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帝国主义5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开辟殖民地市场,倾销英国工业品,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经过: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战争结束)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影响:
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过程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内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政府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份,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 6月 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所谓的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退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四百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侵略军占大连湾,法侵略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县)。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彻底的付之一炬。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所谓的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至此,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影响
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即从侵略方式上来讲,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商品输出为主,变为70年代以后的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而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与《马关条约》(1895年)
1.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蓄谋已久:日本征韩侵华早有预谋,是日本既定国策。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以“武国”和扩张为最高国策,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因此,朝鲜成为侵略中国的理想跳板。
(2)东学党起义——机会: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侵略者以保护在朝日本侨民为由也派兵进入朝鲜。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战争已一触即发。
(3)中国的态度: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 重要战役
从刚才战争的背景分析可知:日本方面蓄谋已久,积极备战,而清政府战前不积极备战,战时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消极抵抗。这直接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在平壤战役中,中国主要守将狂奔五百里跑过鸭绿江,平壤失陷。辽东战役,日本从花园口登陆,很快侵占大连、旅顺,并在旅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海战——黄海战役和威海战役。黄海海战中,在中方和日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因奉行避战保船、妥协投降的方针,北洋舰队主动退守威海卫港内,失去了黄海制海权,使其在以后的战役中处于被动地位。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战争以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的危害和影响。
(1)割地: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台湾脱离祖国50年怀抱,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连一个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都可以从中国获得土地,更何况实力远远在日本之上的其他西方国家呢?因此,割地一项大大刺激了列强分割中国的胃口,因此,从《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这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数额最大的一项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无疑是非常大的财政负担。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对内加紧搜刮人民,对外举借外债。而列强之所以答应借外债,那是因为这其中附加了诸多政治性条款,比如:拿清政府的关税作抵押,这样就使得列强得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另外,原本条约中有割让辽东半岛一项,但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的赎辽费作为交换条件。
(3)开口通商:开放苏州和杭州,这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另外还开放沙市和重庆,这已经属于长江的中上游地区,因此使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中国的内河航行权进一步丧失,开辟了两条内河新航线,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开办工厂: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从条约上肯定了帝国主义开办工厂这种资本输出的合法性,这是前所未有的。将工厂开设到销售市场,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工业品的运输成本。除此之外,外商在中国设厂制造货物,无需交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而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这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 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
对甲午战争中中国军民同样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英勇抗争精神。如: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当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军民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国联军侵华(1900年)与《辛丑条约》(1901年)
1. 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庚子之役)
义和团运动: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也日益高涨。而中国的山东地区成为英国、德国和日本三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山东成为中国人民同外国列强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故而以反帝为主要目标的义和团运动首先从山东发起,并打出了 “扶清灭洋”的口号。因义和团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一度也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所以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发展迅猛,到1900年春夏之间达到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6,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侵华战争。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北犯北京,结果在廊坊遭遇重创退回天津。后在天津也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英勇抗击。后在联军增加兵力下,于7月占领天津,在天津建立都统衙门。随后于1900年8月攻占北京,随后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德军统帅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2.《辛丑条约》的签订
(1)赔款: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因为这是“庚子之役”而赔偿,故称为“庚子赔款”。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而清政府又不得不大举外债,并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样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而且因为不许提前还款,所以就使中国的经济命脉长期掌握在列强手中。
(2)“使馆界”: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把守。这实际上是不符合国际法规定的,使馆按国际惯例应该是由使馆所在国实施保护。因此使馆界变成了“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对义和团运动中的官吏和中国人民的惩治: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不叙用;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样,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4)拆毁京津附近的炮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这样清政府在京津地区御敌能力就大大减弱,不仅如此,还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样,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5)外务部的设置:改1860年代设置的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样更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3.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在前面我们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看到,义和团运动经历了从清政府的“剿灭”到“招抚”再到“剿灭”的过程,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是义和团运动却前所未有地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当时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以欧美、日本各国均无此脑力和兵力统治这天下四分之一的生灵,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同时,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人民更加认清了清政府作为帝国主义列强走狗的现实,寄予清政府的希望破灭,进而有了彻底革命的思想,这样,就可以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抗日战争
日本是一个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进行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必然需求两样东西——即市场和原料;但日本国土狭小、市场不够大、资源有限,日本发展的需求同现实存在强烈的矛盾。为此,日本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中国首当其冲。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不像美国那样通过改革摆脱危机而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的法西斯道路。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从局部抗战了解一下抗日战争的经过。
二、经过
(一)局部抗战
1、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2、 西安事变 1936.12.12
(二)全民族抗战
1、 卢沟桥事变 1937.7.7
2、 南京大屠杀 1937.12
3、 英勇的抗击
4、 中共七大 1945.4
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a.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单元内容主要讲述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描写战争场面的片段,最好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沈阳,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易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5 年5 月,日本又制造了“华北事变,, , 把侵略魔爪伸到华北地区,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成胁,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肩,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下降为次要矛盾,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主张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军占题东北、华北后,1955 年8 月l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o ’国民党营垒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士,开始有了抗日的觉悟。从广西来说,自“九一八事变”至1935 年,李宗仁和白崇禧迭向中央去电,请国民党中央早定大计,决心抗日。1936 年6 月1 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发表通电,号召抗日,藉抗日之名,争夺南京国民党政权。“两广事变”实质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但也含有要求抗日的因素。同年12 月12 日,国民党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将仍顽固推行反共方针的、不主张抗日的蒋介石及其随身文武官员拘禁起来。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汪精卫和何应钦,主张派遣军队,进攻西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总理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发生时,李、白再三研究发出通电,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中央应予接受,而张、杨亦应先行释放蒋介石”① ,支持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
1937 年7 月7 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向中国宛平城和芦沟桥武装进攻,当地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 月8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国共两党,团结一致,互相配合,筑成坚固的长城,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当时李宗仁支持了这个通电。7 月17 日,蒋介石在芦山发表谈话,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② 蒋的这个谈话,确定了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方针。由于形势所逼,蒋桂双方达成妥协,21 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联名电国府拥护蒋介石在芦山的谈话”。③ 8 月4 日,白崇禧奉命调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并同蒋介石会悟;’商谈有羊呻、出兵抗日问题。8 月13 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才下决心抗日,并于8 月15 日向所属部队下总动员令。李、白在此期间,向广西各界反复进行动员,广西民众在桂系的鼓动下,爱国热情高昂,纷纷从戎投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新桂系就征集了将近十万的新兵,加上原桂系第四集团军的第七军、第十五军,以及广西各县所编训的儿万民团,扩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下辖第七、四十八两个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下辖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四个军中,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和三十一军开赴省外抗日前钱作战,四十六军留下防守广西。8 月下旬,广西抗日大军,浩浩荡荡,分别由梧州、桂林出发,开往前线。廖磊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打先锋,接着跟上的是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9 月间,桂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海州集结待命。10 月初桂军奉令调往上海大场至南翔一带防守,15 日桂军开始接受战斗任务,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桂军加入上海会战以来,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浴血奋战,故伤亡惨重,“总计上海战役第七军伤亡过半,死亡旅长庞汉祯、夏国璋、秦霖等六七人,团长廖雄、谢鼎新等十多人”,④ 战斗力大为减弱,遂于11 月13 日从上海撤至第五战区,与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共同防守保卫津浦铁路南段。
1938 年3 月下旬,日军机谷师团,集中了四万多兵力,向台儿庄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奋起抵抗。驻津浦南段的桂军,连续阻击由南京北上的日军,牵制了敌人的增援步伐,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战不久,蒋介石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和军令部次长林蔚组织临时参谋团到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双方经过惨烈之战斗,歼灭日军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日军在台儿庄受挫折后,旋即派遣四个师团兵力,向徐州进犯,包围徐州。国民党军为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于5 月15 日突围转移。在这次突围中,广西部队一七三师一O 三三团,由副师长周元率领,奉令调守徐州西南重镇蒙城,掩护突围,与敌崖战数天,全团官兵二千四百余人大部阵亡,副师长周元亦在炮火中壮烈牺牲。6 月,日本政府决定调十四个师团兵力进攻武汉,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新调来的第四十八军,奉命调往大别山防守。在此期间,守军不断地向皖西和鄂东袭击,截断敌军交通线,阻击敌军向武汉的增援部队,逼使敌寇进退维谷,一筹莫展。驻守湖北黄梅、广济桂军第八十四军的一八九师和一八八师,与进犯武汉之敌展开阵地争夺战,战况惨烈,双方伤亡人数达数千人以上,广西部队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桂系除了派军队到前线抗日外,还在省内动员,组织学生军上前线协助部队抗战,1937 年11 月,广西第二届学生军成立,分别在西大、桂林、柳州、南宁和梧州等地招生,广西地下党也组织动员了一批党员和爱国青年,从戎投军,总共三百多人,在桂林李家村集训一个月后,12 月15 日即从桂林出发,途经湖南、湖北、河南,然后转入安徽,随同广西军队,辗转在抗日前线,深入城镇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38 年冬,随着日军的侵略向南推移,广西时局顿形紧张,桂系当局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影响下,组织成立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各地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颇高,踊跃报名参加,中共广西地下党组织亦发出号召,动员各大中学校中的党员带头报名。原拟定只收一千二百人,组织一个学生军团,后报名之人数激增至一万九千多人,经过筛选仍有四千多之众,于是扩编为三个团,1939 年1 月集中桂林训结;, 2 月初集训结束,即从桂林出发,分另,月干乐、桂平、犷定阳等地,深入乡镇,在街头小巷出墙报,张贴抗口标语,或边过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唱和办文化学佼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动下,走遍了桂尔、桂南、桂西广大地区,) ' ‘西境内1 沟十二个行政区,到过的就达十一个,全广西的九十九个县中,有五十五个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前线或敌后,大力开展抗日立传活动,后桂南会战发生,还上前线参加作战,牺牲了十几个学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938 年10 月,日军浸占武汉后,接着便向华南地区挺进,根据形势的变化,11 月28 日,国民党政府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设夭水、桂林两个行营,程潜、白崇禧分别为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南北战场。12 月2 .日“李宗仁、白学祛两司令为侵粤日军图犯桂省事,发表了‘告民众书’, 要求全省人民沉着应战,对日军侵略作最后之抵抗”,⑤ 力求阻止日军南侵。
1939 年11 月15 日,日本政府为了切断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达到威胁英、法,封锁重庆的目的,派造第五师团和台湾旅团等部队共三万多人,在海空军的掩护下,从北部湾企沙、龙门强行登陆,当时国民党桂系在桂南的守军只有四个师和两个独立团,守防企沙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一营和守防龙门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二营,分别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官兵伤亡惨重,沿海阵地大部为敌炮摧毁,被迫向后撤退,企沙、龙门失陷。16 日敌攻占防城,17 日占钦州,接着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冲破十九师在小董的防线,沿琶钦公路向南宁进犯。23 日下午,敌一部窜至良庆,守军一七O 师补充团与之展开阻击战。24 日上午,敌向蒲庙进犯,与守军一七0 师主力发生激战。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军,用飞机和大炮,向南宁城区猛烈袭击,守军一三五师伤亡较大,又无其它增援,被迫沿岂武公路撤退至高峰,南宁陷落。11 月25 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军第二百师第六百团在南宁城郊二塘,与敌相遇,激战两天,予敌重伤,团长邵一之和团附呆其升中弹牺牲,副团长文模负伤,士兵伤亡过半,遂撤网宾阳思陇整编。26 日,占南宁之日军进犯高峰,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高峰阵地,在敌讥轮番轰炸下,大部被摧毁,守军一三五师和一七0 师,退至武鸣县北马安圩、陆榆圩一线,12月1 日,高峰陷落,4 日,日军以第五师团为主力进占昆仑关。
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时,正在重床出席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白崇禧,于11 月19 日飞返桂林,商讨应付战局。次日,“白崇禧特电广西省政府,召集全省村街民大会,动员民众,配合军事力量,破坏公路,实行空室清野,痛击进犯桂南之日军”。⑥ 当时,广西部队较单薄,驻地分散,“难于防守。日军占领南宁、昆仑关后,切断了中国通往越南的国际交通路线,‘严重地威胁了重庆的国民党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组织反攻,从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抽调约十五万兵力到桂南,抵御日军北上。白崇禧一面将指挥部搬设迁江前线,一面抽调汽车将杜幸吸第五军及其它部队急速向宾阳俞线阵地输老。12 月15 日,各部队调整基本完毕,白祟禧发布反攻命令。18 日,国民党部队约十五万人,依照白崇禧部署开始反攻,南宁东非面险要的昆仑关,’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J 当时占领关隘的是日军自称‘钢军万的第五师团,反攻昆仑关正面主攻部队是蒋介石嫡系杜幸明第五军,桂系的部队主要布置在誉钦、琶龙、琶武三条路线上,随击与牵制日军的增援部队。开战后,昆仑关之战斗最为激烈,双方经过残酷的枪炮战,反复的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持续进行了将近半个月,国民党军队终于在12 月31 日克复了昆仑关,击毙日军四千余人,生俘一百O 三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昆仑关的胜利,戮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 年4 月,日本为了打通北京到广州和南宁的大陆交通线,防止美国利用在桂林、柳州的空军基地袭击日本,拯救入侵南洋的日军,发动了像、湘、桂战役。同年8 月衡阳陷落后,日军第十一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沿湘桂铁路向桂林进犯,另外,日本由广东抽调第二十三军二个师团沿西江由梧州入侵,对桂林、’柳州构成夹攻的态势。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命冷柳州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进行防守,白崇禧亦以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到桂林指挥这次会战,将桂系的第十六集团军主力调往桂林防守,并组织成立桂林防守司令部,由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松任防守司令。同时将粤军第六十二军和第三十五集团军一部调到柳州防守。9 月初,日军前锋抵达湘桂边境黄沙河,守全州的中央军第九十三师,一触即馈。在大敌当前,蒋介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他的摘系军安置于贵州省内,不愿调进广西参加会战。白崇禧为了保存桂系实力,避免自己的部队受到过大的削弱,亦在临战前将桂系一个主力师和一个团的兵力调离桂林,使守城兵力更为单薄,仅有一万多人。10 月9 日,敌军向桂林发起进攻,月底敌推进至桂林外围。11 月初,敌对桂林城区发起全线攻击,国民党桂系守军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防司令韦云松带领部下弃城突围,留守部队一三一师师长阔维雍在此生死关键时刻,写下遗书,誓与桂林共存亡,率领将士,与敌进行了激烈的赓战,官兵大部壮烈牺牲,粮绝弹尽,外援无望,迫敌军已逼近北门东镇路师指挥所时,阔愤慨自杀殉国。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桓、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旋蒙、三九二团团长吴村均在战斗中壮烈捐躯。10 日,守军一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11 日,日军未经什么战斗就占了柳州。日军占柳州后,继续向南推进,24 日,南宁陷落。
日本侵略者从9 月初踏入广西边境后,国民党新桂系作了一些布防应战工作,将桂系主力调集桂林,准备与之决战。驻守桂林的广大官兵大都是爱国的,他们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敌人的入侵,不少将士为国捐躯,这是值得人们缅怀和赞扬的。但从整个战役看,除桂林守军作一些抵抗外,其它战线都不曾经过什么战斗,一触即演,节节败退,致使日军从侵入全州到占领南宁,前后仅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广西将近八十个市县的广大地区就陷敌手,基本完成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
二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基本上是推行一面抗战,一面反共的两面政笨。“七七事变”以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新桂系在此阶段则不然,' “九一八事变”后,1933 年李宗仁写了一篇论文,“名之曰‘焦土抗战’" ,⑦ 表明了要抗战到底的决心,认为“抗战则存,屈服则亡,除坚决抗战外,更不容有徘徊余地”,⑧ “如果中央不起来对日抗战,我们广西民众,也要起来首先发动民族革命斗争,广西政府,是与民众共存亡的,我们就要动员了,希望大众一心,誓死抗日,以图国家民众之生存”。⑨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新桂系大声呼唤抗日,说明他们开始转变,有了抗日的要求,反映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他们的言论,对唤起民众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新桂系的“抗日”亦含有与蒋争权夺利的因素,反映了李、白同蒋介石之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七七事变”到1938 年10 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⑩ 从新桂系来说,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白即在全省进行动员,抽调了“抗日军二十万开赴前方” 作战,是全国各省派出军队最多的省份之一。这支军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武汉大会战等战役,与敌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得相当顽强,给日军以巨大的杀伤和消耗,其‘本身亦牺牲一大半,为保家卫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些应给予充分肯定。
1938 年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华侵略政策,对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把主要兵力指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减轻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进攻。这个方针的改变,促使国民党政府亦将其政策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国民党营垒中的亲日派汪精卫还于12 月底公开发表通电,主张中止抗战,对日求和。新桂系在此期间,亦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使桂系没有完全和共产党破裂,还能坚持抗战。汪精卫叛国投敌后,1939 年1 月5 日,李宗仁、白崇禧立刻通电全国,“拥护开除汪精卫,要求国民政府将汪通缉归案”。@到桂南会战时,桂系当局除了派军队参加会战外,还在全省进行动员,组织人力物力,保证前线军需供应,为杜幸明第五军正面攻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新桂系是代表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们的抗战不可能完全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也包含有巩固本集团统治的利益,因此,他们要抗日,也要反共。李宗仁在1932 年7 月11 日西南执行部联合纪念周会上说:“我们数月来,所希望努力的两大工作,就是剿共和抗日。… … 我盼望除剿共外,抗日的工作还要加紧进行”。⑧ 可见桂系的抗日和反共都是相提并论的。1939 年至1943 年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新桂系同蒋介石一唱一和,连续制造了桂林的“七九”、玉林的“一一三”和南宁的“一一五”反革命事件,大量逮捕和屠杀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给广西的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 双十协定》 ,后蒋介石片面编毁《 协定》 ,发动内战,新桂系的主要头目白崇禧旋于1946 年3 月,“给蒋介石写了万言书,主要内容是拥蒋反共,并建议开发新疆及西北各省,建立长期反共根据地”。⑧ 表明了其与人民为敌到底,投靠蒋介石,招致最后和蒋介石一起覆灭。
⑶ 白祟禧是怎样死的
白崇禧死来于心脏病,1966年源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享年七十四岁。
“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严家淦与“国防部”部长蒋经国立即派遣“国防部”副部长马纪壮前往白府吊唁,并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但并未颁发“褒扬令”。
12月9日举行公祭,蒋介石颁发“轸念勋猷”挽额及“旌忠状”,并亲到景行厅向白崇禧遗体告别,鞠躬致敬,并献花致祭,随即葬于台北市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国民党其他死去的将领一样,他的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
(3)白祟禧口述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
⑷ 湘西剿匪:脑袋开花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湘西剿匪:脑袋开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专:
“白属祟禧兵败之时,在湘西留下了十万条枪……天雷山下,十里八寨的两三万苗侗族人民,他们拿起家伙是土匪,放下家伙是农民……”这是一位老人的口述。故事中主人公就是老人的父亲——民国时期的一名书生,做过保长,管过积谷,教过私塾,当过剿匪大队长……湘西剿匪大队长与张寡妇的湘西之恋,尽显风情。
而张寡妇是一个湘西土匪头子的母亲。
——刘老卒,国民党团长,抗日英雄,后落草为匪。
——刘天火,父亲与张寡妇的私生子,自卫队队员,农会主席。
他们的情仇愈演愈烈——
刘老卒:“我刘老卒走到这个地步,都是他裤裆里的东西弄的。”
刘天火:“母亲和父亲好,却没有名份,我要报仇。”
老人说:“要不是他老人家裤裆里的东西生事弄出个刘天火来,刘老卒就不会中签当兵,就不会有被消灭的厄运。然而,两个相爱的男女在一起,谁又管得住自己的家伙呢?男人与女人的身子有如干柴与烈火,碰在一起,只有燃烧。燃烧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毁灭的过程。”
那……
⑸ 国共两党合作两次大的抗日战争是什么
平型关与忻口战役。1937年8月,日军重点进攻山西。9月攻占大同。10月分东、北两路准备合攻太原。阎锡山计划在平型关与日军会战,希望八路军配合。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多名,击毁敌人汽车100多辆,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给日军的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以沉重打击,取得了全国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八路军在平型关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为之振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等人决定在忻口阻击东、北两路合围太原的日军。调集8万多兵力,由卫立煌任前线总指挥,黄绍竤负责阻击娘子关方向之敌,周恩来经中共中央用意,携带电台随阎锡山行动,以协调八路军与友军联合对日作战。
会战之初,阎锡山、卫立煌、程潜、傅作义等人,根据日军三路推进态势,拟将主要兵力放在代县、忻口正面阻击。周恩来根据地形和八路军作战经验,提出应以小部牵制正面之敌,大部诱敌,侧面出击,消灭敌人等一整套作战计划。阎锡山等人均表赞成,并下令执行。周恩来还同他们商定:为了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右翼晋军十个团归朱德、彭德怀指挥,中路归卫立煌指挥,左翼由晋军将领杨爱源指挥。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阵地争夺战,打死打伤日军两万余人。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壮烈牺牲。参战的八路军,认真执行计划,获得许多胜利。比如,一二O师一次摧毁敌运输车500多辆,歼敌500多人;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烧毁敌机24架,使日军失去了空中控制;一一五师一度收复繁峙、蔚县、曲阳等城镇。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抗击日军的一次很有影响的战役。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上旬,白祟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之前,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当时周恩来、叶剑英建议:津浦线南段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使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徐州以北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穿插分割、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对此建议非常赞赏,并在后来照此实行了。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白祟禧指挥40万国民党军队,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台儿庄和运河渡口,并以主力绕至临沂、绎县之间,对日军矾谷、板垣两个精锐师团8万多人分割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击溃日军两个师团;歼敌l万多人。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⑹ 民国时期雁山园发生了哪些事情
1929年,岑春煊已近古稀之年,他将西林园捐赠给广西省政府,从此更名为“雁山公园”,开始向世人开放,成为桂林的一座公园。
民国时期的雁山公园主要用以政府办学。1930年至1937年间,先后有国民基础教育学校、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雁山中学、广西大学等在此办学。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广西一度陷入战乱,兵祸降临桂系军阀大本营——桂林。李宗仁、白祟禧、黄绍竑联盟中的李、黄二人退守玉林,后出逃香港,白祟禧则在被击溃后遁入越南河内。滇军、贵军、湘军、粤军和中央军陆续入桂,短短几个月的战争就已使桂林遭受重创。雁山园也被殃及,成为湘军、粤军等各路兵马的驻军之地,园内一片狼藉。蒋桂战争结束后,桂林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稳发展期。李、白、黄重掌桂系,蒋桂矛盾也得到缓解,1930年,重组广西省政府,黄旭初出任省政府主席。李、白、黄桂系军队掌控整个广西,逐步将外部势力驱逐出桂,雁山公园成为桂系的军官培训基地。这一时期维持将近两年。
桂系当局提出了在“三自三寓”(“三自”即自卫、自治、自给,“三寓”即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幕)方针指导下建设“新广西”的理念,在乡村广泛组建民团,普遍设立国民基础学校,对青壮年施以政治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桂林的长足发展,白崇禧联络各界人士在桂林兴教办学。1932年,李、白、黄政府决定在桂林雁山公园创办广西第一所师范类大学——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广西教育培养高级师资人才。
1932年初,为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师专筹备组首次对雁山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对园区内的布局进行改造:拆毁了原有的敞亭、花神祠等建筑,在碧云湖北岸人工填湖20余亩,致使碧云湖水面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一。1933年,在填湖的地基上,建造了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座两层教学楼(下层为教室,上层为阅览室)以及平房的教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建筑。又在雁山别墅大门东侧建造了校长居,在乳钟山北麓小广场东建起了两层女生宿舍楼。此后,又继续砍伐了方竹山东麓及南麓的李林、桃林(曾被驻兵砍伐毁坏),建起平房教室、教师宿舍、男生宿舍、食堂等建筑。1936年,为迎接迁至雁山园的广西大学,又拆毁戏楼,在戏楼原址上修建大学礼堂。
1944年,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相继失利,长沙、衡阳沦陷。1944年秋,桂林保卫战即将打响。中国军队在桂林保卫战采取的策略依然是长沙保卫战的“焦土抗战”政策。在保卫战开始(10月27日)前,全部市民撤出桂林,将整个桂林城放火焚烧成焦土,坚壁清野。国立广西大学、中央物理研究所和中央地质研究所也奉民国政府之命,撤出了雁山园。这座岭南历史文化名园难逃厄运,在熊熊的烈火中,涵通楼、澄砚楼、碧云湖舫、大学礼堂(原戏楼)、绣楼、伞阁、冶矿馆、实验室等全部轰然倒塌。
1945年4月,中国军队开始大反攻,收复南宁,随后收复柳州,7月收复桂林。桂林城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一座在日本8月15日宣布投降前由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收复的省会城市。千疮百孔的雁山园重获新生。1946年9月,国立广西大学迁回桂林。由于雁山园正在整建修复,大学总部设在了桂林市南溪山将军桥。雁山园修复后,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农学院等部搬回雁山园。此时的雁山园跟原来的雁山园已无法同日而语。
⑺ 描写战争的文章
一
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沈阳,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易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1935 年5 月,日本又制造了“华北事变,, , 把侵略魔爪伸到华北地区,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成胁,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肩,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下降为次要矛盾,反对日本侵略中国,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主张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军占题东北、华北后,1955 年8 月l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o ’国民党营垒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士,开始有了抗日的觉悟。从广西来说,自“九一八事变”至1935 年,李宗仁和白崇禧迭向中央去电,请国民党中央早定大计,决心抗日。1936 年6 月1 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发表通电,号召抗日,藉抗日之名,争夺南京国民党政权。“两广事变”实质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但也含有要求抗日的因素。同年12 月12 日,国民党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将仍顽固推行反共方针的、不主张抗日的蒋介石及其随身文武官员拘禁起来。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中的亲日派汪精卫和何应钦,主张派遣军队,进攻西安。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总理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发生时,李、白再三研究发出通电,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的请求,中央应予接受,而张、杨亦应先行释放蒋介石”① ,支持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安事变。
1937 年7 月7 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向中国宛平城和芦沟桥武装进攻,当地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 月8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国共两党,团结一致,互相配合,筑成坚固的长城,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当时李宗仁支持了这个通电。7 月17 日,蒋介石在芦山发表谈话,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② 蒋的这个谈话,确定了国民党准备抗战的方针。由于形势所逼,蒋桂双方达成妥协,21 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联名电国府拥护蒋介石在芦山的谈话”。③ 8 月4 日,白崇禧奉命调南京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并同蒋介石会悟;’商谈有羊呻、出兵抗日问题。8 月13 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才下决心抗日,并于8 月15 日向所属部队下总动员令。李、白在此期间,向广西各界反复进行动员,广西民众在桂系的鼓动下,爱国热情高昂,纷纷从戎投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新桂系就征集了将近十万的新兵,加上原桂系第四集团军的第七军、第十五军,以及广西各县所编训的儿万民团,扩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下辖第七、四十八两个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下辖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四个军中,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和三十一军开赴省外抗日前钱作战,四十六军留下防守广西。8 月下旬,广西抗日大军,浩浩荡荡,分别由梧州、桂林出发,开往前线。廖磊率领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打先锋,接着跟上的是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9 月间,桂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海州集结待命。10 月初桂军奉令调往上海大场至南翔一带防守,15 日桂军开始接受战斗任务,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桂军加入上海会战以来,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浴血奋战,故伤亡惨重,“总计上海战役第七军伤亡过半,死亡旅长庞汉祯、夏国璋、秦霖等六七人,团长廖雄、谢鼎新等十多人”,④ 战斗力大为减弱,遂于11 月13 日从上海撤至第五战区,与李品仙率领的第十一集团军,共同防守保卫津浦铁路南段。
1938 年3 月下旬,日军机谷师团,集中了四万多兵力,向台儿庄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奋起抵抗。驻津浦南段的桂军,连续阻击由南京北上的日军,牵制了敌人的增援步伐,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战不久,蒋介石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和军令部次长林蔚组织临时参谋团到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双方经过惨烈之战斗,歼灭日军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日军在台儿庄受挫折后,旋即派遣四个师团兵力,向徐州进犯,包围徐州。国民党军为避免不利形势下的决战,于5 月15 日突围转移。在这次突围中,广西部队一七三师一O 三三团,由副师长周元率领,奉令调守徐州西南重镇蒙城,掩护突围,与敌崖战数天,全团官兵二千四百余人大部阵亡,副师长周元亦在炮火中壮烈牺牲。6 月,日本政府决定调十四个师团兵力进攻武汉,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和新调来的第四十八军,奉命调往大别山防守。在此期间,守军不断地向皖西和鄂东袭击,截断敌军交通线,阻击敌军向武汉的增援部队,逼使敌寇进退维谷,一筹莫展。驻守湖北黄梅、广济桂军第八十四军的一八九师和一八八师,与进犯武汉之敌展开阵地争夺战,战况惨烈,双方伤亡人数达数千人以上,广西部队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桂系除了派军队到前线抗日外,还在省内动员,组织学生军上前线协助部队抗战,1937 年11 月,广西第二届学生军成立,分别在西大、桂林、柳州、南宁和梧州等地招生,广西地下党也组织动员了一批党员和爱国青年,从戎投军,总共三百多人,在桂林李家村集训一个月后,12 月15 日即从桂林出发,途经湖南、湖北、河南,然后转入安徽,随同广西军队,辗转在抗日前线,深入城镇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38 年冬,随着日军的侵略向南推移,广西时局顿形紧张,桂系当局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影响下,组织成立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各地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颇高,踊跃报名参加,中共广西地下党组织亦发出号召,动员各大中学校中的党员带头报名。原拟定只收一千二百人,组织一个学生军团,后报名之人数激增至一万九千多人,经过筛选仍有四千多之众,于是扩编为三个团,1939 年1 月集中桂林训结;, 2 月初集训结束,即从桂林出发,分另,月干乐、桂平、犷定阳等地,深入乡镇,在街头小巷出墙报,张贴抗口标语,或边过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唱和办文化学佼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动下,走遍了桂尔、桂南、桂西广大地区,) ' ‘西境内1 沟十二个行政区,到过的就达十一个,全广西的九十九个县中,有五十五个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前线或敌后,大力开展抗日立传活动,后桂南会战发生,还上前线参加作战,牺牲了十几个学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1938 年10 月,日军浸占武汉后,接着便向华南地区挺进,根据形势的变化,11 月28 日,国民党政府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设夭水、桂林两个行营,程潜、白崇禧分别为天水、桂林两个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南北战场。12 月2 .日“李宗仁、白学祛两司令为侵粤日军图犯桂省事,发表了‘告民众书’, 要求全省人民沉着应战,对日军侵略作最后之抵抗”,⑤ 力求阻止日军南侵。
1939 年11 月15 日,日本政府为了切断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达到威胁英、法,封锁重庆的目的,派造第五师团和台湾旅团等部队共三万多人,在海空军的掩护下,从北部湾企沙、龙门强行登陆,当时国民党桂系在桂南的守军只有四个师和两个独立团,守防企沙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一营和守防龙门的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二营,分别与敌激战一个多小时,官兵伤亡惨重,沿海阵地大部为敌炮摧毁,被迫向后撤退,企沙、龙门失陷。16 日敌攻占防城,17 日占钦州,接着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冲破十九师在小董的防线,沿琶钦公路向南宁进犯。23 日下午,敌一部窜至良庆,守军一七O 师补充团与之展开阻击战。24 日上午,敌向蒲庙进犯,与守军一七0 师主力发生激战。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军,用飞机和大炮,向南宁城区猛烈袭击,守军一三五师伤亡较大,又无其它增援,被迫沿岂武公路撤退至高峰,南宁陷落。11 月25 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军第二百师第六百团在南宁城郊二塘,与敌相遇,激战两天,予敌重伤,团长邵一之和团附呆其升中弹牺牲,副团长文模负伤,士兵伤亡过半,遂撤网宾阳思陇整编。26 日,占南宁之日军进犯高峰,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高峰阵地,在敌讥轮番轰炸下,大部被摧毁,守军一三五师和一七0 师,退至武鸣县北马安圩、陆榆圩一线,12月1 日,高峰陷落,4 日,日军以第五师团为主力进占昆仑关。
日军在钦州湾登陆时,正在重床出席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的白崇禧,于11 月19 日飞返桂林,商讨应付战局。次日,“白崇禧特电广西省政府,召集全省村街民大会,动员民众,配合军事力量,破坏公路,实行空室清野,痛击进犯桂南之日军”。⑥ 当时,广西部队较单薄,驻地分散,“难于防守。日军占领南宁、昆仑关后,切断了中国通往越南的国际交通路线,‘严重地威胁了重庆的国民党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决定组织反攻,从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抽调约十五万兵力到桂南,抵御日军北上。白崇禧一面将指挥部搬设迁江前线,一面抽调汽车将杜幸吸第五军及其它部队急速向宾阳俞线阵地输老。12 月15 日,各部队调整基本完毕,白祟禧发布反攻命令。18 日,国民党部队约十五万人,依照白崇禧部署开始反攻,南宁东非面险要的昆仑关,’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J 当时占领关隘的是日军自称‘钢军万的第五师团,反攻昆仑关正面主攻部队是蒋介石嫡系杜幸明第五军,桂系的部队主要布置在誉钦、琶龙、琶武三条路线上,随击与牵制日军的增援部队。开战后,昆仑关之战斗最为激烈,双方经过残酷的枪炮战,反复的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持续进行了将近半个月,国民党军队终于在12 月31 日克复了昆仑关,击毙日军四千余人,生俘一百O 三人,缴获军用物资一大批,取得了昆仑关的胜利,戮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 年4 月,日本为了打通北京到广州和南宁的大陆交通线,防止美国利用在桂林、柳州的空军基地袭击日本,拯救入侵南洋的日军,发动了像、湘、桂战役。同年8 月衡阳陷落后,日军第十一军以四个师团的兵力沿湘桂铁路向桂林进犯,另外,日本由广东抽调第二十三军二个师团沿西江由梧州入侵,对桂林、’柳州构成夹攻的态势。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命冷柳州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进行防守,白崇禧亦以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到桂林指挥这次会战,将桂系的第十六集团军主力调往桂林防守,并组织成立桂林防守司令部,由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松任防守司令。同时将粤军第六十二军和第三十五集团军一部调到柳州防守。9 月初,日军前锋抵达湘桂边境黄沙河,守全州的中央军第九十三师,一触即馈。在大敌当前,蒋介石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他的摘系军安置于贵州省内,不愿调进广西参加会战。白崇禧为了保存桂系实力,避免自己的部队受到过大的削弱,亦在临战前将桂系一个主力师和一个团的兵力调离桂林,使守城兵力更为单薄,仅有一万多人。10 月9 日,敌军向桂林发起进攻,月底敌推进至桂林外围。11 月初,敌对桂林城区发起全线攻击,国民党桂系守军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防司令韦云松带领部下弃城突围,留守部队一三一师师长阔维雍在此生死关键时刻,写下遗书,誓与桂林共存亡,率领将士,与敌进行了激烈的赓战,官兵大部壮烈牺牲,粮绝弹尽,外援无望,迫敌军已逼近北门东镇路师指挥所时,阔愤慨自杀殉国。城防司令部中将参谋长陈济桓、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旋蒙、三九二团团长吴村均在战斗中壮烈捐躯。10 日,守军一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11 日,日军未经什么战斗就占了柳州。日军占柳州后,继续向南推进,24 日,南宁陷落。
日本侵略者从9 月初踏入广西边境后,国民党新桂系作了一些布防应战工作,将桂系主力调集桂林,准备与之决战。驻守桂林的广大官兵大都是爱国的,他们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敌人的入侵,不少将士为国捐躯,这是值得人们缅怀和赞扬的。但从整个战役看,除桂林守军作一些抵抗外,其它战线都不曾经过什么战斗,一触即演,节节败退,致使日军从侵入全州到占领南宁,前后仅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广西将近八十个市县的广大地区就陷敌手,基本完成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
二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基本上是推行一面抗战,一面反共的两面政笨。“七七事变”以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新桂系在此阶段则不然,' “九一八事变”后,1933 年李宗仁写了一篇论文,“名之曰‘焦土抗战’" ,⑦ 表明了要抗战到底的决心,认为“抗战则存,屈服则亡,除坚决抗战外,更不容有徘徊余地”,⑧ “如果中央不起来对日抗战,我们广西民众,也要起来首先发动民族革命斗争,广西政府,是与民众共存亡的,我们就要动员了,希望大众一心,誓死抗日,以图国家民众之生存”。⑨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新桂系大声呼唤抗日,说明他们开始转变,有了抗日的要求,反映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动,他们的言论,对唤起民众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新桂系的“抗日”亦含有与蒋争权夺利的因素,反映了李、白同蒋介石之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七七事变”到1938 年10 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⑩ 从新桂系来说,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白即在全省进行动员,抽调了“抗日军二十万开赴前方” 作战,是全国各省派出军队最多的省份之一。这支军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武汉大会战等战役,与敌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得相当顽强,给日军以巨大的杀伤和消耗,其‘本身亦牺牲一大半,为保家卫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这些应给予充分肯定。
1938 年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政府重新调整了对华侵略政策,对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把主要兵力指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减轻了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进攻。这个方针的改变,促使国民党政府亦将其政策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国民党营垒中的亲日派汪精卫还于12 月底公开发表通电,主张中止抗战,对日求和。新桂系在此期间,亦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使桂系没有完全和共产党破裂,还能坚持抗战。汪精卫叛国投敌后,1939 年1 月5 日,李宗仁、白崇禧立刻通电全国,“拥护开除汪精卫,要求国民政府将汪通缉归案”。@到桂南会战时,桂系当局除了派军队参加会战外,还在全省进行动员,组织人力物力,保证前线军需供应,为杜幸明第五军正面攻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新桂系是代表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们的抗战不可能完全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也包含有巩固本集团统治的利益,因此,他们要抗日,也要反共。李宗仁在1932 年7 月11 日西南执行部联合纪念周会上说:“我们数月来,所希望努力的两大工作,就是剿共和抗日。… … 我盼望除剿共外,抗日的工作还要加紧进行”。⑧ 可见桂系的抗日和反共都是相提并论的。1939 年至1943 年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新桂系同蒋介石一唱一和,连续制造了桂林的“七九”、玉林的“一一三”和南宁的“一一五”反革命事件,大量逮捕和屠杀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给广西的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 双十协定》 ,后蒋介石片面编毁《 协定》 ,发动内战,新桂系的主要头目白崇禧旋于1946 年3 月,“给蒋介石写了万言书,主要内容是拥蒋反共,并建议开发新疆及西北各省,建立长期反共根据地”。⑧ 表明了其与人民为敌到底,投靠蒋介石,招致最后和蒋介石一起覆灭。
⑻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金华所为 .(口述史)
没干好事,强奸、杀人、放毒气,啥坏事都干。
⑼ 5.4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
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