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太平洋战争和抗日战争
日本入侵了中国,只要中国不投降,那么太平洋战争就一定爆发。无论苏联是否出兵,日本的结局就已经确定了。
话说日中战争进入到1941年,日中两国都已筋疲力尽。中国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但日本也好不到哪里。
日本国内资源以及所有殖民地(包括朝鲜、台湾、满洲和中国东南部日军据点)的资源全部投入战争中,国内及各殖民地的物资极度短缺,生活极端艰难工人起义、殖民地暴动此起彼伏。日本做子弹、做枪炮的钢材极度短缺,甚至强迫汪精卫把南京武汉等城市的下水道铸铁井盖都偷来上交日本本部。其他战略资源如石油、橡胶、煤炭、铜、铝等更是短缺。
反观中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用土制枪炮、长矛大刀照样杀敌。八路军的口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国民党则通过大西南连通印度、缅甸越南,不断获得各种战争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要战胜中国,必须入侵印度缅甸越南,切断中国的资源供应,并且取得东南亚地区的铁矿、橡胶、煤矿等战略资源。但是印度缅甸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菲律宾(盛产橡胶)有美国驻军。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东南亚;欲征服东南亚,必先驱逐英法;欲驱逐英法,必先驱逐美国。这样的话,太平洋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另外,美国是不允许在亚洲地区日本或中国一家独大的。
至于苏联在战争末期出兵满洲,是趁火打劫。战局已经基本明朗,苏联跑过来分一杯羹。
话说回来,楼主或许想问,如果世界上其他各国都不介入,日中之战,谁会赢?
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但是可以想象一下。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日中两国经过多年拉锯,日本吃不掉中国,中国也赶不走日本。最终日本占据满蒙,中国夺回长城以南。即两国将以长城为界。
『贰』 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规模哪个大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以日本投降结束,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应该算是太平洋战争,因为很多东南亚国家都被卷了进来,而且太平洋(美日)上上演了一次次夺岛战.海战和空战。这都是抗日战争没有的。
『叁』 美日太平洋战争装备实力对比
美日太平洋战争装备实力美军远强于日军。
(3)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对比扩展阅读:
美日太平洋战争影响:
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一员。1942年6月,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租借法案》,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总额达8.4亿美元的租借物资。此外美国还向国民政府提供总计7.47亿美元的政府贷款。
通过这些贷款,美国将大批军用物资输入中国,中国大量的战略性矿产品和农产品则通过易货偿债的贸易方式出口到美国。国统区的主要出口商品均被指定用于易货偿债。1942-1945年,51.3%的矿产品运往了美国,其余的48.7%被运往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平洋战争
『肆』 太平洋战争双方兵力对比是怎样的
太平洋战争双方兵力对比
太平洋战争双方兵力如何?太平洋战争是发生在二战期间的一场重要的战役,以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为起点,以日本献上无条件投降书为终点。这场战役总共持续了三年零八个月,双方共计上阵兵力六千万人,并且由十五亿人受到战争的牵连
1942年8月,美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
太平洋战争的战场范围很大,包括了太平洋、东亚、印度洋等地区,这场战斗开始于1941年12月7日,起因是轴心国日本队美军的珍珠港进行了偷袭,最终使得共计三十七个国家参加了这场战役,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才终结了这场战役。
太平洋战争时期,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总共出动了将近六千多万的战力,战争涉及人口多达十五亿,因为其破坏之大,所以这场战役有着难以进行详细统计的具体损失与伤亡。在这将近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进行了血与火的交换,最终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终结。当时在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政府也是日军实力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汪精卫政权是站在日本轴心国立场上的,但是除此之外的中国势力,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等党派,多数是站在同盟国立场上的。因此尽管太平洋战争发生在太平洋周围,中国土地上也不可避免地开展了小型的“太平洋战争”。
在这场战斗中,美国首次使用了原子弹,对日本国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也是日军之后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之一。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对日后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伍』 太平洋战争前美日两国国力对比,日本疯了吗为
不是日本疯了,是日本被逼疯了!
1940年,美国开始对日本军事禁运,并强硬表示,日本要想获得美国的战略物资,必须完全退出中国,放弃在中国的一切占领,恢复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水平。这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不给日本战略物资,日本急需的铁矿石、石油、橡胶、锡等只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苏联,一个是南洋(现在叫东南亚),因为日本在和苏联较量后无法撼到苏联远东,只能选择南下南洋。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控制了日本南下南洋的咽喉菲律宾,日军不把美国搬掉,就无法下南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于当日和次日(1941年12月9日)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1941年12月12日,日军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1941年12月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942年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1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1942年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1942年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日本搞定了菲律宾,然后就南下南洋,占领了几乎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而获得必须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如果美国对日本早一点禁运,日本也许无法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七七事变也许就不会爆发。在日本侵华的问题上,美国是名符其实的帮凶!
『陆』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以及苏德战争相比,哪一个更加残酷
最残酷的显然是苏德战争,其次是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相对好些
苏德战争伤亡
德军版:1180万(权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
苏联红军: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
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
抗日战争伤亡
中国伤亡3500万以上
日军伤亡130余万
太平洋战争
同盟国698,859人阵亡
日本957,186人阵亡
哪个更惨烈一目了然吧
『柒』 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以及苏德战争相比,哪一个更
这三个战场都是世界战争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各有作用,中国战场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与日本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对世界正义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捌』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2、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
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
『玖』 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时候,美军和日军的伤亡各是多少
从珍珠港海战到日本投降,在太平洋战场,日本总共死亡150万多,其中陆军专110万,海军40万,这不包括受伤和失属踪的数据。美国伤亡(受伤和死亡)43万,其中死亡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