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战争 > 中国建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中国建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发布时间:2021-02-28 16:54:19

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胜利的关系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它早就把中国东北地区视为其“生命线”。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准备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突然袭击,史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影响之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迅速波及全国,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帝国主义为消灭其大陆政策的背后威胁,并取得北侵苏联和南下南洋群岛的战争基地,在英美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纵容下,与德意在欧洲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相呼应,于1937年7月7日在亚洲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把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战的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克服困难,奋勇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表明,轴心国的政治军事同盟是极其脆弱的,特别是一度雄踞欧洲和东方的德日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其预定的战略协同计划。除了它们各怀鬼胎、互蓄异志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战场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打乱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使其无法同德军采取战略上的联合军事行动,从而打乱和粉碎了德国企图勾结日本东西夹击苏联和德日两军会师中东的计划。

“北进”侵苏,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行“大陆政策”,妄图称霸亚洲和称霸世界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这一目标未能变成现实,一是因为苏联本身注重加强远东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在击退日军挑衅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为中国人民坚持进行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后腿,完全打乱了其侵略计划。同样是由于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致使日本的“南进”计划一再推延实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具有战略眼光和胆识的美国军政首脑并没有因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盟军的“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毛泽东强调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的枢纽在欧洲;欧洲问题解决,就决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营的命运。”再如,1942年缅甸战场吃紧,丘吉尔和罗斯福吁请澳大利亚增援连遭拒绝后,转而向中国国民政府紧急求援。中国政府在国内抗战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抽调十万精兵紧急入缅,与盟军并肩对日作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一系列重大胜利……总之,中国的持久抗战为同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其先后解决二战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战胜日本法西斯是中、苏、美、英和许多亚洲国家在亚太战场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战的结果。而自始至终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中国人民,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牵制在中国。历史证明,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了中国战后的国际大国地位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各盟国并肩作战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同赢得了胜利,同时中国也赢得了大国地位。百年来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得以废除。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然后才由其它国家的代表签署。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四大国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聚会埃及首都开罗,商议对日作战问题,并于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三国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惟一一次盟国最高级会议,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因此,后来中国参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4月的旧金山联合国会议,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并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 中国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哪些贡献

中国抗战抵制了来西方绥靖政策,自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中国抗战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支援苏联卫国战争。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无力北进。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直到德波战争爆发,日本迟迟不能实施南进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美军才能顺利地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③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哪些贡献

中国抗战抵制了西方绥靖政策,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中国抗战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支援苏联卫国战争。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无力北进。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直到德波战争爆发,日本迟迟不能实施南进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美军才能顺利地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中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重要贡献。战时中国虽然只参加了开罗会议,但四个会议公告的发表都有中国参与或征得中国同同意。战后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筹划、筹备和成立的全过程。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大会,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维护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3)中国建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扩展阅读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④ 参加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国家有那些

白俄罗斯、古巴、埃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蒙古、巴基斯坦、回塞尔维亚、塔吉克答斯坦、俄罗斯等11个国家派方队参加阅兵,阿富汗、柬埔寨、斐济、老挝、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等6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阅兵,上述17个国家及埃塞俄比亚、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伊朗、法国、苏丹、波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韩国等,共31个国家表示将派军队观摩团来华参加阅兵观礼。

⑤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简述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中国拖住了日本的兵力,减轻了其他国家的压力,如果中国象朝鲜一样,日本还会有大量中国兵员对抗英美。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实行持久战,日本陆军80%以上的兵力陷于中国战场。日本在中国的战线愈拉愈长,以至于兵力严重不足,无力举行大规模反攻。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陆军仍然有64%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1945年,日本向中国投降的陆军即达128万人。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日本近现代史》中承认,“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 中国人民为了牵制日军,作出了更多更大的民族牺牲。抗战8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高随着抗日战争的进展,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中国政府的国际地位愈来愈为美国、英国等盟国认同。1942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 1942年2月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抗战时期担任苏联驻华最高军事顾问的崔可夫元帅在《在华使命》一书中回忆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达5000亿美元。 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二战中的风云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都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大元帅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⑥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
1945年9月3日清晨(当地时间),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由于时差关系,美国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2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定于9月3日。

⑦ 简要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并分析中国取得这次伟大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世界反专法西斯战争的先锋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凝聚下,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全面抗战,中国军民在没有多少外援的情况下,在长达数千公里的战线上与日军对峙,牵制了日本陆军70%以上的兵力。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粉碎了远东慕尼黑阴谋,挫败了国际绥靖主义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的主要力量。
……第四,中国抗日战争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欧洲战场的胜利。
八年抗战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70%以上的日军,使得日军不能轻易南下,打乱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整体战略部署,破坏了德、意、日法西斯结盟的计划。罗斯福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见,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⑧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抗战抵制了西方绥靖政策,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中国抗战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支援苏联卫国战争。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无力北进。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直到德波战争爆发,日本迟迟不能实施南进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美军才能顺利地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中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重要贡献。战时中国虽然只参加了开罗会议,但四个会议公告的发表都有中国参与或征得中国同同意。战后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筹划、筹备和成立的全过程。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大会,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维护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8)中国建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扩展阅读

1942年1月1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

1943年11月22~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 可以在哪个银行兑换

中国银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等都有兑换

⑩ 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的顽强斗争,但直到抗日战争以前,均遭失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抗战不仅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所有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而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
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余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多于太平洋战场。
可见,从“七七”事变到二战结束,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鉴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进入了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其他国家则按英文字母顺序签字。这标志着中国在那时就是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
中国抗战打破了日本侵华战略计划,使日本陷入中国持久战而不能自拔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采用速战速决战略,企图通过一场有限的战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占领和控制整个中国。在开战之初,日本法西斯狂妄地宣称,只要出动3到4个师团的兵力中国就会屈服。但中国的顽强抵抗迫使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从而把有限战争变成中日全面战争。
1938年武汉沦陷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诱降、迫降蒋介石政府,结束中日战争。在日本强大的政治攻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叛逃降日。但汪精卫集团降日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而且遭到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的严厉声讨,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1940年,日本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作战,对重庆等地进行大规模轰炸,开展迫降蒋介石政府的“桐工作”。但全国抗战形势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1940年8月发动的百团大战,显示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打击了投降暗流。国际上,美英等国也加强了援华制日措施,坚定了蒋介石政府的抗战决心,使日本“桐工作”彻底破产。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企图逐步减少在华兵力,准备南进,但中国的抵抗使日本无法实施兵力渐减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实施“长期战”战略,企图将中国变成日本南进“基地”和“兵站”,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军队支援太平洋战场。1942年6月,日本制订“四川作战”计划,准备出动11个多师团的兵力进攻重庆、四川,迫使中国屈服。为此,还准备从太平洋战场抽调6万军队到中国战场。但由于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使日本难以凑齐兵力而作罢。1941—1942年,侵华日军对敌后战场发动规模空前的“扫荡”作战,实施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粉碎了日军的“扫荡”作战,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进入1945年后,日军在华全面收缩战线,处于中国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包围之中,直至战败投降。
中国抗战抵制了西方绥靖政策,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美英对日本侵华长期采取绥靖政策。“七七”事变爆发时,美英等国认为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但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实际行动抵制了美英的绥靖政策,使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同时也促使美英抛弃绥靖政策,转向支持中国抗战的立场。
中国抗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自“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东方始终是孤军抗战,迫切需要建立国际反日同盟。中国积极开展战时外交,争取苏、美、英等国的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加强同这些大国的联系,以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1940年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占领法国、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等关键节点上,都表示全力支持遭受侵略国家的反侵略战争,呼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又积极致力于联盟各国间关系的协调和团结,为维护和巩固反法西斯联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战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有力支援苏联卫国战争
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的重要内容,目标是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日本进攻苏联主要靠陆军,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将用于对苏作战的兵力投入对华作战,因而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日本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无力北进。1942年12月,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激战之际,德国吁请日本在远东对苏开战,但日本仍因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而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日本同样不得不拒绝,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面作战,能够集中力量抵抗和打击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战略,有力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
南进是日本世界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从世界战略的角度而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也是为了夺取南进的基地,但直到德波战争爆发,日本迟迟不能实施南进战略,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1940年5、6月,德国击败英法联军,继而法国投降,英国岌岌可危,为日本提供了南进千载一遇的机会。7月26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南进战略提上日程,但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其最大的后顾之忧正是中国的抗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给予了美国强有力的支持。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急需大量陆军,但陆军主力却深陷中国战场。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美军才能顺利地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反攻作战。
中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重要贡献
在战时,美英苏中四大国首脑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协商战后安排和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相继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国虽然只参加了开罗会议,但四个会议公告的发表都有中国参与或征得中国同意。战时盟国一系列重要会议所作出的决定、决议和发表的公告,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中都有中国的贡献。
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筹划、筹备和成立的全过程。1944年8至10月,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胶园召开了由美英苏中四国共同主持的联合国筹备会议,勾画出未来联合国的蓝图。也是由美英苏中四大国共同邀请,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大会,美英苏中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是二战后维护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自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大旗,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有力支援了美英苏等盟国的作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步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卓越贡献。概言之,中国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


阅读全文

与中国建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