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
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载入史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贰』 中国抗日战争的大事记录,时间,具体内容要详细一点啊,谢谢!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4、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叁』 抗日时期烈士英勇抗战的故事
1、陈德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万国医院抢救,因伤重不幸牺牲。
2、陈锦秀
1938年1月22日,688团在团长陈锦秀率领下,于河北平山温塘镇辛庄至南红岸寨之间区域设伏,与井陉、平山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
2000余名日寇损伤惨重,在即将全歼之际,援敌的炮弹击中688团团部指挥所,团长陈锦秀、一营长刘国清和其他五位战士壮烈牺牲。
此战我军共牺牲300多人,其中敌我投入兵力共约6000余人、日军死伤近1000人、战斗持续时间5个多小时。
战斗结束后,日军残部纠集援敌对我辛庄村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杀害我同胞108人,烧毁房屋193间,制造了震惊晋察冀边区的“辛庄惨案”。
3、陈钟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0军542旅旅长。陈钟书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1938年4月22日,参加极其惨烈的台儿庄战役,多次打退日寇进攻。日寇遂派出飞机在阵地上低空扫射,密集炮火狂轰滥炸。
滇军将士们在一望无垠、无险可据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多次的疯狂进攻。23日下午,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进攻,陈钟书率领将士冲向日寇,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击溃数倍兵力的日军。
但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发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7岁。国民政府追赠陈钟书为陆军中将。
4、萧山令
萧山令(1892—1937),字铁侬,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四方山)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南京卫戍军宪兵副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追授)。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
当众人都在计划如何撤退之时,萧山令却决心留守,与南京城共存亡。枪炮声中,萧山令命令部下掩护军民撤退。天色渐黑,宪兵们子弹渐尽,萧山令率领官兵们与敌人白刃格斗。
宪兵部队在血战5小时后,弹尽援绝,血染长江。在江水中指挥军队撤退的萧山令身中数弹,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198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萧山令为革命烈士。
5、陈德馨
陈德馨(1904—1938),河南鄢陵人,1922年在开封考入国民革命军检阅使署学兵团,开始了行伍生涯。两年后,陈德馨担任学兵团排长、连长。1926年随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任营长。1933年,擢升旅长,驻防山东,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德馨誓言:“枕戈待命,誓歼倭寇,为中华民族而效死!”1938年9月,陈德馨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9月7日,三千多日军进攻松杨桥阵地,陈德馨亲临前线指挥,数次击退日军进攻,被子弹击中左胸仍坚持率军作战,直到援军赶到,才被卫兵拖下火线,送往汉口国医院抢救,因伤重不幸牺牲。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肆』 革命历史事件有哪些
有:平型关大捷、南昌起义、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七七事变等。
1、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
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
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2、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5、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
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伍』 求抗日烈士事迹(梗概)
1、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2、抗日英雄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抗日英雄王小二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4、抗日英雄赵尚志:
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
“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5、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
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
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民族正气压入枪膛 不忘“王二小”式抗日英雄
最近,网上对抗日将领和平民抗战英雄的评价,有个非常不好的倾向:把当年抗日人员分出高低贵贱,如将正面抗日战场上的将领归为“高大上”,而对敌后的平民抗日英雄则不屑一顾。
事实上,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根源,恰恰在于民众之中。
当年,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正是有了全民的抗战,正面战场与敌占区抗日相结合,前线将士与千百万平民英雄共同付出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伟大的抗战胜利。
为了民族生存、河山不破,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特别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8年全面抗战,在长达5000千米的正面战线和200余万平方千米的敌后战场上,先后有2亿人民群众直接、间接参加了对日作战。
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总伤亡3500余万人。可以说,正是有了千百万名平民英雄的配合,正面抗日战场才得以维系,才有了可靠的后方支援。
“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全民抗战热情。敌后抗战在缺乏武器又无外援的情况下,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据统计,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通过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共抗击了64%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并使人民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占区抗战有多艰苦?听听抗战时期的民谣就知道了:“抬头见岗楼,低头封锁沟”“镇镇有据点,村村有岗楼”。
日寇要求岗楼之间的距离是以步枪的射程来确定,岗楼之间要能相互提供火力支援!姑且遑论战斗,单说抗日军民能在敌占区活下来就已万般不易!
正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才收复和控制了大片国土,解放了大批沦陷区的人民,给了沦陷区人民反抗侵略者以信心,武装和教育了中国人民、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抗敌热情。
正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才有效地抑制了日寇对沦陷区人民的奴役和屠杀,打击了汉奸势力,破坏了日寇的殖民统治。
正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才保卫了我们祖国的财富和资源,打破了日寇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阴谋。
『陆』 山西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和事迹
1、张凡平(1924~2009)
张凡平同志生平(1924-2009)中共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原66军政治部主任张凡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15日00时30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5岁。张凡平同志,1924年12月出生在山西省右玉县米家庄村。
1938年受革命思想的启迪,积极参加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青救会并任主席。1939年被提升为村抗联主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贺仁骃(1920~2012)
贺仁骃同志生平(1920-2012)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农业部畜牧总局副局长、离休干部贺仁骃同志(正部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21日00时1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贺仁骃同志192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怀仁县。1937年初在山西省怀仁县实验小学教读时,受我党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年4月参加山西牺盟会国民军官教导八团,并投身革命。
3、田文(1918~2008)
田文同志生平(1918-2008)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顾问田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12日上午9时59分在武汉逝世,终年90岁。田文同志1918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东赵庄,1936年1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3月,参加了党领导的八路军晋豫游击队,随后奔赴延安,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大学员、助教、政治指导员等职
4、岳德旺(1929~2011)
岳德旺同志生平(1929-2011)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江苏省委原常委、江苏省军区原政治委员,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岳德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28日15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岳德旺同志1929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忻县(现忻州市)温村乡西大王村。1946年7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5、周旭民(1924~2018)
周旭民,(1924-2018)同志1924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抗日运动,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6月入伍。抗日战争时期,周旭民同志任八路军洪赵支队支部组织委员、五连党支部书记。1944年12月任文化教员,随部队深入敌占区抗击日本侵略者,参加了太岳反扫荡、攻打日伪据点沁源县城、攻打浮山等战役战斗。
拓展资料
山西抗战历史贡献
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战略构想,亲率红军东征山西,初试“造成抗日根据地”,把山西摆到推动中国革命和推动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重要地位
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立足地和出发地,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前卫阵地
山西最早成功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军队领导人在山西工作战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山西抗战培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山西抗战伟业铸就的历史丰碑光耀千秋。
『柒』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西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山西抗日时期,山西土皇帝是阎锡山,在山西的有太原会战,雁门关伏击战,此处专网络剪贴的
太原会战包括有:属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
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门关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