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现代史19191949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史19191949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21-02-28 21:58:01

A. 为什么从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史时期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专开端。五四运动属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则是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现代史时期也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还是现代史

是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史开端是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版会。权近代史的结束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之后称为现代史,又称共和国史。抗战是1937年-1945年,属于中国近代史。

C. 中国从1919年到1949年的具体历史

中国1919年-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7)

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3)中国现代史19191949抗日战争扩展阅读

1919-1949年这三十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的三十年。在这期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D.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手抄报

字 里 行 间 爱 国 情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赞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一、课前预习,了解历史爱国情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本课及整个单元的课文奠定感情基调。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掘语文中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同时有更多的发现,激发更多的兴趣,创造更多的奇迹。
二、民主学习,以述促读爱憎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课上,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再次自读课文的时候,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练习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述得顺当。教学时还得按时间和事情得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都能练习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物了。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挥,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自己给予自己评价,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自身提高,不断深化爱国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能源。我个人对于历史知识就十分缺乏,所以在教学这课之前,我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了更多有关祖国历史的知识,使我对于祖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所以,我决定要和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能量,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争取在新课程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E. 中国现代史中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年数的比是多少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现代史上成功地进行了哪两次选择为什么这两次

你想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现代史上成功的进行了哪两次选择?一次就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还有一次就是八年抗战打日本呢

G. 哪里可以看到中国现代史的详细资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著名战役等。书上写的太片面了广播电视书籍都可

到书店或图书馆就有,央视纪录片频道曾经播出过一些抗战纪录片,应该可以理解。

H. 中国现代史一系列的战争名称及时间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罢工
1920年夏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泽东在湖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1月-3月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7月 中共“二大”召开
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二七”大罢工
6月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战争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1927年第 二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1927年8月1日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1年秋 中央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3月 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
1933年春 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 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召开
2月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
10月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爆发
12月 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10月 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12月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 日 战 争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国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
8月 中共洛川会议,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9月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10月 八路军创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胜利
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0月 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
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1月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8-11月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1年1月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采取“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保卫解放区
1943年6月-7月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开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第 三 次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8月28日-
10月10日 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0月中下旬 上党、邯郸战役,粉碎国民党的局部进攻
12月 昆明学生发动“一二·一”爱国运动
1946年1月10日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
政协会议开幕
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
12月 北平学生发动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7年2月28日 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
3月-7月 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5月 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6月30日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月 《中国亿解放军宣言》发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而进军令,解放军渡江作战
4月23日 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束
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I. 中国现代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

1、毛泽东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邓小平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

3、刘伯承

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4、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5、朱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阅读全文

与中国现代史19191949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