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舞台剧观后感

抗日战争舞台剧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3-01 12:44:26

A. 求抗日战争电视剧观后感1500字

反思抗战 反思中国——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观后感(之一)

由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士兵突击》的成功,康洪雷同志终于熬上了电视剧一线导演的行列,因此《我的团长我的团》(下称《团长》)一剧未演先红及首播告捷也就不足为奇。但《团长》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却引起了巨大争议,有关的网络评论出现“两极分化”并吵成一片,“直到如今也没有人能清晰地表达出,这部剧情节是怎么进展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塑造和变化的”(见3月14日《京华时报》“编剧解读人物塑造《团长》中所有人都是小丑”一文)。
在笔者看来,《团长》一剧不大像是晦涩难懂的“意识流”,反而觉得十分的通俗易懂,全剧通篇就写了两个字:反思。反思抗战、反思中国,通过人性及文化这两方面对抗日战争进行全新的“反思”,通过抗日战争这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深切的“思考”。《团长》一剧并非单纯为了表现滇缅抗战那一段有待正视及褒扬的史实,而是要借此进一步反思和剖析中国在抗战中屡战屡败的深层原因,亦即隐藏在军队和装备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及社会因素。许多观众和论者反映《团长》过于杂乱、拖沓,过于夸张、做作,让人难以投入剧情。笔者尝试在此提供一把解读《团长》剧情的“钥匙”:将“禅达”看成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禅达”这个地名干脆就是“China”的一个转音),将虞啸卿、唐基一干人视为主流阶层(剧中称为‘精锐’)的代表,将龙文章、孟烦了一干人视为非主流或民间阶层(剧中称为‘炮灰’)的代表;这两路人马围绕着如何抗战而展开的对立与合作就是本剧的主线,而炮灰团兄弟之间、还有禅达城里老百姓与军人之间所展开的各种互动就是本剧的副线。
当观众们掌握了这一把“钥匙”再来欣赏《团长》一剧,整个剧情的演进就会变得明晰,众多人物的言行就会变得可信,而那些困惑、质疑及争议也就不难解决了。其一,《团长》之名何解?作为一部大陆影视作品里极为罕见的反映滇缅抗战的电视剧,本来大可以起一个“气壮山河”、“浴血沙场”等诸如此类的好名字,而如今搞出了这个既平淡又绕口、乃至让人莫名其妙的怪名字,原来说的是龙文章这样一个“团长”带着那样一群毫无组织、缺乏训练的“炮灰团”,却历经艰难险阻与九死一生,终于“干成了一件实事”——打败侵略者。如此看来,这个“怪名字”也就“名正言顺”了。
其二,《团长》是否不尊重历史?北京电影学院的周传基老师当年曾在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一军服役,日前撰文直斥《团长》是“烂片”,剧中许多人物和情景与史实严重不符。作为一名远征军老战士,周老的指正应该是可信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笔者以上分析所指出的,因为《团长》一剧的主创者其实并非意图采用传统模式来描写一段滇缅抗战史实,更不是旨在拍摄一部精彩刺激的战争片,这样一部大而化之的“文化戏”自然与有关史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似乎不必过于苛责。但《团长》在史实细节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个不该发生的错误:在第一集的片头,赫然打出“1941年秋 滇西某小镇”的字样,这自然是交代本剧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接着就是一群溃兵在讨论将要编入远征军的场景。据《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一书之“远征印缅抗战大事记”所载:由于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英美两国于9日相继对日宣战(蒋介石政府直至此时才跟随人后正式对日宣战);同月23日,成立中英军事同盟并筹建中国远征军准备赴缅作战;1942年2月25日,中国远征军部队首度开进缅甸同古地区;同年5月31日,远征军分为东、西两路军分别撤往印度及国内,远征军首次赴缅作战以惨败告终。可见,在“1941年的秋天”(哪怕这个‘秋天’一直延伸至12月31日),中国军队里任何一个基层官兵均不可能知道“远征军”这个名字,更不可能讨论远征军的失败。在此,笔者希望康导今后能有机会改正这个明显的史实错误。
其三,《团长》为何如此杂乱、拖沓?因为《团长》一剧的编导和监制等主创者其实是借用战争片这个艺术形式,反映的却是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众所周知,在古往今来日益专制及官僚化的中国社会里,要办成一件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实事”,其过程是多么的艰难和漫长,期间由于各种人为的或无谓的阻碍及压力足以将任何正常人折磨得发疯或屈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与文化自身的负面因素,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力、组织散漫、效率低下等各种弊端。那一群南腔北调、东倒西歪的散兵游勇,你能要求他们跟《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或老A一样威武雄壮、精准利落吗?这一群满身毛病却又朴实可爱的“溃兵”、“人渣”实际上就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缩影——正如片末孟烦了的旁白:“这故事当中,有你、有我、还有他”。故此,《团长》一剧只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或现实状况而已。剧中有龙文章向孟烦了父亲借阅《金瓶梅》一段戏,显见编导刻意藉此提醒观众不要追求偶像剧的热闹或沉迷战争片的刺激,而应该注重这部“文化戏”严肃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其四,演员的表演是否夸张、做作?关于《团长》一剧的演员表演“过火”的指责,大多落在男一号段奕宏的身上,许多观众表示看不惯其大为夸张的、近乎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如上所述,龙文章这个角色其实就是一个来自于民间社会的草根领袖,他渴望运用自己的才智能够为国家和民众干一点实事,但在抗战的实际环境中他既缺乏应有的军备物资,甚至随时可能失去主流阶层的认同和支持。要在这种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战胜强敌,其中之悲凉和残酷、期间之难度与压力,足以使得任何人的言行举止产生“变形”乃至“变态”。在面对虞啸卿时,他的软弱谦卑既是为了保住有为之身,又是为了换取认同支持;在面对炮灰团时,他的嬉皮笑脸有时是为了维系军心,有时是为了鼓舞斗志。当然,龙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团长”,最根本的还是因其出众的军事天才和高昂的战斗意志,亦在于他时刻不忘为炮灰团灌注精神及巩固脊梁,时刻不忘为禅达城敲响警钟及枕戈待敌(谁让他家里干的就是“招魂”的活啊)。段奕宏说他“投入了所有力气去演这个角色,五年内无法超越”。老段真够有“自知之明”的,这确实是一个十分到位的评价。“龙文章”究竟是“袁朗”的升级版还是终极版,让我们鼓掌喝彩之后拭目以待。
最后,《团长》的对白是否啰嗦、冗长?在今天,兰小龙的编剧功力已经毋庸置疑,已经有人将他称为“鬼才”,但“鬼才”一名实在无法涵括兰小龙剧作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高度。通过《士兵》与《团长》两剧,显示兰小龙是大陆影视圈里既清醒又深刻的思想者,这一点在当今浮躁喧嚣的文艺圈里尤为难能可贵。与《士兵》里广为传诵的“不抛弃不放弃”相比,《团长》一剧里确实没有类似的“经典金句”,但其台词的思想性却高出了几个台阶,其对白的冲击力却增大了几倍力度。例如“孟烦了:我们想胜利!明知道死我们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输我们还在想胜利!”(第九集);“虞啸卿:可是现在上峰无战意,我只好把自己挺得像杆旗,好保持你们的斗志”(第十四集);“龙文章: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东岸有了日本人,禅达不敢再睡着,我们不敢再睡着”,“我在找我们丢掉的魂,找不回来,我们这一辈子都不得安宁”(第十八集),“孟烦了:别捧美国人的臭脚,捧也没用”(第二十七集),“龙文章:他(虞啸卿)理不直气不壮,明知故错,就怕旁边有个明白的人看着”(第三十集)。在《团长》一剧里确实有许多大段的对白,但“反思抗战、反思中国”的主题思想就隐藏在这些对白里面,这些“反思”不仅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触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即剧中炮灰团跟英军和美军接触的多场戏)。如果你能够用心去玩味和体会,自然不难品出个中三昧。而正是这些精警而又深刻的台词和对白,才使得《团长》一剧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品。
如果说《士兵》是一支催人奋发上进的军号,那么《团长》就是一剂令人难以下咽的苦药。然而,苦口才是良药。《团长》一剧虽然不是国内第一部描写滇缅抗战的电视剧(1996年民革云南省委即已牵头拍摄过一部十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可惜影响有限),但却是第一部能够引起全国关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滇缅抗战电视剧,同时更进一步成为第一部从人性视角和文化层面提出明确的“反思抗战、反思中国”主题思想的电视剧。因此,康导和兰编的《团长》可谓“一举”夺得两个“第一”,即使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其实这恰正反映出在中国‘干实事’、‘做好事’的难度之大),仍然值得高度评价。在大陆影视界,以往的抗战作品都是沿用正宗的传统模式,区别仅在于是否“好看”;即使在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探讨,除了教科书外,大多流于史实的堆砌,最多作一些史料的考据及修正,能够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全景式论述及多视角反思的学术著作可谓凤毛麟角。正因如此,《团长》肯定可以成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电视剧。笔者在此谨向康导兰编以及《团长》全体演艺工作人员致以同志的敬礼!

B. 写一篇600字的抗日战争电视剧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振动的心情早早的待到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著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连续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信任,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民族牺牲。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喊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启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现今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看待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凡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今天,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该当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自豪!

察看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任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达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C. 求抗日战争纪实片观后感100字至200字

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率队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战机24架,震惊中外,成为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率领下,突然袭击了位于山西代县以南的的日本侵华军队阳明堡机场。该团六百多名勇士冲进机场,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炸毁机场上全部24架飞机,三营长赵大力以及一百余名勇士壮烈殉国,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军军史上“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热情。

片中开始时是赵营长和晋绥军抢夺火车皮。电影刚开始我就被这个胖乎乎的东北汉子所吸引,看他举着郭记者的衣服,当陈锡联决定夜袭阳明堡机场时,他是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给我印象很深,陈团长让赵大力去摸鬼子机场所要通过的滹沱河。当他发现有小日本儿时,不断向郭记者使眼色.摆手。小日本儿发现河里有东西就往水里开了枪。赵大力沉到了水里。郭记者抱着赵大力的衣服回来了,她以为他死了,哭的很伤心。看到这儿,班级的气氛也因剧情的牵动而沉默了,我却笑出了声,不是因为我冷血,而是我预感到可爱的赵大力不会就这么死了,想象着他光着屁股或用树叶挡着回来时候的样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聪明的多了,他穿着小日本儿的衣服,还缴了三把三八大杠儿回来。我很感动的是陈团长对他说的话:”赵大力你给我听着,就是三架飞机我也不稀罕!”陈团长出去了,赵大力笑了~

陈团长坚定了决心,偷袭鬼子的机场,并立刻作出了偷袭的具体部署。袭击机场的任务由3营来完成,其他两个营的任务是破坏崞县到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阻击崞县和阳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敌。赵营长在整完队后走到陈锡联面前敬礼,到:”报告团长,赶死队集合完毕。”每个人都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3营战士们在营长赵大力的率领下,用铁剪剪开敌人的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机场。赵大力带10连向机场西北角运动,准备袭击敌人守卫部队的指挥部,11连径直向中央的机群扑去。当10连的行动被鬼子发现时,双方同时开了火。顷刻间,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

给了我极大震撼的是最后的赵大力,他在英勇杀敌的同时还不忘保护陈团长,在临死前,他硬是挺着站了起来,回过头,用嘶哑的嗓子对着团长说了最后五个字:”团长 三架了”然后微笑着走向了飞机...

班级里一片呜咽声,我极力控制的泪水在这一刻夺框而出...

D. 抗日战争时期电视剧观后感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地道战》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版期间,日权军对翼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军常常袭击老百姓,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
高老庄群众在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指导下,把家家户户的地窖连在一起,组成地道,并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会发现,并告诉老百姓下地道,让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传宝接到上级的通知,说有武工队要来,这话传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让汉奸打扮成武工队的样子,去打听地道。汉奸到了那,被高传宝一眼就认了出来,杀死在地道里。
敌人出了炮台,走进村子,没发现什么人,但是,高传宝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备,敌明我暗,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最后还活捉了鬼子小队长。
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过着八路军打来的生活,我想起高老庄人民和高传宝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E. 抗日电视剧观后感(500字左右)

电视剧《战神》观后感

昨天晚上终于看完了由陈思诚、杜淳、张旭等实力派男星联袂主演的热血抗战剧《战神》。观后,感悟颇深。
该局主要介绍的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大举进犯山西,太行山一带游击队队长龙大谷擅用兵法,有再世“鬼谷子”之称。龙大谷为凝聚最强大的抗战力量,与血战中厮杀生还的川军头领马铮抛弃宿仇,组成铁血支队——龙马支队,立下赫赫战功,其威名令日军闻风丧胆!日军驻于华北的师团长佐藤川一和情报组长佐藤光一两兄弟视龙大谷为眼中钉,不断发动惨绝人寰的梳篦行动,意图破坏我军在太行山的部署。龙大谷屡次涉险,徘徊在生死边缘,幸得医院外科大夫秦晋平的及时救治和护士林燕的悉心照顾,才得以伤愈。解放战争时期,龙马支队扩编为龙马纵队,专打恶战苦战。龙大谷联合严振藩发动起义,共同消灭了佐藤兄弟,继续奔赴新的战场。

剧中的龙大谷骁勇善战、机智过人,性格里带着痞气,带兵过程中不死板不教条,与战士打成一片情同手足,用人格魅力征服着每一个人。
看完这么电视剧后,阿友老师感觉这部电视剧不像以前看过的那样带有娱乐性,《战神》这部电视剧强调的是严肃性,剧中没有出现太娱乐化的东西。”
记得阿友老师以前上学时,历史课上了解过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等,可是课本上都是简单略过,这次看了《战神》这部电视剧后,感觉导演利用抗战中的优秀战将、卓越的军事家的一系列值得称颂的战役展现出来,让我能够很清楚的铭记的这些经典战争史诗,相信这部战争也能更加唤醒人们的爱国精神吧。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优秀的共产党员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全国人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时刻不忘国耻!

F. 1000字抗日战争影视剧的观后感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大多是10-15岁的孩子,他们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G. 抗战题材影视剧观后感500字

——《为了胜利》读后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看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名为《为了胜利》。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完整叙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片,感触颇深!
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天,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绝不能忘记国家落后分裂和对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沉痛教训。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觉醒了。从那时起开始的抗日战争,鲜明地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和民族奉献精神。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抗争,直至夺取抗战的辉煌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一定会胜利,正义一定会胜利。
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明白这段历史就行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不是这样。日本政府的种种错误行为,从历史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这一切让我们明白不仅仅我们自己要了解和明白这段历史,同时要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这段历史,都明白这段历史。让共同反对战争,反对日本的歪曲历史的行为成为全球人们共同的行为。不能让日本的错误行为蒙蔽了其它国家爱好和平的人们,不能让日本的错误声音掩盖正义的声音。
77年过去了,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压迫、奴役的命运一去不复返。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们既面临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始终要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让所有中华儿女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吧,中华民族从此是战无不胜的!

H. 抗日战争电视剧观后感630字

今天,我怀着激荡的心情早早的对待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接触。阅兵是中国向世界声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这一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触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诚心,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看着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唤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今日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看见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发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

现今,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该当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

观看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任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达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I. 抗日战争观后感500多字

硝烟弥漫的战场,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两个小八路--大兴和小武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送情报。大兴在与鬼子纷争时,左腿不幸负伤,只得留在敌占区养伤,但是他们带着伤仍坚持进行战斗,几次差点牺牲……

电影《两个小八路》的情节扣人心弦,我自始至终为影片中的小英雄捏着一把汗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却有着“爱祖国、爱人民、严守纪律”的心,在危急时刻始终能随机应变,他们的机智勇敢真令人折服。而我们呢?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却不能好好珍惜,遇到一点小事就乱了阵脚,不敢向困难挑战,只是因为心里的胆怯,哪能跟机智勇敢的大兴和小武相比呢?他们面对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毫不畏惧,反而几次三番给他们制造麻烦,使我们八路军赢得战胜敌人的机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想,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他们的精神,把他们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不断前进,为理想而奋斗!

这部电影又让我联想到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钊、郝副营长等,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革命战争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精神多宝贵呀!想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们真应该发奋图强,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增添一份力,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呢!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舞台剧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