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发生的故事200字

抗日战争发生的故事200字

发布时间:2021-03-02 01:54:54

『壹』 求一个抗日战争的故事 200字左右

河北省涞源来县,位于河北西部源,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贰』 抗日战争的故事100字--200字

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个不错.

『叁』 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200

你去找一个历史事件,说明你的看法就行。

『肆』 抗战英雄故事 100,200字

1、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

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头部又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时年45岁。

(4)抗日战争发生的故事200字扩展阅读:

抗战精神的内涵特征:

1、形式上的多样性。从其构成上抗战精神是由多种具体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精神品质所构成,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奋斗精神、民族坚韧精神等。

2、内涵上的深刻性。抗战精神内涵上的深刻性,一方面,是由于抗战精神所依托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底蕴的深厚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抗战精神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现实的深化,是中华民族付出沉重代价后换来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抗战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所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

3、面貌上的新颖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时代体现,同时也是抗战时期的历史产物。

4、本质上的民族性。抗战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各族同胞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抗战中的集中体现。

『伍』 抗日故事(100-200字)

最佳答案
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
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王×有过联系,同时,了解到麻峪桥梁小学的刘静轩老师是八区人,并与他取得了联系。针对鬼子搞的“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有意奴役中国人民思想的侵略宣传,游击队展开反日宣传,编印揭露敌人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请刘老师帮助刻印,那个时候,刘老师都等夜深人静,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刻印测验试卷为掩护,刻印宣传品。这些宣传品再由游击队员秘密取走,分发到老百姓手中。
当时,敌寇在麻峪修碉堡,小小游击队 还教大家巧妙地跟鬼子斗争,“出工不出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干活时,村民们都在磨洋工,游击队的宣传作用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抗战小故事。

游击队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
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击队员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
步枪打飞机

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一块狗肉的故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我们部队所在太岳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收成只有30%,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有一段时间部队几乎是以野菜充饥。战士们风趣地说:“捡野菜是我们的军事课,缝袜子是我们的政治课。”

这年秋季的一天,我们2连的一个排受命去转移伤病员。我当时是2连的指导员。

连吕司务长考虑到连队即将进入反“扫荡”斗争,就想办法从老乡家买回一条狗,给大家改善伙食。炊事班王喜则老班长一夜没合眼,一直坐在炉灶旁炖狗肉。天快亮时,轮到我查哨,路过伙房门口,我拿起筷子夹了红枣大的一块肉吃了,并说真好吃。老班长没吭声,但狠狠瞪了我两眼。

部队起床后,老班长把4班长张青春同志叫去说:“指导员查哨时进炊事班吃了一块肉,你是他的小组长(我在2排过党组织生活),你去问他,一晚上有七八个人查哨,大家都像他一样,每人吃一块肉能行吗?”出操后张青春同志叫住我,我就主动说:“我犯了个错误,请你批评吧。”他说:“你知道错了就好,不能认为吃一块肉是小事,就马马虎虎。”我说:“好吧,我向大家作检讨。”

开饭时,连队集合起来后,我主动在全连同志面前做了自我批评。开饭了,4班长张青春给连部送来两块肉,并说“这不是统一分的,是我们班送给指导员的。”接着机枪班、5班、6班等也都送来了。不大一会儿,足足凑了小半盆狗肉。我没有吃,连部的其他同志也不好意思吃。

当天下午4点钟,我带2排的同志赶到伤员驻地,把狗肉给3个重伤员和两个女同志吃,他们还相互推让着。吃完饭后,我们连夜出发,把伤病员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陆』 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200zi)

步枪打飞机

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柒』 抗战英雄故事、200字

1 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 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刘胡兰的故事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生平

■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的妇女干事。躺在铡 刀上时,尚未满15周岁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捌』 抗日战争的小故事,大约200字左右,要快哦!

您自己挑一个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

『玖』 抗日英雄的故事200字左右,急!!!谢谢合作

1、战斗英雄杨小根

在河北赵县王西章村,老人们还记得1944年8月发生的那场惨烈的反“扫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名闻冀中的“缴枪英雄”杨小根,血洒这片热土。

杨小根,原名杨名哲,1922年出生于河北博野,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随部队穿过平汉铁路到达太行山后,杨小根在晋察冀军区警备旅2团3营9连9班当战士。他作战勇敢,1941年底升任9班班长,1941年、194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模范战士,《子弟兵报》专门刊登杨小根的事迹。

1942年底调任冀中6分区44区队1大队2小队6班班长。1944年担任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44区队2小队副队长。他先后参加了赵县城西傅家庄战斗和河渠战斗。

在战斗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5年间,亲手俘虏伪军6名,缴获步枪6支,机枪3挺和大量战利品,成为6分区战士们学习的榜样。

1944年8月初,杨小根受冀中军区通令表彰,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8月9日,日伪军到赵县大西章村(现名“王西章村”)“扫荡”。杨小根带领区小队参加反击“扫荡”的战斗,在追赶溃逃日军时中弹牺牲,年仅22岁。

2、吕公良:铁骨柔情、视死如归的硬汉将军

吕公良,原名吕周,1903年2月20日出生,浙江开化人。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尤其喜欢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好学的他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时常帮左邻右舍写对联。在开化县华埠镇的“七七亭”上,至今还留有吕公良题的对联。

1923年,吕公良在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

1926年,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后,决定投笔从戎。父亲吕云章劝他为家业和妻儿着想,不要去部队。但他矢志不移,最后只身跑到广东,寻找岳父的朋友、在黄埔军校工作的张育夫。

在张育夫的鼓励下,吕公良集中精力备考,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其题词“天下为公”而正式改名为吕公良。

1928年毕业后,吕公良分配在国民党军第89师任见习排长、连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吕公良以其出色的作战指挥能力得到快速升任:1937年10月升任第89师参谋长,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并升任第85军参谋长;

1941年春升任第31集团军高级参谋,后任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周家口警备司令等职。1943年冬吕公良任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1944年兼任河南许昌警备司令。

1944年春,日军集结大部队大举进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汉铁路,攻取洛阳和豫西广大地区。4月29日,日军全面包围许昌城。

3000名中国将士对8万日军,装备上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新编29师打得堪称英勇顽强,寸土不让,给日军以重创。

当时吕公良身着整齐的黄呢将军服,在部队中十分显眼,部下苦劝他更换便衣,但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因敌我力量悬殊,5月1日,日军攻占许昌城,吕公良壮烈牺牲。1986年,吕公良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3、坚贞不屈的女区长王光:为掩护群众转移英勇牺牲

王光,1920年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便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先后就读于运城女师附小和运城中学,接受进步思想。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经常出现在抗日游行队伍的前列。

养母担心她的安全,劝她待在家里。她耐心地解释说:“我做的是大事、是好事,不会出事的。”后来,她在离家几十里外的罗村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团。

在革命工作中,王光经过锻炼和学习,并受战友马保珍、浦安修等革命青年的影响,抗日信念更加坚定,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开始她负责罗村、翟村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鼓励她们勇敢地冲破旧的封建家庭观念的束缚、参加抗日,使这一带的妇女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王光也被妇女们亲切地称为“革命的大姐姐”。

由于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今山西安泽县)担任一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面对更加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她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组织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支援八路军在前线作战。

1943年10月,日军对岳南根据地进行残酷的“钳型合围”“铁滚扫荡”,扬言要变根据地为“无人区”。

在一次敌人的“大扫荡”中,身为冀氏县一区反“扫荡”总指挥的王光,为了掩护群众转移,途中被敌人抓获,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3岁。

4、鲁宝琪:抗日先锋身陷“虎穴”壮烈死

鲁宝琪,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城关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学生时代的鲁宝琪,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责任感。

17岁时鲁宝琪考入山东省立高中。1931年3月,鲁宝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7月,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鲁宝琪、王心一等人到胶东海阳、牟平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同年8月,王心一、鲁宝琪等根据山东省委的指示,建立了牟平、海阳两县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牟海县委,王心一任书记、鲁宝琪任宣传委员。

鲁宝琪当时的公开身份是瑞泉中学教员。在瑞泉中学期间,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各村指导党的工作,检查督促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

各村党的负责人也常常到学校向他汇报工作,接受指示。通过他卓有成效的工作,附近的党组织发展迅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鲁宝琪按省委指示,组建中共泰安县临时县委并任书记。参与组织“泰安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泰安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泰安县抗日救亡剧团”及“泰安人民抗敌自卫团”,并任自卫团政治部主任。

日军侵占泰安城后,鲁宝琪带领60余人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武装组成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他任一中队指导员。

起义初始,部队吃住条件极差,人员思想不稳定,鲁宝琪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努力做好中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起义部队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8年2月,山东省委派鲁宝琪回泰安组建泰安独立营。鲁宝琪回泰安后,发展武装近百人,于5月中旬建立了四支队泰安独立营,洒海秋任营长、鲁宝琪任教导员。

1939年鲁宝琪调山东纵队政治部任科长。1942年他被派到泰山一带敌占区,任八路军鲁中军区敌工部部长,负责搜集日、伪军情报和交通工作。鲁宝琪整顿了泰安地下情报交通站,搜集了大量情报,完成了对过路干部的接应护送等任务。

鲁宝琪具有很强的自我牺牲精神。他的脚有病,走路困难,组织上给他配了一匹马,可是他的工作性质不允许骑马去完成,要求隐蔽迅速地去完成,因此,在执行任务时,他比起别人就更加困难。

他常诙谐地说:“我是无产阶级的身子,资产阶级的脚,能吃苦不能跑路。”调侃过后他仍是不歇脚地工作。

1943年10月,鲁宝琪带通信员到泰安城东布置工作,由于奸细告密,伪军数百人于半夜包围了鲁宝琪的住处。拂晓时,敌人开始射击,密集的枪声惊醒了鲁宝琪等人,鲁宝琪猛然察觉到已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他不甘束手就擒,向敌人猛烈还击。但因寡不敌众,他的腹部、大腿和手臂多处中弹。在危急时刻,他想到的首先是党的机密,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一点党的秘密,他忍着剧痛,把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嚼碎吞到肚子里,便昏迷过去,不幸被俘。

被俘后,鲁中军区积极组织营救。鲁宝琪在狱中坚贞不屈,为严守党的秘密拒绝饮食和治疗,坚持斗争,因伤情急剧恶化,于10月20日牺牲。

5、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太行女杰黄君珏

黄君珏,原名黄维祐,1912年生,湖南湘潭人。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长沙从事妇女工作。

马日事变后,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她离开长沙,只身来到上海,转入上海中学学习,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后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委员,曾组织领导复旦学生到南京请愿和营救被捕学生的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黄君珏参加了远东情报局的工作。远东情报局是第三国际派驻上海的秘密情报工作机构,主要搜集国民党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情报。黄君珏机智勇敢,胆大心细,工作很有成效,受到情报局领导人的信任和器重。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该组织受到破坏。黄君珏机警地掩护另外两名同志脱险后,自己却不幸被捕,被判7年徒刑。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将黄君珏保释出狱。在党组织安排下,黄君珏回长沙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领导筹办了一所难民妇女工厂。这一工厂成了流亡妇女的避难所,也为抗日救亡做出了贡献。

1939年,黄君珏被派到太行根据地工作,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新华日报》社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等职。

1942年华北新华书店成立,兼任审计室主任,为华北新华书店起草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为了便于工作,她将出生才三天的独生子送到老乡家寄养,从此孩子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发动残酷的“五月大扫荡”。3万多敌人实行所谓“铁壁合围”战术,用数十架飞机配合,作梳篦式的扫荡,妄图消灭太行山根据地。黄君珏和华北新华书店的同志在转移途中与敌遭遇,经过战斗后化整为零,分散隐蔽。

在危急时刻,黄君珏对大家说:“我们决不当俘虏。我有一支枪,三发子弹,起码打死两个鬼子。”6月2日,又有几个同志被日军发现,全部不幸牺牲。

黄君珏和两个女同志隐蔽在辽县庄子岭的一个山洞里,被日军包围。狡猾的敌人不敢进洞搜索,却在洞口架柴放火,浓烟顿时弥漫了整个山洞。

危急关头,黄君珏毅然冲出洞口,举枪打死两个敌人,然后飞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这一天正是她30岁的生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英雄烈士事迹

『拾』 近代或者抗战时期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谢谢

你好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
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发生的故事2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