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战争前中共与国民党军事实力对比
是9.18事变前的呢还是7.7事变前的?
在1930年的时候红军是有10左右,但是1936年长征结束以后数量基本也就2万左右了,国民党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也是在200万以上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实力与日军相差多少
说白了,起初抄解放军的装备必不好,远远不如小日本的枪械弹药,但中国人靠不怕敌人,无所畏惧的、铁的精神,靠自身缴获,把装备慢慢搞起来,中国人靠的是自己,没有什么差不差的区分,你提这个问题,我反而怀疑你,中国人从抗战走到现在的社会主义,是非常不容易的,你没权力说相差多少,中国人比小日本强百倍千倍,小日本就不是个东西。
3.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2、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
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
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国共两军的实力
抗日战争初,中共刚刚经历长征和国军的围剿,实力损失巨大,可以说没有抗日战争,中回共很少有机会获得喘息时间答从而重振旗鼓。中共在抗日中逐渐壮大实力。而国军虽然在抗日中损失也很多,但是从中获得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国军的形象得以在抗战中得到良好的树立起来,且获得美式武器的支援,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
解放战争中,国军由于民心的失衡和领导人的错误指挥,虽然一开始军力超过我军,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国军兵员不断缩减,到三大战役时,国共两军的兵力对比颠倒过来,共军有着巨大的优势。
5. 跪求大神科普下,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比如说部队数量和部队武器配备还有各自占领的地方。因
具体数据不知道,但国民党的战略和战术是非常有问题的,说白了就是领导决策层不行。不要以为实力是主要的,你看下刘邦的汉军在得到韩信前后的差距就知道战略的重要性了。
6. 抗日战争后国共双方实力方面的变化
具体数据太庞大写5个重点时期
1内战开始
1946年6月,国:专属430W,共:127W
2刘邓进军中原
1947年6月,国:373W,共:195W
3宜川战役前后
1948年2月,国:365W,共:249W
4辽沈战役后
1948年11月,国:290W,共:300W
5三大战役后
1949年1月,国:204W,共:358W
7.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规军跟日军的实力对比,兵力和装
兵力上国来民党占优势,但自是日军在装备和士兵的战斗素质上就强太多了,尤其是单兵作战能力,国民党派系太多了,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蒋中正的中央军和桂系的几个部队,但是能和日军主力师团达到1:2或者1:1作战的只能是蒋的四大主力,千万别相信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里八路军白刃战打日本兵那么厉害,那是宣传不是历史,日本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中国军队的4-5倍,中国士兵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抗战期间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就是远征军了
8.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为何中国可以打赢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专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属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 国民党有大批能征惯战的将军,在前线的正面战场浴血杀敌,比如万古山大捷,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著名的有薛岳,孙立人,杜聿明,张灵甫,李宗仁,张自忠等等当然少不了敌后战场中共的支持,百团大战经典战例。著名将领有朱德,左权,彭德怀,粟裕等。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9. 国共两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及战绩各有哪些要客观点的,不要带任何政治立场。
国军正面抗敌,来共军在源敌后扰敌。最近我也看了很多数据和很多书,你可以去维基网络和网络看下。其实国共到底谁给力点,我个人觉得国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是很大的。那共军在敌后,如果不是百团大战的出现,共军重视的是发展,而对抗日没有太多贡献,这是实事求是的道理。只是百团大战暴露了共军的实力,也适当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所以后期的扰敌贡献也不小。
10. 问一下抗日战争时候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
人口:中国4亿,日本接近千万
经济:战争初期中国GDP是日本两倍,战争后期两者基本持平
军事:如步枪,冲锋枪等的轻武器中国和日本差距不大,甚至某些轻武器质量优于日本,当然我指的是国军中央军,地方部队装备很多土武器,重型武器和武器协调装备上就远不如日本,中国装甲师和机动部队质量好,但太少,飞机,更无对比意义,步兵炮火力量和重机枪也远少于日本,所以两者交锋一面倒,而国军就输在重武器的数量方面,不要信什么说国军失去民心,军心散漫,要发动人民战争那些可笑的共0军历史书,实际国军很多作战非常英勇,很多时候很多师团死战不退,很多部队因此番号消失,而随着平原尽数沦陷,战争进入山区时,由于重武器优势有限,日军国军伤亡比例开始越来越接近1:1,不再是平原时的1:3.6,不过抗日把国军的黄埔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精英的家底几乎打光了
外交:战争初期日本受到国际谴责,日本退出国联,基本被国际孤立,随着欧洲战事再起,德国压倒性的优势使日本有意寻找德国为伙伴,而德国也正需要盟友,两国一拍即合,加上跟班墨索里尼,组成三国轴心,自日本侵华起,国际声音基本站在中国这边,随着战争深入,开罗宣言的召开,与轴心国对抗的国家均正式成为军事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