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的第一次与欧洲国家打胜的战争
我国的第一次与欧洲国家打胜的战争,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专争,1523年明军胜属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
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敲响了警钟,开始大力发展火器事业,增加军事实力,为后期的明日战争的胜利以及西学东渐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 中国第一次和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战争是什么
中俄战争。
康熙帝时(1685年)清与沙俄之间的战争,以清军胜利,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尼回布楚议界条答约》)结束。这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正式条约。
这是一次小战争,若是比较大的,第一次应是1840年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
3. 中国历史上和外国打过的战争
如果不包括少数民族
那从夏朝开始 周围 匈奴 吐蕃 鲜卑 ...都不包括
最早就要从 隋朝 隋炀帝 “三征高丽" (现在朝鲜)
唐代开始 "怛罗斯之战" 中国开始逐渐失去西域
宋朝一直跟几个国内少数民族打 至于别的少数民族跟外国打的就不知道了
元朝 蒙古西征 打得国家太多了
网络上有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刺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 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西征、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曾经远征日本 不过船队被台风打沉 (这就是日本神风的由来,神风特攻队)
明朝 中期打倭寇(应该不算)
援助朝鲜 壬辰之战 (打败丰臣秀吉)
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个都知道)
越南发生叛乱(当时叫安南国),不称臣纳贡
清朝 雅克萨之战 (康熙和俄罗斯打)
西藏 (现在的尼泊尔曾经入侵西藏 后被收复)
4. 中国和西欧国家的第一场战争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英国历史专家说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和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获胜的是中国的清政府,失败的是沙皇俄国。但实际上,这场战争发生在17世纪末,时间为1652--1689年。双方第一次交锋的时间是1652年,战争结束于1689年,清政府和沙皇俄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条约。
但有人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才是中国第一次和西方国家交锋的战争。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率军占领了台湾,使台湾成为了荷兰的殖民地,当时的明朝政府国内危机严重无暇顾及。直到明朝灭亡之后,国姓爷郑成功郡王选择败退台湾,率军2.5万人把荷兰人赶出了台湾省。
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作明英虎门战争,也有人说这只是小规模冲突应该不算是战争,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丑事,很难说是胜利。200年后,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大批鸦片,英国人以此为由再次入侵中国,清朝政府有海无防,英军如入无人之境,中国被迫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正式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和哪个国家打仗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和德国发生战争,中国于1917年对德宣战。
拓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中国本无心参战,主战场在欧洲,按道理来说对中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当时在日本的巨大侵略野心下,中国不得不参与到战争中去。
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战争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中国保持中立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是无论德奥还是英法,都无所谓人道、公理,他们都是侵略中国的强盗,中国没有必要为列强效力,况且参战对中国并无直接的好处。
二是中国力量弱小,没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作战,也没有力量制止任何一方在中国的胡作非为。
三是畏惧与西方列强的战争。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一次次挫折,一次次丧权辱国,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避之唯恐不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中国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为了获取利益,于是便投向较有利的一方——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中国于1917年对德宣战,派了大量民工到欧洲交战地区担负修筑共事。
6. 中国与外国的第一次战争是什么战争
其实要论对外战争(对内民族间的不算)最早是明朝反击倭寇的侵略了,但这只是小规模的,两国的高层都没有直接发动战争。要论有官方记载的,两国都大举派兵的全面战争最早是清康熙时期的和沙皇俄国间的战争。
7. 历史上中国同外国第一场战争是哪一场
如果算影响力的话应该是唐朝高仙芝打的,怛罗斯之战,和黑衣大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打的
8. 中国同西方世界第一次军事较量是什么时间是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军事冲突是在1840年时期与英国海军爆发的“鸦片战争”
9. 中国历史上和外国打过的战争有哪些
第一次鸦片战争(来1840年6月—源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收复新疆的战争(1876年7月—1878年1月)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10月)
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抗击英军入侵西藏的战争(1903年12月—1904年9月)
反对沙俄侵略蒙古的战争(1911年8月—1915年11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9月―1945年8月)
10.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哪一战谁赢了
我想你问的并非是蒙古西征吧,如果是那样和宋 金的战争规模远远大于对西方的战事,不知道这个答案能否让你满意~
大唐VS阿拉伯帝国: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唐军虽说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 Muslim),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Ziyad ibn Salih ),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ghazi )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是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
地理方面,观察地图以及结合史书我们可以看出。高仙芝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深入七百馀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阿拉伯在补给,情报等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
兵器方面,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如墙而进”,肉搏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肉搏“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肉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样大刀”。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 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 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由于高仙芝在与阿拉伯大军对战之前曾经围攻怛逻斯城,我们有理由推测高仙芝还使用了车弩,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史载车弩“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 楼橹亦颠坠”(见李筌《太白阴经》卷四)。
阿拉伯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配盾牌,是传统的装备。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唐杜甫就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阿拉伯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关于阿拉伯人的盔甲由于资料不足,没有详细的资料。但是本人搜集的阿拉伯骑兵一般是不穿什么盔甲的,有的甚至是赤膊作战,想来不会强过唐军的明光铠。如果有高人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阿拉伯军队的装备资料的话,本人感激不尽。
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绝对的优势,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军所不能相比的。
接下来则是战斗的具体过程,由于这方面中国文献具体资料比较少,所以大多参考国外的资料进行描述。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10年四月(公元751 年),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 阿塔(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中国人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高仙芝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中国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Qarluq)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中国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阿拉伯联军乘中国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中国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再后来因为阿拉伯军的主将阿布. 穆斯林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部于是叛乱,呼罗珊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我认为这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后果,葛逻禄人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唐朝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这一点从葛逻禄部原本的领地是塔尔巴哈台和乌陇古河畔,从巴尔喀什湖东端一直延伸到额尔齐斯河。而怛罗斯之战获胜之后其领土已经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伊塞克湖以北的整个伊犁河流域。原西突厥汗庭几处驻地都处于葛逻禄人的统治之下。这样在阿拉伯人鼻子底下的大规模扩张阿拉伯人却不闻不问,显然是怛罗斯之战交易的结果。
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 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是西传,撒马尔罕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关于唐朝最后退出中亚的争夺,个人比较同意白寿彝先生的看法,即是唐朝的退出不是因为怛罗斯之战,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