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集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集

发布时间:2021-03-02 20:59:32

㈠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歌曲介绍(五个)每条100字左右

大刀进行曲
麦新词曲。1937年7月作于上海。同年9月初载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抗战爆发后,二十九军曾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作者曾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歌词第二句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第七句原来是“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歌曲开头"大刀"两字原为一拍一音,群众却唱成切分音,麦新认为这样"更能表现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立即以切分音定稿。全曲采用自由体乐段结构,首尾呼应。再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音调更高昂,气势更豪壮,之后发出的"杀"声,如炸雷一般,增强了歌曲强烈的战斗气氛。

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

保卫黄河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在太行山上
合唱曲。桂涛声词,冼星海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纲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现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㈡ 抗日战争歌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国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电影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电影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敌伪统治者十分重视流行歌曲的宣传作用。伪满时期,著名歌星李香兰曾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李香兰本为日本人,生于中国,本名山口淑子。战后回到日本,入政界为日本参议员。她在抗战期间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满州姑娘》、《戒烟歌》、《支那之夜》、《苏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宣扬“东亚共存”为主旨,在当时产生过恶劣影响,激起了有良知的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当时活跃的中国流行音乐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严工上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为黎锦光和陈歌辛。黎锦光的代表作有《夜来香》、《五月的风》、《疯狂世界》、《采槟榔》等;陈歌辛的代表作有《蔷薇处处开》、《渔家女》、《恋之火》、《高岗上》等等。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没有太重要的成就和发展。除技术上的某些进步外,整体风格没有超过早期的格局。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作品题材狭窄,制作技术粗糙。这决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必将经历一条曲折的道路。
自抗日战争以来,以延安为中心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继续沿着救亡歌咏活动的方向发展创作。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郑律成的《延安颂》(莫耶词)、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军民大生产》、《南泥湾》以及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诞生都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发展趋势。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解放区的天》、《山那边好地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胜利进行曲》等优秀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
参加抗日联军歌
欢迎抗日军歌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歌(杨靖宇词)
中朝民众联合抗日歌(杨靖宇词)
中朝民族联合起来(杨靖宇词)
露营之歌(李兆麟词)
长白山歌(李兆麟词)
革命歌(李兆麟词)
第三路军成立纪念歌
东北抗日联合军歌
红旗歌(1931年)
红旗歌(1934年)
西征胜利歌
义勇军四季游击歌
青年义勇军歌
抗联教导队歌
抗日救国儿童团
莲花泡战役歌
杨靖宇司令
国耻纪念歌
归 屯 叹

㈢ 抗日战争时期歌曲

有《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延安颂》《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1、《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如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2、《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霍勇演唱歌曲。歌词如下: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

发出万丈光芒,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3、《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组曲,歌词如下: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游击队歌》贺绿汀作词及编曲,田彦等演唱的合唱歌曲,歌词如下: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5、《延安颂》作词莫耶,作曲郑律成,歌曲原唱是李双江。歌词如下: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㈣ 抗战时期的著名的歌曲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㈤ 2~3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

1、《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新中国成立后,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歌》。容
2、《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那个悲惨的时候”,忘不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3、《大刀进行曲》作词/作曲:麦新。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4、《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作曲:洗星海。这首抗日时期的著名作品是不会让人忘记的,因为“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人们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5、《游击队员之歌》作曲/作词:贺绿汀
6、《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作曲:洗星海。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中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

㈥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有哪些

1、《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

歌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歌词: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4、《抗日将士出征歌》

《抗日将士出征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陕北民歌填词而成,曲调朗朗上口,简单明快,再加上进行曲的节奏,气势如虹、雄壮有力,一经填词就广为流传。

歌词:

全国动刀兵一起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路人马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

要把敌人消灭净,今番渡得黄河来

要把敌人消灭净,能将带精兵

威武世无伦,红旗下是咱领袖毛泽东

周副主席并肩站,还有咱朱德总司令

周副主席并肩站,还有咱朱德总司令

敌后出奇兵天下都闻名,谁不知横刀立马彭大将军

能文能武是陈毅,勇猛善战数贺龙

能文能武是陈毅,勇猛善战数贺龙

参谋长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

还有那常胜将军刘伯承,多谋善断是哪个

是咱政委邓小平,多谋善断是哪个

是咱政委邓小平,杀退鬼子兵一齐下关东

百姓们欢呼咱们子弟兵,工农大众要解放

中国革命要成功,工农大众要解放,中国革命要成功

5、《打回老家去》

1936年7月18日,署名“前发”的齐唱曲《打回老家去》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抗日名曲之一。但是这首歌也给作者任光带来麻烦。

这首歌中明确喊出“打走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痛斥日本侵略者“他强占我们土地”“他杀死我们同胞”,并发出“全国同胞快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隶”的号召。

为此,日本领事馆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也惊恐万状。日本特务四处打听,最后查到“前发”就是任光,他们派出杀手,决计将其杀害。在这种情况下,任光被迫流亡海外。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才回到祖国。

歌词:

打回老家去!

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的。

他杀死我们同胞,他强占我们土地。

东北同胞快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隶。

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

打走日本帝国主义,华北地方是我们的。

他杀死我们同胞,他强占我们土地。

华北同胞快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隶。

打回老家去!

㈦ 抗战时期有哪些歌

《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 《太行山上》 《八路军军歌》 《新四军军歌》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松花江上》

㈧ 寻关于抗日战争的悲壮的背景音乐

关于抗日战争的悲壮的背景音乐有《知识青年从军歌》《新一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旗正飘飘》。

1、《知识青年从军歌》

《知识青年从军歌》是一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在1944年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诞生,现在该歌的曲调已经失传。2009年由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而广为流传,剧中借用了新四军军歌的旋律。

2、《新一军军歌》

《新一军军歌》的词作者孙熙泽为孙立人将军之父,此歌原来是孙立人带税警第四团在海州练兵时定的团歌,后来随着税警第四团演变为新38师、新一军而依次成为新38师师歌,新一军军歌。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为《八路军进行曲》,由张松如(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组歌《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被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1988年7月25日,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4、《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

5、《旗正飘飘》

《旗正飘飘》是四部合唱。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作于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乐杂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长城影片公共场所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作片中插曲。

歌曲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该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小调式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

㈨ 抗战时期著名的音乐和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

“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铁蹄下抗争 战火中成长——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追忆抗日救亡

㈩ 抗战时期 歌曲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