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感悟中秋》600--700字左右,初中水平
今年的中秋似乎与往常的没有什么不同,星星与月亮依然高高地挂在空中,可我总觉得今年的中秋与往常有些不同……
中秋节的那天下午,在杭州的舅舅回来了!这可事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舅舅、舅母在杭州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回到桐庐来看看;表妹在杭州也有许多的补习班,所以也很少回桐庐,就算在暑假也是如此。
在节假日,在空闲的时候不应该回家与长辈们团圆团圆吗?
虽说,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在大城市里更是如此了。我想,向上级请个回家探亲的假,还是会批准的,这是人之常情,很少有人会怎么冷血吧!回家看看的时间总还是挤的出来的。
回家不需要带好多好多的礼品,父母们需要的只是一些安慰,需要一些温暖。这时候,大家团聚在一起,一起吃一顿家常饭,其乐融融,不是很好吗?
中秋应当团圆,不是吗?
是的!
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里散满了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秋天是一个充满着思念与牵挂的季节。在这种季节里,落叶纷纷飞舞,一片小小的落叶飞遍祖国的万里山川,给远方的亲人带去乐无比的思念与牵挂。
中秋晚饭如期开始了,外婆与外公笑滋滋的看着我们吃饭,虽然烧了那么一大桌菜,可是一看到我们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想,他们心里一定像抹了蜜糖一样地甜!
虽说我才十五岁,可是我知道像外婆、外公一样,他们想要得到地满足其实很简单,有些时候简单得让你无法想象:通一次电话报个平安,一起吃一顿饭,抱抱孙子、孙女……
可是,现在有许多儿女都不能满足父母怎么一点点小小的愿望。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家人、爱社会、爱祖国,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受到别人的信任呢?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刚刚上过,叫我们都要关爱长辈!
在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多少正在作战的士兵在中秋节都想回家看看,可是为了祖国,他们都不能回家,不能为父母尽一些自己的孝心,那些战死的士兵更始可怜;想起这些你也许就会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的,还有机会与父母团聚。当你也老了,你的子女在过年过节不回来看看你们,你们两老口子孤独地、冷清地吃着饭,你们的心情又会是如何?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这是我对中秋的感悟!
B. 桐庐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
要从复桐君老人说起制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2)抗日战争在桐庐的习作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
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
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C. 桐庐的历史人有谁
中药鼻祖桐君老人
一代宗师叶浅予
唐朝状元施肩吾
东汉隐士严子陵
唐朝诗人徐凝
D. 有什么抗日战争时期爱情感人的电视剧啊推荐一下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 爱情喜剧抗日的 我觉得挺逗的希望你喜欢
E. 桐庐行阅读答案
桐庐行 柯灵
16.(1)从杭州抄出发 (2)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 (3)过了富阳 (4)船转过山脚 (5)站在山顶
(6)渡水过桐庐(本题记4分,答对一点不记分,答对两点记1分,对三点记2分,对五点记3分,全对记满分4分)
17.作者对富春江的美景向往已久,想去观览一番。在国家不靖时候,这样的心愿当然“无
关紧要”,紧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文中说“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等句。(本题6分,每问2分)
18.两句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花树”“石榴”以人的灵性(1分),暗示了作者坚
强清醒、特立独行的人格(1分),流露出作者不屈于情势的情怀。(1分) 19.从第八段描写的内容看,其观察点应是在山顶。(文中也有交代,“站在山顶,居高临下”)(1
分)这是日本侵略者一种感叹中国山河壮美,而中华儿女英勇不屈、誓死保卫,因而无可奈何的情感。
F. 桐庐县下轮村的历史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02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睦州。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辛亥革命后,桐、分两县属金华道。民国25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29年桐庐、分水属第一专区,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分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现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桐庐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分水民勇大败倭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濮振声率白布会起义反清,响应者不下万余。民国8年(1919),县城搬运工人、学生上街游行,抵制日货。16年2月,军阀孙传芳残部溃窜南乡,当地农民奋勇追击。是年,国民革命军抵达桐庐,发现成立城区职业工会,开展要求增加工资、反对封建霸头的斗争;3、4月间成立县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运动;8月,中共浙江省委直属分水支部成立。17年10月,中共岩坞支部成立。18年夏,中共分水区委建立,有党员70多人。19年7月,中共永安区委成立,有党员98人。28年12月,中共桐庐县政工队支部、大市支部成立。29年夏,中共印渚、横村、高枧支部成立。34年6月,中共平湖区委成立。38年,中共江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中共桐、分两县委成立。
桐庐解放后
桐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对国民党的反对统治和封建剥削的斗争。民国17年秋,富家、老坞(今属百江镇东辉村)、何宅坞农民成立“自立社”,向土豪劣绅展开减租斗争。18、19年,先后举行“毕浦农民暴动”、“儒桥农民暴动”、“城下农民暴动”,打击封建势力。23年,龙伏村百余农民发动搞租夺粮斗争。抗日战争中,深浦、环溪千余民众投入馈运食物、护送伤员和作向导等抗日工作。桐庐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投入构筑国防工事达5万余工,运输军粮船最多时月达600艘(次)。出征军人2997名。解放战争中,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县境边陲山区开辟根据地,建立四管民主政府,开展征粮、“二五”减租,发动支前等革命活动。潘芝山等一批革命烈士为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解放初,桐庐人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境内的残余武装力量和20余股土匪,巩固人民政权。1950年11月,桐庐人民积极投入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取得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摧毁封建剥削制度,83%的农户分得土地及耕牛、家具等生产资料。1951年,1351名青年志愿参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2000年,桐庐县辖13个镇、12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总人口378060人,各乡镇人口: 桐庐镇 88118 富春江镇 23356 横村镇 19601 方埠镇 20168 旧县镇 8475 窄溪镇 15155 石阜镇 18334 凤川镇 15549 深澳镇 11223 分水镇 31929 瑶琳镇 11691 印渚镇 18146 百江镇 12394 芦茨乡 2529 莪山畲族乡 8416 钟山乡 13948 麟乡 4218 新台乡 4327 洋洲乡 12049 毕浦乡 12417 高翔乡 8222 东辉乡 4655 怡合乡 4847 合村乡 4610 岭源乡 368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8月31日,浙政函[2001]175号批复同意桐庐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方埠镇建制,与横村镇合并。横村镇辖50村、1居,驻徐家埠村。撤销洋洲乡建制,并入桐庐镇。桐庐镇辖55村、12居,驻富春路415号(原址)。
2001年底,桐庐县辖12个镇、11个乡,7个社区、14个居民区、408个行政村。
2002年,桐庐县辖12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7个社区、14个居民区、408个行政村。
2003年10月17日,浙政函[2003]164号批复,同意桐庐县桐庐镇政府驻地迁移:桐庐镇人民政府驻地由富春路415号迁至县城新区乔林路以西新址。2003年底,辖12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7个社区、14个居民区、405个行政村
2004年4月20日,浙政函[2004]63号批复同意桐庐县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深澳镇、石阜镇、窄溪镇建制,合并设立江南镇。江南镇辖48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定址前村村。(2)撤销印渚镇、恰合乡建制,与分水镇合并。调整后的分水镇辖6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玉华路199号)。(3)撤销毕浦乡、高翔乡建制,并入瑶琳镇。调整后的瑶琳镇辖4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定址皇甫村。(4)撤销芦茨乡建制,并入富春江镇。调整后的富春江镇辖28个行政村、9个居民区,镇政府驻地不变(七里泷街139号)。(5)撤销东辉乡建制,并入百江镇。调整后的百江镇辖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不变(新桥头11号)。(6)撤销歌舞乡建制,与钟山乡合并。调整后的钟山乡辖2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不变(钟政路32号)。(7)撤销岭源乡建制,与合村乡合并。调整后的合村乡辖1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不变(合村村)。(8)撤销桐庐镇、旧县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桐庐县政府直辖。在此范围内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等事宜,由杭州市参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并报省民政厅备案。(9)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桐庐县辖富春江、横村、分水、江南、瑶琳、凤川、百江7个镇,钟山、合村、新合3个乡和莪山畲族乡,城区设若干街道办事处。
2004年4月23日,杭政函[2004]63号批复转省批复:在原桐庐镇、旧县镇设立桐君街道办事处、旧县街道办事处,其驻地、所辖范围与原镇相同。
2004年底,桐庐县辖2个街道、7个镇、4个乡:桐君、旧县2个街道;富春江、横村、分水、江南、瑶琳、凤川、百江7个镇;钟山、合村、新合3个乡;以及莪山畲族乡。共有7个社区、14个居民区、188个行政村。
G. 桐庐离婚的地方在哪里
离婚有两种方法,也就有两处离婚可以离婚。
一种是协议离婚。就是夫妻双方都同专意离婚的,需要由双方属当事人带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离婚协议书、2寸单人照到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
另一种是诉讼离婚。就是夫妻一方提出离婚的,需要由原告带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起诉状到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离婚。
H. 杭州市桐庐县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桐庐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分水民勇大败倭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濮振声率白布会起义反清,响应者不下万余。民国8年(1919),县城搬运工人、学生上街游行,抵制日货。16年2月,军阀孙传芳残部溃窜南乡,当地农民奋勇追击。是年,国民革命军抵达桐庐,发现成立城区职业工会,开展要求增加工资、反对封建霸头的斗争;3、4月间成立县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运动;8月,中共浙江省委直属分水支部成立。17年10月,中共岩坞支部成立。18年夏,中共分水区委建立,有党员70多人。19年7月,中共永安区委成立,有党员98人。28年12月,中共桐庐县政工队支部、大市支部成立。29年夏,中共印渚、横村、高枧支部成立。34年6月,中共平湖区委成立。38年,中共江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中共桐、分两县委成立。
桐庐解放后
桐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对国民党的反对统治和封建剥削的斗争。民国17年秋,富家、老坞、何宅坞农民成立“自立社”,向土豪劣绅展开减租斗争。18、19年,先后举行“毕浦农民暴动”、“儒桥农民暴动”、“城下农民暴动”,打击封建势力。23年,龙伏村百余农民发动搞租夺粮斗争。抗日战争中,深浦、环溪千余民众投入馈运食物、护送伤员和作向导等抗日工作。桐庐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投入构筑国防工事达5万余工,运输军粮船最多时月达600艘(次)。出征军人2997名。解放战争中,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县境边陲山区开辟根据地,建立四管民主政府,开展征粮、“二五”减租,发动支前等革命活动。潘芝山等一批革命烈士为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解放初,桐庐人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境内的残余武装力量和20余股土匪,巩固人民政权。1950年11月,桐庐人民积极投入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取得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摧毁封建剥削制度,83%的农户分得土地及耕牛、家具等生产资料。1951年,1351名青年志愿参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I. 有没有人在桐庐芝夏的
到芝夏女人kTv要!男人可能没人要!kTV是卖的地方!
J. 桐庐出过那些文化名人
中华医药鼻祖桐君
桐君,黄帝时人。据《浙江通志》记载:"桐君住在县东山隈桐树下,其他支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人问其姓名,则以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他与另一位医生彭巫在此采药求道,还在离桐君山15千米的富春渚上栽培草药(此渚今名桐洲)。桐君一生勤勤恳恳采药品性,深究医理,"知医方药饵",是中国历史上研究中华医药的先行者。他的医药实路成果被后人汇编成《桐君采药录》一书,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药物著作之一。
桐君及其《药录》,一直为后世,尤其是医药名家所推崇。南朝梁时的医药家陶弘景,在研究了古代名家本草后,著《本草经集注》。他在该书序录部份,完整地总结桐君的伟大成就是?quot;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为君、臣、佐、使。"明代医药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将《桐君采药录》放在本草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些朝代还将它敖钦定经典古籍载入正史。《隋书》中,有《桐君采药录》3卷条目;《旧唐书》中,有《桐君采药录·桐君撰》条目;《新唐书》中,有《桐君采药录》仍被列为当时的重要医药典范籍;《药部》中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
桐君总结和首创的识别中药性味,定上、中、下三品药物和君、臣、佐、使的处方格律,一直沿用至今,可见他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君、臣、佐、使成为中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quot;君"是指处方中对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则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和抑制主要毒性、烈性或反佐药物;"使"是引导各种药物直达病变部位或对各药物起调和作用。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目前一般都反君、臣、佐、使演绎为主药、辅药、佐 药、引药,这是桐君先师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因为桐君对华夏的医药有突出贡献,后人尊其为"中华医药鼻祖"。
为了纪念这位济世拯民的中药鼻祖,后人就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其栽药洲为桐洲,采药求道山为桐君山,并在桐君山上建祠祭祀。