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指的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来党自的片面抗战路线指的是:
1、指的是国民党不发动与武装人民群众,实行一条单纯政府的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2、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
3、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从而威胁其目后的统治。
4、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实行的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抗战的情况
国民党政府的方阵是“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方针。采取的是节节抵回抗,逐步后退的防御战略。而正答面战场上中日打的很惨烈。比如“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狂妄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而中国军队则付出了伤亡25万人的代价。此后,“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南昌保卫战”都打的很壮烈。在抗日战争中,国军牺牲了将近150万人,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几次大的战役之中牺牲的。据资料统计,抗战八年,仅仅是四川一个省,就有将近一半的成年男子参军后伤亡在抗日战场上。
『叁』 怎样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
关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如专下:
(1)国民党政属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肆』 怎么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
(1)国民党政府来执行的是片面抗自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伍』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
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
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
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
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
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
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
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
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
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
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
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
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
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
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阿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
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
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
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合作的动因、合作方式及其意义。
两党再次合作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导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促成的,包括国民
党政府内部一部分先进人士在内的抗日民主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不
计前嫌,为了民族大义决定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合作,共同抗日,是关键因素。同
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全国各族人民要求抗日的推动之下,被迫停止内战,与中
国共产党联合抗日,也是值得肯定的。
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承认接受蒋介石国
民党政府的领导,承认蒋介石是最高统帅,但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包括对八路
军和新四军的独立领导权。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
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日本: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
中国:
有利条件:国内政局是国共十年对峙。
国际: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处于辅助地位。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起到了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态势和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的作用
『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指的是什么
片面抗战路线,抄指的是国民党不发袭动与武装人民群众,实行一条单纯政府的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从而威胁其目后的统治。
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柒』 怎样评价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抗日路线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
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
毛泽东肯定地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1年4个月,国民党军共毙伤俘日军250730人,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同时付出了重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268人。
需要指出的是,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过渡。正面战场对日军的进攻仍进行了较为坚决的抵抗,共毙俘日军263251余人,自己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这也是国民党在这一阶段的抗战较为积极的一个表现。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保存实力,等待胜利”的方针。相反,在反共方面却积极了。1941年1月,国民党军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从1943年6月开始,先后调集第8战区5个集团军近50万人,准备分9路闪击延安。只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及时揭露和军事上的充分准备,才粉碎了蒋介石的反共阴谋。
不过,国民党军对于与美、英盟军对日作战还比较积极。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与美军共同对日作战,毙伤日军4.8万余人,打通了中印和滇缅公路,这是正面战场在此阶段中惟一引以为荣、扬威异域的一次作战。
正面战场没有战略反攻行动及计划
至1945年春国民党军装备的美械部队已达35个师,并陆续得到外援,新编兵团也已在西南省份编组和部署完毕。但是,国民党并未适时向日军发动战略反攻。
然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指令下,加速从西南大后方空运至华北、华中、华南抢占战略要地,甚至与日伪军暗中勾结,进攻八路军、新四军,致使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作战在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后,还一直持续到1945年底。
整个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规模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自己付出3220419人的重大伤亡。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 (摘自《环球军事》8月号下)
『捌』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回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答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玖』 简要叙述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
首先,国民党政府的抗战路线是片面的,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从专而忽视了属群众的作用;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其次,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最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拾』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你好!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回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答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