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作为安全理事国之一的代表,在投票是否允许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投了什么票
2003年美伊战争属于来美国自己发动源的,只是有些国家陪衬,并未通过联合国。
楼主可能考虑的是科索沃战争吧?美国轰炸南联盟时是通过联合国的, 但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投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投弃权票。按照规定,由于中国投弃权票没有达到5票全票通过,所以这场战争被联合国驳回。但美国并不听联合国的意见,发动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的地位自1945年雅尔塔会议建立以来第一次受到重大威胁!
B. 1991年海湾战争中哪一方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应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
海湾战争的起因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为侵略者的伊拉克首先可以排除“正义”的一方了。
而战前的联合国安理会678号决议以12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国无一国投反对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可以说是出师有名又合法。
C. 1991年海湾战争 中国为什么投赞成票
没投赞成票好不好,当时中国弃权了!因为我国从来不主张武力解决!但是这次是伊对科先动武的,所以中国也不好投反对票,弃权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投票授权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参与投票的其他安理会成员国得到了美国的大笔经济援助。例如,苏联得到美国60亿美元资金援助的承诺,以奖励它投赞成票。哥伦比亚、埃塞阿比亚和扎伊尔得到了新的援助项目,并得到世界银行信贷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贷款的机会。中国投了弃权票,作为一种交换,白宫和中国大使举行了高层会议,结束了中国的孤立状态,美国还承诺催促世界银行向中国解冻被扣押的信贷。也门因为投了反对票而遭到美国惩罚,7000
万美元的援助被取消。
中国由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对安理会授权动武伊拉克的提案投了弃权票,在随后召开的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199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上被排挤出局,此后也一直未能挤进路线图的倡议方。这次中东峰会之前,5月18日至22日,我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也访问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因为他要会见阿拉法特,所以也只能见到以色列外长而见不到沙隆。他通报了中国的五点主张。路线图之外的要求有两条,一是"及早建立公正、权威、有效的国际监督机制";二是"中国倡议尽快召开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我国终于也要在中东这潭浑水里试试摸鱼功夫了。
D. 海湾战争中谁投的弃权票另外14票是哪几个国家——详细
这里指的是第一次海复湾制战争中著名的安理会“678号决议”,在这次决议中共有15个国家投票!
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以及1990年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
加拿大、哥伦比亚、科特迪瓦、古巴、埃塞俄比亚、芬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亚、也门、扎伊尔。
投票结果是12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
其中古巴和也门投了反对票!
而中国投了弃权票!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限期要求伊拉克遵守之前的相关决议,立即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并恢复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决议同时请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对执行此项决议提供适当的支援。
E. 关于海湾战争的一次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里面有一票投弃权,请问那一票是不是中国投的
不是中国 中国是反对票 好象是英吧
F. 海湾战争中,中国是否同意美军攻打伊拉克战局真正的导火索是什么
91年中国同意了,因为那次是联合国授权的,如果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投了反回对票那么就不可能是联合答国授权(投弃权票就是默认)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这样就威胁到了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G. 我国在联合国投票记录
中国在联合国表决中的重要投票
1972年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投否决票
1971年3月,印度政府干涉巴基斯坦内政,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又制定“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并寻求苏联的支持,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运输车和地空导弹武器装备。巴基斯坦也进行了相应的备战。1971年11月21日,印度从西、东、北三面,分十路大军,向东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印巴战争爆发。23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西两个战场展开。12月17日印军在东部战场取得胜利,双方全线停火。
1972年1月,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国。中国否决孟加拉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是出于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孟加拉即原来的东巴,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也是由于当时国际政治斗争需要(抗衡苏联和印度)。
1972年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修正案:中国投否决票
1972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英、法等国对索马里、几内亚、南斯拉夫三国反对以色列侵略叙利亚、黎巴嫩提案的修正案。这是一次分段表决。在针对提案这一段,中国行使了否决权。苏联代表马立克当时也一起投了反对票。结果因中、苏两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英国等国的修正案被否决。
1991年有关海湾战争678号决议:中国投弃权票
1990年8月2号,海湾危机发生,伊拉克打进科威特,并很快就侵占了科威特首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661号决议全面制裁,665号决议海上封锁,670号决议空中封锁,当时都无效,伊拉克不理。于是,美国推出678号决议草案。其中有两条:第一条,伊拉克必须执行安理会的所有决议,最重要的是从科威特撤军;第二条,为了执行这个决议,联合国会员国可以运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促使这个决议的执行,这句话为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动武提供了依据。此次联合国决议投票结果为:15票中12票赞成,中国弃权,2票反对,即也门和古巴。
1997年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中国投否决票
1997年1月10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中国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以及每年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上联署所谓要求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安理会此前已就美国、墨西哥等国提出的向危地马拉派遣155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决议草案磋商了好几轮,而且已印成蓝色文本,意味着草案可随时付诸表决。晚上8时许,当月安理会主席小田和恒要求不同意该决议草案的国家举手时,中国大使秦华孙将手高高举起。于是安理会主席宣布:由于投反对票的国家是常任理事国,此决议草案不能通过。
1999年安理会有关马其顿决议草案:中国投否决票
1999年2月25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延长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在马其顿的期限的决议草案。97年和99年这两次否决实际上都是同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相关。危地马拉一直与台湾有外交关系。马其顿于1993年与中国建交,1999年2月8日马其顿政府却正式批准了与台湾的建交公报,这种情况迫使中国在延长联合国驻马其顿维和部队的问题上行使否决权。
1999年科索沃问题决议:中国投弃权票
1999年6月9日,北约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1日(北京时间),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决议要求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出一切军警力量,当地安全及停火由联合国维和部队负责。允许部分南联盟武装力量重返科索沃,保护文物、排雷及执行边防检查等任务。科索沃阿族武装实行非军事化。南联盟必须保证阿族难民安全重返家园。由联合国牵头在科索沃建立临时行政机构,通过组织选举,实行权力过渡,以决定科索沃的未来地位等。
2001年向阿富汗派遣维和部队决议:中国投赞成票
2001年1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派遣一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帮助阿富汗临时政府维护喀布尔及其他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决议规定,英国军队将负责国际维和部队的领导工作,而美国要在阿富汗形势出现“突变”时,紧急介入。
据报道,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全部投了赞成票。在联合国决议通过后,一支由53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先头部队抵达喀布尔北郊的巴格拉姆机场。22日,在阿富汗临时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之际,另外250名英军士兵将到达喀布尔。
2003年解除对伊拉克经济制裁决议:中国投赞成票
2003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0的投票结果(叙利亚没有投票)通过了第1483号决议,解除了联合国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这项由美英西三国提出的决议对伊拉克战后经济、政治生活和联合国在其间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整体规划。
该决议同时将批准设立一个新的“伊拉克发展基金”,由美英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并将相关收入分配使用到伊战后重建的各领域内。但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禁运继续有效。
2004年联合国1546号决议:中国投赞成票
2004年6月9日,联合国1546号决议8日获得安理会一致通过,结束了美英军队对伊拉克的占领,同时规定美英在6月30日将国家主权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这个决议不仅对伊拉克,而且对国际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546号决议结束了美英的军事占领,也结束了在伊拉克问题上的不正常状态,从而为伊拉克最终走向和平建设铺平了道路。和平、安全已经成为饱受战乱之苦的伊拉克人民的普遍呼声。
2006年安理会就苏丹制裁草案:中国投弃权票
2006年4月25日中国、俄罗斯和卡塔尔在安理会就制裁苏丹4名个人草案进行的投票表决中投了弃权票,这一由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提出的制裁案遂以12票支持和3票弃权的结果在星期二获得通过。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表决之后发言,解释了中国投弃权票的原因:在诸多具体细节尚未搞清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的情况下,有些成员即要求结束制裁委员会的讨论,将之提交安理会采取行动,这有悖于安理会多年形成的做法,也不符合制裁委员会工作指导原则,鉴于上述,中国代表团只能对1672号决议草案投弃权票。
1672号决议要求对在苏丹达尔富尔犯有罪行的4人进行旅行限制并冻结其在财产。这4人包括两名叛军领导人、一名苏丹空军指挥官和一名民兵组织的领导人。
2006年关于朝鲜核问题1718号决议:中国投赞成票
2006年10月14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验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表决后发言指出,10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此举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对朝鲜核试验表示谴责,要求朝方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同时,决议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应严格履行义务,有关各方应保持克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继续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争取尽早恢复六方会谈。决议排除了授权使用武力的可能,未对朝鲜实施全面制裁,并表示将视朝鲜遵守决议情况调整、暂停或取消对朝制裁措施。
2007年有关缅甸问题决议草案:中国投否决票
2007年1月12日,中国否决了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2007年1月,在美国起草的缅甸问题决议草案里,指责缅甸国内存在人权、艾滋病、毒品等问题,称这些问题对地区安全造成威胁,并要求缅甸政府尽快改善国内状况,否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后果。1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表决前作解释性发言时表示,缅甸问题本质上仍是一国内政,缅甸国内局势并未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这是缅甸所有直接邻国、东盟成员和绝大多数亚太国家的共识。
1月12日下午,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高高地举起右手,投下反对票。与中国一起反对该草案的,还有俄罗斯和南非。正是中俄的联手反对,使得美英的提案未获通过。
2008年有关制裁津巴布韦决议草案:中国投否决票
2008年7月11日,俄罗斯和中国在安理会投票否决了美国起草的一份制裁津巴布韦的决议草案。在当天下午的表决中,南非、利比亚和越南也投了反对票。投赞成票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巴拿马、布基纳法索、克罗地亚和哥斯达黎加。印度尼西亚弃权。
根据草案文本,美国建议安理会对津巴布韦实行武器禁运,对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及其高级助手实行禁止旅行和资产冻结等措施。草案还要求津巴布韦政府立即与有关各方进行实质性政治对话,接受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和联合国的调解并提供合作。
2009年制裁朝鲜的1874号决议:中国投赞成票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3日凌晨,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实验问题的决议。决议针对朝鲜的核及弹道导弹活动,从禁止武器出口、加强货物检查、控制国际资金流动等五个方面加强了对朝鲜的制裁。安理会纽约时间6月12日中午就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草案得到15票赞成,作为2009年第1874号决议获得通过。
决议对朝鲜的武器出口进行了全面禁止,禁止朝鲜进口除小武器和轻武器以外的武器;决议加强了对朝鲜与核及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的货物的检查;呼吁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防止资金流入朝鲜用于核及弹道导弹活动;并将指定受制裁的货物、实体和个人;同时加强制裁措施的监督与执行。在朝鲜于2006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后,安理会通过了第1718号决议。刚刚通过的第1874号决议是对已有制裁措施的扩大和加强。
附: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都曾使用自己掌握的否决权。所谓的否决权指的是,联合国非程序性事项的决议需要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9个理事国的赞成票,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既否决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即使该议案获得了足够的票数。但弃权不被视作是否决。这样每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内就享有一票否决权。
从1945-2004年,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总共使用过257次否决权:中国5次,法国18次,英国32次,美国80次,苏联/俄罗斯122次。其中,中国第一次行使否决权是在1955年12月13日,台湾当局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2004年后,中国先后于2007年1月、2008年7月行使联合国决议表决否决权。
H. 1991年海湾战争地面交战多少小时
不到100小时。来
美国领导的源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与伊拉克进行了海湾战争。
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战争,既奠定了美国与北约集团在冷战之后的霸主地位,又宣告了高科技战争时代的来临。
(8)1991年海湾战争中国投的赞成票扩展阅读
海湾战争前期,伊拉克料定自身不是多国联军的对手,于是便采取了防守态势。伊军在伊科边境、伊沙边境构建了长达数十公里的防线,并部署了40多个师作为守备力量。企图以逸待劳,迎击远道而来的多国联军部队。然而,伊拉克的防线漏洞百出,在多国联军的高科技武器精确打击下,最终被一一歼灭。
海湾战争后期,伊拉克军队眼见胜利无望,便只得从科威特地区撤军。然而,各支伊军撤退工作组织不力,争相逃走,使得撤退变成了无秩序的溃退,溃退的伊军在大路上拥堵在了一起,反而又成为了多国联军的目标。
I. 美国1991年海湾战争的一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海湾战争是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一次战争。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在高科技条件下的全新作战方式,让联盟军以非常小的代价重创伊拉克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海湾战争的高新军事技术,对世界军事建设、战略战术带来了深刻影响。海湾战争所展现的关键技术,就是军事信息化——美军利用GPS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发射导弹精准打击目标。科技化和信息化的军事战争,让联盟军拥有绝对的主导权,海湾战争的伤亡差距接近100倍。
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中国意识到拥有独立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拥有自主独立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多年来的梦想。
经过了26年,全球导航系统的“中国梦”终于实现,而在不远的将来,更多“中国梦”将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