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期间的榴弹炮

抗日战争期间的榴弹炮

发布时间:2021-03-01 06:08:25

① 各位,抗日时期国军有什么重型火炮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复使用制的火炮,名气最响同时也是威力最大的非150毫米的德制FH18榴弹炮莫属,FH是Field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也有称为sFH18的,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国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由于全炮较重,1935年莱茵金属公司又研制了一种减轻重量的版本,重新设计了炮架以减轻重量,但初速和射程也减少了,而且由于采用合金,成本上涨,所以德国国防军没有采用。而这两种版本的FH18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都有引进,装备了两个炮兵团,将近50门,成作为当时中国炮兵火力的中坚。

② 抗战时期国军有哪种炮弹

炮弹!?我说一下火炮吧,,炮弹真不清楚,,博福斯75mm口径山炮,日版本38式75mm野战炮,还有一权些37炮,20炮(口径)不知道有没有150mm榴弹炮,有的话就是国军王牌主力(射程远威力大,日军野战部队都没多少),还有少量缴获的92式步兵炮(70mm的),还有一些90mm迫击炮(迫击炮口径不记得了,反正60-120之间(⊙﹏⊙))和一些日军使用的掷弹筒,所以综上所述,国军储备量炮弹从大到小。75mm,70mm,各系列37,20口径炮弹,迫击炮炮弹,掷弹筒用的,和少数150mm炮弹

③ 抗日战争期间,双方主要有哪些种类火炮,性能如何。

国军;克虏伯FH18 150mm榴弹炮 FH18是德国20年代后期开发的150毫米重型榴弹炮,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也有称为sFH18的,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国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该炮最大拖曳速度为60千米/小时,射速约为每分钟4发。sFH18在二战中作为德军的主力重型野战炮,德军昵称其为“常青树”。
sFH18口径为150毫米,发射43.5千克高爆榴弹,有效射程13 250米。1941年起德军开始为该炮配备火箭增程弹,值得一提的是,sFH18也是第一种世界上采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有效射程达到了19 000米。
1928年底德国方面派来鲍尔上校应聘来华担任军事顾问,开启了中德军事交流。国民政府决定以德国体制来建立新的中国军队。德国装备与德式训练自然也跟着而来,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毫米战防炮(即德军Pak 35/36型)。 德国Pak35/36型37mm反坦克炮德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与它的敌对国十分相似。主要的装备是一种轻型的牵引火炮,即35/36年式37mm反坦克炮,该炮可执行多种任务,而不仅只限于打装甲车辆的单一任务。它的弱点是穿甲能力相当的差。在1934年时它的穿甲能力还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但到了1939年则就显得十分落后了。然而,它的这一缺陷却被西班牙内战和波兰战争中所面临的老式坦克所掩盖了。此外,坦克上所采用的倾斜甲板也很容易使37mm反坦克炮的小型弹丸产生跳弹。
由于该炮威力严重不足,所以很快就被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中国军队的德装师也曾经装备、使用过这种火炮。

④ 抗战期间国军炮兵除了装备德国的二十三倍十五榴外还有什么重炮装备

还有部分105mm榴弹炮

leFH18榴弹炮

国内现存唯一的eFH18150榴弹炮。

⑤ 打内战时使用的榴弹炮是什么样的

M-2/M-101系30年代中期研制定型的105毫米牵引火炮,1940年装备部队,用以取代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版间使用的各式75-105毫米权山炮、榴弹炮。M-101系M-2的战后改进型,也称M-2A1/A2,曾分别作为美军40-70年代步兵师标准火炮,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及战后北约制式轻榴炮,至1953年生产总量已达10202门。此外加拿大和西德也有仿制。现已停产,并于70年代起逐步为M-198式155毫米榴炮和M-102式105毫米榴炮取代。本炮使用极为广泛,除本国外约62个国家的军队也有使用。并是抗日战争后期至今,国民党军队集团军(或兵团)、军、师炮兵部队的主要火炮。
口径:105mm 初速:472.4米/秒 最大射程:11160m 方向射界:45度 最大射速:4发/分,全长:5991mm 全重:2300kg 弹重:14.98kg 国民党用的都是美式装备

⑥ 抗日时什么炮能打十五公里

老萨谈国军的雷神之锤--抗战中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导读:抗战期间重创日军的150毫米口径sFH-18榴弹炮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当属来自德国的sFH-18型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它参加了抗战期间的数场重大战役,是日军颇为忌惮的“战争之神”。中国军队有了重炮sFH-18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联合研制的重型火炮,其中莱茵金属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生产由两家公司合作完成。该炮用于提供战役火力支援,消灭敌纵深兵力,破坏坚固工事和技术兵器。1934年,中国筹建重炮部队,决定向德国购买重炮,并明确提出要

抗战中,国军的火炮数量始终是严重不足,大体保持在200门左右。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一次就使用火炮1万4000多门。即使我们的敌人日本,他的一个师团标准配置也有30多门野炮或者山炮,而一个师团不过1,2万人,日军在华有100多万重兵,双方炮兵力量是极为悬殊的。如果说 炮兵本来就敌强我弱,那么重炮更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国军的重炮几乎是没有。但就是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重炮,却仍然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国 军炮兵官兵们的英雄无畏。


重炮是炮兵的支柱力量

这里老萨首先要说说大口径榴弹炮的重要作用!一战和二战时期,仍然一支陆军,不能不装备大口径的榴弹炮。道理很简单,大口径榴弹跑或者加农炮,才是一支军队最强有力的攻坚和杀伤武器。

一战的例子在前,没有大口径火炮的部队,即使轻型火炮再多,也很难和敌人对抗。以当年的沙俄陆军来说,它动员的兵力高达1500万,同协约国美英法部队的总和基本一致,沙俄还有7000门火炮。实战中,俄军却被仅有500万兵力的德军接连重创,官兵伤亡超过德军数倍。在各大战役,俄军只要遇到德军基本都是以惨败告终。以一战期间,俄军对德军最辉煌的东普鲁士战役为例,最终俄军伤亡高达惨 败逃离德国境内,伤亡27万多人,光是被俘的就近10万之众。两个集团军司令之一的萨姆索诺夫将军兵败自杀!而德军此战仅仅伤亡2.5万人,大获全胜。

有 趣的是,虽然德军有1万4000多门火炮,比俄军多一倍,但毕竟德军要在东西两线作战,火炮一分也就和俄军差不多了。关键在于,德军火炮的配置比俄军要强 大太多。整个俄军只有100多门重炮,而德军则有1000多门,双方在重炮上有着极大差距。反应在具体战斗中,德军进攻中具有强悍的重炮兵力量,可以有效 摧毁俄军坚固工事,打垮日军轻炮兵阵地,更有极大的心理威慑力。防御中,俄军如果不能摧毁德军重炮阵地,就会遭受非常大的伤亡,就算胜利也是惨胜。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俄国国土面积辽阔,部队经常要在上千公里范围来回转战。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军强调机动炮兵的作用,轻视重炮兵,结果在一战中吃了大亏。

二 战中,苏军就装备了大量重炮,这些火炮的性能也比较优秀,让进攻苏联的德军和日军都受到惨重损失。尤其诺门罕的日军,被苏军重炮打的一塌糊涂,连伪满洲国 皇帝溥仪都知道苏军重炮比日军厉害。而后期的反攻中,苏军重炮兵将纳粹第三帝国的一切坚固防御撕的粉碎。第三帝国心脏柏林在俄军的猛攻下,全城百分之九十 几都成为一片废墟。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重炮,不但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能力,连防御也不可能很成功。因为任何一直没有进攻能力的军队,都必然会在防御战中惨败,自古以来,就没有所以依靠单纯防御作战胜利的先例!

对于这一点,国民政府高层也非常清楚。

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原大战以后,逐步实质性的控制中国,并且开始对炮兵的整顿工作。

当时中国的400多门火炮里面,重炮屈指可数。除了北洋时期留下几门舶来品的老古董,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仿造日本的一批大口径重炮,主要是仿造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些火炮数量稀少,性能也非常落后。

张作霖的沈阳兵工厂先后仿造过两种150毫米重炮,一种是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一种则是大正四年150毫米榴弹炮。

前者在东北叫做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野榴弹炮,后者叫做辽造民国十九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这两种重炮性能大同小异。


在1928年,东北军编组了两个重炮团,第六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第七团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6门,一共32门。其中有21门是仿造的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占了一大部分。

可惜,这些炮都是很垃圾的。

以仿 造最多的日本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来说(共仿造21门),这种火炮是日本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905年)研发的,射程只有区区6公里,在二战中根 本无法有效使用!在炮战中,连各国轻型的山炮野炮(射程都超过6公里,有的高达10公里)也可以轻松压制他们,日本也早就停止这种火炮的生产。

在九一八事变期间,东北军炮兵部队损失了一般,从10团变为残缺不全的6个团,余下重炮全部编入炮兵六旅序列,旅长黄永安。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密令在洛阳的黄永安起事,攻占洛阳。黄永安旅长深明大义,并且非常识时务,率全旅归顺国民政府。由此,该旅成为中央炮兵的一部,它下属炮17团,装备着16门辽造民国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随后被改变为中央军炮兵第8团。

这个团的日式150重炮实在是老旧不堪,根本无法有效使用,仅仅能在防御作战中起到一些微弱作用,略胜于无而已。


针对当时中国重炮的可怕场面,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将军忧心忡忡。

冯.塞克特将军被希特勒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他在一战之后巧妙的规避凡尔赛条约,逐步重建了德国陆军。所以,在蒋介石表示他需要德国顾问帮助建立新式军队以后,希特勒就将这位已经60多岁高龄的元老派到中国来。

冯.塞克特将军对中国的贡献是二个,一是在他的建议下,中国组建了一些有德国元素的所谓轻装步兵师,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国军的战斗力。二是他促进了中德军事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也就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支小规模的新式炮兵部队。

当时的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中国军队虽然有接近200万的规模,但武器装备极为低劣,训练很差,补给不足,还不如德国一战时期的民兵部队。这样庞大的部队,对于国家国防其实帮助并不大,相反为了养这么多战斗力低下的部队,反而会消耗很多的物力财力,得不偿失。

按照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中国应该用自产的武器和从德国进口的大量武器,建立一支拥有80个师为骨干的新式陆军。

相比前任顾问乔治·魏泽尔的不切实际,冯.塞克特将军认为以中国衰弱的国力,不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拥有较多重武器的陆军,只能建立所谓的轻装师。


所谓轻装师就是主要依靠轻武器和少量轻型火炮作战,战斗时利用铁路线运输,然后通过高速步行行军赶到战场。

蒋介石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建议,并且购买了一批德式武器装备以及轻型火炮,开始组建部队。

不过,冯.塞克特将军却又告知蒋介石,还是需要组建一支重炮部队。

冯.塞克特将军说:以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来说,由于现代野战工事要塞工事的强度都很高,如果是进攻,就务必需要100毫米以上口径的榴弹炮。轻型火炮,对于这些工 事是毫无作用的。如果没有重炮,进攻的难度会极大,甚至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便是防御作战,也需要一支大口径火炮部队能够有效压制敌人的火炮,给予敌人较大 的伤亡。如若不然,防御一方的炮兵必然无法有效作战,那么这仗也就先输了六成。

在蒋介石表示目前财力难以购买较多重炮的时候,冯.塞克特将军诚恳的说:这一点我非常清楚,重炮的价格确实很高,贵国财力有限,轻武器尚且购买不足,何谈重炮。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重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没有,恐怕就是完全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了。所以我建议阁下,至少装备2个重炮旅,大概100门左右的火炮。数量是少了,终究比没有要强。 不过,贵国千万不能购买性能低下的重炮,比如一战那种马拉的大炮。而需要购买具有优秀的机动能力的,最先进火炮。这样一旦战争爆发,可以利用公路网将他们 到处调动,运输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样2个旅可以当做老式的4,5个重炮旅使用。

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军官们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冯.塞克特将军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最终决定采纳!


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正式开始采购新式重炮。消息一出,立即有多家欧洲火炮公司前来联络,包括捷克的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德国的莱茵金属公司和克虏伯公司。

冯.塞克特将军是个非常正直的军人,就像他曾经推荐了瑞典博福斯山炮,而并没有推荐德国的山炮一样,他并没有特别选择德国的重炮厂家。

冯.塞克特将军给中国人的建议是,这种重炮一定要能够高速机动,这样才能跟随轻装步兵有效作战,还能够在各个战场来回调动,弥补数量不足。同时,由于我们的敌人日军正在研发的150毫米重炮的射程,预计是15公里(实际上是12公里),所以新式重炮的射程不能小于15公里。

国民政府军政部完全采纳了冯.塞克特将军的意见,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建议。1933年128上海会战期间,日军的军舰沿着长江西进,几乎开到了南京城下,国民政府被迫将首都搬迁到洛阳,准备长期抗战。当时国军的江防炮多是满清和民国初年购买的老古董,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军机动炮兵多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些军舰没有任何威胁。

鉴于日本杨子江舰队的巨大威胁,国军需要一些重炮来遏制敌人的军舰。所以,军政部又提出了重炮必须可以发射穿甲弹的功能。自然,在当年来说,用150毫米榴弹炮打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的坦克是无稽之谈,这个穿甲弹就是对付敌人的军舰的。

除此以外,军政部对火炮的威力,精度,操作的简易度,使用寿命都要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下,捷克斯柯达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先后出局,而当时德国克虏伯公司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当时并没有研发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仅仅是制作了炮架,那么唯一有实力应标的就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了。


⑦ 大炮为什么分那么多种。抗战时期有迫击炮,榴弹炮等等

因为战争中有不同的作战需求和作战目标

⑧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炮兵的大炮能发射多远

不同时期,火炮的口径也大相径庭,很难衡量火炮的射程。【分为进口和国产俩种类型】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期,随着驼峰航线和缅甸通道的打开国军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国产火炮相对等而下之。
资料一: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炮,名气最响同时也是威力最大的非150毫米的德制FH18榴弹炮莫属,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战榴弹炮的意思,也有称为sFH18的,s是德语中远程的开头字母,相对与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国国莱茵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间联合研制,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炮身,克虏伯研制炮架。由于全炮较重,1935年莱茵金属公司又研制了一种减轻重量的版本,重新设计了炮架以减轻重量,但初速和射程也减少了,而且由于采用合金,成本上涨,所以德国国防军没有采用。而这两种版本的FH18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都有引进,装备了两个炮兵团,将近50门,成作为当时中国炮兵火力的中坚。值得一提的是,sFH18也是第一种世界上采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采用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到19公里。
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大概生产了伸管火炮约4600余门,其中1200多门都是1924年到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批量生产150毫米榴弹炮,甚至在九一八的时候正在试制240毫米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但东北沦亡后,这个兵工厂成为鬼子的军工厂了。其次能生产大炮的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主要生产山炮和野炮,一般是75毫米口径的,最大105毫米口径,约生产2300门(抗战前生产约2100门)。第三是上海兵工厂在清末到1931年生产75毫米山炮约600门,但由于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第四个兵工厂就是汉阳兵工厂,从1921年到1937年共生产75毫米山炮约250门。除此之外,当时广东的军阀陈济棠在1932年开始投资约1100万,建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新的制炮厂,即琶江制炮厂(广东第二兵工厂),该厂规模很大,设备一流,但截至36年陈济棠下台,只开始试生产,仅试制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75毫米山炮2门。国民党中央政府接收后,该厂竟不明不白的停止生产,直到七七事变也没有恢复大炮的试制。
资料二:
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但这种迫击炮在军队中并不算大炮范畴,而且是临时改造,第50兵工厂的设备还是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兵工署的目光转向其他,由于抗战期间,日军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这些战车装甲厚度虽然不大,但普通轻兵器无法对付,而向德国和苏联买的几百门战车防御炮又不足分配,1938年5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仿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该厂以购买的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为母型,派人到德国与德国克兰公司签订设备、仪器和制造100门炮的原料供货合同,其图纸等技术资料也由克兰公司提供。
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受阻,所订大部分设备没有运出,但原材料都已经运过红海,几经转运在1940年5月陆续运到工厂。7月正式开始试制,由于有原厂图纸,该厂设备也很不错,经半年多的反复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41年3月,第一门样炮试制成功,经检验合格,随即转入批量生产。
该炮放列全重343千克,行列全重369千克,初速825m/s,最大射程6000米,口径37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0倍,在400米射程以内可以击穿40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兵工署将其命名为“三零年式50倍37毫米战场防御炮”,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一种批量生产的身管火炮。该火炮因进口炮管只有100门,除去加工报废外,1941年到1945年共生产94门,最后因材料来源断绝而停产。
在仿制该炮的同时,1939年7月,第50兵工厂拟仿造丹麦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以提高防空能力,并向德国订购100门材料。但因战争影响,材料未能进口,计划落空。1944年3月,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奉命试制20毫米高射炮,该厂仍以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为母型进行仿造,同年11月仿造成功,该炮初速890m/s,最大仰角82度,最大射程3500米,射速每分钟125发,性能优良,但由于缺乏材料,仅生产4门样炮即停产。

⑨ 抗日战争时日本都有什么炮

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门

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50 mm
重量:6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
炮弹初速:147 m/sec
弹丸重量:2.5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 m

九二式70mm步兵炮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这种步兵炮可以使用和迫击炮一样的弹道曲射也可以直瞄平射,实际上属于后膛迫击炮,战争后期日军为了加强步兵大队的反战车火力,还为这种步兵炮配备了聚能破甲炮弹,使之可对盟军中型坦克构成威胁。

92式70mm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90 mm
重量:204.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破甲弹
炮弹初速:197 m/sec
弹丸重量:3.79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 m

九七式20mm自动炮

主要用来攻击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攻击掩体,这种20mm炮威力很大,使用钨芯穿燃弹,在700米距离上可击穿厚度为20mm的高强度钢板,在350米距离上可击穿30mm高强度钢板,日军精锐部队的步兵中队就有此炮配备

97式20mm自动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 mm
炮管长:1200 mm
全长:2060 mm
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燃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燃弹750 m/sec 榴弹870 m/sec
装弹数:7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发 / 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 m
最大射程:5000 m

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 ,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mm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mm以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

97式81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81.4mm
炮管长:1269 mm (L15.6)
炮重量:22.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96 m/sec
最大射程:2850 m

九九式81mm曲射步兵炮

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轻装渗透部队,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99式81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1mm
炮管长:620 mm (L7.6)
炮重量:23.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80 m/sec
最大射程:2000 m

九四式37mm速射炮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用,称做94式战车炮

94式37mm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706.5 mm
重量:327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0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40 mm /500 m 、30 mm /1000 m
对战车射程:1200 m
有效射程:2870 m
最大射程:5700 m

一式37mm速射炮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37mm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
1式37mm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850.5mm
重量:335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8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60 mm /500 m
对战车射程:1300 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 m

四式203mm重火箭

重型炮兵火箭,主要装备火箭炮兵联队,这种火箭也可以直接放在木架子或地面斜坡上发射,这种火箭威力大,使用方便,日军在各个战场均有大量使用,为了争取火箭的精度,日军这种火箭的射程是不远的,主要用于近迫攻击

4式203mm重火箭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203mm
发射管长:1920 mm
发射器重量:含弹227.6 kg
配用弹种:火箭榴弹
火炮俯仰角:+40 to +65 度
弹丸重量:83.7 Kg
火箭速度:175 m/sec

最大射程:2400 m

九四式90mm轻迫击炮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此外也是日军用来发射化学炮弹的主力火炮之一

94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 mm (L14)
炮重量:15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爆破杵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九六式150mm中迫击炮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6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 mm (L12.7)
炮重量:7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爆破杵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5.65 kg
弹药初速:214 m/sec
最大射程:3900 m

九七式90mm轻迫击炮

94式90mm轻迫击炮的简化型,使用很广泛,在中国江南战场,这类火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比联队山炮或野炮还高

97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 mm (L13.4)
炮重量:172.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爆破杵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二式120mm中迫击炮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式12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 mm (L12.7)
炮重量:26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爆破杵
火炮俯仰角:+40 to +80 度
弹丸重量:12.76 kg
弹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

41式75mm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兵大队追加2门,是步兵大队与步兵联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门,战争后期随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军重点主产火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战争后期为了加强反坦克作战能力配备了破甲弹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300.0 mm
重量:54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破甲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 kg
弹丸初速:360 m/sec
最大射程:6300 m

九四式75mm山炮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战争后期配备了破甲弹用于直瞄攻击坦克

94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560.0 mm
重量:536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破甲弹
弹丸重量:6.34 kg
弹丸初速:392 m/sec
最大射程:8300 m

九九式105mm山炮

99式105mm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联队或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99式10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1303.0 mm
重量:80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 kg
弹丸初速:334 m/sec
最大射程:750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式75mm野炮成为日本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94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10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325.0 mm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 to +15.0 度
弹丸重量:18.0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战争爆发后被编在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战争后期配备了破甲弹用于加强反坦克作战能力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440.0 mm (L 12)
重量:125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 m/sec
最大射程:565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炮费用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虽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炮的生产,因此这种古董大炮地位并不低,这种大炮一直使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配备破甲弹用于反坦克作战。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破甲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⑩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的迫击炮是什么

不是!!日军主要装备的迫击炮时这些: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日本军方希望能够弥补中型迫击炮和单兵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档,同时能够大大增强步兵班的火力。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在日军服役长达25年,直到日军二战战败为之。
但是大正十年式自身性能不佳,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八九式掷弹筒所取代。

89式掷弹筒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备注:掷弹筒实际上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如果由训练有素的日军使用的话是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的.因为这种武器没有瞄准器具,全凭士兵的经验射击,所以在战争后期它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无论如何,89式掷弹筒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双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制手雷,那么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

大正十一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门。
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50 mm
重量:63.0 kg
使用弹种: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47 m/sec
弹丸重量:2.5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 m

九二式70mm曲射步兵炮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
92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90 mm
重量:204.0 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 m/sec
弹丸重量:3.79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 m
九七式81mm曲射步兵炮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门这型曲射炮。

97式81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81.4mm
炮管长:1269 mm (L15.6)
炮重量:22.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96 m/sec
最大射程:2850 m

九九式81mm伞兵曲射炮
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99式81mm伞兵曲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1mm
炮管长:620 mm (L7.6)
炮重量:23.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80 m/sec
最大射程:2000 m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期间的榴弹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