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有哪些大规模战争

中国有哪些大规模战争

发布时间:2021-03-01 04:21: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次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大概有:
1、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前260年,最后秦国获胜。此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5万,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2、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的巨鹿,起义军中的楚国项羽【五万士兵】同秦国的王离、章邯【共四十万】发生的战争。此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最后击败王离,章邯投降。战后项羽坑杀秦军降卒20余万。
3、彭城之战: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彭城,项羽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最后刘邦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其妻被楚军俘获。
4、昆阳之战:发生在新朝末年的昆阳,当时王莽篡汉。双方兵力是:新军43万,刘秀指挥的绿林军17000。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5、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双方兵力约为袁绍军约110000人,曹操军约20000人。
6、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乌林,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兵力上孙刘联军5万,曹军20余万(称80万),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7、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之后的战争就没有前面那些出名了,比如秦灭楚之战等,隋灭南陈之战,三征高丽,唐灭东突厥之战,岳飞北伐,戚继光抗倭,山海关大战等,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些战争,但知名度都没上面的那么高。

❷ 中国近代有哪四次大规模的列强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结果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香港岛因此被割让给英国,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
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之一炬。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两,法国二十万两。
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影响
中国 再次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中国认明朝鲜为独立国家、撤出朝鲜半岛,并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清朝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影响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认明朝鲜为独立国家、撤出朝鲜半岛,并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清朝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导致数年后的英日联盟和日俄开战。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大清帝国的国际地位自此一落千丈,再次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清朝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准备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结果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抵抗侵略军的各种组织;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9亿8000万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平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影响
1.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4.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5.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半封社会的境地

❸ 近代中国战争有哪些

大概概括下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捻军起义战争
天地会起义战争
云南回民起义
陕甘回民起义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抗击英军入侵西藏
辛亥革命战争
讨袁战争
白朗起义战争
护国战争
护法战争
收复外蒙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抗美援朝战争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中苏边境冲突
3.14南沙海战
金门炮战
有本书叫<<中国近代战争史>>,可以去看看
其中影响中国走向的战争有:
第一次鸦片战争 _____国门被武力打开,开启了中国近代100年的战争史、屈辱史
天平天国运动 _______ 严重的削弱了清王朝,
收复外蒙、新疆、西藏的领土保卫战——保全了中国的基本领土完整
中日甲午战争______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也改变了后来世界的格局。
辛亥革命_____推翻了清王朝,开启了30年的内乱史(从1911年-1937.7.7)

抗日战争——悲壮的民族独立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
国共内战—- 统一了全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大一统(秦、汉、唐、明),也改变了20世纪后半程的世界格局
抗美援朝____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外战争,为中华民族打出了在世界上的生存空间,彻底扭转了自甲午战争被岔开的历史,改变了以后世界的历史走向。

出现在这个时期的英雄很多,多的数不过不过来,典型的有 左宗棠(收复新疆)、徐树铮(收复外蒙古)、赵尔丰(收复西藏)、张自忠、孙立人、李宗仁、杜聿明、戴安澜、彭德怀、左权、林彪等等,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❹ 中国发生过哪些大规模战役

长勺之战:
亦称齐鲁长勺之战。公元前年,齐军攻鲁,两军遇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县北)。当时齐强鲁弱,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

泓水之战:
也称楚宋泓水之战。春秋无义战之一。公元前638年冬,宋襄公为接替齐桓公的霸业,率兵伐郑。郑向楚求救。楚不救郑,而派兵直接攻宋都睢阳。宋军回救,与楚军遇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楚军渡河来攻。襄公大谈仁义,不肯袭击半渡的楚军,结果大败,他本人受伤,不久丧命。

城濮之战:
亦称晋楚城濮之战。春秋时晋文公战胜楚军,建立霸权的战役。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依附于楚的曹、卫二国。楚军北上援救,联合陈、蔡在卫国的城濮(今河南濮城)与晋交战。战争开始,楚占优势。晋军尊重诺言,先“退避三舍”(三十里为一舍,即后退九十里),然后选择楚军力量薄弱的左右两翼予以猛击。楚军大败,晋国从此成为霸主。

巨鹿之战:
秦末农民起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领兵数十万攻赵,围巨鹿(今河北平乡)。项羽率领几万农民起义军救赵。大军西渡漳河后,破釜沉舟,誓与敌决一死战。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斩苏角,俘王离,秦将涉间兵败自焚。章邯被迫率所部二十万人投降。

成皋之战:
也称楚汉成皋之战。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与项羽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间相持颇久。刘邦屡战屡败,后制定正面坚持、敌后袭扰、南北两翼牵制的战略方针,使楚军多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前203年,汉军再度从正面反攻,乘楚军半渡汜水时大破楚军,收复成皋。

韩信破赵之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各自率军在今河南荥阳、成皋一带对峙。刘邦派遣大将韩信领兵几万人,东进攻赵,与赵王歇大战于井陉。赵军号称二十万,数倍于远道而来的汉军。韩信背水为阵,遣兵袭占越军防御薄弱的后方,使赵军腹受敌,终于大破赵军。

昆阳之战:
也称新汉昆阳之战。公元23年,绿林农民起义军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等地。新帝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军四十二万反扑,以十万人围攻昆阳。赵义军主将王凤率八九年人苦战死守,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刘秀调集起义军一万多人来援,选精兵三千突破莽军中坚,城内守军乘势出击,内外夹攻。莽军大败,王寻被杀,昆阳之围始解。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公元208年冬,曹操率兵二十余万进攻孙权,准备统一南方。孙权联合刘备,出兵五万,共同抗曹。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长江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骄傲轻敌、疾疫流行、不习水战等弱点,火攻曹军战船,大火延及岸上营寨;并乘曹军溃乱之机,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彝陵之战:
也称吴蜀彝陵之战或(犭虎)亭之战。公元221年,蜀汉刘备率军十余万攻吴。吴主孙权派陆逊率兵五万迎战。蜀军连战皆捷,深入吴境五六百里,自巫峡至彝陵(今湖北宜昌东)设置几十处军营,急于速战。陆逊以逸待劳,坚守七八个月而不出战。直到次年见刘备处处设防,兵力分散,蜀军疲惫、士气低落,乃由(犭虎)亭(今湖北宜都北)发起反攻,进行决战。利用顺风,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回蜀中。

淝水之战:
也称秦晋淝水之战。东晋击败前秦的著名战役。公元383年,秦主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晋。晋将谢玄率水陆军八万,拒秦军于淝水。晋军利用苻坚的骄傲自恃,要求淝水以北的秦军略退,让出一片战场,以便晋军渡水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予以袭击,同意稍退。但因秦军内各族士兵不愿作战,将帅之间又不团结,一退即不可止。晋军乘机渡水攻击,大败秦军。

崖山之战:
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虏宋恭帝显北去。宋抗元将领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两名赵氏后裔为帝,继续抗元。1279年退至崖山(今广东新会以南的海中小岛)。在元军围攻下,张世杰兵败突围。陆秀夫见粮尽无援,身背幼帝投海死。张世杰聚合溃军,意图再起,因遭台风,船覆溺死,南宋亡。

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9年,明朝为消灭后金政权,命杨镐调集十万大军,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西路总兵杜松贪功冒进,率三万人提前出抚顺关,抵达萨尔浒,又留下两万人驻守,自领一万军队攻打金军,进一步分散了兵力。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采用“任尔几路来,吾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亲率八旗兵中的六旗人马攻打萨尔浒的明军,并派儿子皇太极率领其余两旗兵力截击杜松。杜松全部被歼。金军又歼灭另外两路明军,最后一路明军仓皇撤退。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盛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辉煌战例中的精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他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当夜,韩信传令部队就餐,他对将校们说:“少餐即可,待今日破赵之后再饱餐。”将校们将信将疑,只能从命。韩信遂即传令击鼓,出大将旗仗,向井陉口进发,他说:“赵军已先我占据了有利地形,筑垒以待,看不到大将旗仗,怕他们疑我尚在后军,不肯发起攻击。”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直驰而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战后,汉军将士们饮宴相贺,他们纷纷问韩信:“将军叫我们背水列阵,这是有悖兵法的啊,为什么竟然能取胜呢?”韩信哈哈大笑:“兵法上不是都说了吗?置之死地而后生,置只亡地而后存。如果我给你们一条生路,士卒们能拼死作战吗?”诸将这才领悟了背水列阵致胜之奥妙,对韩信大为钦服。

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态势。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生动描述了井陉大战。盛赞韩信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http://hi..com/007cn/blog/category/%D5%BD%D5%F9%D5%BD%D2%DB

❺ 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大规模的战争是

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应该是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战争呢

一.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包围歼灭战,此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过百万。在战争中,赵王急于求胜,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弃用让秦国头痛不已的名将廉颇,而启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弃用了防守战略而组织向秦国发起进攻。白起假装溃败,诱敌深入,并截断敌人的退路,将赵军困在长平使其弹尽粮绝,最后,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活埋。这一战,使原本实力极为强大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中原大地再无人能抵挡秦军的脚步,大大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❼ 中国近来的战争有哪些

1、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援助下,国民党企图独吞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消灭我党我军中国大陆与海南岛等岛屿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战争初期国民党军430万人,我军120万人,兵力对比3.5∶1。战略决战开始时,敌军360万人,我军280万人,敌我兵力对比 1.3∶1。

最大规模的淮海、辽沈、平津、渡江战役,敌我参照兵力分别为:55∶100万,70∶60万,60∶100万,45∶120万。 国民党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我军。我党领导全国军民,奋起自卫,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在四年作战中,共消灭国民党军队807万人,我军发展到500万人。解放了除台湾省以外的领土。

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而进行的战 争。 美帝国主义组织联合国军入侵朝鲜,越过三八线,企图消灭北朝鲜,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朝鲜南部和北部 争夺欧洲的霸权的战争 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约110多万人,还有五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

战争最高峰时,敌对双方总兵力300余万人。敌我兵力对比为1∶1.4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放和相持阶段。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将敌人打回三八线,迫使美帝国主义签定了停战协定,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抗美援越: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有些类似,一家两兄弟仗着自己的帮派互相掐。一个为了“三八线”,一个为了“十七度线”,却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首先是结果,朝鲜两兄弟打了等于没打,越南却是大吃小,统一了。还有一个,就是中美参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在朝鲜战场上硬碰硬,觉得不合算,于是这次改策略了——当后台老板。美国人出钱出枪,让南越出人打北越,中国是钱也出、枪也出、人都出,但是不派参战的部队了。

4、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的第二次卫国战争,对手是人口仅次于中国,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印度,当麦克阿瑟听说印度挑衅中国时,他说了一句话:“想和中国陆军打仗,他简直疯了。” 后来中国一度攻入印度,几乎兵临新德里,后来主动撤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战胜国主动撤军的先例。这件事导致了印度杰出领袖尼赫鲁的黯然下台。

5、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❽ 中国历史上和其他国家有几次大规模的战争

汉以前基本上没和外国有过什么冲突,发生冲突的民族、国家后来都已并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了。汉权:征越南(时越南为中国领土,叛乱,发兵征讨)。晋,魏等于汉以前相似。唐:与大食(今阿拉伯)之战、薛任贵征东(帮助高丽同一朝鲜半岛之战)。宋、五代等与汉以前相似。元:成吉思汗西争。明:征朝鲜(即壬辰之战,帮助朝鲜打退日本的武装入侵),征越南(时越南为中国属国,国内大臣发生叛乱,越南皇室请求明发兵援助其复国,明发兵)。清:与沙俄收复雅克萨之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民国:抗日战争。共和国:抗美援朝,1962中印之战,对越自卫反击战。 其实这个说不清楚,有很多当时是外国的现在都变成了中国的领土。

❾ 近几年有哪些大规模战争

海湾战争
车臣战争
阿富汗战争
美伊战争
以黎战争

1979年-1989年,苏联为了夺得西亚地区的资源以及进一步威胁中国及抗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入侵,战争初期苏军迅速解决了阿富汗正规军,但之后的游击战使苏联深陷泥潭,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给予苏军沉重的打击,苏军在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后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在美国的挑拨离间下,撒达姆发动了对伊朗的 全面战争,双方互有攻守,战争历时8年, 造成超过100万人的重大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伊拉克的国力开始衰退,当年全球 数一数二的富国地位不复存在。

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 刚刚结束了8年残酷战争的伊拉克人民在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又被推入新的战争旋涡…… 90年8月2日,撒达母发动了对主权国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联合国谴责决议被无视后, 由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对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部队及伊拉克本土军事设施展开打击,至2月28日,科威特全境光复。此战伊拉克损失10万余人及无数武器装备,而多国部队仅仅是伤亡300多人的代价,现代战争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伊拉克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开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难也从此开始,直到今天……

1992年-1993年,南斯拉夫内战,因种族仇恨而导致的战争是人类的悲哀,大规模的种族屠杀与灭绝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战争导致国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马奇顿宣告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不复存在。

1998年-2000年,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边境战争。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国借口南 科索沃问题,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 纠集北约部队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结果,南联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国夺得在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俄罗斯进一步被挤压出该地区。

2001年, 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迅速反应,发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攻击,在反塔利班武装的支持下, 美英盟军推翻塔利班政权,并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国在西亚的战略进一步成功, 直接将 武装力量 插进 中国及俄罗斯的后院……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盟军同样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对 伊拉克的进攻,料想中的伊顽强抵抗没有出现, 伊拉克军及撒达母政权迅速瓦解,撒达母时代终结……美国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夺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哪些大规模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