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交通大学抗战时期不让搬迁
(一)强敌环伺之下坚持办学(1931-1937)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各隘口和热河(民国时期省份,位于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带),中国守军凭险固守,但最终失利撤退,中国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1935年7月,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被迫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署《何梅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巨大隐患;1935年12月,汉奸殷汝耕(时任河北省蓟密区兼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在日军扶持下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傀儡政权,管辖区域包括通州、临渝、昌平等二十五县和唐山、塘沽等地。
这一时期,学校位于河北唐山,时名: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图1 1931年夏竣工的学生宿舍——眷诚斋
注:1931年夏竣工的学生宿舍由校友詹天佑先生(字眷诚)捐资修建,学校将该建筑命名为眷诚斋。
1.九·一八事变之后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唐山后,师生群情激愤,校学生会立即召开了各班的干事会,商讨行动计划;随即又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号召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通过游行示威等方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会后,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奔赴唐山市区,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寇赶出去!”等口号,沿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抗日演讲。学生们成立了满洲问题研究会、军事研究会等组织,开展学习和研究;同时,以研究会为基础,组成了抗日义勇军,开展军事训练,半天上课、半天操练,时刻准备响应祖国的召唤,效命沙场。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全国各地群众自发组织后援会,捐钱捐物。学生也募集了大批财物,通过中国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生活》周刊转交。1931年11月,校址在沈阳的冯庸大学部分学生流亡到唐山,暂住在交大,交大校学生热情接待了他们,东北籍同学还邀请流亡学生共度了春节。1933年1月,日军进攻山海关,国民革命军第57军奋起抵抗。学生发动募捐,并派出代表江大源、刘恢先等携带慰问品慰问抗日将士,57军军长何柱国将军亲自接见了学生代表,表示一定要坚决抗日到底。
2.暂迁上海、北平(今北京)
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日军侵入冀东,已处于抗战最前线;伪“救国军”侵占南操场进行操练,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1933年4月下旬,学校被迫暂迁上海,借用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今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舍复课。上海本部虽然房屋很紧张,但仍努力为复课提供了条件。1933年6月,65名毕业生在上海毕业,其中包括历史上第一位女生朱颖卓。
《塘沽协定》签订后,唐山暂时恢复平静;1933年7月,学校师生北返,由于伪“救国军”仍占据着校园,师生只得在北平滞留,暂时借住在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平院”);1933年11月,师生返回唐山校园复课;1933年12月,伪“救国军”才从学校全部撤离。
3.坚持办学
1935年12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汉奸政权成立,学校被日伪势力包围,处境险恶,校门不远处就有日伪岗哨,日伪军在大街上耀武扬威,为非作歹。学校随时有被日伪军占领的危险,每堂课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课。面对这样险恶的形势,学校仍坚持办学,全校师生以自己的方式与日伪势力展开了不屈的斗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当时,冀东大地上只有每天还升起中华民国国旗,这面国旗不仅鼓舞了全校师生,也鼓舞了冀东人民。唐山一位中学校长说:“国旗悬挂在唐山工程学院旗杆上,不仅给唐山老百姓以无限安慰,便是冀东22县乃至关外民心都觉得祖国不会忘记了他们!”
图2 飘扬在校园里的国旗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以下简称“民先队”)的领导下,爱国学生组织了读书社、一二九流通图书社等进步社团,出版《唐大学生》刊物,宣传抗日救亡。
在险恶的环境下,学校建设也没有停止。继1931年眷诚斋学生宿舍落成后,1935年,由校友和教职工捐款修建了校友厅。1932年,由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赠送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此机可测试8英尺以内的横梁直柱,当时为所仅有,东亚第一。
(二)几度迁校 弦歌不辍(1937-194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也被迫流亡,先后迁校至湖南湘潭、湖南湘乡杨家滩(今属涟源市)、贵州平越(今福泉市)、四川璧山(今属重庆)办学,抗战胜利后回迁唐山。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于1937年7月17日占领,“支那驻屯军步兵第一联队”将联队本部设在校园内。当时学校正值暑假,留校师生很少,学校的仪器设备、文书档案等落入敌手,师生财物也被劫掠一空。学校图书馆江秀炳主任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馆藏的37,000多册图书运到河北保定莲池图书馆保存,其中包括光绪皇帝御赐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⑵ 涟源的名人
吴奇修、梁巨祥、谭谈、戴鹏志、肖自江等。
1、吴奇修
吴奇修,男,1966年6月出生。湖南娄底人。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后,高级经济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深受农民欢迎的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干部重大典型(1999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2002年)。
2、梁巨祥
梁巨祥 男,1930年9月生,湖南涟源人。研究员。肄业于湖南大学。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历代战略研究室主任、正师职研究员。
3、谭谈
谭谈,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1944—),生于湖南涟源,1959年进厂当徒工,1961年参军。1968年复员回煤矿,先后做过电焊工、矿区宣传干事、记者;1978年调《工人日报》当记者,同年调入《湖南日报》文艺部。
4、戴鹏志
荷塘镇古楼华湘村人,l972年9月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本科)。1982年9月,原国防科工委某部队工作,历任技师,助理程师、工程师、分队长、中队长、技术室主任等职务。
5、肖自江
男,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人。硕士学位,娄底市人大常委委员、省工商联执委、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⑶ 九芝堂的起源
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劳澄的老者来到古城长沙,在坡子街开了一家小药铺,并许下承诺:立下心愿,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普救天下生灵。劳氏后代继承了祖业,苦心经营,并梦中梦见庭中桂树生出九颗灵芝得到启示,给药铺起名为"劳九芝堂"。劳氏族人为了这一美好的心愿,一代代精心劳作,终于使家业有了发展。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民生凋敞。劳九芝堂经过 2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从产品质量到店务经营以及资金来源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可是囿于封建的生产关系的束缚,长期举步不前,一直是一个既不吸收外股,也不另设分店的保守的封建企业。特别是劳氏股东之间常发生内讧,致使业务逐渐衰落 ,到民国7年(1918年)已频临倒闭的边缘。后由族众推举劳昆僧出任经理,他自垫银洋 300元 ,充实流动资金,竭立整顿店务,才使药铺重现生机,出现了一个中兴局面,到1930年,年营业额达到18万银元,抗了一个中兴局面,到1930年,年营业额达到18万银元,抗日战争前夕劳九芝堂累计资金达40万银元(包括不动产),但到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店房被烧毁,资金损失在半数以上。1944年日军侵陷长沙,药铺迁址兰田镇(今涟源县)作小规模经营,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方回到长沙复业,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时,店铺已陷于一蹶不振之境地。
全国解放的春风给劳九芝堂带来了复苏与振兴,1953年成立了私营性质的"新中制药厂"。1956年公私合营中以劳九芝堂药铺为主,合并多家药店,成立了"九芝堂加工厂",并设计启用了"芝"字牌商标,从此,昔日那个芨芨以求于封建生产关系之下的劳九芝堂药铺,告别了漫长的风雨飘摇的历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67年更名为长沙市中药一厂。199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恢复了老字号厂名为长沙九芝堂制药厂。
1994年实行公司制改组,组建长沙九芝堂药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轨。1995年兼并了国有中型商业企业长沙市药材公司,有效地实现了工商结合,优势互补的目标。1996年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实施集团发展战略,与长沙神箭制药总厂实现强强联合,正式组建了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10月,与国投兴业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这样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拥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参股企业,成为湖南医药行业的龙头。1999年5月,集团公司与国投药业投资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国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湘远经济贸易公司(现已变更为海南湘远工贸有限公司)、湖南省医药公司、湖南长沙友谊(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变更为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发行社会公众股4000万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10月公司实施每10股转增3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为16720.6万股,其中社会公众股5200万股。2003年8月公司增发5100万新股,目前公司总股本变为21820.8218万股,其中社会公众股10300.2218万股。
胸怀九州的气概,期盼芝兰的美好,与国家发展同步,和时代潮流一致,这是九芝堂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九芝堂三百年来一如既往的承诺。今天,历史把九芝堂带到了新百年,既带来了机遇,又迎来了挑战。经过风吹雨打的九芝堂人,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豪气,以"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信心,以勇者的姿态,外抓机遇,内促改革,继续强者脚下延伸的路。"资本多元化、技术创新化、管理科学化、产业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九芝堂将继续以中成药为主,努力向生物制药、西药等领域拓宽,秉承"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企业理念,发扬三百多年的优良制药传统,同时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力争2005年跻身中国医药业1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把一个崭新的九芝堂融入公众心中!
⑷ 湖南涟源
基本概况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邮编:417100。代码:431382。区号:0738。拼音:Lianyuan Shi。 [编辑本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涟源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线和国道207线交汇处,正在修建的二广高速和娄新高速在涟源东交汇,涟源将成为湖南的交通枢纽,还有正在改扩建二级标准的国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规划中的沪昆高铁涟源段将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气和才气,涟源矿产资源煤镁石膏等和旅游资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眉江省级地质公园,杨市古镇等。这一切将为涟源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涟源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农业通过大力优化结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构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特许加盟、货运仓储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已成为涟源商业的主流。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三次产业三驾马车齐驰并进,将涟源经济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三甲乡、龙塘乡、古塘乡、渡头塘乡。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涟源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涟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省十五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湄江风景区以其神奇的地质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组合的自然风光成为三湘一秀,目前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南部的龙山森林公园既是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又是一座天然氧吧,山顶昂然独立着一座明代建筑“药王殿”吸引着许许多多海内外游人前来祈福求药。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红水岭等风景名胜。北部湄江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编辑本段]涟源名人涟源,各行人才辈出,各业英雄聚集,各职精英众多!
从王鲁湘,颜长珂到梁稳根,从颜家龙到蒋牧良,
从余彭年到李普,从李忠熙到谭谈,
从张信威到李聚奎,从刘克详到曾益新,
从李燮和到刘海藩,从梁一鸣到萧育轩.
一、军界
李聚奎,上将,军事家,革命家,开国上将,中顾委委员
毛炳文,中将,国民党军长
陈浴新,中将,国民革命军中将,省人民政府委员,
罗 云,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谢玉久,少将,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绍庄,少将,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涟源市安平镇人
毛国斌,少将,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求腾,少将,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
梁祗六,少将,抗日战争,中国军第15师师长
曾震五,国民党第八补给区司令
李 浑,湘西剿匪第一纵队副司令员
彭汉祥,广西贵港军分区政委
梁巨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毕业于湖南大学
二、政界
刘海藩,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正部级),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李 普,新华社副社长,曾任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公泰,湖南省政法委书记
梁一鸣,内蒙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吴奇修,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原湖南团省委书记,冷水江市市长,高级经济师
傅国良,湖南省体育局局长
谭显栋,原娄底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春阳,娄底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炼红,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邓鸿章,原零陵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吴伯勋,湖南省邵阳市委常委,市军分区政委
周若鹏,现任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高超群,娄底市人大副主任
王多全,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阳花萼,原娄底地区行署副专员
王信卿,娄底市委巡视员
周世辉,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胡卫平,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吴建平,湖南省新化县委书记
谢克球,广东省中山市经贸局局长
毛建华,娄底市政协副主席
梁克和,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周兴和,娄底市领导
张怡中,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李周书,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
廖美南,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珠海市政协常委
三、科学界
张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梁正汉,主任医师,现任湖南省结核病学会副主委
朱 菱, 电机设计专家
刘静安,教授级高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梁甸农,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梁从新,博士,美国资深药物研究科学家
谭显裕,研究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精密仪器厂高级工程师,
蒋继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原副院长
李鼎权,教授级高级工程,历任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梅文华,空气级专家,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军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
李忠熙,电脑专家,美籍华人,100名华人科学家之一,加州大学终身教授。
梁希杰,地理学家
毛建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沙矿山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四、教育界
王鲁湘,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中文台《纵横中国》的总策划
王笃初,教授,主任医师。湘雅医院输血科第二任科主任.
彭补拙,教授,南京大学博导
陈初生,教授,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谭载喜,教授,留英硕士、博士,硕导、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生导师。
吴次铨,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关工委主任
刘新祥,教授,湖南中医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罗尔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被誉为“东方凡高”的油画家、国画家
邓乐群,教授,江苏南通大学历史系
李冬林,教授,女,湘潭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刘楚魁,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和副厅级督导员,湖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
颜日初,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
石冰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邱均平,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克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导
颜家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杨竹林,教授,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生导师
易克初,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戴培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萧铁肩,教授,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颜达予,教授,中科大研究生院
曾肯成,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谢求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
郭建勋,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
周雄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五、商界
余彭年,中国第一慈善家, 深圳彭年集团董事长
梁稳根,湖南首富,三一集团董事长,
肖自江,湖南五江轻化集团董事长,"全国创业之星"
刘晓剑,长沙圣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汝安,湖南三星投资集团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广东湖南商会副会长
谭柱中,贵州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电解金属锰厂长(经理)联谊会会长
毛友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
毛炳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俭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石海澄,涟源市田心卫生院院长,主任医师,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贺迪辉,珠海国丽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新华,广东经促会会长,七星街镇人
肖 军,省科协科技园董事长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业集团总经理
姚德超,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原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六、历史名人
李燮和,中国同盟会会员,光复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元勋
李续宾,湘军主将
谭醉秋,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解放后毛泽东特约谭老北上
罗宗翰,革命先烈
刘若文,革命先烈
谢振定,清代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不畏权势、敢斗和珅的“烧车御史”
七、其它
谭 谈,中国作协副主席,前湖南省文联主席
梁山鸣,湖南涟源人,现为涟钢书法家协会主席,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易元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工笔画家协会艺术顾问,《天涯无处不奇观》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沙龙展并获特等奖殊荣,获此殊荣中国第二人
颜家龙,书法家,画家
梁新春,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湖南日报》原社长、总编辑,
李野光,原名李光鉴,著名翻译家和作家
李梅彬,英文中国体育杂志社原副总编、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梁世德,台湾著名书画家,涟源市三甲乡人
颜长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研究员
萧育轩,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毛用和,著名画家
吴凤之,吴凤缘,吴凤翔兄妹,著名书画家
罗和秋,组织人事专家
梁绍辉,历史学家
蒋牧良,原名希仲,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陈野平,舍己救人的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大学生
梁纶才,涟源人,著名翻译家,社会学家
萧有恺,著名画家
廖遇平,放疗专家
廖志理,著名作家
吴干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湘中名捕 [编辑本段]相关链接中国·涟源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ianyuan.gov.cn
⑸ 湖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了几位将军
有贺龙、左权、罗荣桓、彭德怀、陈赓、粟裕、萧劲光、黄克诚、宋希濂等。
1、贺龙
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2、罗荣桓
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
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3、方先觉
方先觉是李玉堂的部下,曾就读黄埔三期,因暴打贪污的军需官被黄埔军校开除,与“特工之王”戴笠一样,也没拿到黄埔军校毕业证,但两位都功劳巨大。
由于为人正直,方先觉得到卫立煌和陈继承两位将领的提拔,加之自己作战勇敢,一路擢升,1939年升任预10师师长。该师于1940年5月编入第10军,“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方先觉率领该师守卫长沙城南主阵地,死死的挡住日军,战后因攻升任第10军军长。
方先觉勤于学习,执行命令坚决,善于带兵、练兵,在他的部队中没有打、骂士兵的现象,也很少有克扣士兵军饷的现象,在他的训练下,第10军成为第9战区的虎狼之师。
1943年常德保卫战时,方先觉率领第10军从衡山出发,长途奔袭常德,在常德南部的德山与日军遭遇,随即发起凌厉的攻势,一度迫使日军大幅后退,日军连忙调集重兵阻挡第10军。由于不明情况的薛岳越级指挥,最终导致第10军伤亡惨重,解围失败。
战后第10军撤往衡山整训。刚刚半年,日军就发动了“一号作战”,方先觉奉命率第10军守卫衡阳,以不到两万人的残破之军,抗击日军达47天之久,并消灭了大量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坚持最久的城市守卫战。
4、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5、薛岳
薛岳是广东乐昌人,绰号“老虎仔”。曾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机枪营营长,陈炯明叛变时,与另一个营长叶挺一起掩护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突围。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率部多次重创日军,尤其是武汉会战时,在万家岭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因功劳巨大,于1939年初,出任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薛岳到任后,根据中、日军队差距,提出了有名的“天炉战法”。即日军进攻时,正面部队步步抵抗,然后撤向侧后方,诱使日军前进,拉长日军战线,削弱日军战斗力。待时机成熟后,正面和侧面部队一齐反攻,各种火力从四面八方射向中间日军,将日军置于一个天然熔炉之中。
利用“天炉战法”,薛岳先后取得了“上高会战”、“第一、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消灭了大量日军,稳定了西南大后方。
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薛岳努力发展生产,鼓励开荒种地,湖南得到了很好的休养生息,农业、教育、卫生大力发展,农作物除了自给外,还大量供应西南大后方。尤其是培养的几百名妇幼保健人员,到建国后还是湖南妇幼保健工作的中坚。
“天炉战法”要求坚守“炉底”部队的战斗力要特别强,能经受得住日军的猛烈攻击。“上高会战”时坚守“炉底”的是赫赫有名的第74军,“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坚守“炉底”的就是就是后来坚守衡阳47天之久的第10军。
⑹ 抗战时期安化县城是哪里
湖南益阳市安化县
安化县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
⑺ 抗战时钱钟书去哪儿了
1、1938年抗日来战争爆发后,钱钟源书与夫人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在湘西两年。此期间完成了《谈艺录》最初部分,完成了《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直到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完成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2、1945年抗战结束后,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
3、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他编撰创作的学术著作、小说、散文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
⑻ 涟源市抗日战争时期没有遭到战火吗
涟源,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位于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内,南下粤桂,是湖容南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
时光回到80年前的1938年。是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
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长沙"文夕"大火后,一些重点学校纷纷向抗战后方转移。涟源便成了接纳这些学校的不二之地。
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又纷纷迁回原地。但在这些学校的旧址上,涟源本地的学校又蓬勃发展起来了。如果从办学之初的1938年开始计算,那他们已经走过了80年风风雨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涟源学子。
此外,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负责)在蓝田建立“蓝田抗日宣传基站”。三青团长沙区团部也搬到蓝田。还有许多市民和商人搬来蓝田栖身。
在此期间,涟源蓝田的纺织、面粉加工、发电、印刷、皮革等工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抗日前线急需的棉布、棉纱、棉花加工业尤为兴盛,整个蓝田,“机抒之声终日不绝于耳”。蓝田一时成为人民关注的湖南抗日后方名镇。
⑼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完全胜利的大会战是哪次会战请说出时间、地点和双方兵力。
是“湘西会战”,日本叫作“芷江作战”,共产党称“雪峰山战役”。1945年春发生在湖南省以雪峰山为中心的广大湘中和湘西地区,中国军队总司令是何应钦,前线总指挥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国民党军队共计19个师,有20万兵力。日本军队的总司令为冈村宁次,日本军队总兵力12万,日军从广西北部、湖南南部、湖南中东部地区,分成北、中、南三路进犯资水流域和沅水流域的雪峰山脉,主要是想攻战芷江机场,以做最后垂死挣扎,其目的只有一个:抢占芷江机场,直接威胁重庆,并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中国立刻从湖北西部,贵州,四川,广西,云南各省调用兵力,还从绚甸战场抽调部分中国远征军,空降于湖南芷江机场,还有芷江机场美国盟军空军飞虎队参战,这是中美合作协同作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典范。会战共持续了近4个月,于1945年6月底前结束。湘西会战日军共死伤8万,中国军队死伤6万,其主战场分布在现在的湖南省安化、新化、冷水江、涟源、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武冈、溆浦和洪江等县市。“湘西会战”是中国正面战场中最后一次大会战,也是中国军队唯一取得的全面大胜利,它彻底地粉碎和消灭了日军主力,致使日军全面放弃广西全境回缩到湖南省衡阳、长沙、岳阳等城市,退守京汉线以东一带,从此日军再无反攻能力,两个月之后,日本天皇被迫宣告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湖南芷江分别向中、美、苏、英四国递交投降国书,正式向盟军请降。“湘西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的彻底失败。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