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代西方侵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及表现①军事侵略:包括六次大规模的内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容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入新疆,俄国侵占伊犁、英军入侵西藏)。②政治侵略:包括《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世纪末瓜分中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20世纪初对中国的侵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英国企图分裂西藏,制造“麦克马洪线”、日本出兵山东、提出“二十一条”)等。③经济侵略:英国向中国进行鸦片走私(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开埠通商,甲午战后的侵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④镇压革命: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② 中国近代史西方侵略中国的主要战争及中国人民抗争的主要史实
第一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节 英国以武力推销鸦片,发动侵华战争 第三节 英国侵华部署与清政府的海防战备 第四节 英军首次北犯与清军定海抗战(1840年6月—9月) 第五节 广东军民的抗英作战(1841年1月—5月) 第六节 英军再次北犯与清军浙东反攻(1841年8月—1842年3月) 第七节 英军侵入长江下游,沿江军民英勇抗战(1842年5月—8月) 第八节 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前期)(1851年1月—1856年8月) 第一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第二节金田起义与太平军转战广西(1851年1月—1852年6月) 第三节北攻湘鄂与东取金陵(1852年6月—1853年3月) 第四节定都金陵后的军政决策 第五节北伐(1853年5月—1855年5月) 第六节西征(1853年5月—1856年4月) 第七节一破江北江南大营(1856年2月—6月)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第一节英法等国企图扩大在华殖民特权 第二节清廷实行对内镇压对外妥协政策 第三节英国制造借口,挑起战争(1856年10月—1857年1月) 第四节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进犯(1857年12月—1858年1月) 第五节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1858年4月—6月) 第六节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1859年6月) 第七节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1860年4月—11月) 第八节清军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四章
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后期)(1856年9月—1866年2月) 第一节天京内讧后的战争形势 第二节石达开率军远征与最后失败(1857年5月—1863年6月) 第三节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1858年8月—11月) 第四节二破江南大营与东征苏常沪(1860年2月—8月) 第五节安庆会战(1860年9月—1861年9月) 第六节李秀成部回师江浙与再攻上海(1861年7月—1862年6月) 第七节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最后失败(1862年5月—1866年2月) 第八节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 第五章捻军起义战争(1852年11月—1868年8月) 第一节捻军的兴起(1852年11月—1855年8月) 第二节转战皖豫边,与太平军南北呼应(1855年9月—1857年2月) 第三节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与太平军并肩战斗(1857年3月—1864年11月) 第四节与太平军余部合编,继续坚持反清战争(1864年12月—1868年8月) 第五节捻军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
第六章
天地会起义战争 第一节上海小刀会起义战争(1853年9月—1855年2月) 第二节大成国起义战争(1854年6月—1864年5月)
第七章
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战争 第一节贵州各族人民起义战争(1854年3月—1872年11月) 第二节云南回民起义战争(1856年6月—1873年5月) 第三节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战争(1859年7月—1865年6月) 第四节陕甘回民起义战争(1862年5月—1873年11月) 第五节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
第八章
收复新疆的战争(1876年7月—1878年1月) 第一节英俄争夺中亚和武装入侵新疆 第二节清政府的战略方针和战争准备 第三节北疆的收复(1876年7月—11月) 第四节南疆的收复(1877年4月—1878年1月) 第五节伊犁的索还 第六节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九章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 第一节战争爆发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 第二节山西、北宁之战(1883年12月—1884年3月) 第三节战争的扩大 第四节清廷对法宣战及双方战略方针 第五节东南沿海防御作战(1884年9月—1885年8月) 第六节北圻陆路反攻作战(1884年10月—1885年4月) 第七节战争的结局与经验教训
第十章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10月) 第一节战前形势 第二节日本侵华的军事准备与中国的军事概况 第三节战争的爆发和双方战略方针 第四节平壤之战(1894年9月) 第五节黄海海战(1894年9月17日) 第六节辽东半岛之战(1894年10月—11月) 第七节山东半岛之战(1895年1月—2月) 第八节辽东清军的溃败(1894年11月—1895年3月) 第九节东北和山东人民的英勇抗战 第十节《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十一节台湾军民的艰苦抗日(1895年5月—10月) 第十二节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十一章
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1900年6月—1901年9月) 第一节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二节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八国联军的组成与清朝军事概况 第四节大沽、天津之战(1900年6月—7月) 第五节北京之战(1900年8月) 第六节《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 第七节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十二章抗击沙俄入侵东北的战争(1900年7月—11月) 第一节沙俄入侵东北的准备及部署 第二节清朝在东北三省的设防和战备 第三节战争经过(参见附图二十二) 第四节东北人民继续进行武装抗俄斗争 第五节清军失败的原因
第十三章
抗击英军入侵西藏的战争(1903年12月—1904年9月) 第一节英俄两国对我国西藏的争夺 第二节英国的战争准备与西藏的战备设防 第三节曲眉仙角、古鲁之战(1903年12月—1904年3月) 第四节江孜之战(1904年4月—7月) 第五节拉萨失陷与《拉萨条约》的签订(1904年8月—9月) 第六节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十四章
辛亥革命战争(1911年10月—1912年4月) 第一节辛亥革命前的国内形势 第二节武昌首义成功,全国掀起革命高潮(1911年10月—12月) 第三节汉口、汉阳保卫战(1911年10月—11月) 第四节苏浙联军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911年11月—1912年4月) 第五节辛亥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五章
讨袁战争(1913年7月—9月) 第一节袁世凯篡权后的倒行逆施 第二节袁世凯镇压革命党的作战总方针和革命党人的讨袁决策 第三节江西讨袁作战(1913年7月—8月) 第四节江苏讨袁作战(1913年7月—9月) 第五节各省讨袁相继失败 第六节讨袁战争的教训
第十六章
白朗起义战争(1911年10月—1914年8月) 第一节起义武装的创立和初期活动 第二节袭击豫鄂两省敌军,配合“二次革命”战争(1913年5月—11月) 第三节转战京汉路两侧,打破敌军两次“围剿”(1913年12月—1914年3月) 第四节西进陕甘,由胜转败(1914年8月—5月) 第五节回师豫西,最后失败(1914年5月—8月) 第六节白朗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
第十七章
护国战争(1915年12月——1916年7月) 第一节袁世凯复辟帝制 第二节护国战争的酝酿和双方作战准备 第三节四川战役(1915年12月—1916年3月) 第四节湘西之战(参见附图三十)(1916年2月—4月) 第五节滇桂边之战(1916年2月—3月) 第六节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与护国战争之结局 第七节护国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军事上的得失
第十八章
护法战争(1917年7月—1918年11月) 第一节护国战争后的国内形势和护法运动的发生 第二节南北政府的战略方针及兵力部署 第三节北军第一次攻湘之战(1917年9月—1918年1月) 第四节北军第二次攻湘之战(1918年2月—5月) 第五节滇黔靖国军攻川之战(1917年7月—1918年3月) 第六节粤、闽、赣地区的作战(1917年10月—1918年11月) 第七节护法军政府改组与孙中山离粤 第八节护法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十九章
反对沙俄侵略蒙古的战争(1911年8月—1915年11月) 第一节沙俄策动外蒙“独立” 第二节沙俄策动呼伦贝尔“独立”和乌泰叛乱(1912年1月—11月) 第三节政府军抗击外蒙叛军向内蒙的进犯(1912年12月—1913年12月) 第四节《恰克图协约》的签订和击退巴布扎布匪军对内蒙的窜扰 第五节反对沙俄侵蒙战争的经验教训 第二十章反对英国分割西藏的战争(1912年3月—1918年10月) 第一节英国唆使西藏亲英分子发动叛乱 第二节川滇两省出兵平乱 第三节川军攻占乡城,稳定川边局势 第四节英国分割西藏阴谋的破产 第五节战争的经验教训
③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条约和实质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及表现
①军事侵略:包括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回战争、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入新疆,俄国侵占伊犁、英军入侵西藏)。
②政治侵略:包括《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世纪末瓜分中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扶植军阀和寻找代理人(慈禧太后→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20世纪初对中国的侵略(俄国支持外蒙独立、英国企图分裂西藏,制造“麦克马洪线”、日本出兵山东、提出“二十一条”)等。
③经济侵略:英国向中国进行鸦片走私(使中国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开埠通商,甲午战后的侵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
④镇压革命: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④ 近代西方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强国相继开始工业革命,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急需开拓海外市场销售本国的剩余工业产品并从海外市场取得工业原料.
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动力革命后蒸汽动力在航海上的应用,西方殖民者的足迹已经遍步世界各大洲,中国许多周边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已经相继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已经在整个亚洲蔓延开来,资本主义列强的触角即将伸向长期封闭的中国,无论中国自己是否愿意,在这样的世界大势面前,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接触已经是不可避免。
第二,由于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西方国家政府积极寻求与中国进行国际贸易,但中国在当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缺乏与海外进行贸易的内在经济动力,同时由于中国在文化、外交上的保守与自大,清政府不肯与西方进行全方位的贸易,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与贸易政策。
第三,西方国家通过正当的途径无法实现拓展海外市场的目的,就将这种需求诉诸于武力,想要通过武力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
第四,此时的中国社会小农经济体制和封建专制制度都已经达到了顶峰,整个中国社会的科技、文化、制度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与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和近代化的军事制度面前,清朝军队根本不堪一击,中国从此成为西方国家侵略、掠夺的对象,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⑤ 近代西方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分19世纪中,末两个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
2.第二阶段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引发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一战期间则是日本独霸。
3.第三阶段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随着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终于在193 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强而独霸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4.第四阶段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侵华的方式主要是:政治上“以华治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新中国的成立。使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彻底破产。
三、复习提示
1.掌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2.把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的发展轨迹及阶段性特征。
3.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中国的落后也是受到列‘强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后就要挨打"是被历史多次证明的真理。
4.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军事侵略:
从1 840—1900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1840—1 842)。①背景:l 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清政府封建统治腐朽落后。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出现大量逆差。②目的:为了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门户。③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④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⑤影响: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 856—1 860)。①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华权益。②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③特点:英、法联合发动.美、俄配合。被割占领土最多,开放口岸最多。④结果: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⑤影响:通过这些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1 9世纪60、70年代,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进犯滇藏。
4.中法战争(1 883一1885)
5.甲午中日战争(1 894—1895)。①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②目的: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③主要战役:丰岛之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之战。④结果: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马关条约》。⑤影响:《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一1901)。①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②目的:为了保护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利益。③借口: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结果:清政府投降,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⑤内容:《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白银l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立单独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及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⑥影响:《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7.日本侵华战争(193 1----1945)。①原因:日本经济危机严重,需要对外战争摆脱困扰;国民党大举围剿红军,提供了有利时机。②目的:借侵华摆脱经济危机。并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③过程: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1 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5年,威逼平津,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并攻陷平津;1937年8月,发动“八·一三’’事变;1938年l0月,攻占武汉、广州;相持阶段,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继续向正面战场进攻,发动了大陆交通线战役;从1944年起,兵力收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城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④影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外国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被日本侵占了五十年之久的台湾省也回归祖国,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也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人数在三千五百万以上,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六千多亿美元。
8.美国侵朝战争(1 950-1 953)
政治侵略:
1.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1 842年《南京条约》、1 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 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 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1 885年《中法新约》、l 895年中日《马关条约》、l 896年《中俄密约》、1 901年《辛丑条约》、1915年《二十一条》、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1935年《何梅协定》、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
2.侵犯中国主权。①割占领土。英国割占香港,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②开辟租界。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夺取那里的政、法、警主权。③控制关税。严重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④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⑤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据有山东,俄国强租旅顺和大连、据有长城以北和新疆,法国强租广州湾、据有广东和广西及云南,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据有长江流域,日本据有福建。
3.扶植代理人。①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②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把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了复辟不惜卖国。袁世凯死后,又选中了段祺瑞作为代理人,控制北京政府。③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④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⑤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⑥二战后,美国扶植蒋介石反共,发动内战。
4.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①自19世纪60年代起,中外反动势力通过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勾结起来。②1900年帝国主义组织八国联军直接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中,先后支持清政府和袁世凯对革命进行破坏。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扶植各派军阀镇压人民革命,并’直接出面制造一系列惨案,如“五卅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等,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⑤1927年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⑥在国共对峙和解放战争时期,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⑦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对新中国进行包围、封锁,等等。
经济侵略:
1.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逐步扩大鸦片走私,掠夺大量白银,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实际合法化。
2.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国家依靠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在中国疯狂倾销商品,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以上两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方式包括:①攫取海关管理权。英法美先是借镇压小刀会起义夺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总理衙门设立后任命英人赫德等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操纵中国海关长达近一个世纪;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后来《天津条约》规定值百抽五的原则,但实际上洋商进出口货物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准。②商品输出(1 895年前)。19世纪中期列强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体,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③贩卖华工。19世纪50年代,从广东贩卖出国的华工每年约5万人。《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④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1 848年英商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开业)、经营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太古轮船公司)、设工厂。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经济手段。包括向清政府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开设银行和设立工厂等内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榨取了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财政,扩大了侵华政治权益,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
5.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野蛮掠夺。农业方面,侵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将采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金融方面,强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大量印发军用票,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6.解放战争期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美国商品大量涌人,独占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清除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清政府的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和军事妥协,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⑥ 如何看待近代史上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战争怎样看待战争怎样看待侵略战争
第一,侵略战争史非正义的,是必须受到谴责的。中国近代饱受帝国主义的战争摧残,在战争中,大量中国军民死伤,大量财物被掳走,战后被迫割地赔款,主权渐渐丧失。在战争的进化之下,中国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侵略战争客观上推动着中国的进步。战争后开埠通商,使得中西的交流更加的便捷,西方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更加迅速的扎根,与当时落后的封建清政府相比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着作用。
第三,战争带来的灾难促使了民族的觉醒,先进的中国各界人士纷纷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打破了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西方先进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当其他方式没有作用的时候,才能走战争的道路。然而,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战争都背离了这一原则。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他们都会选择战争这一残酷形式。列强随意开启战端,并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人的头上。在战后无耻的要求割地赔款、开埠通商。
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不得人心的。任何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牢记近代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灾难,铭记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侵略战争客观上有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文化、先进思想的传播的作用,逼迫着受压迫的民族在苦难中奋起,改革自己的弊病,赶上资本主义列强。但是绝对不能说是侵略战争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任何侵略者都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敌人强大。战败民族的繁荣发展可能与战争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并非侵略者的主观意愿。畸形的繁荣是战争的副产品。
⑦ 近代中国历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是什么
近代中国历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是: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从原因来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列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中日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6、对于列强的侵华战争,在复习中要注意加强比较。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以往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等。
⑧ 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共发动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战争
如果只计算‘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侵略战争’有:
1、鸦片战争
2、第二内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西藏抗英战争
6、江东六十四屯抗俄国战争
7、中俄珍宝岛冲突(只能算冲突)
注: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是让国人,俄国从1858年至1915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形成的,割去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并违约侵占了数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近代中国还有一些(非西方国家)战争为:
中日甲午战争、容日本侵华战争(自1931年至1945年)、朝鲜战争(非对中国本土的侵略)、中印边境战争、中越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