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八路军火力

抗日战争八路军火力

发布时间:2021-03-03 09:09:56

1.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都用那些武器

当时,我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但基本为缴获品,性能落后,型号繁杂。步枪口径从6.5mm至11.45mm达13种,手枪口径也有10多种,涵盖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时期的枪械,所属的生产国家多达20余个,号称“万国牌”,其中以美、德、日制居多。

我军装备的手枪最著名的是毛瑟手枪,有半自动、全自动型,弹容量10~20发。其中包括德国、西班牙产的和我国仿制的,口径有7.63mm、9mm、11.25mm等。在世界范围来说,我国是使用毛瑟手枪最广泛、最成功的国家。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了很多独特的射击方法,如以45°角出枪射击(毛瑟手枪向上抛壳),全自动型的平躺射击,以形成水平射弹散布,对付近距离集群目标极为有效。公文包、毛瑟手枪交叉佩带,成了我军基层指挥员的标准形象。我军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日本南部式8mm手枪(也有7mm口径的);但此枪无论外观、性能均令人不满,惟一的优点是体积小,较易携带,化装侦察时使用较多。我军使用的其他手枪还有德国瓦尔特系列,柯尔特,勃朗宁,伯莱塔等自动手枪及多种左轮手枪。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装备,也是我军步兵的主要武器。建国初期,我军缴获使用的步枪主要有日本步枪、德国毛瑟步枪、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春田)系列步枪,并自行制造了部分步枪。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日本步枪,最著名的是三八式步枪,该枪为6.5mm口径,因为枪上有一大型防尘盖,因而得名“三八大盖”。该枪因外形流畅,美观而成为开国大典的步兵方队用枪,为此中央军委命令从四大野战军中挑选最新的“三八式”,集中到北京,以供受阅部队使用,由此也能反映出我军武器装备的供应困难。美国步枪、德国步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的。德国毛瑟步枪口径为7.92mm,当时的“汉阳造”、“中正式”即为仿造的该枪。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口径7.62mm。

我军装备使用的冲锋枪主要有美国汤姆逊(森),M3“盖德”,英国“司登”,德国MP38/40及部分仿制品。汤姆逊的型号有M1928、M1928A1、M1、M1A1等,口径均为11.43mm。M3“盖德”有9mm、11.43mm两种口径。这两种枪均为美军二战中的制式装备。“司登”和MP38/40也是两国在二战中的主力装备,口径均为9mm。

机枪是步兵的主要支援火力之一。我军装备的机枪主要是捷克的ZB26轻机枪及其变型、仿制型,还有日本机枪、德国通用机枪、马克沁重机枪等。ZB26是最著名的轻机枪之一,口径7.92mm,弹容量20发;英国的布伦机枪是它的变型,口径7.7mm。日本机枪有十一式、九六式、九九式等,口径有6.5mm、7.7mm。重机枪型号繁杂,有数十种之多,是我军的“重型武器”。另外,我军还拥有杂式高射机枪600余挺。

我军装备的手榴弹是缴获品与自制品并存。缴获品性能较好,但来源不稳定,所以我军大量使用各解放区自制手榴弹。这些自制手榴弹因生产工艺问题质量较差,在战斗中时常误事。即使如此,这样的手榴弹也不是敞开供应的。我军还装备了一小部分火箭筒,主要是缴获的美式武器,如M2088.9mm火箭筒。

三八大盖(因为枪上有一大型防尘盖,因而得名“三八大盖”)
6.5毫米口径,弹道平直,适合远射,但受口径影响,杀伤力弱,难以在人体内翻滚破坏,故中日战场上许多躯干中弹的士兵能够在3月内返回战场,就此而言,此枪比二战著名的毛瑟1898,莫辛纳干,SPRINGFIELD,M-4差距不可以道里记。

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动了几次大战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继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全部加起来可能200个团都不止)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再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3. 抗日战争八路军。

抗日战争期间,八来路军为中国抗日自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作战牵制了日军在华正面战场,对抗战的全局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1937年9月到1945年3月的7年半(华南抗日纵队缺1943年以前的数字)中,总计对敌大小战斗11.5万余次,击毙和杀伤日伪军计96万余名,俘虏日伪军计28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日伪军计10万余名,日伪总共损失计136万余名。主要缴获:炮类共计1028门,机枪共计7700余挺,步马枪43万余枝,攻克碉堡3.4万余座,攻克据点1.1万余个

4. 抗日战争八路军立了多大功劳

抗战的中国战场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国军主要是正面战场,而敌后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主力的。
日军在中国的伤亡具体数各方给的不一样,一般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40万左右,伤亡总数应该在100万吧。
具体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杀敌多,这个没有详细统计,当然双方也各有公布,但是数据没法和日军总伤亡数对上。
和国军抗战8年大国大小十几次大型战役不同的是,八路军采用的是游击战术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打法,把部队分散成很多小部队,到个村庄去,打小规模战斗。一般以偷袭,伏击,围点打援等为主,当然也有上规模的战斗。比如说百团大战这样的。
八路的这种打法其实也是逼出来的,因为八路刚到的时候兵力少,比这个区域的日军少很多,而日军装备好,机动力强,大兵团作战没有优势。
而且日军几乎每年都对各个根据地进行扫荡,每次投入的兵力少则两万多,多则十几万,铁壁合围的战术还是很猛的。最厉害的一次五一大扫荡,根据地死伤5万余人,也是很惨烈的。当然,比较好的是,日军几乎所有扫荡都被八路军打跑了。个别的还会连带丢失几座日军扫荡前占据的县城。

八路军每次歼敌少,但是小规模战斗很多,积累下来歼敌数也不少的。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从华北日军手里夺回来小一百座县城,大量的村镇,收复了大量国土。没有大量的歼敌日军是不会让出这些县城的。

八路军的这些作战也让日军相当头疼和恐惧,日军在华北的各处驻军都有被八路袭扰偷袭损失的战报或记载。以至于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把1.5万日军编入自己的第十总队,后来这只队伍被派去和解放军作战,听闻解放军的将领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某位八路将领,日军也很恐惧,甚至有逃兵出现,最后这1.5万日军被解放军全歼。

总的来说,敌后战场歼敌我个人认为不如正面战场多,但是也不好说,国军每次打的战役都很大,但是歼敌数也很模糊,主要是国军总结的歼敌数和日军公开的死伤数差距太大了,双方都有水分是肯定的。

比如,淞沪抗战国军出动75万人,日军出动20万人(去掉海空军大概18万,还有一说法是陆军20万)。战争以国军大溃退结束,很多国军一直退到南京才停下来,大部分连南京都没停就又退了(这批国军算是幸运了,当时应该买张彩票啥的)。
国军公布的是自己死伤10万,日军死伤19万(这个数字以后再也没用过,直到近些年有些帖子里把这个数字当做国军抗战的功绩列出来,希望以后大家别传了,丢人啊。人家来了18万,我们歼灭19万后自己还被打的落花流水)。日军公布的是自己死伤2万多,国军40万。
双方肯定都有水分,现在大部分文件都解密公开的情况下,大概数字是,国军伤亡25万,日军4万人。这个数字也是国军在国内和日军作战,伤亡比例上国军最好的记录。

我个人认为敌后战场有个特点,就是偷袭,伏击为主,打完就跑,所以自身伤亡不高,但是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也伤亡60-80万人,华北根据地更是被日本三光政策导致400万以上的百姓死伤。
而国军的正面战场,伤亡就大一些,这个正常,国军武器开始步入日军,素质也差很多,指挥更是,后期国军武器慢慢上来的,但是素质和指挥还是很差,导致国军在大规模战役时死伤比较大。以1944年底(1944年12月底结束)的豫湘桂战役说吧,当时国军武器已经不比日军差了,空军也有了制空权。日军40万,进攻150万国军,打了几个月,最后国军战败撤退。丢失了7个省的大部或一部,伤亡上,国军70万人,日军7万人。10:1.这个比例不错了,毕竟国军装备上已经全面超过日军了。

最后说一句,抗日战争是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场正义战争,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都是中国军队的一份子,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很多时候双方都是合作的共同对抗日军的,都做出了相当大的牺牲,都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抗战60周年的时候,国家给每一位参加抗战的在世老兵颁发了抗战纪念勋章,国共双方都有,很多在海外的还委托当地中国使馆转交,除了勋章还有一个整证书,上面有国家主席的亲笔签名,表彰和认可这些抗战老兵。

5.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军火从何而来

在没有东北基地之前八路军的装备主要来自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于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武器弹药生产基地。该兵工厂是1939年至1941年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领导下修建和完善起来的。由于它建于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一个叫黄崖洞的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所以称黄崖洞兵工厂。在左权的亲自领导和朱德、彭德怀的关怀下,兵工厂的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0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五五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及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生产出五○炮及其炮弹。从1941年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他们手中的同类武器差,这就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东京的新闻甚至报道说,黄崖洞兵工厂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的兵工厂。日军更是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从1940年起即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因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严密防守,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6. 抗战中八路军的战斗力真的那么差吗真的就像一个网友说的八路的一个团才敢招惹日军的一个中队

战争不是神剧那么简单的,光靠勇气是不行的。在绝对火力压制面前 勇气和战术 都是白搭。怕死的美军还不是揍的不怕死的日军不要不要的。美军就是遇到阻力就炸,没有人就没有问题了。

7. 抗战后期八路军火力能压倒日军吗

至今未见正式的资料凭证,只能间接评估。
抗战胜利后,国军在美国的重装下向回共军进攻那是信心满答满,连共军都承认国军的装备水平达到“武装到了牙齿”的程度,从缅甸战场远征军把日本精锐师团都虐成了狗看,显然是远超日军在抗战后期火力水平的。1946年开战后不久双方就进入了规模化冲突,而这时国军最精锐装备的部队都一下子被打得懵了逼,一个又一个部队被整建制吞了饺。有句著名的蒋先生骂属下的笑话“就是捉一群猪都没那么快”,包括打遍抗战全场未曾输过、战后又经过最完善美式装备的整编74师(只用了3天时间)。
还有个史实:日军步兵主力武器歪把子机枪,抗战后期那是丢给地方部队和民兵用的。
自己去想吧。

8. 抗战结束时八路军什么装备水平

精锐部队能够做到人手一枪,10几发子弹,大部分把秸秆塞在子弹袋里作战,显得有枪有弹。游击队、地方民兵也就是少量的步枪、单发手枪,大刀、长矛。老电影《董存瑞》,就是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9.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有多少万人

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机关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其中115师1.5万人,120师1.4万人,129师1.3万人,八路军总部直属3000人。

http://hi..com/zxzhu/blog/item/1d28f31f9c6a7e63f624e4b5.html

八路军编制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193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1940年5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1942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1943年9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 八路军后勤部: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1940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1945年8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

军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1947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

华北军分会: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共中央1937年8月29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1941年4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八路军: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9月11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在8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次,毙伤、俘虏日伪125万人,创造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7年6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一五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七十四师合编而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参谋长周昆。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师直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邓华、政治处主任罗元发;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000人。改编即日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工兵、辎重营留守陕甘宁。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10月,聂荣臻改任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同月,聂荣臻率独立团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台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三四三旅南下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1943年,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3800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部队调东北,另一部分编入新组建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一二○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刘型;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七一八团留守陕甘宁。9月,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开辟绥西、绥南和绥中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2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8.5万人。解放战争初期,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

一二九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下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3000人。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邓小平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抗战时期,该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解放战争初期,该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三四三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政委萧华(兼)、参谋长陈士榘、孙毅,下辖685团团长杨得志、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梁兴初、三营营长张国华。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治处主任符竹庭。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彭明治率685团抵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该旅于1940年改称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后并入冀鲁豫军区。

三四四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687团团长韦杰,688团团长韩先楚。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杨得志、崔田民率该旅旅直一部与当地武装合并为冀鲁豫支队,并成立六八九团、独立团、挺进纵队等,1938年2月曾归一二九师指挥,1940年2月隶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者按入新四军第三师。

三五八旅:一二○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未到职1945年在东北被老毛子老大哥枪杀)、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哲,下辖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赖星云,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治处主任刘道生。改编后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月由宋时轮组建宋支队,后与邓华支队会合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忻县独立团编为714团列入该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带部分部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彭绍辉接任旅长,罗贵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将独二旅也改称三五八旅,张宗逊为旅长,张平化政委(称张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编为独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独二旅均编入晋绥野战军。

三五九旅:一二○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总部特务团一营改编而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下辖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参谋长欧阳家祥,七一八团团长文年生、黄新廷、参谋长帅荣。除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3 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改编为七一九团列入该旅序列,1939年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支队(也叫南下支队)分别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员、政委,南下湘粤边,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并开辟根据地,后该支队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留驻陕甘宁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长苏进率领作为南下第二梯队。

三八五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唐天际,下辖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七七○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旅部与七七○团留守陕甘宁边区,之后将警备第三、七团编入该旅序列,并划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指挥。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又归联防军司令部领导,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边(军)区。该旅第七六九团跟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据地成立,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辖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该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该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

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许世友,政委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团长徐深吉、政委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0年5月该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为机动兵团,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该旅分别编入太岳第十九军分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

山东纵队:由山东地区的各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1937年7月11日至1938年5月,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了1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10几个抗日阵地,至1938年夏天,起义部队达4万余人,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统一指挥,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总指挥,罗舜初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至第八支队和挺进、南进支队,总兵力5万余人。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由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5个军分区八路军第一纵队:1939年7月初,徐向前、朱瑞奉中央之命率一部分干部由冀南抵鲁南沂水,与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8月1日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黄河以北山东、苏北的八路军部队,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组成,第一纵队归山东军政委员会直接指挥。10月,第一纵队与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合并(山东纵队番号仍保留),统一指挥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5月,第一纵队番号撤消,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

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4月,黄克诚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率第二纵队主力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和河北民军第一旅挺进冀鲁豫边区,随即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原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率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留在冀鲁豫根据地的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民军第一旅,在杨得志率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1941年7月,第二纵队再次整编,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教导第三旅、教导第七旅和冀中南进支队等。第二纵队仍由八路军总部指挥。1941年12月,第二纵队领导机关与冀鲁豫军区合并。1942年6月,第二纵队番号取消,所属部队划归冀鲁豫军区。

八路军第三纵队:1938年4月,由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7月由程子华接任),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和独立支队、回民支队,共二十一个团6万余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939年1月,一二○师主力抵达冀中,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冀中的游击战争,第三纵队有很大发展。同年8月,一二○师离开冀中后,第三纵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1943年秋,吕正操奉中央之命,率部到达晋西北地区,第三纵队建制随即取消。

八路军第四纵队:1938年5月,根据集总指示,一二○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回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党的纵队委员会,邓华任书记。6月,第四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10月,第四纵队和起义武装大部撤向平西整训,撤退中部队受到较大损失。193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武装斗争。至此,第四纵队番号取消。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与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辖第四、五、六旅,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斗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

八路军第五纵队:1940年5月,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该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由冀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在永城以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回合。中共中央指示,第二纵队归中共中原局直接指挥。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辖三个支队共九个团近2万人,执行东进任务。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整体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g(B4

&;铁血对抗网 铁血游骑兵战队 -- 铁血对抗网 铁血游骑兵战队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抗日后,中央军委将一一五师炮兵营、辎重营;一二○师七一八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一二九师之三八五旅(欠七六九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等共9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由肖劲光任主任兼政委,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辖八个警备团、七七零团及三八五旅旅部等部。10月12日成立了五县警备司令部及两延河防司令部。何长工任五县警备司令员,郭洪涛任政治委员;陈奇涵任两延河防司令部司令员,白志文任副司令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各部队由留守兵团指挥。此时留守兵团辖三八五旅、警备第一至八团、绥德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至1940年,留守兵团直辖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警备一旅、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个团,31000余人。1942年月1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在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任副司令员,林枫任副政委。留守兵团归联防军司令部统一指挥。

10. 抗日战争结束后八路军共有多少兵力啊

正规军94万,地方武装200多万.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八路军火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