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枣庄在抗战期间共发生了多少次大小战斗,有这方面的数据吗
枣庄在抗战期间够发生多多少次大小战斗?这个方面数据的话应该有纪录片的吧?你看看纪录片都应该有的。
㈡ 抗日战争功劳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 你说的反动派与日本侵略军打了22大战役 他的军队伤亡200万正规军 88名高级将领 另一支中国的武装打了一场大战 就是你学到的百团大战 而他领导的军队几乎没有与日本侵略军正面交战 主要在消灭伪军和汉奸 他们经过这场残酷的战争 部队发展壮大了40倍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 这是一场战斗 不是战役 根本没有资格称之为大捷 它是国军忻口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趁国军在前线抗敌 林师长率全师近2万人伏击敌军1000人的后勤部队 经过6小时的艰苦卓绝的战斗 终于消灭了这股顽敌
还有诸如你所知道的黄土岭大捷 神头岭大捷 阳明堡大捷 陈庄大捷等等都是小规模伏击 不能算做伏击
而你不知道的淞沪会战 南京保卫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太原会战 三次长沙保卫战 等等 不想说了 直接给你数据让你做一下比较好了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20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21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中国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八路军全部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
(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
(《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
(《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
(《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
(《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
(《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
(《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
(《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
(《华北治安战》)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
(《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
(《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
(《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
(《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
(《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
(《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
(《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
(《华北治安战》)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 就自己去比较下吧
㈢ 八路军在抗战时到底消灭了多少鬼子
大概是15万。
高中课本中的提法。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共消灭日军58万人。该数字是包括国共双方的专,共产党方面消灭的日属军数字大致应该是1/3左右,也就是20万,扣到新四军及南方各省游击队的消灭数字,八路军消灭的日军总数应该在15万人左右。
㈣ 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小问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万人、近10万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敌军1.3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中国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伤亡3万多人。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中国军队伤亡4.2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国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2万人。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万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20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中国军队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21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中国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万多人。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万余人,被迫撤退。
八路军全部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
(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
(《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
(《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
(《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
(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
(《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
(《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
(《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
(《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
(《华北治安战》)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
(《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
(《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
(《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
(《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
(《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
(《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
(《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
(《华北治安战》)
自己去比较下吧
㈤ 沂蒙地区抗战事迹
1、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
2、1940年2月1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特务团和苏鲁支队一大队等部集中优势兵力对白彦之敌发动猛烈进攻,消灭了孙鹤龄部1000多伪军,解放了白彦。但敌人不甘心失败,组织力量伺机向白彦反扑。
3月7日,邹县城后据点100余日军向白彦扑来,被一一五师特务团伏击,敌人丢下数具尸体,仓惶逃遁。
3月12日,日伪军又纠集起700余人,带着钢炮和轻重机枪,从城后、平邑、梁邱等据点向白彦进犯,开始了第二次进攻。我阻击东路之敌的部队先掩护群众撤离白彦,后节节阻击敌人,直到黄昏日伪军才爬进白彦。西路进犯之敌一接近南径,即遭到我阻击部队伏击,后该敌窜至黄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团一连的勇士们连续发起3次冲锋,击毙日寇50余人。余敌趁我部队转移之机,于黄昏时攻占了白彦。入夜,我六八六团一部趁敌立足未稳,勇猛地袭击白彦,又给敌以重大杀伤。
13日拂晓,敌仓惶组织逃遁,我则穷追猛 打。敌人快逃到南径村时,突然向我追击部队施放催泪瓦斯,然后窜进了南径村,毒气一过,我军迅速对敌实施包抄,敌人则连连施放毒气。黄昏时,我军对困在村中之敌开始了攻击。当晚7时,南径村完全被我控制。两天激战,我军共毙伤日伪军200多人。
我军获捷后,日寇再度纠集2500多人,向白彦发动第3次进攻。3月19日早晨,守卫在官庄山头的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部的勇士们,,发现了在一片树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进的1000余名敌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我4挺机枪吐出火舌,手榴弹瀑布似的落了下去,这股敌人嚎叫着爬进了山沟。待他们清醒过来以后,便在官庄的两个山头和一片起伏的山岭上与我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与此同时,另一股敌人从官庄斜插向太皇崮,与我特务团展开了激战。不久即被我军指战员打得丢盔卸甲,哇哇叫着四散逃命。这时,官庄方向又枪声大作。原来,敌人的脊背正遭我苏鲁支队一大队痛击,死伤惨重。时至黄昏,官庄之敌溃败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军分别进占了白彦和官庄。上午9时许,两架敌机低空盘旋一阵后,向守卫在东山头上的我苏鲁支队狂轰滥炸,但未能给我们造成什么损失。我主力部队在白彦四周休整待命,敌人则抓民夫抢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团开进了白彦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务团占领了白彦东北的一片高地,苏鲁支队占据了与白彦相对的青山。凌晨2时,我强袭白彦的队伍出发了。六八六团一连直插原汉奸孙鹤龄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来抬炮弹的老百姓,运出300多发炮弹和几十箱子弹。一营朱营长带领战士摸到一个屋子跟前,见敌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枪支递出门外。最后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挥刀时被发觉了,便迅速跑出来,手持大刀贴在门旁,一连劈死了9个往外逃窜的鬼子。
这时,白彦的西北角和东北角都打响了,激烈的白刃巷战也开始了,愤怒的喊杀声在夜空中回响着。发了疯的鬼子端着刺刀硬向我冲锋,我被切断联系,六八六团的一个排被敌人团团围困。勇士们用刺刀手榴弹消灭了3倍于己的鬼子后,全部壮烈牺牲。残酷的白刃战达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挥官森川也受了重伤。此时,天将破晓,残敌急忙施放大量毒气,扔下3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了。
当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的时候,白彦又重新回到了抗日军民手中。此次白彦争夺战历经14个昼夜,大小10余次战斗,歼敌800余人,缴获长短枪350余支和大量弹药及军用物资。白彦争夺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为创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扫清了障碍。
㈥ 求抗日战争的大小战役
1.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 顾祝同 陈诚 张治中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 孙元良 宋希濂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 卫立煌 孙连仲 傅作义 郝梦龄(阵亡) 王靖国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孙连仲 汤恩伯 张自忠 庞炳勋 王铭章(阵亡)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名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5.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程潜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龙慕韩(枪毙)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白崇禧 薛岳 张发奎 孙连仲 王耀武 张灵甫 黄维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关麟征 郑洞国
武汉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最团结的时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沬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7.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张自忠 李品仙 孙震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罗卓英 王耀武 关麟征 杨森 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9.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郑洞国 陈明仁 戴安澜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陈诚 张自忠(阵亡)汤恩伯 黄琪翔 孙连仲 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孙连仲 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罗卓英 王耀武 张灵甫 韩璇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傅作义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赖传湘(阵亡)欧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刘振三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李玉堂 方先觉 夏首勋 陈沛 孙明瑾 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顾祝同 上官云相 刘建绪 黄绍竑 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胡琏 王瓒绪 王敬久 冯治安 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12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孙连仲 王耀武 余程万 施中诚 胡琏 池峰城 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19.豫中会战 1944年4月~5月25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汤恩伯 蒋鼎文 胡宗南 李家钰 何国柱 吕公良(阵亡)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20.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8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方先觉 周庆祥 容有略 葛先才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21.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张发奎 韦云淞 阚维雍(阵亡) 孙元良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 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王耀武 施中诚 胡琏 李天霞 廖耀湘 韩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 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想了丧钟.
㈦ 抗日战争中中国歼敌人数
1、一笔糊涂账,永来远自也无法算清楚。
2、依前线参战国军的记录,早就将日本人屠灭了。依鬼子的记录,每个人都是不死金刚。
3、鬼子的靖国神社,半个多世纪了,人数还在应家属的要求不断增加。查阅鬼子当年基层部队的作战记录经常有类似的记载“与支那军浴血苦战”,末了,伤亡记录中却往往是“轻伤2人”,“阵亡1人”……
4、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在大陆击毙日军44万余名
5、当年的总参谋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数字为48万
6、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统计为55万
7、抗战历史学家张忠义研究数据:45.5万
8、社科院刘大年统计国民党军占地记录:超过100万
9、日本《帝国陆军史》作者伊藤正德记录为:78万9370人
10、日本读卖新闻编撰的《中国慰灵》一书中,扣除东北阵亡的鬼子(鬼子将东北视为满洲国,不属于中国),在中国阵亡超过70万。
㈧ 抗日战争日军伤亡多少
抗日战争中国军队消灭了多少日军?
2012-08-15 冷眼一丁
中国军队当年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中日战争,是令中国现代历史走向发生重大转折一个事件。其影响中国历史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等。其结果对中国今天的时局仍在发挥重大影响。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纪念日。很多国家都会纪念,中国也不例外。问题是,谁有资格庆祝?
过去,大陆的教科书一直说当年国民政府不抗日,只有中共抗日;后来,逐步承认国民政府是抗日主力。现在,又有一些人说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的说法,过于武断了。因为当时苏联已经指示中共要抗日,中共也于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两次提出抗日口号“保卫苏联”,并且也确实打了一些仗。
历史学家要有良心,要对得起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抗日先烈。 贪天之功者,要遭雷劈。
我们来让数字说话。如果连自己当年消灭了多少侵略者都说不清,那又怎么抢功劳呢?
1,政府军和共军各消灭了多少日军?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分歧。有分歧的,是有多少日军死亡。有多种数字。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必须说明的是,后来苏联为了抢地盘,急忙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约60万关东军,这属于两个强盗在中国抢地盘,不是功劳,更不能记在中国军队的功劳簿上。并且,当时日本人以及一些海外学者认为东北是满州国,所以从来不把关东军的死亡数字统计在严格的中国战区。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这个数字比较可信。
当时,除了中国政府军外,只有共产党拥有军队了。那么,两者分别消灭多少日军呢?
目前大陆的学者,有人倾向于认可伊藤正德的数据--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消灭了日军20万人;58万9370人,是政府军消灭的。中共军队消灭20万日本军人,不如大陆以前宣传的多,但是起码证明了“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共当年的确抗日了。
也有人倾向于总共消灭日军44万, 国民革命军消灭40万, 共军消灭2万, 其他死亡2万的说法。
8年抗战才消灭日军最多不到79万人,很惭愧。苏联人到中国抢地盘的工夫,就消灭了60万日军。不过,考虑到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可以理解。
另:国民革命军远征军在缅甸等地消灭的日军人数,未统计在内。
2,政府军和共军的战报
必须考虑到日军当年极力缩小自己对外公布的伤亡数字,而国军、共军则要夸张自己的歼敌数字。
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国军方面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23、缅北会战 [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以上日方的资料全部来自日本国内。
日本方面甚至清楚到每个伤亡的名字。可怜我们的无名英雄。
3,日军死亡的将领是被哪一方面消灭的?
总的人数,容易滥竽充数。死亡的将军,就不容易造假了。我们来看数字: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除去病死,自杀,飞机失事,死于苏蒙军、中美联合航空队之外,有50名将军死于中国军队之手,其中死于国军45人,死于共军5人,含一名刺杀身亡的
与国民革命军作战:
林大八,陆军少将,1932年3月1日,死于上海。
仓永辰治,陆军少将,1937年8月29日,死于上海吴淞。
家纳治雄,陆军少将,1937年10月11日,死于上海。
浅野嘉一,陆军少将,1937年11月14日, 战伤致死天津。
加藤仁太郎,海军少将,1938年7月31日,死于长江下游 。
杵春久藏,陆军少将,1938年8月2日,死于山西运城。
饭冢国五郎,陆军少将,1938年9月3日,死于江西德安。
小笠原数夫,陆航中将,1938年9月4日,坐机于湖北孝感被击毁。
饭野贤十,陆军少将,1939年3月22日,死于南昌。
山田喜藏,陆军少将,1939年5月12日,死于湖北大洪山。
田路朝一,陆军中将,1939年6月17日,死于安徽南部。
小林一男,陆军少将,1939年12月21日,死于内蒙古安北。
中村正雄,陆军中将,1939年12月25日,死于广西昆仑关。
秋山静太郎,陆军少将,1940年1月23日,死于山东。
左藤谦,陆军少将,1940年3月2日,死于江西鄱阳湖。
木谷资俊,陆军中将,1940年3月20日,死于江西。
水川伊夫,陆军中将,1940年3月22日,死于内蒙古五原。
前田治,陆军中将,1940年5月23日,死于山西晋城。
藤堂高英,陆军中将,1940年6月3日,死于江西瑞昌。
大冢彪雄,陆军中将,1940年8月5日,死于晋东南。
井山官一,陆军少将,1940年10月16日,死于湖北宜昌。
大角芩生,海军大将,1941年2月5日,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1941年2月5日 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上田胜,陆军少将,1941年5月13日,死于山西中条山。
山县业一,陆军中将,1941年12月25日,死于安徽。
酒井直次,陆军中将,1942年5月28日,死于浙江南溪。
冢田攻,陆军大将, 1942年12月18日,死于安徽太湖。
藤原武,陆军少将,1942年12月18日,死于安徽太湖。
浅野克己,陆军少将,1943年5月,死于广东东江。
仁科馨,陆军少将,1943年6月1日,死于湖南。
黑川邦辅,陆军少将,1943年6月28日,死于云南。
布上照一,陆军少将,1943年11月23日,死于湖南常德。
中?护一,陆军少将,1943年11月25日死于湖南常德。
下川义忠,陆军中将, 1944年4月19日,死于湖北应城。
横山武彦,陆军中将, 1944年6月11日,死于浙江龙游。
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1944年6月11日,死于河南。
和尔基隆,陆军少将 , 1944年7月21日,死于湖南衡阳。
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1944年7月25日,死于湖南长衡会战。
左治直影,陆军少将,1944年7月27日,死于湖北荆州。
志摩源吉,陆军中将,1944年8月6日,死于湖南衡阳。
藏重康美,陆军少将,1944年8月16日,死于云南腾冲。
南野丰重,陆军少将,1944年9月8日,死于云南芒市。
与野山寿,陆军少将,1945年2月9日,死于华中。
山县正乡,海军大将,1945年3月7日,死于浙江椒江。
与八路军作战
沼田德重,陆军中将,1939年8月12日,被八路军击伤死于山东。
阿部规秀,陆军中将,1939年11月7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河北涞源。
吉川贞佐,陆军少将,1940年5月17日 被共产党员刺杀于河南开封。
饭田泰次郎,陆军中将,1940年11月28,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华北。
吉川资,陆军少将,1945年5月7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山东半岛。
㈨ 抗战时期临沂人为抗战做出的贡献
抗战时候的临沂,又称为“山东小延安”,在抗战时期,牺牲的人员不计其数,在1949年4月,临沂修立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以来祭奠牺牲的先烈
临沂,又叫做沂蒙山区、又称沂蒙老区,是指山东省内沂水流域和蒙山山系所经地区的总称,地处鲁东南,濒临黄海,处于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位置,南邻江苏省,境内山地占总面积的1/3,其四周基本为平原地貌,所以在舟车不便且极度落后的近代被称为山区,是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内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还是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之一,是中共山东省政府、中共华东局的创立地,多位中国高级将领以及领导人曾经在此战斗并工作过,包括张自忠、陈毅、粟裕、张灵甫,其中抗日时期,张自忠将军在临沂成功阻击著名的板垣师团,
为台儿庄战役的部署取得了时间,并多次参与剿匪事宜,为临沂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自忠将军是抗战时期中国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军。还有一个著名的群体就是沂蒙红嫂,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经济建设时期仍激励着广大人民在新的领域阔步前进。 光辉的历史遮掩不住现时的落魄,由于长期受到战争的摧残,工业基础极度薄弱,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喘息机会,现在的沂蒙在所处的大区淮海经济区以及山东省内的经济实力并不突出,但可喜的是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可观,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前国家主席江来临沂视察时曾为其题字“事在人为,后来居上”。
一、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12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
二、1940年2月1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特务团和苏鲁支队一大队等部集中优势兵力对白彦之敌发动猛烈进攻,消灭了孙鹤龄部1000多伪军,解放了白彦。但敌人不甘心失败,组织力量伺机向白彦反扑。
3月7日,邹县城后据点100余日军向白彦扑来,被一一五师特务团伏击,敌人丢下数具尸体,仓惶逃遁。
3月12日,日伪军又纠集起700余人,带着钢炮和轻重机枪,从城后、平邑、梁邱等据点向白彦进犯,开始了第二次进攻。我阻击东路之敌的部队先掩护群众撤离白彦,后节节阻击敌人,直到黄昏日伪军才爬进白彦。西路进犯之敌一接近南径,即遭到我阻击部队伏击,后该敌窜至黄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团一连的勇士们连续发起3次冲锋,击毙日寇50余人。余敌趁我部队转移之机,于黄昏时攻占了白彦。入夜,我六八六团一部趁敌立足未稳,勇猛地袭击白彦,又给敌以重大杀伤。
13日拂晓,敌仓惶组织逃遁,我则穷追猛 打。敌人快逃到南径村时,突然向我追击部队施放催泪瓦斯,然后窜进了南径村,毒气一过,我军迅速对敌实施包抄,敌人则连连施放毒气。黄昏时,我军对困在村中之敌开始了攻击。当晚7时,南径村完全被我控制。两天激战,我军共毙伤日伪军200多人。
我军获捷后,日寇再度纠集2500多人,向白彦发动第3次进攻。3月19日早晨,守卫在官庄山头的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部的勇士们,,发现了在一片树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进的1000余名敌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我4挺机枪吐出火舌,手榴弹瀑布似的落了下去,这股敌人嚎叫着爬进了山沟。待他们清醒过来以后,便在官庄的两个山头和一片起伏的山岭上与我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与此同时,另一股敌人从官庄斜插向太皇崮,与我特务团展开了激战。不久即被我军指战员打得丢盔卸甲,哇哇叫着四散逃命。这时,官庄方向又枪声大作。原来,敌人的脊背正遭我苏鲁支队一大队痛击,死伤惨重。时至黄昏,官庄之敌溃败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军分别进占了白彦和官庄。上午9时许,两架敌机低空盘旋一阵后,向守卫在东山头上的我苏鲁支队狂轰滥炸,但未能给我们造成什么损失。我主力部队在白彦四周休整待命,敌人则抓民夫抢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团开进了白彦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务团占领了白彦东北的一片高地,苏鲁支队占据了与白彦相对的青山。凌晨2时,我强袭白彦的队伍出发了。六八六团一连直插原汉奸孙鹤龄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来抬炮弹的老百姓,运出300多发炮弹和几十箱子弹。一营朱营长带领战士摸到一个屋子跟前,见敌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枪支递出门外。最后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挥刀时被发觉了,便迅速跑出来,手持大刀贴在门旁,一连劈死了9个往外逃窜的鬼子。
这时,白彦的西北角和东北角都打响了,激烈的白刃巷战也开始了,愤怒的喊杀声在夜空中回响着。发了疯的鬼子端着刺刀硬向我冲锋,我被切断联系,六八六团的一个排被敌人团团围困。勇士们用刺刀手榴弹消灭了3倍于己的鬼子后,全部壮烈牺牲。残酷的白刃战达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挥官森川也受了重伤。此时,天将破晓,残敌急忙施放大量毒气,扔下3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了。
当旭日东升朝霞满天的时候,白彦又重新回到了抗日军民手中。此次白彦争夺战历经14个昼夜,大小10余次战斗,歼敌800余人,缴获长短枪350余支和大量弹药及军用物资。白彦争夺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为创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扫清了障碍
三、1941年,“沂蒙山反扫荡战役” 11月12日至12月上旬为"清剿"与反"清剿"阶段。日伪军多次合击扑空后,从11月12日起实行分区"清剿",将沂蒙山区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清剿"区。在"清剿"区内遍设据点,修筑公路,挖封锁沟,捕捉壮丁,挨村挨户搜查,寻找主力决战。并在"清剿"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基本区内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或烧成废墟,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为打破日伪军的"清剿",保卫根据地,山东分局和第115师,一面令教导第2旅、山东纵队第2旅主力继续在外线滨海地区打击、牵制日军;一面亲率山东纵队第2旅、抗大第1分校、蒙山支队各一部,返回沂蒙山区,在内线开展反"清剿"斗争。11月14日,日伪军集中7000余人,反复合击蒙山西部地区,山东分局与第115师师部及时转移到费县东北的大谷台。17日午后,敌又对大谷台进行合击,机关部队适时转移至蒙阴东南的北村,使敌扑空。分局和师部重返沂蒙山区后,立即领导军民开展反"清剿"斗争。在垛庄、旧寨、三角山、绿云山、李村等地伏击、袭击、阻击"清剿"之敌。仅师特务营十天之内就连战7次,歼敌300余人。该营9连在李村遭敌包围,与敌展开反复激烈的肉搏战,杀伤300余敌,最后全连干战都壮烈牺牲。30日,分局、师部领导机关一部转移至大谷台以南的大青山时,又遭日伪军合击,部分机关干部阵亡,国际友人希伯在突围中殉难。随后,分局和师部机关再次转向外线天宝山区;留在内线的部队由山东纵队指挥。 12月上旬以后为撤退与反击阶段。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军除留少数部队在根据地继续"扫荡"外,主力陆续从沂蒙山区撤出。12月23日,敌主力开始分路撤退。第115师、山东纵队各部一面截击、尾击撤退的敌军,一面袭扰留在根据地内的敌人,破坏交通,拔除据点,收复朱满、蒋庄、大桥、马牧池、岸堤、河阳等据点数十处。至28日,基本恢复了沂蒙山区根据地,历时50余天的反"扫荡"战役宣告结束。
其他的还有莒南县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约156人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时许,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渊子崖,自卫队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拼死抵抗,直到太阳偏西敌军才拥进围子,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傍晚,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渊子崖,敌人被迫撤退。此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