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楚汉争霸中韩信是什么样的人啊
刘邦当初谈到刘邦将来是否会杀了韩信时,刘邦承诺有“三不杀韩信”:一,天不杀韩信,二,君不杀韩信,三,铁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就是说刘邦自己不会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就是说所有的兵器都不能杀韩信,因为当时所有的兵器几乎都是铁质的,刘邦是天子,有了他的这三条金口玉言,当时一般人认为,韩信是不会被杀掉的,刘邦当时也认为他能拿住韩信,并不想杀掉韩信。但是,吕后却非常想杀死韩信,吕后为什么要杀掉韩信呢?从具体原因上讲,是因为当年吕后被项羽俘虏,韩信不去救她,她恨之入骨,从广义上讲,吕后出身于官宦世家,极会玩弄权术,她知道象韩信这种具有超凡天才的人是不能留的,既然已经打败了项羽,汉王朝已经稳固,就应该杀掉韩信。
为了做到刘邦说过的“三不杀韩信”,吕后选择了刘邦不在首都咸阳的时候杀害韩信,这样就做到了第二条——刘邦不杀韩信。他让萧何把韩信骗进未央宫,先命令军士们抓了韩信,把他锁在一个大笼子里,这时韩信感叹道:“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萧何猜到了吕后让他叫韩信来的目的,因为那段时间韩信很谨慎,它决不轻易出门,只有萧何的话他才会听,因为萧何是他的伯乐,但是,萧何却怕死,他不敢不听吕后的话。
吕后让人用黑布把锁韩信的笼子严严地裹起来,使韩信不见天日,就自认为做到了第一条——“天不杀韩信”,然后她命令一群宫女拿着削尖的长竹签,围着笼子齐声往里猛刺,这样就做到了第三条——“铁不杀韩信”,而且,宫女是受皇后领导的,不属于兵士,也弥合了第二条,吕后这时说:“我就杀你个三不见”!韩信就这样被杀害了。
杀掉一个封了候的开国元勋不是一件小事,即使是皇后要杀也应该经过皇帝的同意,所以,我认为,吕后杀韩信至少是刘邦默许的。吕后的所谓杀韩信的“三不见”,只有第三条做到了,其他两条本人都不认同。
至于韩信当年为什么不去救吕后,韩信认为当时他所面临的战局比救吕后更重要!我认为:韩信不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人,比起一般中国人,他太不“世故”,太不会处事,他的思想很像西方人,他不大明白中国官僚帝王的狭窄心胸,又比如,当刘邦问他:“你认为孤王能带多少兵哪?”韩信说:“主公可带十万兵”,刘邦很生气地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喽”!由此可见,韩信是多么的不会说话!传统的中国人的为官之道,就是要“保官”,“升官”,起码要保命,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下级对上级一味的逢迎,不敢出于公心坚持正确的意见,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犯上”,就会被“穿小鞋”,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丢官丢命,中国人从古至今,做官者的思想,行为,或者说本性,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种规矩,谁违反了这种规矩,谁就没有好结果,我们中国为官者不能容人的狭隘心胸,已经成为一种民族传统,但是,这种仕途传统哲学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却有害无益,所以,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历程是最长的,达两千四百年之久,在世界各国中,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但是,当西方国家进入讯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阶段时,我们却仍在封建社会的长夜中,本应该走在世界社会进步最前面的中国,却由于我们的封建落后思想和处世之道,使我们落在了西方国家的后面。
⑵ 历史上楚汉争霸中的韩信是个怎样的人
1胸怀大志,忍辱负重(胯下之辱)
2自负(对刘邦说,自己善擅兵,多多益善,说回刘邦只是善答擅将而已,弄的刘邦很不爽)
3知恩图报(一饭千金)
4足智多谋(。。。很多啦)
韩信有没有谋反,是有争议的,我认为韩信绝对没有谋反,在楚汉争霸的最后关键时期,项羽曾派使者,让韩信背叛刘邦,他愿意与韩信平分天下,他的谋士蒯通也多次劝他谋反,但韩信一直以“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为由。没有背叛汉王,并把蒯通赶走。
韩信在战争时期就一直忠诚与汉王,在天下太平后又怎么会冒这个险,谋反呢?说韩信谋反,只不过是统治者,为杀韩信找的理由而已,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很现实的。
以上纯属自己理解。想了解更多详细的韩信生平可以上网络搜,很全
连接 http://ke..com/view/2653.htm
⑶ 历史上韩信是怎么死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屠宰功臣,是历代帝王都采用的手段。韩信是军事家,辅助刘邦打下江山以后,国度安宁以后,就失去作用了,刘邦必然过河拆桥,为防止韩信111ttt.com,必然要除去韩信及其他功臣。
刘邦灭掉项羽后,就开始排挤异姓王,先后除掉英布、彭越,陈耳。
当他要除掉萧何时,萧何装疯。当他想除掉张良时,张良早已功成告退,逃跑了。张良临跑之前,劝韩信,说刘邦是个小人,只能与他共苦,不能与他同甘。劝他逃走,韩信不听。
刘邦除掉韩信采取三步走,第一步,杀了韩信的谋士李佐车。第二步,把韩信由楚王将为淮阴侯,并压送到京师,看管起来。第三步,以韩信谋反罪名把韩信杀掉。
陈耳造反后,刘邦去平叛陈耳,临走时让吕后办这件事情。吕后找来萧何,萧何为了保全自己,只有协助吕后把韩信骗到未央宫。于是萧何跑到淮阴府,说刘邦请他去开会,实际刘邦已经离开长安,韩信不知道。等韩信到时,吕后发布韩信谋反。下令斩韩信。
韩信说,高祖赐我四个不死。1、见天不死。2、见地不死。3、见铁不死。4、见人不死。吕后把韩信装进木笼子,用布蒙上笼子,用绳子吊到空中,让宫女用竹签把韩信刺死(古人妇女不是人)。足以证明,一切都是预先部署好的。韩信之死,实为冤案。
韩信至命的错误,1、功高盖主。2、看不透形势,早就应当解甲归田,交权回乡为民 。3、为人高傲不谨慎。
韩信临死时说的明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悔不听张良之劝,我不及张良也!做人要留有后路,做事要留有余地。我悔以晚诶!
⑷ 把韩信留在抗日时代,会怎么样兵王还存在史载吗
我觉得把韩信留在抗日时代。那么我觉得抗日战争我们又多了一员,将军。
⑸ 韩信岭战役失败的时间
卫立煌率部在韩信岭与日军恶战至26日,寸土不让,在韩信岭坚守了10天,于2月27日撤出战场,韩信岭战役失败。
1938年2月中旬,卫立煌认为,敌人的战略是速战速决,我国军队采用持久战,则是对日军的有效打击手段。
中国军队应主动阻击其由北南下的师团,争取时间,让兄弟部队转入太行、吕梁、中条山脉和敌后。于是,他与阎锡山、朱总司令研究,阻击点选择在临汾北面的韩信岭。
2月17日,卫立煌指挥所部在太行山区的韩信岭一带展开,构筑工事,进行了继忻口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5)抗日战争时韩信扩展阅读:
韩信岭转移途中,由于行踪不断被汉奸告密,卫立煌迭遭险情,几遇不测。起初,卫立煌打算先向晋东南移动,以便与主力会合。
可汾河上的桥梁全部被日军炸毁,无法渡河。在进退两难中,卫立煌派人要八路军掩护。朱德知悉后,马上派部队在其东进的道路上等候接应,并命令部队要不惜一切地保证卫立煌的安全。
但部队等了一天,不见踪影。后来得知卫立煌已向北转移,八路军又向北跟进接应,在石楼一带,才遇上被日军刚刚冲散,情势岌岌可危的卫立煌。
八路军当即派一连人在白儿岭阻击日军,与2000多敌人展开了血战。日军还调来飞机大炮向白儿岭猛烈轰炸,都受到八路军的坚决抵抗,寸步不得前进。
⑹ 韩信打过一些什么有名战役
1、东归之战
这一仗,初出茅庐的韩信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策略大获成功,结果刘邦的汉军从四面环山、出入极其困难的汉中盆地,一下就占领了陕西省的关中平原,使得刘邦的汉军拥有了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楚军争夺天下的根据地。
2、伐魏之战
这一仗,韩信采取木罂渡军战术。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山西省的平阳,韩信和灌婴、曹参带兵十万来到陕西一侧的临晋津,黄河对岸的魏兵防守很严密,韩信留灌婴带领一万士兵和一百多条船只在这边准备渡河,并且派人收买了好多瓶口小、肚子大的木罂。
他和曹参带着这些木罂和一部分士兵来到上游的陕西韩城县一带,这里河对岸的魏兵很少,韩信让士兵把木罂绑在木筏下面,这样木筏子的载重量大大增加。
他们用这种木罂筏子把大军顺利渡过黄河,向阳平一路杀来,魏王豹带兵来抵挡时,灌婴也趁机带兵渡河,攻下了临晋津,向平阳杀了过来,在前后夹击下,魏王豹投降了。
3、灭赵之战
这一仗,韩信灵活运用背水而击的超级战术。当时赵国的相国陈余把二十万兵马集中河北省的井陉口,韩信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就大胆地通过了狭窄的山路,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韩信安排两千名骑兵每人持一杆汉军的红旗,隐藏在可以看见赵国军队的山林里,第二天汉军渡过河,在岸上扎了营,摆了阵势,叫做背水阵。
赵军看了哈哈大笑,他们笑韩信不懂兵法,在这种地方扎营,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非全军覆没不可。
等到天色大亮,汉军便向赵军进攻,赵军开门迎敌,打了好久,汉军渐渐支持不住,汉军便扔了旗帜、丢了战鼓,向河边退去,赵国营寨里的士兵看到赵军胜利了,便出来捡拾汉军的旗帜和战鼓,汉军退到河边,见无路可退,便拼命的杀向赵国军队。
这时候,埋伏在树林里的两千名汉军骑兵便冲向赵军的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赵国军队打着打着,发现自己的军营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军营已经被汉军占领了,他们可能已经被包围了。
于是,他们兵败如山倒,四散逃跑,将军们拦也拦不住,结果赵国军队一败涂地,汉军杀了陈余和赵国国王。
4、灭齐之战
这一仗,韩信灵活运用半流而击的战术。韩信带兵先是在齐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攻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
这时项羽派大将龙且带领二十万兵马前来对付韩信,龙且是项羽手下头等大将,他并不把韩信放在眼里,认为韩信以前的胜利是因为韩信没有碰到真正的对手,碰到的都是些无能之辈,而韩信却不敢轻视龙且。
他先是撤退,在一个适当的地方驻兵,又请汉王调来了曹参、灌婴两支人马,他观察潍水河的地形,用一万多只麻袋装上沙子堵住了潍水的上游,使下游的水量很少,然后,韩信带领一支人马过河挑战,打了一阵子后,汉军战败、撤退,龙且不顾副将周兰的劝阻,命令全军渡河追击。
正当楚军渡河时,汉军在上游搬开了沙袋,滚滚河水淹死了不少楚军,过了河上岸的楚军,全被早已等待在那里的汉军杀死,就连龙且也在慌乱中被汉军杀死。接着,汉军去追击齐王田广,齐王被汉军活捉,被韩信所杀,至此,齐国灭亡了。
5、垓下之战
这一仗,韩信采取“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超级战术。结果成功消灭了西楚霸王及其楚军的主力部队,楚汉相争,彻底结束,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⑺ 抗日战争韩信镇在哪儿
地点:井陉抄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⑻ 韩信!历史人物!
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庙号“魏太祖”。
周瑜
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此战之后,东吴进取南郡,周瑜中曹操之计,被曹仁伏兵所伤,后一直养病于柴桑。由于荆州之故,东吴曾多次与刘备发生冲突,在此期间,周瑜三次设计讨还荆州,终被诸葛亮识破,于是怒气冲犯,于公元二一〇年病逝于东吴,年仅三十五岁。
我还挺喜欢周瑜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清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不知你喜不喜欢!O(∩_∩)O~
⑼ 韩信是哪个朝代人
秦末汉初人
韩信(约公抄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9)抗日战争时韩信扩展阅读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⑽ 韩信是楚汉争霸时的著名军事家他少年时能忍__________________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③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