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各有什么影响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的开始。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西安事变,和平内解决后国共容联合抗日。
平型关大捷,首胜。
南京保卫战,迁都重庆。
枣宜会战,鄂北丢失,最危险时刻。
百团大战,后方破袭。
常德会战,稳固重庆。
湘西会战,最后一次会战。
② 抗日战争哪年爆发的
1937年7月7日
日本在卢沟桥发起事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③ 抗战时期有哪几次大型的会战以及发生的时间
淞沪会战来:1937年8月13日~源11月11日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_
④ 在抗战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南京保卫战
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台儿庄大捷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4、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 ,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5、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⑤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阿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⑥ 抗日战争何时爆发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⑦ 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
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然后,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载入史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
⑧ 在抗日战争时期爆发的作品代表都有哪些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头,他们的抒情诗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抒情诗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其格调大都接近《给战斗者》。这些诗往往表达爱国主义的激情。冀汸出过《跃动的夜》等诗集,他的《旷野》、《夏日》歌唱祖国辽阔的原野、丰收的田地。诗人笔下祖国的天空、土地、阳光和水,都显得那么可亲、可爱。彭燕郊出过《春天———大地的诱惑》、《战斗的江南季节》等集子。杜谷的《泥土的梦》、《江》也是写对土地和长江的爱。《写给故乡》则表现对被敌人占领的土地的怀恋,想象它正躺在血泊里伸出伤残的手臂,呼唤儿子归去。这一类诗是借着歌唱山川来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的。“七月”诗人也努力地表现中国人民的顽强、坚韧的抗敌意志。亦门(S·M),出过诗集《无弦琴》,他的《纤夫》一诗则用逆水顶风中行舟,来比喻民族解放斗争的艰险、危难。但纤夫拉的古老破旧的船上,载着“大地的第二次的春的胚胎,酵母”。诗歌唱出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七月”诗人自然也把眼光向着解放区,他们也有一些歌颂解放区新天地的诗,而揭露国统区黑暗的诗也不少。在解放战争时期“七月”诗人写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诅咒蒋家王朝的末日,表现迎接新中国的无限欣喜与欢乐的诗就更多了。在抗战时期,亦门的《雾》就是揭露“雾重庆”的“不明不白的世界”:“暗中的嘉陵江和长江,无日无夜地低哭着,象从被剜的两眼倾溢的两行苦泪”。1947年,在《去国》一诗中,他又用沉郁的调子,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妄加罪名剥夺人民的自由。
⑨ 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人们对战局的形势有哪些看法
1937年7月抗日抄战争爆发,汪精卫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介石。此时,人们对战局的形势有三种看法:
亡国论:认为中日战争的结果将导致中国亡国;
最后胜利论:中日战争成为持久战后,最终将引发外国的武装干涉介入,中国在外国的帮助下最终战胜日本;
和平救国论:中日战争成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日本也难于忍受长期的消耗战,所以日本不能灭亡中国,不得不与中国进行停战和谈。而中国也应该积极响应和谈,尽快结束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破坏性巨大的战争,减少中国国力的损失。
⑩ 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945年8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5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抗日战争爆发的时期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
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因为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
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