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情况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曾经的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在全国成为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
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扩展阅读:
鸦片战争中,最直观呈现的是武器装备的差距,清军在这方面的劣势一览无遗。鸦片战争期间,清军装备的主要是仿制的土枪土炮,辅之以刀矛弓箭,而英军装备的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
清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上和英军使用的火炮大体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其射程范围、射击速度、射击精度和威力都远不及英国的火炮。正是如此,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清军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战舰,而自己的阵地却被打得千疮百孔。
兵器上处于劣势的清王朝,在兵力上却处于优势。是时清朝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到80万。英国的兵力却小得多,本土和海外的兵力总共不过20万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
与数量相关的是质量。清军一旦被募后,就成了终身职业,从青壮到老弱,士兵的年龄参差不齐,战斗力大受影响。当兵也是一种饿不死的职业。为了维持生计,清军士兵还替人帮工、租种土地等等。
从清军的现状来看,根本不是一支纯粹的国防军,而是同时兼有警察、内卫部队、国防军三种职能。这样的军队对付盗贼和民众还能勉强应付,面对近代化的世界一流军队,则毫无还手之力。
查看资料来源:网络-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西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军事的不同
历史老师回答您:抄
政 治: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西方 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经 济: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 西方 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
外 交:中国 闭关锁国; 西方 对外殖民侵略扩涨.
思想文化:中国 封建理学为核心; 西方 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军 事:中国 腐朽的八旗制度为核心,军队武器以冷兵器为主;
西方 资本主义现代军事体制,武器基本是热兵器.
C.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对于当时中国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一般老百姓)而言,鸦片战争冲击是非常有限的。
对于后来史学而言,把鸦片战争看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D.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的衰败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鸦片战争结束
情感教育:
①鸦片战争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同清朝的封建统治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鸦片战争给人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辨证观察、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难点:通过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新授课
投影仪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近代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1919年————————1949年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如何实现这一需要?
————加紧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发展对于市场、原料的要求同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着不能克服的矛盾,这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原因。
2、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形势——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处于晚清,也即封建社会的末期,历朝历代在其末期无不隐藏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从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交上闭关锁国三方面总结,可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特征。
总结后提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洲东部,一个在欧洲西部,相隔如此遥远,为何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国别
中国
英国
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己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纪律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综合实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从表中可以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出超——贸易顺差
入超——贸易逆差
①为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量少;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限制
②英国为何在这一时期对中国走私鸦片?有何危害?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从向中国输入鸦片起,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输入的鸦片数量逐年激增,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
鸦片走私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硝烟
①列举出力主禁烟的代表人物
②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等提出的禁烟主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④虎门硝烟:1939年6月
三、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两种说法:①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
②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否定两种说法,均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来分析。
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必然性(清政府的腐败、国力衰弱为必然性的实现提供可能;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偶然性
偶然的历史时间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2、战争性质
英方: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战争
中方: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3、战争过程
①结合P4战争形势图,使学生明确并简要复述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英国
中国
1840年
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
英军沿海进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琦善向英军保证惩治林则徐
英军撤退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
英军侵占香港岛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
英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②陈连升、关天培、等将领为国捐躯
③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战事节节失利
1842年
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①陈化成、海龄等殉国
②清政府屈服求和
也即三个阶段:
战争爆发(1840.6)——战争扩大(1841)——战争结束(1842.8)
②突出捐躯的爱国将领
③英国侵占香港岛与三元里人民抗英
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的开端。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4、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对比指出: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内因:中国封建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纪律败坏;清朝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科技落后;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投降,组织抵抗不力。
外因:英国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科技发达。
一句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
E.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独立自主、统一的封建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司法主权等都开始遭到侵犯和破坏。
2、经济上,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和国外市场的刺激,中国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
3、阶级关系上,这个时期,中国产业工人虽然刚刚出现,人数不多,但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显示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5)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扩展阅读:
鸦片战争后,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具有极强的革命性的斗争性。其次,买办商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买办的队伍逐渐扩大。
买办是鸦片战争前受清政府控制而不直接受雇于外商的中间代理人。战前的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但实际经手的是洋行买办。
他们初为临时雇佣,替外人购买零星之物及起居饮食的必需品。随着外人与华人交往日繁,承办的事务渐多。战后,他们成为外商自由雇佣并受其控制为其服务的工具。
有的受雇于外国商行,有的开设行栈,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和收购出口土货。买办在帮助外国剥削和掠夺中国人民的过程中,迅速致富。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买办的经济势力不断发展,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人数不断增加。70年代后,有的买办投资于近代企业。
F.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全方位的剧变。
(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大量主权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矛盾方面,由于巨额的赔款,劳动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并由此把旧式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2)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西方列强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进行早期资本输出,沿海和长江流域直接受到列强经济入侵,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在思想观念方面,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鸦片战争首先使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显示了“向西方学习”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开启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G.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对比
1、政治上:
中国是腐朽的封建统治,英国是完善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2、经济上:
中国仍以小农经济为主,资本主义萌芽本遏制;英国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升,并积极开辟殖民地,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3、外交上:
中国是闭关锁国;英国积极开辟殖民地,发展海路,建立各种外交关系。
(7)对比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扩展阅读
1、清朝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
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2、英国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对政治、经济、社会、司法制度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进行一系列立法改革。首先进行了议会选举法改革。通过两次议会选举法的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争得了选举权,由此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此后多部法律相继出台,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国家统一,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
H.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文化生活)
鸦片战争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的衰败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鸦片战争结束
情感教育:
①鸦片战争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同清朝的封建统治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鸦片战争给人们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辨证观察、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难点:通过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新授课
投影仪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近代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1919年————————1949年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一、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如何实现这一需要?
————加紧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发展对于市场、原料的要求同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着不能克服的矛盾,这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原因。
2、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形势——清王朝的腐朽没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处于晚清,也即封建社会的末期,历朝历代在其末期无不隐藏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从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交上闭关锁国三方面总结,可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特征。
总结后提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洲东部,一个在欧洲西部,相隔如此遥远,为何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国别
中国
英国
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上半期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己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纪律败坏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综合实力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从表中可以看出,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兴衰局势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又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出超——贸易顺差
入超——贸易逆差
①为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量少;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限制
②英国为何在这一时期对中国走私鸦片?有何危害?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从向中国输入鸦片起,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前,输入的鸦片数量逐年激增,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
鸦片走私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
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硝烟
①列举出力主禁烟的代表人物
②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林则徐等提出的禁烟主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④虎门硝烟:1939年6月
三、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两种说法:①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
②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
否定两种说法,均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来分析。
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必然性(清政府的腐败、国力衰弱为必然性的实现提供可能;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偶然性
偶然的历史时间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2、战争性质
英方: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战争
中方: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3、战争过程
①结合P4战争形势图,使学生明确并简要复述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英国
中国
1840年
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
英军沿海进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琦善向英军保证惩治林则徐
英军撤退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1841年
英军侵占香港岛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
英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②陈连升、关天培、等将领为国捐躯
③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战事节节失利
1842年
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①陈化成、海龄等殉国
②清政府屈服求和
也即三个阶段:
战争爆发(1840.6)——战争扩大(1841)——战争结束(1842.8)
②突出捐躯的爱国将领
③英国侵占香港岛与三元里人民抗英
英国侵略者从侵入中国领土的第一日起,就开始了极其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可见,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武装斗争的开端。此外,广大的爱国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
4、中国战败的原因和教训
对比指出: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内因:中国封建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纪律败坏;清朝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科技落后;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投降,组织抵抗不力。
外因:英国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科技发达。
一句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
I. 鸦片战争中英对比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清国出于需要,要切断汉地同满蒙回藏,自然也包括从东南来的海上国家的联系,与外界联系,容易导致发生变化,不利于维护统治,而英国则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贸易,两者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只能用战争解决,而英国认为自己的军事制度军事训练军事装备等都优于清国,清国则很弱,所以就发动了战争,战争过程,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清国珠江口,然后又沿清国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今中国宁波),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清国京师,旻宁急令清国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英军的宣称是因为贸易开战报复,旻宁后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9月29日,旻宁下旨,革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向清国皇帝表示英方是愿意议和的。6月28日,旻宁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在林则徐1842年《致姚椿王柏心书》讲述禁烟原委,徐自亥年赴粤,早知身蹈危。所以不敢稍避者,当造膝时,训诲之切,委任之重,皆臣下所垂泣而承者,岂复有所观望?及 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禀中既缮汉文,复加夷字,画夷押,盖夷印,慎重如彼,似可谓诚心恭顺。原禀进呈,现存枢。遂于虎门海 口收烟,徐与夷舶连樯相对者再阅。其时犬羊之性,一有不愿,第以半段枪加我足矣,何以后来猖獗诸状独不施诸当日?且毁烟之时,遵旨出示,令诸夷观看,彼来 观者,归而勒成一书,备记其事,是明知此物之当毁,亦彰彰。收缴以后,并未罪其一人,惟谕以宽既往、儆将来,取其切结,以为久远通市之法。它国皆已遵具, 即国人亦已取具数。惟义律与积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我师迭挫其衄,彼即禀恳转。是冬明奉上谕,禁其贸易,且迭荷密旨:“区区税银,不足 计较。”徐曾奏请彼国已具结者仍准通商,奉谕:“究系该国之人,不应允准。”钦。此办理禁烟之原委。这里林则徐说禁止贸易是皇帝行为,不是他,清国皇帝认为不是因为禁烟而是明白禁止贸易开战,那么当初为什么要绝其贸易呢,而又认为他是听了看了林则徐的奏折等情况才绝其贸易,于是认为开衅的责任就在林则徐,至少把责任推给林则徐,挑衅开战战败的责任不能落到他头上,要有人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议和,后来林则徐被重新启用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替清国皇帝背锅。
J. 比较19世纪(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情况
中国从乾隆后期开始,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专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英帝国属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英国的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