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革命时期受到压迫,抗战时联合日本人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同情
在国仇家恨面前,很明显,刘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先说邹某吧,他仗着自专己地主的身份,欺压老实属的刘某,又霸占他的妻子,刘某心中愤怒也是正常。从这一点上看邹某的人品似乎不怎么样,刘某的经历的确让人同情;可是后来他面对日本鬼子的威胁丝毫没有妥协的意味,这种不卑不亢的精神有几人能做到?国家被日本人欺负也就算了,可我们还有尊严的,拼死也要维护。
刘某想要报仇的确有理可循,可是联合日本人打土豪、分田地,这跟当初邹某欺压刘某的行径又有什么差别呢?性质还不是一样!为了一己私利,而弃国家安危于不顾,只能说他是农民死心眼么?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里,所做的选择,就会有争议。可这样一来,刘某是不值得同情的。
②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
抗战时期,受战争赢下,中国人民颠沛流离,大部分人民生活艰难,日常生活难以维持,还要时刻提防和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生存都是问题。红军也极其艰苦环境中坚决抵抗、捍卫国土,吃树皮、吃皮带等,全民皆兵,老百姓与解放军共同抗敌。
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2)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被压迫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过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数万次对敌作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③ 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财产方面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另一说6500亿美金。
2、空军方面
抗战八年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543架,击伤330架,出动轰炸、驱逐、侦察、运输等飞机计18500架次,作战达4027次。中国空军损失各种飞机(包括训练损失)2468架,6164人殉国。
3、人民群众方面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而据蒋梦麟的回忆录称有1400万壮丁被拉夫后死于饥饿疾病。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
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④ 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要详细点
1943年华北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大饥荒,特别是在敌占区尤为严重.日伪曾以天旱回、农业歉收为由,掩盖其疯答狂的掠夺政策.事实上饥荒正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整个敌占区惨遭战祸,广大田园尽成战场,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破坏殆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更以华北为其兵站基地,对华北的掠夺愈加野蛮,对占领区人民的奴役和统治愈加残酷.
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
1939年7月的海河
大水时,日军甚至在沦陷区和游击区大肆掘河放水,致使灾情进一
步扩大;冀南日伪军在德州,隆平,平乡,东光等地还用机枪扫射修1938—1947黄河花园口决口,黄水漫淹豫皖苏3省44县市,
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
1939年海河大水灾,波及冀豫鲁晋4省近900万人口,淹毙
13320余人;
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灾民3000余万,饿死约300
万人;
1942—1943年广东大饥荒,死亡约50万人(一说300万人).
补河堤的民众,仅德州一地饮弹而亡者即达50余人,
⑤ 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是什么时候
1931年-1945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
(5)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被压迫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捍卫自由独立的正义战争,是铲除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拯救人类文明的殊死较量。
在这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和对手最凶残、牺牲最惨重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民族觉醒,迸发出空前的团结抗敌巨大能量,展现出气贯长虹的抗战精神,终结了百年来列强侵华的历史。
抗日战争不但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而且是中华民族由灾难深重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局部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持续到1937年7月,不但是中国抗战的开端,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帷幕。
全国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到1945年9月3日结束,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开辟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中国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牺牲,人员伤亡达3500万以上,按照1937年的比价,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战争
⑥ 抗日战争中国那些地方没有被侵略
抗日战争中国西北5省(疆,藏,青,甘,西川)没有被侵略。
抗战期间,中国全省沦陷的省份总共有九个。分别是:台湾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抗战期间,中国部分沦陷的省份有13个。按照沦陷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绥远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另外,在抗战期间,中国先后共设有6个直辖市,其中有5个先后沦陷。直辖市也划入了部分沦陷的范畴。
(6)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被压迫扩展阅读:
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
建立了大小十九块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百团大战等战斗战役的阶段胜利,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⑦ 抗日战争对当时人民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抗日战争对当时人民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抗日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侵华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荒、人身侵略等构成了人民生活中的林林总总。
(一)战争导致农业水平大幅下降
抗战八年全国经济发生了沧桑巨变。在沦陷区,日军为加强对重庆政权的经济封锁和推行“以战养战”的方针,对农产品及其他物资实行严格的管制,对一些重要物资进行赤裸裸地掠夺和搜刮,使得全国的农业、工商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方面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窒碍。
抗战时期,日本人还先后占领我国金矿要地,把娃金川挖出来的金子制作成金砖,一周左右用军车武装押运走。
抗日战争百姓征兵导致家中缺少劳动力,农业方面粮食产量下降,间接对百姓家庭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广西的大批男子开赴前线引起了家中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从而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
(二)日伪政府下多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在农业政策方面,满洲国垄断粮站,设置交易市场。对老百姓而言,垄断粮站一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商贩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高盈利商业行为;但统制下的不自由粮食交易,粮食价格过分压低,靠粮食买卖收入弥补不了生活支出,农民甚至弃农。
在学校政策方面,从1942年下班学期开始对在一个食堂吃饭的两个系的学生分细粮与粗粮不同配给(这里的两个系指的是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
在商人政策方面,政府施行统制政策。如此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开业商店逐年减少,停业的却逐年增加,商人处境不甚乐观。
在税收方面,政府施行高税收。尤其在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后,“满洲国”政府推行国家至上的增税政策。
(三)沦陷中各个行业的运营状况和百姓生活水平
1937年北平沦为日本占领区,在积极生活中日军以北平作为”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和”兵站基地”,侵吞,霸占北平企业,疯狂地掠夺工资资源,是北平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宣告成立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连银券禁止银元流通,设立“北支开发株式会社”1940年控制了煤铁、盐、棉花等生活用品的流通。1939年北平发生粮荒,伪政府执行粮食的配给制度。
由于市民的贫困化,最为兴旺的行业为典当行业,据调查,全市有典当行业87家,全年赢利502684元,只有4家亏损,内城越繁华的地段,典当行业越多,这一现象说明北平人民依靠典当来维持生计。
物价飞涨,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出版家张元济先生1944年给友人限制提到:今年物价增长10倍,小职员、工人、苦力都挣扎在饥饿的线上,我们的生活也非常拮据。
日本对工人实行了残酷的剥削,工资难以维持生计,即使最高工资的工人,温饱也成问题。处于中等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在物价飞涨的时期也难解决一家温饱。小工一般衣不蔽体,居无定所,一旦阴雨天气,久病不愈。北平百姓为填饱肚子,常常在大半夜寒冷的冬季披着棉被去排队,等待着第2天上午买玉米面。有人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张家口,宣化换北京一些低价的小米、土豆等杂粮,春天还有人气挖野菜充饥。
日伪时期北平物资严重匮乏,物价飞涨,市民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卫生无人管理,垃圾日积月累,各街巷与住宅积存垃圾160万吨以上,城内积水横流。北平沦陷后,人口死亡率上升,1943死亡率高达21%出生率急剧下降,从1940年以后一直在10%左右,尤其1944和1955年,分别为5.5%和6.7%。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存条件恶劣,物价飞涨,工资不能维持基本生存,工作环境恶劣。通过上述的物价,工资和生命指数的数据,说明人民在日本的剥夺和欺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⑧ 抗战时期遭迫害的知识分子
(1)马寅初:
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http://ke..com/view/33641.htm
(2)王实味:
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因为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当时他已经料到了这类文章会被国民党利用,但是他说“(敌人)……倒更希望我们讳疾忌医,使黑暗更加扩大。”当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事后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败仗,于是好好整风。”1942年6月起展开了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并且不断升级扩大。康生的插手使得这件事情向一个更加恶劣的政治事件演变。后又被定为托派分子,并与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其他4人,一起被打成“五人反党集团”。1942年被开除党籍。1943年被逮捕关押。1943年4月1日被康生下令逮捕,1946年重新审查结论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王实味被转移押往兴县城郊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看守所。不久此地遭到国民党轰炸,看守所需要转移,行前请示对于王实味的处置办法,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砍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时年四十一岁。
http://ke..com/view/142397.htm
⑨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
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中国经济,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农村的地主、富农只有5%,却占有50%的土地。另外50%由贫下中农耕种,所以很多人没有地种,给地主富农打长工或是打短工,长期贫穷。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另一说6500亿美金。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
而据蒋梦麟的回忆录称有1400万壮丁被拉夫后死于饥饿疾病。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
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9)抗日战争时期人们被压迫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