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2)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3)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
5、土地革命路线:
(1)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6、作用(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背景:
(1)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
(2)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推行“三光”政策。
2、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3、制定的依据: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
(2)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4、作用(意义):
(1)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2)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与1931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处理方法.
(1)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谁先扩展阅读
土地政策指的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方面规定的行动准则。它是处理土地关系中各种矛盾的重要调节手段。
一般包括地权政策、土地金融政策和土地赋税政策等。
土地政策制定原则:
1、目标明确:土地政策是为土地管理过程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其目标既要与土地管理的目标对应,又要具体、明确;
2、全面、准确收集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多方案择优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公共利益原则。
通常情况下土地政策对三大效益的选择顺序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后才是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是最主要的。
㈡ 土改是在国名革命时期,还是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地改革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解放初期土改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土改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编辑本段三次土改的区别
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编辑本段新土改
三中全会启动新“土改”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就是肇始于农村,时至今日,高层再次部署新一轮改革由农村发轫。 土改
这也被看作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种充满现实意义的纪念方式。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系统回顾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经验教训,部署新一轮农村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在视察安徽时的讲话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下了基调,也透露出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
延长承包期农地要变“活”
农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流转的实践,或者说先期的实验早在几年前就已在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开始。在近期河南焦作沁阳举行的农村土地的“竞拍”,也开了土地“竞拍”流转的先河。 9月10日在河南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农民说,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新土改革命的治国方略
9月30日,胡锦涛在安徽考察时对广大农民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日子里,在即将于10月9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个月里,调研河南和安徽这两个同位于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显然具有深意。 有些专家据此表示,中央可能会延长土地经营权的年限,将农村土地的承包期从现在的30年延长到70年,同时允许土地“以多种形式流转”。 这一系列的信号均显示,农村土地将变“活”起来。而“活”的方向之一,就是让农村土地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适度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北大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在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症结上有所突破。他认为,农村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开农村要素市场,健全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30年农村改革,我们提倡统分结合(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但基本是分而不合,这样的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当前全球化、大规模产业化的竞争要求。”他表示,中国必须有组织地实现由小农经济向大农业的转变。 在农村金融方面,他认为要做好两项“对接”工作,一是把国家财政的惠农政策与农村金融机构对接,对于支持“三农”业务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另外,要实现大金融机构与农村小金融组织的对接,比如委托贷款等。
期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题
新一轮农改是否涉及“小产权房”仍是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农民宅基地房子并没有产权。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中国农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估计,高估有20万亿元,少估一点也有15万亿~18万亿元,如此巨量的房产没有房产证是不合理的。“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无法抵押,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 在谈到林改经验时,厉以宁谈到,农业承包制未触动城乡二元体制,为此,新一轮改革不仅要解决集体农业林业承包土地的流转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宅基地的置换(即以宅基地换取城市住房、城市低保和城市户口)问题,以及和宅基地上房屋的产权界定问题。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也表示,目前中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跟市场经济完全接轨的土地管理制度,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也表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酝酿的成员权的利益如何体现仍是还富于民的题中之义
㈢ 比较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共有三次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1948年,朱德与陈毅部署豫东战役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批准了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
渡江部队冲上长江南岸
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 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 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㈣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划分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时期的土地政策分为三个阶段: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简单讲,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1927-1937 国共第一次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的是打到土豪劣绅分田地,把土地均分给农民 原因:这主要是利用农民的积极性来外对国民党统治,争取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既团结了地主,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统一战线。 原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抗战结束,矛盾变化。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按照《中国土地大纲》要求,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主要还是团结贫下中农,限制富农,打到地主,均分土地。 原因:争取农民支持,取得解放战争胜利
㈤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共同点
1、土地复革命时期
没收一制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资料。
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
3、解放战争时期
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平均分配所的土地。
㈥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分别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1、国民革命,亦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国共合作破裂。
2、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下曾经取得很大胜利。
然而,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后遭到失败。
蒋介石集团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攫取了全国性政权,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帝国主义和中国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中国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领导人民继续战斗,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6)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谁先扩展阅读
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是中共“八七”会议的产物。其直接目的是反抗国民党的武装镇压,也就是1927年南京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和武汉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两个事变中对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主要是工运和农运中的工人、农民及学生)的大批杀戮。
事变和镇压的确残酷,死尸遍地,血流成河,骇人听闻。但今日冷静下来看,事变发生又有其复杂的原因。抛开其他因素不论,当时海陆丰、湖湘一带火一样的农民运动中对乡村豪绅、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包括尊严、人身的暴力式清算,就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清算如毛泽东所述:“把绅士打在地下,甚至用脚踏上”,诸凡针对豪绅的“杀猪出谷”、“戴高帽子游乡”、“清算”、“罚款”、“不准退佃”、“减租减押”、“大示威”、“关监狱”、“驱逐”、“枪毙”,农会“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竟在乡村造成一种恐怖现象”
那时国民党中上层和部队中的军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绅士、地主家庭,过火的农民运动激起他们的仇视是必然的。一些国民党右派(包括蒋介石)斥责发动农民运动的共产党员是“罪犯”,镇压就是不可避免的。
㈦ 土地革命的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要这样演变,有什么意义
(一)调查土抄地和人袭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土地革命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什么时候,是怎么一回事啊
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㈨ 土地革命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土地革命战争是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农村根据地建设,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又称红军。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江西井冈山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同时,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新的经验。同时,在南方许多地方和陕西北部也出现了许多革命根据地。
1929年3月~1930年10月,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各地红军乘机积极发展。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以重兵进攻中央苏区,连续三次大规模“围剿”,均被红军粉碎。1933年2月,蒋介石以4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蒋介石不顾日军侵华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仍然集中50万人的兵力于9月下旬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左”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红军遭到极为严重的伤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红军反“围剿”作战虽然英勇顽强,大量歼敌,但损失严重,也都被迫转移。
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中央和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并确定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的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通过东征、西征,扩大了红军队伍,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江两、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8省范围内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主力红军转移之后,顽强坚持游击战争,在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发展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共工农红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时期,是通过土地改革和苏区建设建立巩固根据地、壮大革命力量和社会基础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路线、方针、战略、战术发展成熟的时期。经过土地革命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㈩ 请问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哪个更早
抗日战争比第三次国内抄革命战争早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中共创建:1921年7月(1921年7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1年党中央决定以7月1日为建党纪念日。
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927年。中共领导下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战争时期。这一战争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至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而告终。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为结束标志。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战争,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结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