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志编写

抗日战争志编写

发布时间:2021-03-01 21:57:21

A. 抗日战争文章

1、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2、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了7万余人的兵力和飞机、大炮,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秋季大扫荡。其中,3500余人分多路向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扑来。

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2营第7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7连6班的5名战士,担负了阻击迟滞其中一路有500多日军的追击任务。

富有战斗经验的6班,利用山区的有利地形,采取节节阻击的战术,没有损失一人、一枪,就出色地按时、按地点完成了掩护任务。

完成任务后,正当大家准备循着大部队的转移路线归建时,刚刚走过岔路口的班长马宝玉,站在岔路口旁犹豫了。副班长葛振林看出了班长的心思,主动说:“班长,你就下决心吧”。

看到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副班长也支持自己的想法,马宝玉就果断地说:“同志们,转移队伍中,绝大多数是根据地的人民群众,男女老少,肯定走不快,如果让鬼子跟着咱们追下去,人民群众就危险了”。

3名战士对当地的地形都很熟悉,他们心中也都十分清楚,这个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山区的纵深。走这条路,会让尾随而来的鬼子威胁到转移中的根据地军民安全。

而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这是一个三面绝壁、一面陡坡的孤峰、绝地。面对选择,他们毅然决然地向班长表态:“班长,你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就这样,在共产党员马宝玉和葛振林的带领下,6班的5个人,毫不犹豫地掉过头来,向着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攀去。

为了吸引敌人,5个人还边撤边打,给鬼子造成前面不远就是我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于是,500多名日本鬼子,在一名大佐的率领下,紧追不舍地一步步爬上了陡峭的狼牙山。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毙伤90多名日本鬼子后,6班5个人打光了子弹。这时,他们已经退到了棋盘坨。

他们就利用险要的地势,用石头抗击日本鬼子的进攻。最后,连山顶的石头也全扔光了。

5个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共产党员马宝玉、葛振林,壮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当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日本鬼子的面,砸碎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毅然跳下了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悬崖的树上身负重伤,被老百姓救出,侥幸生存。

3、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4、小英雄张嘎

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

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墩翻译的“真家伙”。

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

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家乡也解放了!

5、小海娃放羊

一天,海娃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啊这天鬼子的大部队进山去抢粮食了,炮楼里只剩下了“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正是我们八路军端掉鬼子炮楼的绝佳时机。

海娃爸爸就把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画好装到一封鸡毛信里,叫海娃马上送给二王庄的张连长,通知他们来打炮楼。

海娃二话没说,就勇敢的接受了任务,赶着羊群就上了路。

没想到,一出山沟,就碰上了鬼子!“这可怎么办?要是鬼子搜身,鸡毛信不就暴露了吗?不行,我得想想办法”。

说时迟那时快,看着羊群,海娃灵机一动,诶,就把鸡毛信藏在了“老头羊”肥肥的尾巴下面。两个小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

就把海娃和羊群带到了一个打谷场,杀了羊吃肉,幸好,“老头羊”没有被杀到。

鬼子吃饱了,就把海娃夹在中间睡大觉。海娃心中装着任务,哪睡得着啊!到了深夜,他看鬼子睡得像死猪一样,就悄悄的从鬼子窝里溜了出来,取出鸡毛信,撒开双腿、就像兔子一样直奔二王庄。

要到二王庄的时候,鬼子才追了上来。望着这群愚蠢的小鬼子,海娃计上心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正在山路上迷迷糊糊呢。这时,海娃的手中了一枪。

跑在前面的海娃突然高声喊起来:“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霎时间,四面里的八路军瞄准鬼子的脑袋,乒乒乓乓的就开了火,打得鬼子是希里哇啦的就丧了命啊!

张连长根据海娃送的鸡毛信又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 “猫眼”司令还在睡大觉呢就被八路军给活捉了。

B. 编写抗日战争故事 600字

抗日英雄杨靖宇事迹读后感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C. 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有哪些写一个少的

1、“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2、刘胡兰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

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国民党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

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3、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

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4、张自忠以身护卫士

1940 年5 月 6 日,张自忠部队与敌军作战已经十分艰难了,军事要点不断被攻克。张自忠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渡河督战。因危险重重这个决定受到众人的劝阻。

张自忠决心已定,要亲自督战杀一杀敌军士气。这次出征张自忠一反朴素简便的常态,穿上了黄呢军官服,戴上领章,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度,奔赴河东战场。

在作战途中,由于无线电技术落后,张的总部发出的无线电密码被日军破译,导致其行动完全被日军掌握,日军从多个方向合力夹击张自忠。

在混战中,张自忠的部下几乎伤亡殆尽。张自忠自始至终都不肯撤退半步,卫士马孝堂等人也守护其左右。两军交战中,一名日军端着刺刀刺向卫士马孝堂。

张自忠怒目圆睁,抓住敌人的刺刀,以自己的身体掩护马孝堂。这时,一颗子弹射向张自忠并穿过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右额。一代抗日名将尽忠报国,轰然倒下。

5、少年王二小

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D.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编制和建制

八路军编制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1938年2月28日,***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1940年5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1942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1943年9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 八路军后勤部: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1940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1945年8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军政委员会:中国***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1947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
华北军分会:中国***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央1937年8月29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1941年4月16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八路军: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7月15日,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8月***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9月11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同志主持。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在8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次,毙伤、俘虏日伪125万人,创造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7年6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一五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七十四师合编而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参谋长周昆。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师直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邓华、政治处主任罗元发;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000人。改编即日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工兵、辎重营留守陕甘宁。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10月,聂荣臻改任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同月,聂荣臻率独立团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台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三四三旅南下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1943年,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3800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部队调东北,另一部分编入新组建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一二○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刘型;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七一八团留守陕甘宁。9月,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开辟绥西、绥南和绥中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2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8.5万人。解放战争初期,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
一二九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下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3000人。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抗战时期,该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解放战争初期,该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三四三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政委萧华(兼)、参谋长陈士榘、孙毅,下辖685团团长杨得志、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梁兴初、三营营长张国华。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治处主任符竹庭。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彭明治率685团抵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该旅于1940年改称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后并入冀鲁豫军区。
三四四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687团团长韦杰,688团团长韩先楚。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杨得志、崔田民率该旅旅直一部与当地武装合并为冀鲁豫支队,并成立六八九团、独立团、挺进纵队等,1938年2月曾归一二九师指挥,1940年2月隶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者按入新四军第三师。
三五八旅:一二○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未到职1945年在东北被老毛子老大哥枪杀)、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哲,下辖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赖星云,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治处主任刘道生。改编后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月由宋时轮组建宋支队,后与邓华支队会合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忻县独立团编为714团列入该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带部分部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彭绍辉接任旅长,罗贵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将独二旅也改称三五八旅,张宗逊为旅长,张平化政委(称张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编为独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独二旅均编入晋绥野战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五九旅:一二○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总部特务团一营改编而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下辖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参谋长欧阳家祥,七一八团团长文年生、黄新廷、参谋长帅荣。除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3 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改编为七一九团列入该旅序列,1939年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1944年10月,***中央决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支队(也叫南下支队)分别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员、政委,南下湘粤边,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并开辟根据地,后该支队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留驻陕甘宁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长苏进率领作为南下第二梯队。
三八五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唐天际,下辖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七七○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旅部与七七○团留守陕甘宁边区,之后将警备第三、七团编入该旅序列,并划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指挥。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又归联防军司令部领导,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边(军)区。该旅第七六九团跟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据地成立,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辖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该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该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
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许世友,政委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团长徐深吉、政委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0年5月该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为机动兵团,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该旅分别编入太岳第十九军分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
山东纵队:由山东地区的各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1937年7月11日至1938年5月,***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了1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10几个抗日阵地,至1938年夏天,起义部队达4万余人,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统一指挥,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总指挥,罗舜初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至第八支队和挺进、南进支队,总兵力5万余人。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由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5个军分区八路军第一纵队:1939年7月初,徐向前、朱瑞奉中央之命率一部分干部由冀南抵鲁南沂水,与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8月1日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黄河以北山东、苏北的八路军部队,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组成,第一纵队归山东军政委员会直接指挥。10月,第一纵队与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合并(山东纵队番号仍保留),统一指挥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5月,第一纵队番号撤消,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
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4月,黄克诚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率第二纵队主力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和河北民军第一旅挺进冀鲁豫边区,随即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原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率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留在冀鲁豫根据地的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民军第一旅,在杨得志率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1941年7月,第二纵队再次整编,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教导第三旅、教导第七旅和冀中南进支队等。第二纵队仍由八路军总部指挥。1941年12月,第二纵队领导机关与冀鲁豫军区合并。1942年6月,第二纵队番号取消,所属部队划归冀鲁豫军区。
八路军第三纵队:1938年4月,由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7月由程子华接任),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和独立支队、回民支队,共二十一个团6万余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939年1月,一二○师主力抵达冀中,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冀中的游击战争,第三纵队有很大发展。同年8月,一二○师离开冀中后,第三纵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1943年秋,吕正操奉中央之命,率部到达晋西北地区,第三纵队建制随即取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八路军第四纵队:1938年5月,根据集总指示,一二○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回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党的纵队委员会,邓华任书记。6月,第四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配合***冀热边特委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10月,第四纵队和起义武装大部撤向平西整训,撤退中部队受到较大损失。193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武装斗争。至此,第四纵队番号取消。1939年8月,根据***中央决定,由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与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辖第四、五、六旅,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斗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央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
八路军第五纵队:1940年5月,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该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由冀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在永城以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回合。***中央指示,第二纵队归***中原局直接指挥。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辖三个支队共九个团近2万人,执行东进任务。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整体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g(B4

E. 写篇抗日战争作文

抗日战争

高一 | 400字 | 其他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暑假里我读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看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了解了许多抗战英模的事迹,知道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那个年代,虽然我们的国家很穷,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很团结,军民一心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等战术,把我们的弱势变成了优势,打的敌人晕头转向,血肉横飞,不得不缴械投降。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战场上,抗日战士不怕敌人的众炮齐轰,杀声震天,他们不顾个人生死,英勇地与敌人进行搏斗,消灭敌人无数。在后方,根据地的人民巧妙的与汉奸周旋,瓦解了他们的一次又一次阴谋,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勇敢的。

与当年的小兵张嘎相比,我们是幸运的。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学习,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好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它更加强大更富有,如果有人敢侵犯,我们一定把他打的落花流水。

F. 简单的写一写抗日英雄事迹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鸦片战争,在1842年,我国和英国在南京达成了耻辱的《南京条约》,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整个的战争之中,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西方的现代文明存在的巨大的差距,于是就有了整个战争的失利。其实这都是后人牵强的说法。由于当时(19世纪中后期)我国与国际的接触大大的滞后,虽然有很多的学者之前都提及要向西方学习,以及改如何的学习西方。例如当时的魏源、张之洞等。但是在没有触及根本的制度的基础上的改良是无力的。所以才有了之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在没有触及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革命(八国联军侵华除外),所以就不可能有根本的转变。
自从五四运动之后,由于20世纪的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之后中国的近代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代表这先进的生产力,所以就在基础上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发展方向。中国的革命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革命阶段。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泛的阶层的利益,所以才在以后的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之中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得看到,在最初的建国几十年中,我当并没有及时的与外界联系和沟通,丧失了一个与国际共同发展的机遇。但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的拓展自己的思维,审时度势的认清了时局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之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得到了及时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换。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总体说来,还是我国的生产力的水平及时的适应了先进的生产关系,才有了今天的盛世!
俺都是自己打的字,你看你能不能给俺分!呵呵……

G. 抗日战争简短资料

抗日战争资料:

1931年,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在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完全的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并且成立了伪满洲国。

此以后又相继在华北和上海等地区故意的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避免扩大冲突,采取了妥协的政策。

1937年的7月7日,日军在华北地区附近的卢沟桥挑起了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的12月7日,在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两天之后。

中国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直到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以及中国无条件投降,中日战争才正式结束。

(7)抗日战争志编写扩展阅读:

1943年5月25日,日军从渔洋关转向龙潭坪、都正湾。据一本《浴血大鄂西》的抗战历史资料显示:战到深夜,阵地被藤仓长太郎攻陷,又说:都正湾系长阳中部重镇。日军计划占领之后,建立补给中心。

日军对都正湾是志在必得。日军烧、杀、奸、掳,无恶不作,杨家拐上胡古愚的榷坊,被日军烧毁,火焰冲天,至于奸淫妇女,则不分老少,惨不忍言。

有些妇女,宁死不屈,跳河身亡的,就有三十多人。他们在都正湾转了转,就爬上魁头岩,这里躲难的是都正湾街上的市民共计400多人,多数是中老年人和妇女。

当时有十四人跳河,十三人淹死,据老中医姜胜修先生说:他是都镇湾西门口住,街上居民向道庸的夫人被日军在魁头岩下奸污,事后用旁边的竹笋子通下身。

把竹笋拉出来后,鲜血满地,当场断气。十四个妇女为了民族的贞节,跳下江水中。跳水的妇女中,有一个就是姜先生的老表,在石洋滩拉住一根柳枝逃上岸了,年仅十三岁,惨不忍堵。

H. 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征文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四)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泰国1000多名华侨司机回国参加军事运输,美国华侨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的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五)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邓小平同志说:“在这场以劣胜优的战争中,我们成功的主要秘诀是因为有一个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

I. 写一篇以纪念抗战胜利励志振兴中华为主题的600字以内的征文

纪念抗战胜利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
“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志编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