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国产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国产兵工厂

发布时间:2021-02-28 18:53:08

A. 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会用纳粹的装备,中国那时候跟德国关系真的那么好求详解

是这样的 1928至1938年中国个德国处在一个互帮互助的友好合作阶段 相对于中国需要德国的协助,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中国的钨产量占有世界举足轻重之地位。双方议定用以货易货方式来进行贸易,中德两国通过这样的双边经济往来均深蒙其惠。
作为欧洲陆军强国的德国,历来就是一些在军事上相对比较落后国家的学习效仿对象,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建立的陆军几乎就是照搬普鲁士陆军全套军事思想、建设制度和制式操典。而中国很早就开始学习德国军事,清朝后期所建立的新军,就有着深深的德国军事影响的烙印。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不仅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他是历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中最受蒋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代表蒋介石向国民党政府各部门首脑下达指令!)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伺候中国国民革命军德械师的步兵制式装备从头到脚都是德国进口 或者中国工厂引进的设备仿制的 其战斗力在日军之上 但是全德械师少的可怜 其主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殆尽
德军在中国军队中留下的影像 木柄手榴弹 钢盔 毛瑟步枪 捷克制轻机枪 军用水壶 一号战车 等等

B. 在抗日战争时,中国没机器,枪是怎么做出来的

其实枪支的制造并没有那么难 八路在山西就曾用拆下来的铁轨来制内造土枪 用硫磺来造火药容 只有子弹要用到机床 无法制造 所以就捡弹壳来重新装填 相对国民党有完整的工业设备 除了飞机大炮 其他军火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C.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火都是从哪来的

国军的军火大多是有美军提供的,自己生产了一小部分
共军嘛,除了苏联的援助,只能从敌人手里缴获了,边区工厂也生产了一些。

D.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抗战时期

割据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兼并,兵工厂逐步集中到国民政府手中。国民政府在军政部下设兵工署管理近代兵器工业。抗日战争开始后,仍然割据的省份都把所控制的兵工厂交给国民政府,一致对外。日本的侵略迫使兵工单位进行了三次大迁徙,跨省搬迁的单位达33个次,其中11个单位跨省搬迁2次。大迁徙后,主要的兵工单位集中在陪都重庆及其附近的四川省江北县、巴县、綦江县、万县、泸县,同重庆原有的兵工厂组合,构建起以重庆为中心的集兵器生产、科研、专业人才培养、原材料生产于一体的重庆兵工基地。调整后,这个基地的兵器生产单位有第一工厂、第二工厂、第十工厂、第二十工厂、第二十一工厂、第二十三工厂、第二十五工厂、第二十七工厂、第三十工厂、第四十工厂、第五十工厂等11个,兵器科研单位有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2个,原材料生产厂有第二十四工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2个,兵工学校1所。后又在这个基地范围内新建兵器生产厂第二十六工厂、原材料生产厂第二十八工厂。在重庆兵工基地之外,云南、贵州、湖南尚有几个兵工署直属厂。山西、云南、新疆、甘肃、浙江等省各自办有1个近代兵工厂。
日军的封锁,制造兵器所需的机器和原材料难以进口,重庆成了“战争孤岛”。重庆兵工基地的员工在大后方人民的支持下,顶着日本飞机的轰炸和物资缺乏的困难,生产出大量兵器,支撑着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据兵工署统计,抗战大后方(主要是重庆兵工基地)生产的迫击炮、重机枪、枪榴筒、掷榴筒、枪榴弹、掷榴弹、手榴弹自给有余,其余兵器能自给40-99%。(不足部分是战前储备、抗战初期购买和封锁缝隙中运进。)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兵工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建立。1931年10月,中央红军在福建省兴国县官田镇建立官田兵工厂,标志着人民兵工诞生。各革命根据地都建有兵工厂。人民兵工厂的规模小,大都是修理军械的作坊,少数厂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兵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长征前已全部关闭或被毁。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后,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第11页)从此,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建立了小型的近代兵工厂或兵器作坊,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在日军的不时“扫荡”中,自制步枪、手榴弹、复装子弹,修理枪械。个别厂零星造出了步兵炮、迫击炮、炮弹、轻机枪、掷榴筒、掷榴弹、无烟火药等。1944年,新四军所用的手榴弹可以自给,迫击炮弹、枪榴弹、掷榴弹在材料不缺的情况下自给70%左右,步枪弹在有弹壳的条件下自给40%。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兵工厂制造和修理的兵器,有力地支持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敌后的兵工厂很不稳定,敌人打来了就搬迁,被敌人毁坏了又重建。抗日战争胜利时,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固定厂房并有10部以上机器设备的近代兵工厂50 余个,兵工职工3万多人。

E.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国军对日军会不堪一击

战前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人口:中国 46000万 日本万

年产钢铁:中国5万吨 日本819万吨

海军实力:中国11万吨 日本115.3万顿(造舰能力5万吨,在夺取中国等一些国家的土地和资源后,日本实力获得增强,而中国实力却在减弱)

空军实力:中国飞机600 日本1600 (日本年产飞机能力1580,其后随着战争规模的加大,日本加大了飞机的产量,高峰期间一年上万,.中国却接近为零)

日本战争期间生产武器总量:

枪支357万 机枪日本23万 火炮86000 坦克4800 作战飞机51600 军用车辆64000

中国总共生产武器的家当,步枪30万,少量步枪子弹和少量小口径迫击炮,坦克,飞机,军车为零.

在战争中,日本分为四大战略集团。

"本土集团"

陆军240万,海军130万,总兵力370万,防备美军

"南方军" 精锐中的精锐。"从各集团把精锐全部拉来抵挡美军了.

陆军100万,海军40万.总兵力140万.防备美军

"关东军" 对手:防备苏联

105万人,与“中国派遣军”力量完全相等,论师团数占日军172个师团总数的18%,论人数占日军投降时总兵力720万的14.6%

精确全部抽去南方集团当美国人的炮灰了.留下的全是三流部队 其中中国东北70万,朝鲜半岛约35万

"中国派遣军" 对手,中国

105万,二三流部队。精锐全部抽走了。

在全面抗战的爆发前夕,中日双方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的对比,***方面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进而实现其由来已久的“大陆政策”,一方面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另外一方面大力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国家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各财阀资本也迅速向军事工业方面转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整个经济为战争服务。由于经济军事化和对中国东北资源的掠夺,***比较早地渡过了经济危机。1931年至1937年,***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资本主义大国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937年,***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已经成为工业强国。但***也有其弱点,因为他的国土所限,某些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非常缺乏,比如棉花、橡胶、羊毛以及铅、锌等军工产业所必需的有色金属原料,还有石油和煤等燃料,必须依赖进口。***军事工业最需要的铁矿,***自身仅年产45万吨,加上朝鲜的60万吨,也只满足所需的1/6,每年还要从中国、东南亚等处进口数百万吨。

***为了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大量增加了军事工业投资。1937年军事工业的投资达22.3亿日元,比1936年增加了2.2倍,占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其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七七”事变前夕,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包括坦克、装甲车)、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相当于步兵旅团)等,共38万人左右。日军陆军的编制充实,特种兵数量大,装备较中国军队精良,而且士兵训练有素,受武士道精神灌输,极其顽强。

日本海军当时共有现役舰艇285艘,总排水量115.3万吨,其中包括了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12艘。此外还有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2艘正在制造,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兵分别属于陆军和海军。陆军共有54个作战飞行中队,其中战斗机中队22个,轻轰炸机中队6个,重轰炸机中队8个,侦察机中队15个,轰炸、侦察混合中队3个。陆军航空兵团共有作战飞机约960架。日本海军陆基和舰载作战飞机共计640架。

日本实行的征兵制度,凡年满17岁至4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役。除陆军现役兵38万人以外,尚有预备役兵73.8万人,后备役兵87.9万人、第一补充兵157.9万人、第二补充兵90.5万人,共计448万多人。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海军的动员情况大致与陆军相同,只是服役年限与陆军不同。***如果全部动员,陆、海军共可达1000万人。

中国是个大国,拥有4.6亿人口和114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当时的中国只是个虚弱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丰富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总产值不过13.6亿美元,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仅仅占10%。在这样的基础上,军事工业难以发达。到1937年,只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的火炮,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等尚不能生产。飞机和舰艇虽然已经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以及原材料必须依赖输入。无批量生产的能力,就战争的需要来说,实际上等于不能制造。

中国的陆军,在“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共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兵部队,总兵力约200万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军队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组织领导及指挥并不统一,派系繁杂,矛盾很多。中央直属的70个师,其中40个以黄埔军校生为军官组建的师在德国顾问团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装备了一批输入的新式武器,素质较其他部队要好。中央军以外的地方势力军队,各有其自身军校培养的军官,有各自的军需制度,武器靠自己购买或者自办兵工厂生产,因而各部队装备差别很大,编制也不同。中央军的部队相对来说是最充实的。国民政府1936年开始整编陆军,到“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仅仅完成20个调整师的整编,也没有装备齐全。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一个中国调整师的相比,人员是中国的2倍,步骑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野榴山炮多3.1倍,***师团还有炮兵车和辎重车1000多辆,坦克24辆。而中国其他整理师及尚未整编各师的实力约为调整师的5至7成不等。由于运输工具缺乏,而征兵制又刚刚开始在部分地区实行,所以中国军队在军需补给和人员补充等方面的能力极为薄弱,与日军相比差距很大。

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共有各种舰艇120艘,总排水量约11万吨,但实际作战舰艇仅60多艘,排水量约为6万余吨。最好的舰艇也次于日本的重巡洋舰(为日本生产的落后舰种)。

中国空军当时正处于初建阶段,实力远逊于日本。当时共有各种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因为依赖进口,缺乏零件的缘故,在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

无疑,1937年的时候,日本和中国的实力差距是悬殊的,已经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尚且一败涂地........

F. 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是全亚洲最富裕的地方

因为在那个时候,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并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进行建设,主要是重工业建设。这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日本想要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兵工厂来实现武力统治中国的目的。幸亏没有得逞。

G.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枪支弹药怎么生产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不仅内迁了16个兵工厂,还在后方新建了8个兵工厂,另外共产党也建设了一批小规模的兵工厂,主要是修复枪械及复装子弹。
抗战期间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5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
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
主要来源还是靠国外采购和援助,来源主要是苏联和美国,1941年之前主要是苏联和德国,1941年苏日签订友好条约之后主要靠美国进口与援助。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训练并改编组建的部队,又称德械师,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到1938年,德械师基本打光了,老蒋开始向国外求援,1939年至1941年,只有苏联在继续向华供应武器装备。据统计,这一时期,苏联输华的武器主要224架轰炸机,326架战斗机,44架教练机,770辆汽车,200门37毫米反坦克炮,50门76毫米山炮,250门高射炮,约150万发炮弹;6920挺轻重机枪,5万支步枪, 1.5亿发子弹,31000枚炸弹,以及大量其它军火物资。1942年之后就是美国人力。

H. 抗日战争时为什么中国基本上没有坦克,飞机大炮,军舰这些武器啊为什么当时中国不能批量生产这些武器

还是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吧。中国近代军工业的发展还得从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这内些人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容搞“洋务运动”之后才有所发展,而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所能制造的也只有长枪大炮这些东西,到后来才开始学习建造军舰,而当时的军舰也只能发射大炮。辛亥革命后,国家百废待兴,除了发展经济,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制飞机坦克,而且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是很落后的,根本没条件去研制这些东西。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也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坦克,所有的兵工厂也只是生产枪械和大炮。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军队也只有用长枪大炮来对付日本侵略者,国名党当时对日作战的飞机、坦克也都是购买的美国货。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庆祝国庆,中央任命曾经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长沙人刘亚楼为第一任空军司令,这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展航空工业的序幕。而坦克的发展等待得则更久,直到1955年中国第一件生产坦克的军工厂才正式破土动工。

I. 求抗日战争时期沈阳奉天兵工厂具体产能。

太平洋战争后,复国民制党空军,飞虎队,以及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多次大规模空袭沈阳兵工厂尤其是1944年,美国从成都机场起飞101架超级空中堡垒对沈阳兵工厂进行了毁灭性轰炸,基本摧毁了该厂生产能力,沈阳兵工厂被迫转入地下,从此一蹶不振。

阅读全文

与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国产兵工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