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

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

发布时间:2021-03-04 02:40:02

A. 我国是由谁首次开创性地提出“信息化战争”概念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位参加过作战的中国军人沈伟光首先发现并提出的,浙江大学1990年出版了世界首部中国人沈伟光著的《信息战》论。

B. 最先提出来的"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谁,什么时候,在哪

就是在19世纪80年代吧

C. 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是伊拉克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

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是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内本质在于夺取信息优势和增强容决策优势,形成作战优势,进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战斗力最大化。而要夺取信息优势,必须依靠标准化,统一技术体制,规范顶层设计,实现接口统一、系统兼容、信息资源共享、作战要素综合集成,最终达到互联互通互操作。

(3)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扩展阅读:

军用标准化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基础要素,同时还是新技术及创新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在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并正在发挥着先导、引领作用。

例如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交互式电子技术标准,促进了相关技术在美军后勤保障中的应用,助其实现精确保障。为此美军提出,军用标准化是未来战略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在数十年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信息化标准,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 信息化战争是谁提出来的

信息战概念是80年代中期分别由美、苏、中三国军事理论界几乎同时提出的,其研究属于信息战理论研究的范畴。 据已查到的资料,"信息战"这一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1985年3月美国《电子防御》杂志(JournalofElectronicDefense)上发表的"电子战与信息战"(EWandtheInformationWar)一文:"现在,电子战是一个更大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不只是一种信号战斗。""这个更大范畴也包括阻止敌方攻击我方决策能力。这场斗争可公认为是“信息战”。 然而,在相当长时间里,国内外以及不同领域对于信息战的定义有不同说法。我国开展信息战理论研究较早。1986年,我国军事专家沈伟光先生在《信息战》专著中,就曾指出,广义的信息战指(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领域)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斗争,狭义的信息战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它是现代战争的本质特征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战理论。有的专家认为:所谓信息战,是指对立双方为争夺对于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 1996年1月2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颁发的《联合信息战政策》、1996年美国陆军颁发的指挥控制战条令、1996年6月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军用关键技术",以及1996年8月27日美国陆军颁发的FM100-6"信息作战"条令中,均阐述了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确定的下述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指为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影响敌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己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的各种行动。" 上述定义很快在美军内部遭致批评,说它设置了一个"语义学雷区"。因为按照这个定义,在信息时代,任何实体(包括从大学生、"黑客"到有组织的犯罪者)采取的针对美国的行动,都被认为是战争行动,从而要求采取某种报复。 1996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批准关于"信息对抗行动"的秘密指南(,S-3600.1),该指南对"信息对抗行动"的定义是:"在任何时间,为了影响敌人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同时保护自已的信息和信息系统而采取的行动。"该指南新的"信息战"定义是:"在危机或冲突期间,为达到或促成特定目的,针对一个或一些特定的敌人采取的信息对抗行动。"上述定义,现已基本上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支撑信息战的装备和技术名目繁多,从性质上,可分为进攻性信息战(IW-O)武器和技术和防御性信息战(IW-D)武器和技术。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和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引导型、文件型、混合型)、"666"病毒(影响操作员心理、生理甚至使之死亡)、蠕虫(短时间内大量自我复制)、特洛伊木马(隐藏病毒的程序码段)、逻辑炸弹(能引爆、激活病毒的机制)、陷门(能悄悄调动数据或造成死机的设计陷井)、程序搅糊器(使无法查明软件的预设故障)、网络分析仪(破译通行字、接入代码)、探测软件(破译口令和数据分组)、"黑客"行动、"芯片捣鬼"(蓄意修改、更动、设计或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的活动)、微米\纳米机器人(搜集情报或破坏敌方的电脑/供电线路)、芯片细菌(吞噬硅片)、电波辐射(影响人脑,引变人的行为)、心理战手段(如美军在索马里投射的特大耶酥全息图象)、信息欺骗手段、秘密破译分析、电子干扰机等电子战进攻装备、高能/定向能武器(包括破坏敌方信息设备的高能射频枪、电磁脉冲炸弹等)。 防御性信息战的武器或技术可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类。传统的防御性信息战手段包括网络和通信系统的物理与技术安全措施和加密措施,以及保持探测器有效性的措施;非传统的防御性信息对抗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对抗(防病毒措施〕和传送保密数据的先进方法等。具体的防御性信息战技术与手段包括:网络安全设计(如风险分析)与测评、网络的安全使用与告警、信息环境安全、网络"防火墙"、信息设施防护、安全/开放的信息网络、移动计算机安全技术、防电磁(如屏蔽和加扰)、防窃听/窃录/窃照、病毒免疫卡、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技术、病毒检测与消除、标准报文卡、访问控制、用户识别、防火墙、审计跟踪、数据加密、安全密匙管理、智能水(一种基于DNA的芯片涂液,可以记录个人代码)、网络安全协议、多级安全、光学加密、辐射探测器(如美联邦调查局籍此抓住了中央情报局中的一名间谍)、网络安全监控、信息犯罪侦察与惩罚、反情报、反欺骗等。 [相关技术]信息战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光电子技术 [技术难点]在进攻性信息战武器发展方面,通过天线电磁波辐射注入病毒的方式和智能可控型计算机病毒是今后计算机病毒研究的重点之一;高能射频枪(一种无线电发射机);电磁脉冲变压器弹(以光速发射高工率电磁脉冲或信号,可导致计算机元件融化,可能是信息战的终极武器)是信息战武器开发的重点。 在防御性信息战装备方面,美军特别强调"信息保障"是保持战备状态的关键要素。美军在今后5~10年,将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入侵探测/响应设备和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等。

E. 1976年提出信息化战争的美国军事理论家

197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T.罗那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信息化战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

(5)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即精确化战争。精确性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数据上。

善算自有胜算。对一支部队来说,破解“战争迷雾”,增加未来战争的胜算,必须善于计算数据、掌握数据、运用数据。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胸中有数”。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也流行一句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目前,军事指挥员越来越要求具有数据思维、数据头脑,越来越要求具有专家、工程师的素养,也正是基于数据对于战争制胜的重要意义。

昨天的思维打不赢今天的战争,过时的算法难以在精确化战场制胜。实际工作中,我军少数官兵还缺少数据意识,不太注重对数据的计算运用。有的在作战问题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分割包围、大胆穿插等模糊说法依然存在。

有的在训练演习中喊出“炮火猛烈覆盖”“给我狠狠地打”等概略的话。还有的作战行动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对什么目标用什么武器进行毁伤,心中没有一本明确的账。诸如此类,与现代战争精确打击、精确制胜的要求格格不入。

现代战争,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各种弹药大都具有制导性,且自主可控。一旦发生战争,不是一味地释放火力,而是精确可靠地释放火力,如何“狠”、“狠”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精确计算,靠数据说话。倘若模糊不清,就无法破解“战争迷雾”、打赢未来战争。

未来战场较量,往往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在同一个战场上,高空、低空,地面、水下都有不同军种兵种参战,要确保精确指挥,实现“狠狠打”的目的,必须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如果各行其是,不够精确,就无法实施有效联合。

狠在数据上,贵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战场精确打击,源于平时的数据积累、数据存储。信息化战争需要可靠的数据,敌我双方对抗之前,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统计出双方具体的兵力兵器,以便在战场较量中选择合适的对抗模式,确保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没有一定程度的数据积累,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敌人的各种武器装备,就很难在未来战场上应对自如、决战决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过时的数据,作用不大。各单位的作战数据库要定时更新、保持时鲜。对手换了,装备升级了,都要跟进研究、变更数据。只有在对数据的保鲜中做到知己知彼、应对有数,才能确保未来战争胜在数据上、胜在精确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信息化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信息化战争=精确化战争 让"狠狠打"狠在数据上

F. 信息化战争概念最早谁提出的

沈伟光。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位参加过作战的中国军人沈内伟光首容先发现并提出的,浙江大学1990年出版了世界首部中国人沈伟光著的《信息战》论。

1991年的海湾战争由美国等多国部队在战场上进行了首次实践。国外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信息战不只是一些能力,它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

(6)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G. 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概述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沈伟光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人,而且早就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名为《信息战》的专著,他是全球信息战理论的创始人!写出《信息战》专著的沈伟光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职业研究者,而是国务院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一、提出信息战概念。认为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其要点: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摄手段;军队的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随后,又提出“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大课题。
二、提出新的战争观。认为“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已经出现,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已经被揭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也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显示其存在的一种手段;“消灭敌人,保存自已”的战争目的正在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已很难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带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议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认为军事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信息边界的理论,呼吁建设精神武装,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提出思维战、领导者战争等理想战争的设想。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无法想像战争先于人类而消亡,但把握、延缓、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能的。设想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甚至带有观党、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养“能够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认为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同时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而机械化战争的本质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夺占对方的领土和阵地。
信息作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金钱与人才之战。信息作战作为现代战场新秀,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无形利刃的强大功效不仅使其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代名词,同时也给信息作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其涉及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之多,对信息技术高、精、尖人才需求之迫切,技术保障要求之复杂,注定了信息作战对经济的消耗将更加巨大。

H. 中国90年代是谁提出信息化战争的

1995年钱学森教授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内人类逐步从工容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另外,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回事。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应该是海湾战争了,那次战争全维全向,高科技,信息化(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后来的美伊战争也是信息化战争,现代大国对小国或者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是信息化战争,这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是从战役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小战役中都是信息化的 信息战争,目前还没有看到。所谓“信息战争”是指利用和围绕信息的没有硝烟也不真杀实砍的战争。

阅读全文

与中国第一个提出信息化战争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