目的反动,战争政策和战略战术极端野蛮,激起了国内外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充分发挥全民族的“全体性战争”的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外,对“全面战争”的概念各有不同的解释。美国1962年版《作战纲要》,把“全面战争”与“全面核战争”、“总体核战争”定为同义的战争。美国1968年版《统帅纲要》,给全面战争下的定义是:“全面战争是主要强国之间使用全部人力物力所进行的并危及到一个主要交战国的生存的武装冲突”,“包括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日本原田稔所说的总体战争,包括武力战、政治战、外交战、经济战、思想战等。法国博福尔说的“全面战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斗争。
ps:《全面战争》系列游戏是我最爱玩的游戏之一
http://bk..com/view/53191.htm
❺ 简要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胜利的大致轨迹
防御阶段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1941年12月,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国军队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展,企图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升到最大规模。
转折阶段
1941年12月,在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壮大,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且加强对英国、苏联等各国的援助。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以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摧毁日本四艘航空母舰,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变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变为进攻。
在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国军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
1942年7月17日,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在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0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5],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反攻阶段
1943年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6]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1944年6月6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余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
结束阶段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时任副总统杜鲁门接替总统职位。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6]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关东军,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❻ 历史《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知识要点! 急呀 快考试了呢
学习内容要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❼ 简述二战由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过程
1931年,日本侵吞我国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华。而后纳粹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回兰,挑起二战,在先后灭了欧洲几答个国家后,与1941年六月进攻苏联。而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至此二战全面爆发。
❽ 常规战争 全面战争 局部战争....的区别.
1、常规复战争是区别于核战争来制说的,只使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
2、全面战争是从国家动员程度和地域等来说的,意思是交战双方出动各种力量,不分前方后方,自己全面动员,对敌全面打击。
3、局部战争是从地域、动员程度、使用手段等多个角度来说的。指的是在有限的地方,只运用国家的一部分兵力,控制武器使用的程度,不使它扩展到全面对抗。比如越南战争。比如中国打的边境反击战。
局部战争现在是主流,原因是二战以后大国有了核武器,再对抗时往往有顾忌,不敢放手全面对抗,所以大量进行局部战争,或者叫有限战争,有时干脆自己不出面,而支持代表自己国家利益的中小国家作战。
冷战结束以后,局部战争仍然大行其道。
不过这个也是相对说的,比如伊拉克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局部的,对于人家伊拉克人却是全面的。
❾ 二战为什么由局部战争变为世界大战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和扩张,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大国非但没有挺身而出,反而采取了明哲保身、处处退让的绥靖政策,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气焰,对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起到了加速剂的作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英美等国出于想利用日本反苏、压制中国革命力量等目的,对日本侵华行径采取了姑息养奸的纵容政策。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无视中国核心利益明确表示,“事件不是政府间而是地方局部冲突,不适用于国际公约”。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申诉也只是通过了一个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止一切冲突,并且把中国东北划为“非武装区”,由“国际共管”。这实际上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纵容和偏袒,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继续采取绥靖政策,不愿制裁日本,只是重申《九国公约》,对侵略者和被略侵者不加区别,要求双
方停止战争行动,致使日本法西斯侵略更加猖狂。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在英法的实际纵容下得手。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对于希特勒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伽诺公约》,法国按兵不动,英国也不愿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这不仅使得希特勒这一冒险军事行动获得成功,同时也让他摸清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底牌,导致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更加肆无忌惮。1936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首领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德意法西斯借口反对“共产主义威胁”,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政。英法对此却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美国也宣称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最终,促使德意迅速靠近,签署《柏林协定》,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8年3月,在英法的继续纵容下,德国不费一枪一弹吞并奥地利,奥地利沦为德国的一个“省”。奥地利是英法的盟友,对此英法两国虽然表面上提出了抗议照会,但实际上4月初英法美就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分别撤销使馆,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1938年9月,德国陈兵捷德边境,将侵略的黑手伸向捷克斯洛伐克。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从10月1日开始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将纵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加速了欧洲战争的爆发。
❿ 什么叫常规战争什么叫局部战争什么叫全面战争
局部战争
在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的有限目的的战争。与世界大战相对而言。战争往往只波及世界的某一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对国际形势产生影响。美国一些人士把局部战争称为“有限战争”,即在战争目标、武器使用、参战兵力、作战地区等方面有所限制的战争。80年代,他们还把战争区分为低强度战争、中强度战争和高强度战争。局部战争主要是指低强度战争,其中包括地区性武装冲突,游击战与反游击战,叛乱与反叛乱,中、小规模武装入侵与反入侵,“外科手术式”的突然打击等。
历史上虽有许多战争带有局部战争的性质,但都没有“局部战争”的称谓。马克思于1859年在《普鲁士对战争的看法》一文中提到:“法国专制君主所发动的战争,无疑地不仅不可能是政治术语中所指的那种‘局部战争。”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前夜,欧洲各国的战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时,恩格斯在1887年3月致J.倍倍尔的信中也谈到了欧洲的战争和世界大战问题,恩格斯指出:俄国和普鲁士的外交界曾竭力要挑起一场局部战争,遗憾的是,谁要是首先动手,谁就会挑起一场世界大战。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爆发了数百次战争,其中除两次世界大战以外,其他的都是局部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和苏联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经过半个世纪的激烈角逐,双方的核武器力量势均力敌,常规武装力量也互有长短,它们有资格进行世界大战,但是因为谁也无法打赢一场大战而未敢首先动手。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世界大战在较长时期内可能打不起来。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存在,世界的各种矛盾还存在,军备竞赛依然在进行,国际社会还很不稳定,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战争形态。
局部战争由于其原因 、时间、地域 、规模、目的 、手段和性质等方面的不同 ,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原因上区分,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领土完整的战争;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其经济或战略利益而直接进行武装侵略或操纵和支持别国进行的战争;有全球霸权主义国家与地区霸权主义国家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利益冲突而进行的战争;有发展中国家之间因经济利益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或历史遗留问题而引起的战争等。②从时间上区分,有短期(突发性)、中期或长期的战争。短期战争偶然性、突然性大,战争进程快,一场战争往往只有几天甚至几小时就可结束。中期战争持续时间一般在几个月至1年。长期战争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③从地域上区分,有世界某一地区内两个或若干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有世界不同区域内的两个或若干个国家的战争, 有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战争。④从规模上区分,有参战兵力较少,具有战术性质,国家一般不需进行动员的小规模战争;有参战兵力较大,国家需进行局部动员的中等规模的战争;有参战兵力和战争动员涉及1个至数个战区,在1个甚至几个战略方向上进行的大规模战争。⑤从目的上区分,有夺占对方领土、领海及战略资源等掠夺性战争,或夺回被对方占去的领土、领海而发动的战争;有破坏对方经济建设、军事设施等为目的的破坏性战争;有使用强大的军事实力,以恐吓教训对方为目的的战争;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为干涉别国内政,镇压别国人民,肢解别国领土等而发动的颠覆性战争;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政治集团,为夺取国家政权或地区政权而进行的夺权性战争,等等。⑥从使用武器类型上区分,有常规战争、核战争以及核威慑条件下的战争。⑦从战争性质上区分,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局部战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在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受政治因素的制约非常明显。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战争的目的最终不是完全依靠军事行动来达成,而是配合以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军事行动不能须臾脱离政治为其规定的目标,有时则应以准确有效的军事行动为外交谈判服务,成为直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战争过程中往往是作战与谈判相配合,“边打边谈”,“打打谈谈”,而其结局多以外交谈判或政治妥协方式解决。②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目标上;战争规模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兵力;战争的时间有限,力争避免旷日持久;战争的空间有限,多发生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区,限于双方境内一定纵深、一定的海区或空域范围。③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挑起战争的一方,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战果,又不致使事态无限制地扩大,往往以突然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造成既成事实和有利于己的局面。同时,由于局部战争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突然袭击可以达到“闪击致胜”、“初期致胜”的目的。④大量使用新式武器。现代局部战争的战场,有人称为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虽然战争规模有限,但现代化程度很高,消耗巨大。除核武器外,往往使用最先进的飞机、舰艇、坦克、火炮、导弹以及激光、电子、卫星等尖端技术。科学技术越现代化,局部战争的高技术性也随之增强。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由于世界上许多社会基本矛盾尚未解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仍然是产生战争的根源。因此,在长时期内世界大战没有爆发的情况下,局部战争仍将是主要的战争形态并将长期存在。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世界大战。未来有的局部战争可能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常规战争 常规战争
conventional war
使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它是同核战争相对而言的。过去发生的战争都是常规战争,但在战争中有的国家使用过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见生物武器),遭到了谴责。常规战争是随着常规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作战使用冷兵器,交战双方距离很近,组织指挥比较简单。近代作战主要使用火枪火炮,战场规模显著扩大。飞机、坦克、自行火炮以及各种舰艇的大量使用,战场范围更加扩大,战争已成为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的立体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常规精确制导武器和武器火控系统的出现,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常规战争具有更新的特点。
要知道常规战争的含义,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常规武器。所谓常规武器,顾名思义,就是人类自有战争以来通常使用的那些武器,它是相对有特殊性杀伤机能的核、化学和生物武器而言的。换句话说,除了核、化学、生物武器之外的所有武器都是常规武器。
那么,使用常规武器所进行的战争,自然就是常规战争了。在人类战争中的长河中,尽管在近、现代的一些战争中,曾多次出现过使用化学、细菌甚至核武器的现象,但规模都不大,没有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以往发生的战争都属于常规战争。
常规战争是随着常规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冷兵器时代,刀对刀,矛对矛,交战双方近在咫尺,战争的组织指挥比较简单,比如在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击鼓进军、鸣锣收兵的方法指挥打仗。到了近代,热兵器问世,火枪、火炮跻身战争舞台,可以在几百米、上千米的距离上杀伤敌人,战场范围显著扩大,作战指挥日益复杂。随着飞机、坦克、火炮以及各种舰艇的大量使用,战场向立体方向发展,战争已由过去的平面战争发展到陆、海、空诸军种参加的立体战争。尤其是当前,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涌出现了各种常规的精确导武器和先进的武器火控系统, 电子战、空间战、导弹战等大量新手段相继问世,更是使现代常规战争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发展装备了大量的核、化学、生物武器,但慑于这些武器的毁灭性威力,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大规模使用,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地区性的常规战争仍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战争形式。
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是国家实施总动员,全力以赴进行的战争。其基本战争行动样式和特征是,以武装斗争为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发挥国家的整体力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全面战争”的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欧洲战争的发展趋势中,于1854年首先提出来的。在帝国主义国家里,“全面战争”的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几个月之后,战略储备物资消耗殆尽,战争双方都被迫进行了国家经济动员,从而使战争的总体性大有发展。这一经验,促进了帝国主义“总体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最先提出“总体战”理论者,是德国纳粹党军事家K.希尔 1929年在该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德国元帅鲁登道夫于1935年出版了《全民族战争论》(又译《总体战》、《全民战争》)一书,该书系统地阐发了“总体战”的理论和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动员“全体国民参加”全民族的“全体性战争”,主张国家的一切领域都要服从战争准备与实施的需要,以保证争夺“生存空间”战争的胜利。这一理论,成为希特勒准备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论和战争指导原则的基础。法西斯集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覆军亡国的彻底失败,证明了帝国主义进行的侵略战争,政治目的反动,战争政策和战略战术极端野蛮,激起了国内外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充分发挥全民族的“全体性战争”的功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外,对“全面战争”的概念各有不同的解释。美国1962年版《作战纲要》,把“全面战争”与“全面核战争”、“总体核战争”定为同义的战争。美国1968年版《统帅纲要》,给全面战争下的定义是:“全面战争是主要强国之间使用全部人力物力所进行的并危及到一个主要交战国的生存的武装冲突”,“包括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日本原田稔所说的总体战争,包括武力战、政治战、外交战、经济战、思想战等。法国博福尔说的“全面战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斗争。
全面战争系列电脑游戏
简称全战全战
是英格兰的Creative Assembly制作的著名电脑游戏系列,属于策略类即时战略游戏,全系列体现了日本战国,中世纪欧洲,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战争
战争场面十分宏大是本系列一贯的特色,在初代中就已经达到1万人同屏的她,到了中世纪2已经可以达到10万人的战场,并且士兵的服装长相武器都各不相同,整个游戏气势恢弘,具体介绍请见全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