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抗战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回变、柳条湖事件答)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贰』 什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件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抗日战争的起点事件扩展阅读:
影响:
1、揭开二战序幕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
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九一八事变社会性质转变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叁』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人各是什么
八年抗战(1937-1945)起点:七七事变
十四年抗战(1931-1945年)起点:九一八事变
『肆』 抗日战争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哪个事件为起点
1、开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2、结束:1945年8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伯茨坦公告》被认为是抗日战争的结束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塔密约》,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
(4)抗日战争的起点事件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伍』 为什么说,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史学观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以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这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虽然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即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6年,还只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地区进行,但却从未停止过,这不仅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了重要的准备作用,而且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
以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以“那些特别突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作为大的历史运动的路标”为界,来划分历史时期或阶段,这是列宁划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重要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从考察中国近代史的实际出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此后,中国社会又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矛盾又变成了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陆』 为什么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史学观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以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这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首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对此,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虽然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即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6年,还只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地区进行,但却从未停止过,这不仅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了重要的准备作用,而且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
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小的统计数字,14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18万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东北人民及广大爱国官兵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这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具有反对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性质。以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柒』 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标志着中国抗战的开始,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7)抗日战争的起点事件扩展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即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现其将东北与中国内地相分割的计划。随后借故发动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日军通过对上海的进攻,实现了扭转国际舆论关注东北问题及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的战略目的,通过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强化了在东北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却重创日军,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士气。
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大举进攻上海,完全是非法的,是灭绝人性的,是没有任何国际法根据的。
如果说日本在天津驻军还符合《辛丑条约》的话,1932年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山海关事变,配合日本关东军逐渐蚕食长城内外,把军队移驻到北平西南丰台,就是完全违反国际法的。
这是造成卢沟桥事变的根源。日本学者争论宛平城的第一枪是谁开的,这在纯战争史或者军事学角度看可能有某种意义,但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大主题上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日军到了北平附近的丰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难有更准确的解释。即使第一枪不是日军开的,也改变不了日军侵略的本质。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燃起的第一把战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人类公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与贪婪。日本的失败结局是必然的。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段历史应该被世人永远铭记。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当年的血与火,但要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要为捍卫人类和平尽心竭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日战争
『捌』 抗日战争到底是九一八为起点还是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是九抄一八为起点。袭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玖』 中国抗日战争以什么事件为起点
31年九一八事件
『拾』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第一,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由于各种原因,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的时间在认识上不尽统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一是1931年说,即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即中国进行了14年抗战;二是1937年说,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即中国进行了8年抗战。这里既有思想认识和宣传报道不尽统一的问题,又有口语习惯说法和文字表达不够严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把有关概念区别清楚。由于概念不同,不仅内涵不同,而且外延也是有区别的。其中,关于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也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概括地称为中国抗战,应包括中国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应是14年抗战,而不是8年抗战。中国局部抗战,是指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主要是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抗战。全国抗战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亦称为全民族抗战。人们习惯地称作“8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或称全民族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就是如此。大量的事实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实事求是的。这一观点,从2017年起在中小学生教材中得以落实,是非常必要的。至于人们思想上认识不够统一和习惯说法不够严谨的问题,则需要在宣传报道和党史、军史研究及有关展览中,进一步统一口径,以免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