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故事人物的体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
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一手攥拳怅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文3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文3篇。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近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谢谢,望采纳,祝您学业有成!
2. 读完抗日战争的故事的感受
《鸡毛6信》的大n概内5容是:华北抗日2根据地龙门l村,有赵姓父2子k俩,父1亲老赵是民兵中队0长1,十l二o岁的儿o子c海娃是儿x童团团长5。一n天r,父6亲让海娃送一w封鸡毛2信给八d路军的王t连长6。海娃以7放羊作掩护,带着信上m路。突然,西山l山t顶的“消息树” 倒了y,敌人v进山d了p。海娃急中5生智,用布条将信绑在老绵羊的尾巴7下g,瞒过敌兵。敌人d逼海娃带路。晚上u,海娃趁敌人x熟睡时,取信逃跑。但又q被抓回带路,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d引6入p歧途。至此,敌人i才u知中2计1,拔枪打伤海娃的手4。千g钧一g发的时刻,八w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l敌兵。海娃送完信后晕倒了l。八p路军根据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敌人c炮楼, 并活捉了f猫眼司令。 《鸡毛3信》观后感 晚上n,我上t网看了b抗日0战争《鸡毛4信》影片7,它讲的是04岁的海娃突破层层困难送一o封鸡毛3信的故事:在抗日2战争时期,他一s边放羊一s边放哨。有一w天r,爸爸交给他一j个b重要任务:送一t封鸡毛7信。海娃坚定地对爸爸说:一g定完成任务。在送信的过程中6,海娃遇上f了c鬼子c,便把信捆在羊的尾巴8下u面,可他和羊都被鬼子e抓走。 后来他趁鬼子f睡熟的时候,蹑手7蹑脚地逃了z出去,经过千l辛万u苦终于f把鸡 毛7信送到。 以7前,我大z多看的是动画片8和卡通片2,这种反3 映战争题材的影片0只在学校里偶尔观看。看后只觉 得小v海娃机智勇敢,但有些地方7还是不t太r明白,比7 如“为3什1么d日8本人o要侵略中8国?”“中3国那个n时候为6 什4么c贫穷?”等等,这些问题老师都耐心4地给我们作 了p解答,并告诉我们“一u个g国家如果贫穷落后,就要 被人q欺负”。 看了m这部影片8,我被海娃那机智勇敢、意志 坚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f,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t不g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q定要倍加珍惜。我们要从6小d树立远大b的理想,好好学习m,长4大i了f做一k个d对社会有用的人e。 m妯~pnw┽┟>ca
3. 读抗日战争故事后的感想 800字及以上
读《抗日战争》有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用战士们的鲜血,去让祖国变的更强。
在抗日战争史文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从中,轻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 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0年之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有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4. 讲一个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营口之战
营口是东北重要的战略海港,是东北和沈阳的海上门户,位于沈阳、旅大、锦州三点之间,水陆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大兵团从这里登陆。能迅速向三个方向展开,向东可切断中长路,威胁旅大;向西可切断北宁路;向北则是进入东北之捷径。
尤其在苏军强占中国领土旅顺、大连后,营口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是国军大兵团进入东北最理想的港口,是连接东北与关内的枢纽重地。尤其是连接解放军最重要根据地胶东半岛的门户。国共双方对营口都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反复争夺。
46年1月,52军25师攻入营口。1月13日上午,共军二纵下达作战命令。决心集中优势兵力。2纵2个旅6个团全歼营口守军。
25师占领营口后,席不暇暖,马上又要准备开拔。因为这时苏军驻沈阳马林诺夫斯基总司令,向国军沈阳前进指挥所,提出照会,限元月13日(13日为政协会议决定颁布第一次停战站令生效日)派部队接收沈阳,否则苏军即时撤出,不负安全责任。
当时,国军进入东北部队只有52军和13军,而52军2师、195师和13军正在热河发动攻势,攻城掠地,不可能赶往沈阳。离沈阳最近的只有营口一带25师,于是东北国军长官即下令:
“该师即以驻新民74团主力,于13日先进入沈阳,师部率营口部队,于12日于大洼登车,车运沈阳,营口留一加强营守备之。”
25师于1月12日西开接收沈阳后,仅留下73团3营一个营守卫营口,这个3营建制还较完整,前几天战斗损失很小,辖3个步兵连,营长吴占林(又名英占林),配属73团高射机枪连一连,团部还留下几十个留守人员,共600余人。
1月13日2纵6个团;1万余人扑向营口。
为了迟滞2纵推进速度,吴占林营长搞了疑兵计,用麻袋装雪在营口市外空地上堆成一个一个的集团防御工事,震慑进攻部队,当2纵进攻部队赶到时,曾非常吃惊,敌仅占营口3天,怎么已耗巨资、费大力修筑这样大规模防御工事。研究讨论了好久才发起进攻,冲到工事跟前一推就倒,原来后面空无一人,是用来吓人的麻袋雪堆。
市郊没有发生战斗,2纵部队就直插入市区,展开巷战。守军依托城市高大、坚固建筑物,进行顽强抵抗,火力十分猛烈,射击准确,训练有素。2纵不讲战术,以人海战术蜂拥而上,猛冲猛打,结果遭到极大杀伤。
2纵攻城计划动用了4个团兵力,摆了个大规模作战部署,对方是一个营,兵力显得分散。没有能抓住主要目标,包围进攻。在进攻建筑物受阻和被敌骚扰情况下,时间被一分一秒浪费掉,接近1月14日零点,停战令生效期,不得不暂时停战,而这时仍有市政公署和两边海关,邮局大楼没有拿下来。
2纵领导一面停火,一面商量究竟还打不打,最后狠下决心,不管停战令生效否,坚决要攻占营口,决不可错过这个良机,给中央一个交代。
午夜12时停战令时间生效后,2纵派人给核心阵地---市政公署守军送去一封最后通牒,说:“如不退出营口,即将全面进攻。”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吴占林营长没有一丝怯懦,平静地在最后通牒上写下:“以战争解决战争”7个字,决心战斗到底,宁死而不投降。
14日凌晨2点,2纵发起总攻,1团进攻邮局、海关,守军迅速收缩回核心工事。
1团领导组织部队了发动了几次强攻都失败,反复进攻受阻,广场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由于屡攻屡挫,死伤过大,正面进攻不得不停止下来。
正在这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苏军在营口车站驻军一个连,配备坦克七辆,装甲车多辆,炮多门。2纵进攻营口时,曾事先通知营口苏军,苏军表态“要打就一定打胜,打不胜就不宜打。”2纵同时提出:国共打仗是我们国内的事,请苏军不要介入,以免把问题搞复杂。
一开始,2纵战斗还算顺利,苏军也就袖手旁观,等到了停战令生效后,还是没有能够解决战斗,并且对坚固的核心工事缺少办法时,苏联侵略军就变了脸,露出其狰狞面目,以国际共产主义互相支援为义务,以输出革命为己任,公然参战。其7辆坦克、数辆装甲车同时开火,猛轰市政公署大白楼。步兵平射炮、迫击炮、所有轻重机枪一齐猛烈开火,全面参加战斗。
由于苏军参战,吴占林营长由内战的“罪人”一变成了抗日战争后第一位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民族英雄。 由于苏军参战,市政公署守军态势变得更加困难,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仅10分钟战斗结束,守军除阵亡、被俘外。将近百人跳楼逃走。600多名守军中,战死三分之一,被俘三分之一,负伤三分之一,仅近百人逃脱。 营长吴占林子弹打光后,亲自参加肉搏战,打死好几个对手。最后眼见大势已去,不愿投降被俘,在厕所里上吊自缢身亡。1月14日下午5时,停战令生效后5个小时,战斗终于结束,2纵重新占领营口。
此战,双方损失巨大。解放军4纵战史承认;伤、亡1027人,失踪(即死亡找不到尸体、逃亡等)188人,共损失1215人,与52军军史记载的“毙伤近1200余名”,完全吻合。实际上52军军史还漏掉一个重要数字,据4纵(原2纵)战史记载,2纵非战斗减员,严重冻伤778人,总减员2千人,是守军的4倍。
5. 大家读完战争故事后的感想
你就没啥感想,这要靠自己发自内心的,好好想想,战争的危害,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平的好处,你一定能写出很好的文章
6. 有关抗日战争故事的读后感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
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作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7. 关于战争的故事观后感
说普通话
8. 战争故事的感受(400字)
战争抄与和平天空,残阳似血。袭大地,血似残阳。当斑斑血滴泪滴成漫山遍野的野花,哭泣在伤痕累累的大地——染红了的大地,可以绽放出花儿一片,但人们的心灵废墟永远不能拥有一缕花香。当无情的枪口对准可怜的人们,沉寂着面目苦楚的尸体,鲜血淋漓在仰天的土地时,高耸的大厦缝合了伤裂的土地,但人们心灵的伤痕永远不能愈合。硝烟连连的战争换来一片唏嘘,冲天的烈焰夹杂着一声声惨叫。苍茫的大地啊!承受着火的洗礼,雨的冲刺和冷雪的埋没,默叹在战争之下……圣洁的和平鸽掠过天际,带来了远方未干的泪水,世界的钟声响起——我们需要和平!我们热爱和平!忘不了离开被炮火烧得赤黑的阳光,忘不了告别了被枪声响彻得惊天的白云,更忘不了那群天使眼中最美的天堂!希望奔跑在阳光中,期望微笑在白云下。渴望生活在天堂里!让和平的钟声带走哭语。让和平的的掌声送走枪声。让和平的焰火拜别炮火!夕阳淡去。无云,天空满是星星的泪水,一轮明月,亮彻了整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