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国拍的中国古代战争片的名字
英国人拍摄的中国古装大片:《失落的帝国》 实际上,这部预告早在2012年就已经回出现在YouTube上了,答不过最近才有国内网友发现它的存在,据介绍,导演是一个英国人,他找了一堆他附近中餐馆里的人当演员,从Ebay上买国内便宜的戏服,从中国武打片里刀剑的样子来自己做刀剑模型,用英国Peak district的山来当中国的山,然后拍出了这个预告片。
❷ 一部英国人拍的中国古代战争片中的女演员是谁
刘晓庆、巩俐、吕丽萍、何晴、张凯丽、斯琴高娃、江珊、萨日娜、苗圃、孙宁、闫妮、邓婕、袁莉、沈傲君、宋丹丹、牛莉、奚美娟、余男、柏 寒、周韵、陈红、徐帆、蒋雯丽。就这么多,你可以参考参考。
❸ 英国1642~1648年发生几次国内战争
英国1642~1648年发生的两次国内战争,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社会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欧洲范围内的第一次革命的最高斗争形式。战争的结果是,代表封建专制的查理一世被处死刑,巩固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❹ 关于英国的战争,与中国的战争,还有侵略过其他国家的历史,要全面的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结果:开始沦为半版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扩大动华侵略。结果:半半社会程度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的:瓜分中国。结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1652年,英荷战争爆发。(结果:荷兰丧失海上霸王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果:英国成为海上霸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❺ 英国同中国打的三次仗分别是哪些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重要影
1840-184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希望踩纳
❻ 现在英国还像170年前同中国发动战争吗
英国在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自一次经济大危机后,基本被阉了。现在也只是老美的走狗,所以没啥可能了。海军其实也已经转变成了防御性(毕竟殖民地都丢了吗),马岛战争是英国海军最后的挽歌。就算来打中国也是跟着老美的脚步,其实你看看朝鲜战争中英军的双徽团的结局,你就知道英国还会不会来打中国。
❼ 关于英国入侵中国战争的电影
如:
林则徐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❽ 英国和中国有过什么战争吗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对中国影响:●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社会问题的加剧,清中叶自嘉庆、道光年间以后,中国社会已有种种严重问题,包括土地兼并、人口过剩、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乱之后数十年的太平,使得当时的社会问题隐而不现,鸦片战争虽然直接影响的地区不多,但对于清朝的权威有所打击,许多社会上的问题逐渐浮现,造成较多的民变发生,间接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兴起。
●对知识界的影响:从历史的宏观看来,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上)的巨大差距,但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此外,由于五口通商使得口岸的商人(或被称作买办),反而较一般知识分子更先开始接触学习西方事物。
(一)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2、鸦片走私有增无减
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苦力贸易盛行
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 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二)鸦片战争后的经世致用社会思潮
1、 经世致用社会思潮的由来
19世纪初叶,中国封建社会已从“康乾盛世”的顶峰上往下跌落,封建传统思想的两大支柱“宋学”与“汉学”也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而产生于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顾炎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却受到社会的注重。这种经世致用思想的兴起,正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思想变革的主要表现。
鸦片战争前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2、经世派的群体与代表
战前-龚自珍;战间-林则徐;战后-魏源
3、经世致用社会思潮作用:士林风气的变化。
经学义理-经学致用
传统知识结构-近代知识结构
传统思维模式-变易思维方式
简要评价:
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交替时期思想界出现的一大进步。一方面,它针对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和民族危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对国计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它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风气,初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全新观念,迈出了向西方国家探寻真理的步伐,充当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启蒙的先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服务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依然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却不能触及封建制度,“其不变者道而已,势则日变而不可复者也。”*这种将道势对立起来的观念,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 ’
(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开端的理论概括
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战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不受外国干涉;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从多方面被侵害,已经丧失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战后,外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基础开始受到破坏,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失去经济上自立的地位。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内容和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就开始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也决定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❾ 请问,有没有日本或者美国英国等国家拍的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或者纪录片
《太平洋战争》出品人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
《硫磺岛来信》导演克林特回伊斯特伍德
国外拍的关答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电影不多
你可以去看看:
中文名: 拉贝日记
外文名: John Rabe
其它译名: 约翰·拉贝
制片地区: 法国 / 中国大陆 / 德国
导演: Florian Gallenberger
编剧: Florian Gallenberger
主演: Ulrich Tukur/Daniel Brühl /Steve Buscemi /张静初/香川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