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军
http://www..com/s?tn=snxs_006_pg&bs=%C7%E0%BA%A3%CF%B5&f=8&wd=%C3%F1%B9%FA%BA%A3%BE%FC 民国海军的资专料属
Ⅱ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无空军和海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空军和海军。
抗战初期,中国海军简直不堪一击:所辖121艘舰艇,自沉25艘,被日军击沉88艘。战至1939年1月,只剩下小型舰艇15艘,活动范围主要限于川江一带。这时,国民政府也无力造新舰。
而当时的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包括作战飞机305架,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
同时期,日本可用于作战的飞机有约2300架,数量是中国的7倍。日本最初用于中国战场的飞机为443架,后来最多时在800架以上,实力远在中国空军之上。
(2)中国海军抗日战争史诗扩展阅读:
海军的整个舰队不值一提,唯有布雷建有奇功。海军布雷队坚持敌后,历尽艰难,成为海军打击敌舰船的主力。
仅第一游击区在1940年1月到10月,就炸沉敌舰46艘,炸伤3艘,以及汽艇43艘、小火轮2艘、运兵商船6艘。
空军后期基本是由苏联航空队打日本飞机。后来,在陈纳德飞行队的帮助下,中国军队守住了半壁河山。从1942年起,中国空军在美国帮助下恢复元气,1944年起夺取了抗日战场的制空权。
从武汉失守到抗战胜利,中国空军共出动3748次,击落敌机372架,摧毁地面敌机487架,毁伤敌舰船7800多艘,各种车辆8400多辆。
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海军只要提前知道哪些才能大胜江阴海战
我YY一下:
首先中国海军买到大量水雷并且秘密布设在长江上,专把日本在长江上的舰艇困住了。
然后中属国主力舰队和日本舰艇决战并且打胜了;
然后中国舰队在岸基战斗机的掩护下抵抗住了日本飞机的多轮进攻;
然后中国空军或者游击队炸掉了日军机场,日本暂停空袭;
最后日本增援来了,海军舰队集体撤向长江上游。
OVER
Ⅳ 盘点抗日战争前我国海军舰艇都有哪些
抗战时中国有四抄支海军 一。袭闽系中央海军(第一二舰队) 有大家熟悉的平海、宁海、逸仙、应瑞等舰 战绩有1937年8月13日封江时捕获了日本商轮“大贞丸”,在江阴附近捕获了“大贞丸”。 8月16到9月25江阴海空战中击落10~20架飞机,而自身几乎全军覆灭。 据称9月10日厦门要塞保卫战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重伤日军“箬竹”舰(900吨),该舰遭弃后被冲上塔角附近沙滩。 战绩基本靠布雷,特别是海庚式水雷研发成功后不久,日军嵯峨号炮舰(685吨)、鹭号驱逐舰(840吨)都触雷大破。
二。电雷系海军 有三支鱼雷快艇大队 8月14日、两次攻击出云舰,声称击伤出云舰。但出云舰第二天仍正常参与炮击,有考证认为爆炸效果一次是击中防雷网,一次是击中码头引发的。
三。青岛系海军(第三舰队) 镇海水上飞机母舰等于1938年1月青岛沦陷前自沉。
四。粤系海军(第四舰队) 肇和、海周等舰
9月14日虎门海战中击伤夕张舰。
战绩可参考《日本海军在中国作战》中日方统计
Ⅳ 抗战时期,中国海军到底取得过哪些战绩
中共当时都在山里,所以没海军。。
国民党海军都是小船,跟日本的没法比。。。结果一目了然。。
Ⅵ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海军
整个抗战过程来中,国军海军对侵华源日军的作战堪称英勇悲壮。当时国军海军力量极为薄弱,与自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的日军作战,国军海军全凭英勇顽强,期间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八年全面抗战,国军海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前,其海军兵力总数为12.7万人,主力舰队被编为第1,2,3舰队,其中第3舰队常驻中国。日海军在旅顺和马公设立了重要港口,在上海还设有特种陆战队司令部。第3舰队所辖的第11战队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第10战队和第5水雷战队则在中国近海活动。
当时国军海军的编制、舰艇数量、装备质量、官兵数量等均无法与日海军实力相差甚远。国军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为6.8万吨,而日本海军当时的中等型号以上舰船就在115万吨以上。国军海军官兵总共约为2.5万人左右,仅为日海军12.7万人的六分之一。
Ⅶ 求关于抗日战争时中国海军方面的书籍
推荐一本萨苏写的《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这本书虽版然不全是写海权军的,但还是有好几章写,包括抗战初期的很多中国海军的战斗纪实,很不错。
详细你看看网络关于这本书的词条:http://ke..com/view/1302241.htm
最后说一句,1L的哥们儿说的对,关于抗战的历史打死也别看小说,有那工夫还不如看看《鬼吹灯》《斗罗大陆》什么的。
Ⅷ 寻求关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类著作。
《龙子》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龙子》忠实记录了日军在华的种种残暴行径,真实再现了中国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期的心路历程,真切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雄壮举,同时,深刻反省了战争扭曲人性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可以说,《龙子》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过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各族各界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1987年,为纪念「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五十周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研究室和《民国档案》杂志编辑部合作编辑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专题档案资料。其主要内容有:(一)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方针与计画部署;(二)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役的战况。但因当时时间紧迫,只辑录了正面战场中中国陆军抗战的有关史料,对中国海军和空军参加抗战的作战史料,未予收录。有鉴于此,在纪念抗战全面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补充了中国军队海军抗战史料,其主要内容有:海军抗战部分,包括封锁江阴要塞、粤海军抗战纪实、长江布雷作战、中国海军抗战纪实等及空军抗战部分,包括空军抗战概要,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日经过,空军常德、中原、长沙、衡阳、桂柳、湘西等会战经过等。
Ⅸ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哪个的装备更先进
清朝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配置有主力舰定远号及镇远号,各有12寸巨炮4门,航速分别为14.5节及15.4节。
甲午战争前夕,英国的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船厂向李鸿章推销世界航速最快,达23节的四千吨巡洋舰。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支付订金,后因军费严重不足支付余款,这艘舰最后被日本低价买下了,也就是后来的吉野号,其高航速锅炉和新型速射炮在甲午一战发挥极大战力。
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以鱼雷六艇试演袭营阵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于驶行之际,击穹远之靶,发速中多。经远一船,发十六炮,中至十五。广东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战争前夕,北洋舰队的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英国观察员看完北洋舰队的操演后上书海军部,也认为北洋舰队的战力不容小觑。
但是后期因为李鸿章解雇了当时训练海军的英国人琅威理,引致北洋舰队军纪出现问题,“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识者早忧之”。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被挪用去修建颐和园,所以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发炮,“从前拨定北洋经费号称二百万两,近年停解者多,岁仅收五六十万。”“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业已无可驶用。”至于领导丁汝昌“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刘步蟾则被人们称为“实际上之提督者”。
日本
1882年,日本海军还只是鱼雷艇和二千吨以下的近海铁甲舰为主,无大型铁甲巡洋舰。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扩军计划,意图超过北洋海军。1886年,法国海军工程师白劳易(Louis-ÉmileBertin)受雇建造4700吨级大型铁甲巡洋舰“松岛号”和“严岛号”。
1890年时,中国北洋舰队的总排水量为27000吨,而日本海军的总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日圆,再从官员的薪水里取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队总排水量为72000吨,并且多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舰艇。
相反,北洋舰队自1888年正式成立后,再未添加任何船只。1891年后,朝庭准户部上奏对外停购枪炮弹药两年,后来修慈禧的颐和园使海军经费未有再添。
战前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174017人有参战经验,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超越北洋水师。日本对清廷改革后的实力仍有顾忌,对于北洋水师不敢轻敌,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清帝国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旗舰定远
Ⅹ 抗战时中国海军装备如何在整场战争中又在干什么
抗战时期几艘大型舰艇基本都是清代留下来的,少数几艘民国时期置办的也回基本是20年代水平的,答按归属主要有四支,实力最强的是自清代开始自建门派的闽系海军,大船大多都是他们的,基本在淞沪会战时期自沉在江阴水面了;实力其次的是原东北军海军,918事变后被日军缴获了大量舰船,少数不愿意投降的舰船南逃至青岛,抗战爆发后所有船只在青岛自沉,水兵上陆,带着从船上拆下来的舰炮且战且退,武汉会战前后消耗殆尽;实力第三的是原来的粤系海军,在虎门保卫战中有所表现,但是几艘较大的清代军舰很快被击沉,残存的小艇退往珠江上游;实力最弱的是南京政府自己筹建的电雷系,装备的都是鱼雷艇,抗战中出击过几次,不过战果寥寥,逐步沿长江退往上游。到抗战中期以后就很少有海军什么事了,抗战胜利时国府海军只有在重庆锚地的四条舰艇,总吨位千把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